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中国化的历史轨迹及当代发展

2017-03-13靳书君

理论学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张闻天列宁资本主义

靳书君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中国化的历史轨迹及当代发展

靳书君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列宁新经济政策理论与实践的核心,是将市场纳入了社会主义范畴,这对中国共产党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过陈独秀、刘少奇、张闻天、毛泽东,特别是从邓小平到习近平的接续探索,列宁新经济政策在中国的历史定位发生了变化,由新经济政策措施逐步上升为新经济政策战略、新经济政策体制、新经济政策道路,在新时期则系统回答了市场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发展为新经济政策理论。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辛探索,勾画出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中国化的历史轨迹。

列宁;新经济政策;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列宁直接领导俄国新经济政策两年半,从临时允许市场存在,到逐步消除附加在市场上的时间、地域、组织和媒介限制,分为五个半年、五个步骤,将市场纳入了社会主义范畴,形成了一系列新经济政策思想。列宁新经济政策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在列宁领导推行新经济政策期间,中国国内的国民党、社会党、自由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和许多中间人士纷纷赴俄考察,将列宁新经济政策第一时间传播到国内。掌握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发现了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普遍意义,而且将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破除附加给市场经济的不属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各种限制,最终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系列问题,升华了列宁新经济政策在中国的历史定位。

一、新经济政策措施:陈独秀的憧憬

1922年11月,陈独秀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不仅亲眼见证了俄国的新经济政策,而且亲耳聆听了列宁所作《俄国革命的五年和世界革命的前途》的报告。历史的机缘在于,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同“一战”后的俄国很相似,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道路时非常需要一个现实范例作为参考,列宁新经济政策就为中国革命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回国后,陈独秀坚信新经济政策的方向是走向社会主义的,因而坚决反对张君劢等人的“俄国新经济政策是退回资本主义”的观点。在国内,同张君劢看法相同的人很多,他们认为中国共产党此前一直提倡共产主义,而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现在又开始倡导学习俄国的革命经验,而俄国此时却正在允许资本主义复活。针对这种观点,陈独秀指出,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是走向社会主义的前提条件,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发展生产力,只有正确理解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才能真正的理解俄国现阶段为什么要走这样的一条道路。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就是“不明白俄国新经济政策之实质与意义的缘故”。可惜的是,陈独秀本人并未完全理解列宁推行新经济政策的思想发展,没有看到列宁最后放弃国家资本主义概念而将市场纳入了社会主义范畴。陈独秀始终认为市场属于资本主义范畴,“新经济政策在客观上自然是包藏这政权二重性的一些可能,因为他在恢复市场上,新创造一些条件可以使小生产者重新复活并一部分转为中等资产阶级”*《陈独秀著作选编》第3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277页。。陈独秀照搬列宁的国家资本主义概念,认为列宁新经济政策说明东方国家必须先经过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阶段,才能更顺利地走向社会主义。1927年4月6日,陈独秀在回复沈滨新和朱近赤的信中,根据列宁《论粮食税》中对俄国五种经济成分的分析,认为大革命成功后中国社会存在四种经济成分,分别是“手工业与农业、小生产制、私人资本主义的大生产制、国家资本主义等,四种并行”。显然,比起列宁的分析,陈独秀抽掉了其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而是寄希望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府,经过长时期的资本主义发展,再采取短暂的国家资本主义措施。即使是大革命已经出现了失败的苗头,陈独秀还是期望民主政府的出现,憧憬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框架内,“可以采用国家资本主义以过渡到非资本主义的国家工业,既是行向社会主义社会”*《陈独秀著作选编》第4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269页。。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一方面反思自己的错误,同时又大量援引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有关论述与共产国际及当时的中共中央进行辩论。实际上这是套用托洛茨基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解释,将其视为稳固苏维埃政权不得不采取的临时措施。陈独秀搬用列宁国家资本主义概念,但终归没有进一步探讨国家资本主义将采取什么形式,我们党又该如何发挥作用。至于更深层次的政权与市场的关系,工人阶级、工会、司法机关又该如何扮演角色等等问题更是无从触碰的领域,而是把列宁新经济政策定位于资本主义长期发展后无产阶级短暂的革命措施。因此,在陈独秀看来,进入社会主义阶段是不存在新经济政策和市场关系的。

二、新经济政策战略:刘少奇的思考

刘少奇一生六访莫斯科,特别是1921年留学之旅,正值列宁领导新经济政策畅行之际,使其倍受鼓舞和启发。1921年7月11日,刘少奇有幸见到列宁,在旁听席聆听了列宁出席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意大利代表团联席会议时用德语发表的讲话。因内容丰富,列宁的这次讲话给年轻的刘少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刘少奇通过对俄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切身体验,通过认真阅览列宁著作,深感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的深邃和博大,引发了刘少奇对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深刻思考,并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努力将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应用于中国建设的实践。1954年1月21日,刘少奇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纪念列宁逝世3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理论,根据苏联当时的具体条件,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新经济政策;这个政策的基本精神在于使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的工人阶级能够运用一系列的具体办法来使社会主义的工业和农业结合起来,以战胜资本主义经济成分而把整个国民经济引导到社会主义的轨道上去。”*《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1954.1—1954.12)》第6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32页。这段讲话直接反映了刘少奇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理解与定位,他把列宁新经济政策看作是对马克思主义过渡时期理论的俄国化。一方面,刘少奇把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对接起来,认为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应该采取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办法。在实践中,刘少奇提倡和尝试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和办法比列宁论述的租让制、租借制、核算制、合作制等四种形式更为广泛,涉及的领域也更为宽泛,这是对列宁国家资本主义思想的重要发展。特别是刘少奇认真阅读列宁的《论合作社》后,将“合作社”看作是无产阶级政权与农民阶级相结合的最佳形式,始终认为应该以流通领域的合作为主,这更加契合列宁合作社思想的内核,对于矫正农业和手工业合作化进程中过纯过快的偏向,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另一方面,刘少奇认为,按照列宁的说法,采取新经济政策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从强攻转向围攻,从直接过渡转向渐进过渡,“这种过渡,是要经过长期的激烈的艰苦的斗争过程的,这就是列宁在苏联新经济政策时期所说的‘谁战胜谁’的问题”*《刘少奇选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28页。。相比陈独秀把新经济政策视为无产阶级短暂的革命措施,刘少奇将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看作长期的战略方针,至此新经济政策在中国的定位由新经济政策措施上升为新经济政策战略。过犹不及,刘少奇由此推断出要“确立新民主主义秩序”、“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容易模糊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也未能将新经济政策,特别是市场关系纳入社会主义范畴去进一步思考。

三、新经济政策体制:张闻天的解读

1922年在美国勤工俭学期间,张闻天就翻译了列宁亲笔审定签发的《苏维埃俄罗斯政策之发展》,译文详述了列宁领导推行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和进展。1925年至1930年在苏联留学期间,张闻天又亲历了新经济政策的高潮和终止两个时期。张闻天重视研读列宁论新经济政策的有关文献,善于把握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的深化和发展,在中国共产党内率先把列宁新经济政策置于社会主义前提下进行研究和探索。早在中央苏区,张闻天就撰文《中国经济之性质问题研究》,指出不能因为商品经济的存在而断定该社会就是资本主义社会,而应依具体国情而定。在陕甘宁边区和新解放区,张闻天借鉴列宁在社会主义国营企业实行经济核算制的做法,在社会主义公有企业中推行经济核算。1943年4月20日,张闻天在陕甘宁边区政府直属工厂会议上发表讲话:“一个好的工厂厂长,必须很好的计算这一切,使他的工厂产品不但数量多,而且价廉物美。这就是工厂的经济核算制。”1946年在黑龙江省,面对从日寇铁蹄下接收的工业企业,张闻天同样强调:“大公家的公营工业(军事工业除外),应一律采取经济核算制,并在平等权利的基础上同私营企业实行经济上的自由竞争,不得借特权的保护,吞并或排斥私营工业。”*《张闻天文集》第3卷,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年修订版,第145、225页。

进入社会主义时期,特别是1962年初七千人大会召开后,张闻天为了反思“大跃进”的错误,重读列宁论新经济政策的相关文献著作,对于有些著作结合中国当时的经验教训着重读、反复读。1962年3月18日,张闻天读列宁的《论合作社》;4月11日,读《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4月12日,读《在莫斯科省第七次党代表会议上关于新经济政策的报告》;4月13、14日,读《论粮食税》。为了将阅读所思所得结合中国实际,他远赴江苏、浙江、上海、湖南等地,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实地调查。在离京调查途中,他随时携带列宁著作,边调研边阅读。5月21日,读《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5月31日,读《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等文献,没有读完,6月2日至3日继续阅读。6月13日,再读《论粮食税》;6月16日,再读《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6月18日,读《全俄苏维埃第九次代表大会》和《论黄金在目前和在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6月19日,读《关于工会在新经济政策条件下的作用和任务的提纲草案》、《政治家短评》;6月22日,读《在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6月23日,读《宁肯少些,但要好些》*《张闻天年谱》(下),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年修订版,第828~846页。。张闻天结合调查过程中所掌握的情况,有感而发,在所读到的著作旁留下了大量的批注。这些批注是他对运用列宁新经济政策原则及对当时国内经济政策的集中思考,并开始研究市场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结合列宁论新经济政策的著作,张闻天写道:“谁能够更好地利用物资,利用市场,谁就能得到更大的好处。”*《张闻天文集》第4卷,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年修订版,第273页。由此出发,张闻天提出改进经济政策的几点意见。首先是建议压缩一类和二类物资征购的品种和数量,尽可能给予农民出售农产品的权利。这一建议,与列宁的粮食税思想是一致的,目的都是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巩固工农联盟。在农村市场的基础上,张闻天提出,应该允许和利用多种社会力量参与到合法的市场买卖中来。针对私商投机倒把的特性,加强管理、诱导和利用,完全能够发挥其积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张闻天认为,发展市场贸易必须打破地域限制,“国家应多想方法使一个地区内和各地区之间物资交流的各种渠道畅通无阻。”*《张闻天文集》第4卷,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年修订版,第290页。这一想法与1921年夏季苏俄商品交换失败后列宁决定取消地域限制、扩大物资流转范围的思想完全一致,实际上是推动农村市场向城乡市场、初级市场向次级市场延伸,最终把市场作为一种经济体制来完成的物资流转,即资源配置。可以说,张闻天进一步提高了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在中国的定位,希望形成一种新的体制,利用这种体制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四、新经济政策道路:毛泽东的探索

历史不乏巧合。1923年1月,列宁口授论新经济政策集成之作——《论合作社》问世;一个月后,毛泽东在中国领导成立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可以肯定的是,此时毛泽东不可能读到列宁的《论合作社》,但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的实践,却与列宁合作社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到中央苏区后,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我们的经济建设的中心是发展农业生产,发展工业生产,发展对外贸易和发展合作社。”*《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0~131页。可以看出,毛泽东已经将合作社事业作为根据地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抗战后期,毛泽东明确提出战后要实行新的经济政策,“经济改革的基本方针,我们认为应该是为着发展生产,而实行一个调节各阶级经济利益的民主集中的经济政策,……在实行这些新的经济政策时,必须首先废除一切妨碍公私生产积极性的现行财政经济政策。这些就是我们对于发展生产借以克服经济危机的意见”*《毛泽东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3~44、323页。。针对党内存在试图一举消灭富农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革命急性病,毛泽东认为即使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以后,仍然要实施一定阶段的新经济政策,他在党的七大口头政治报告中指出:“人家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了,还要经过新经济政策时期,又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二个五年计划时,集体农庄发展了,粮食已主要不由富农出了,才提出消灭富农,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3~44、323页。我国土地改革完成之后,毛泽东在全国财经会议领导小组会议纪要第七号文件上,引用了列宁“新国家资本主义”的概念。毛泽东还写了一段文字:“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毛泽东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82页。之所以称为新式的,是因为此时资本家的利润大部分归国家所有,极小部分归自己所有。它的性质属于社会主义,于国于民都是非常有利的。这个概念有力地论证了市场与社会主义的统一性。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毛泽东及时提出:“不要再硬搬苏联的一切了,应该用自己的头脑思索了。应该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探索在我们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了。”*《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2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550页。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要以苏为鉴,主要是以斯大林模式背离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历史教训为鉴。在这种背景下,1956年12月7日晚,毛泽东在中南海召开座谈会,提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要搞“新经济政策”的著名论断*《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71页。。国家市场因管理体制和供销体制的限制,有些产品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供给不足和产销不对称现象,而自由市场可以弥补国家市场在这方面的不足,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毛泽东根据列宁新经济政策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基本分析工具的运用,特别是根据矛盾统一法则,运用主要矛盾及矛盾主要方面原理,得出私营工厂与合营工厂、自由市场与国家市场能够成双成对、相辅相成,共同铺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结论。这是毛泽东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已经把新经济政策上升为探索中国道路来定位。早在研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所著《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米丁主编《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上册)等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时,毛泽东就分析了列宁晚年经济政策的根本性质属于社会主义的问题。他在哲学批注中写道:“苏联的新经济政策容许资本主义成分的相当发展,列宁认为那时有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利用国家资本主义的可能,就是说利用某些资产阶级成分发展生产力,同时使之受苏维埃法律的支配,并随时限制和排斥他们。”*《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486页。苏联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为主导方面,主导方面对非主导方面起决定作用,决定着整个社会的性质。毛泽东关于私营工厂与合营工厂的辩证思考,为全面推进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中国化提供了直接的思想资源和宝贵的方法论启示。但在自由市场与国家市场的关系问题上,毛泽东将其拔高到与经济成分一样决定社会性质的层次来对待,在资源配置中过分强调国家调拨,压缩自由市场,夸大了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也就无法最终接受市场与社会主义的可容性。历史告诉我们,对这一问题的破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现实需要和逻辑起点。

五、新经济政策理论:从邓小平到习近平的创新与飞跃

1926年初,邓小平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时值新经济政策在苏联实施的高潮时期,受耳濡目染的影响,列宁晚年思想成为邓小平改革开放顶层设计的理论源头之一。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接见津巴布韦总理穆加贝时谈到:“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9页。次年,邓小平宴请新经济政策初期受到列宁单独接见的美国商人哈默博士。哈默说,中国需要更多的商人,列宁拯救了苏联,邓小平拯救了中国。邓小平听后,回答道:“我同列宁不能比,列宁的形象是高不可攀的。”*《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311页。邓小平崇敬列宁,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邓小平对“列宁思路”的理论认同和现实借鉴。1922年5月以后,列宁在活跃自由市场的基础上,推进国营企业实行经济核算制,把商业原则推广到国营企业中,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和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国营企业和私人企业遵循统一的商业原则和市场关系。列宁已经认识到,与私营工厂和合营工厂的矛盾统一关系不同,市场关系不属于决定社会性质的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关系,而是两种经济成分都可以使用的工具。邓小平对“列宁思路”的认同和借鉴,突破了毛泽东关于国家市场与自由市场,实际上是计划与市场、主体与补充关系的思维定式。计划与市场,不能以哪个多一点、哪个少一点来决定社会经济的性质,市场的作用是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种中国化理解和应用,从理论层面把市场纳入了社会主义范畴,用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激活了列宁晚年思想的深层内核。

把市场纳入社会主义范畴,核心问题便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转换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和解答,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生发展的主线。2000年6月24日,江泽民在兰州主持召开西北地区党建工作和西部开发座谈会时,作了题为《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的讲话,他说:“后来列宁从实践中认识到,‘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的做法脱离了实际,‘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于是,列宁提出了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和发展经济。”*《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7页。江泽民认为商品货币关系即市场关系,是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在政府与市场关系问题上,市场必须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市场基础性作用”的论断,直接来源于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1921年10月,列宁在一份报告提纲中写道:“什么是我们所不知道的?这项工作的社会经济基础是什么?是以市场、商业为基础还是反对这个基础?”*《列宁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06页。列宁以市场为基础的重大思想论断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得以充分实践和发展,引导中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评价列宁新经济政策、高度重视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中国化发展。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十月革命胜利后,究竟如何搞社会主义,也没有先例,列宁进行了深入思考和艰辛探索。针对一九一八年下半年到一九二一年春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暴露出的问题,列宁进行了深刻反思,提出了新经济政策,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了深刻调整。”*《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4年版,第7页。正如新加坡国立大学黄靖教授所言:“习近平主席就任后,提出了在‘新常态’下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新思维,打出了一组新经济政策组合拳。”*黄靖:《习近平经济新思维四个逻辑》,《人民论坛》2016年第1期。习近平的新经济政策组合拳坚持列宁新经济政策原则,又在此基础上完成了重大理论创新,创造性地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观点,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命题,科学解答了市场作为社会主义经济范畴中最深层次的理论问题,是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在21世纪时代化的创新性成果。

六、结 语

今年是十月革命胜利一百周年。这场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的伟大革命,带给我们的思想资源,远比一声炮响的革命模式要丰厚得多。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施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及新经济政策为后来者展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方式。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率先突破僵化封闭的社会主义具体模式,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列宁晚年的生命之花跨越时空,在中国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列宁晚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源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吸收了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核心思想,又结合21世纪中国的具体实际,实现了历史性飞跃和突破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新常态论校准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策的现实基点,以涵盖五大理念的新发展论确定了社会主义经济政策的价值取向,更以市场和政府两手的新合力论廓清了市场在社会主义经济政策中的作用机理,又以供需并重的新供给论明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的管理方式。

[责任编辑:吴荣生]

The Sinicization of Lenin's New Economic Policy Thought and Its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

Jin Shujun

(School of Marxism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4)

The kernel of Lenin's new economic theory and practice puts market into the category of socialism, as has provoked a lot in Chinese communists. Chen Duxiu, Liu Shaoqi, Zhang Wentian, Mao Zedong, Deng Xiaoping and Xi Iinping have been making continual explorations and the historical position of Lenin's new economic policy in China has changed gradually from a policy or measure to a strategy, a system and a way. And in the new era, it gives an answer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ket and socialism and develops into the new economic policy theory. In a word, the hard exploration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s draws the historical trace of sinicizing the Lenin's new economic policy thought.

Lenin; Sinicization; The new economic policy;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重要术语中国化的渊流与考证”(项目编号:12BKS001)的阶段性成果。

靳书君,男,法学博士,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区域实践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广西“八桂学者”创新团队核心成员。

A82

A

1002-3909(2017)02-0028-06

猜你喜欢

张闻天列宁资本主义
张闻天《神府调查经验谈》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从生活小事看张闻天廉政大情怀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
纪念列宁
张闻天功著遵义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