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育

2017-03-13段红艳

吕梁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培育法治法律

段红艳

(山西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了新时代。十九大报告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要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全面依法治国的顺利推进需要党纵览全局,把握正确方向,做好顶层设计;政府的有力实施;更有赖于人民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公民法治观念的形成和法治思维的养成。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接棒者,加强法治教育,增强法治观念,并促进其法治思维的养成极其重要。

一、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内涵

(一)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首次被正式提出于2010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国发〔2010〕33号)中,《意见》指出“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能力。”[1]党的十八大要求“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2]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因此,“法治思维”是在新时期提出和形成的一个新的理论成果,目前,学界对其概念尚未形成统一的定论。从总体上来看,大多数学者将法治思维界定为“人们坚持法治理念,运用法律规范、法律原则和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法律问题的一种理性思维模式”。

(二)大学生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的主体不局限于“法律人”,也包括干部、群众、大学生等,具有全民性。大学生法治思维指的是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点,通过系统的法治教育,在掌握法律知识,运用法律方法,坚持法治精神的基础上,形成自觉按照法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

大学生法治思维的主要内容包括:(1)合法性思维。合法性是法治思维的基本评判标准。合法性思维要求面对法律问题,首先要用法律的标准进行评判,而不是用道德、经济、政治等其他的标准评判。当对同一个问题,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得出的结论发生冲突时,以法治思维优先。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的理念,在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时候以合法性为前提,依照法律规定,正确行使法定权利,积极履行法定义务,并且学会善用规则之治。(2)公平正义思维。公平正义是法治思维的价值追求。“公与平者,即国之基址也。”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建设,首要目标就是要实现全社会的公平正义。大学生要树立公平正义的信念,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3)权利义务思维。权利义务是法治思维的核心内容。“一切法律问题,说到底都是权利义务问题。”大学生要树立权利义务意识,既要依法行使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还要积极自觉地履行法定义务。(4)程序性思维。程序性是法治思维形成的关键。程序就是法律规定的法律行为方式和过程,其本质是一种形式合理性,具有重要的工具价值和独立价值,程序正义是实体正义实现的重要保障。大学生要树立程序性思维,在实施法律行为时按照法定程序和正当程序的要求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以及怎么去做,才能使个体的权利和利益得到充分的实现,最大限度的保障公平正义的实现。

二、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价值追求之一,与“自由、平等、公正”一起构建了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体系。同时,“法治”在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都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价值之一,又渗透在其他价值之中,也是对其他价值的保障和落实,是调整社会关系、维持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时期是培养和训练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青年大学生只有树立法治观念,形成法治思维方式,才能保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中各个层面的价值追求得到正确落实,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大学生自身特点的现实需要

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快速发展并趋于成熟的阶段,但不可忽视的是,大学生应对外部环境影响的能力还较弱,不能很好地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究其原因,在于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欠缺和法治思维的缺位。具体表现在:其一,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差,对外部环境的影响缺乏防御机制,容易轻信别人,上当受骗,使自己身陷囹圄甚至违法犯罪而不自知;其二,大学生法治观念淡薄,面对来自外部环境的影响,当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时候,不能用法治思维去思考和处理问题,要么不敢声张,维权无门;要么反应过激,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触犯法律的红线。因此,必须加强对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育,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并学会运用法治的思维方式思考和处理问题,从而有效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保护自身正当合法的权益。

李莉脑子“嗡”的一下,说不出一句话,眼泪先流了一脸,许峰马上慌了,急忙解释:“李莉,你听我说完,我从来没有存心骗你,无论如何我现在成功了,我很听你的话,没有对别的女人动过心,我家里有一点还是很开明的,他们不会干涉我的婚姻。”

(三)新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新时代催生了新的历史使命,大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本质上来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诉求。”[3]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首先表现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法治化,这就要求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从思想上树立法治的信仰和信念,使得法治成为一种自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建设提供最坚实的思想基础和不竭的精神动力。

三、当前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对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重视不够

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育在高校中并没有受到足够重视,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机制。除法学专业外,从课程安排上,高校对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育,主要通过在大一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进行;然而,从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上,法律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所占比重较小,教学时间有限,无法对大学生展开系统的法治思维培育;从教师配置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一般由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师完成全部课程教学内容,因此,在非法学专业背景教师主导下的法律部分的教学,法治思维培育取得的教学效果有限。

(二)高校对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缺乏针对性

高校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定位存在偏差,大多把法治教育定位为知识教育而非素质教育。一方面,高校在教学体系中没有把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专门纳入通识教育,教学资源投入不足,使得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育犹如无米之炊;另一方面,教师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偏重对法律知识的讲授,而忽视了对学生法治观念、法治精神的培育,使得法治思维的培育收效甚微。

(三)高校对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缺乏灵活性

四、加强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的路径

(一)加强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教育

法治思维的培育,首先需要一定的法律知识作为基础和前提,在此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法律方法,形成理性的法治观念,从而养成法治思维方式。因此,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育,首先需要加强法律知识的普及,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这就要求学校要加大对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投入,健全高校法治教育体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的教育方法体系,使法治教育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

(二)加强法治实践教育

“法治的真正力量不在于立法和执法,而在于公民普遍的法律信仰,使法治思维成为一种习惯。”[4]公民对法律的信仰,主要来源于对生活中发生的个案在法律保障下正义的实现。法律信仰不会凭空产生,这种信仰必然要产生于法治实践,并且需要通过法治实践增加其说服力,从而进一步形成法治思维。大学生法治思维只有通过不断的法治实践才能真正得到锻炼和养成。因此,大学生要积极参加法治实践活动,如通过参加模拟法庭、旁听法院庭审、参加法律志愿者活动等实践活动促进法治思维的养成。

(三)加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

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育离不开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涵养作用。这就要求高校要积极推进依法治校,为学校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首先,在管理学校公共事务中法治应该成为基本的方式,领导干部要增强法治观念,摒弃官本位思想和权力意识,形成规则意识和“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依法办事,营造程序公正、权利保障的法治环境,使得大学生形成对法治的自觉认同,促进其法治思维的养成。其次,在学校民主管理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和制度建设,通过真实的体会,更有利于大学生将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增加对法治价值和法治思维的认同,促进法治思维的养成。

(四)有效运用新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需要充分发挥新媒体和网络的优势,切实提高法治教育的实效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7年6月,中国网民达7.51亿,从职业结构上来看,学生群体比例达24.8%,占比最高。从上网设备来看,截止2017年6月,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6.3%,方便快捷的手机上网方式已经成为学生上网的主要选择途径,学生移动互联网塑造了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这为开展大学生法治教育提供了契机,也将塑造全新的法治教育模式。学校可以通过普法网站、微信、QQ、微博、客户端等网络平台开展法治教育,高效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学法用法途径,拓宽法治教育的途径,促进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养成。

[1]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EB/OL].[2010-10-10].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0/content_1745842.htm.

[2]党的十八大文件汇编[G]∥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

[3]黄秋生,罗成翼.实现中国梦必须正确处理的几个辩证关系[N].光明日报,2014-08-16(6).

[4]陈大文,孔鹏皓.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思维的培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

猜你喜欢

培育法治法律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让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让法律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