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包容性增长视角下低碳经济的基本要义与能源结构革命

2017-04-20肖卫东

理论学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包容性经济社会革命

肖卫东

(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包容性增长视角下低碳经济的基本要义与能源结构革命

肖卫东

(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基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条逻辑主线,低碳经济理念的形成和正式提出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并形成了低碳经济的三类概念。低碳经济是一种具有特定指向的经济形态、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一种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新变革。低碳经济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更是一种包容性增长战略,具有节能减排、经济增长、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福祉增进四个方面的基本要义。三次能源革命的核心是能源结构革命,其价值指向是经济社会的低碳转型、可持续发展、人类福祉的改善和增进以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正是包容性增长的内在含义。因此,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就是推进包容性增长的能源结构革命。

低碳经济;基本要义;能源结构革命;包容性增长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在早期的农业社会,人类服从和受惠于自然,自然支配和统治着人类;而在工业社会,人类意欲并付诸行动于控制自然、征服自然。因而,在农业社会,太阳能等自然资源为人类生存提供生物质能等,人类主要使用碳水化合物,农业社会本质上是一个低碳社会;在工业社会,人类消耗欲望的膨胀和科技的快速进步,导致人类对自然资源尤其是化石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的过度开采和消耗,以致产生的气候变异、温室效应、生态破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日益严重,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和矛盾不断加深,工业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高碳社会*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第4期。。

可见,认识、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碳排放量,并由此引起人类对生态与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反思。因为,碳排放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方式和水平。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布的《增长的极限》第一次对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工业和高碳经济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刻反思,这是引发低碳经济理念形成的一个触点。此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京都议定书》(1997)等一系列国际履约协议中都含有碳减排的重要内容,促进了低碳经济理念的孕育。2003年,英国政府发布的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以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问题。英国能源白皮书的主旨内容是开发和利用低碳能源、优化能源结构、调整能源政策、发展低碳能源技术、推动节能减碳,从而推动和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替代化石能源发展模式,这是英国走向“低碳经济”的宣言书。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基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条逻辑主线,低碳经济理念的形成和正式提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且,优化能源结构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题中之义和重要路径。目前,低碳经济国际上广受关注和认可,很多国家也在力促低碳经济的发展,但是,学术界、社会各界、决策界还没有形成一致认可的低碳经济概念。鉴此,本文在梳理三类低碳经济概念的基础上,从包容性增长的视角阐释低碳经济的基本要义和能源结构革命,并提出推进包容性增长的能源结构革命的策略。

一、低碳经济的基本要义:包容性增长的视角

(一)低碳经济的三类概念

第一类,将低碳经济界定为一种具有特定指向的经济形态。低碳经济是以碳减排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形态,包含低碳生活、低碳工业、低碳农业、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转型等*冯之浚、周荣:《低碳经济:中国实现绿色发展的根本途径》,《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第4期。。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视角看,低碳经济是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达到一定水平的经济形态*付加锋、刘小敏:《基于情景分析法的中国低碳经济研究框架与问题探索》,《资源科学》2010年第2期。;是一种能提高自然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经济形态,其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社会经济成本均达最低水平,主要表现为经济活动低碳化和能源消费生态化*方时娇:《绿色经济视野下的低碳经济发展新论》,《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第4期。。作为一种可持续型经济形态,低碳经济能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的高度协调发展*罗宏:《促进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框架》,《资源与产业》2011年第1期。。从碳排放权配置的视角来看,低碳经济是环境资源趋于供求均衡和配置优化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陈兵:《低碳经济的含义、特征与测评:碳排放权配置的视角》,《理论与改革》2014年第5期。。可见,低碳经济的经济形态概念将碳排放这个约束变量纳入了可持续发展、人文发展的内容框架,也就是说,碳排放不能有碍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文发展,低碳经济旨在实现与碳相关的资源、环境的最优配置和充分利用。

第二类,将低碳经济界定为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人为本,以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基本动力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是实践生态经济理论的发展模式,是应对气候变化、以减少碳排放为主要目标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史丹、杨彦强:《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的发展》,《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7期。。在新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中,低碳经济是从传统高能耗、高物耗工业化发展模式转向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桥梁,发展低碳经济是促进高碳能源时代转向低碳能源时代的重要路径。可见,低碳经济是兼顾了“低碳”和“经济”、将“低碳”与“经济”统一起来的发展模式,“低碳”意味着经济发展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碳排放量,将碳排放量控制在一定目标范围内,实现能源利用方式转型。“经济”意味着要在能源利用转型的基础上和过程中,努力实现经济增长的碳脱钩和可持续性,最终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如果碳排放量没有随着经济增长而同步增长,甚至逐步减少,则经济增长产生了碳脱钩现象。

第三类,将低碳经济界定为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新变革。低碳经济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能源消费与利用方式、人类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新变革,这种新变革将促使现代产业经济转向生态经济、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鲍健强:《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第4期。,其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观念变革,实质是对现代经济运行与发展进行一场深刻的能源经济革命。低碳经济这场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新变革的基本目标,是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两个根本转变:一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由以碳氢化合物使用基础上的高碳经济、不可持续经济,向以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和开发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可持续经济的根本转变;二是能源消费结构由黑色高碳型结构向绿色低碳型或者无碳型结构的根本转变。因为,碳排放量是人类能源利用方式和水平的反映,更为重要的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新标识。所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等国际协议,以及各个国家和地区在自行探索碳减排的途径、方法时,一方面涉及到传统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问题,另一方面涉及到人类传统生产方式、消费方式、能源利用方式的问题,这两个问题都从本质上触动了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变革。

(二)低碳经济的基本要义:包容性增长的视角

综上可见,低碳经济是一个具有广泛社会性、国际性的前沿经济理念,反映和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碳排放量是低碳经济的核心内容和衡量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新标识;经济产出的持续增长、人类消费水平的持续提高是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函数,碳排放量最小化是约束条件。总之,低碳经济是一种将经济社会发展过程、结果与地球生态系统有机统一的“经济社会系统—自然系统”协调发展模式。

1.从手段视角看,发展低碳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通过各种“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手段,来协调碳排放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关系,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脱钩,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低碳转型。其中,主要的碳减排手段有碳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复合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财政补贴和政府规制、自愿协议、研发政策、信息工具(包括能效标识、环保宣传和教育)、标准和管制政策等。

2.从目的视角看,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取向是人类福祉的持续改善和增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主题是经济产出的持续增长和人类福祉水平的持续提高,低碳经济与这个核心主题高度兼容和深度契合。低碳经济不反对经济社会发展,不反对追求高消费,因为这是人类发展的基本逻辑*程恩富、王朝科:《低碳经济的政治经济学逻辑分析》,《学术月刊》2010年第7期。。但是,低碳经济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人类消费质量水平的提高,更加注重确保自然资源持续提供人类福祉所需要的资源和环境服务。这要求通过低碳经济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消费水平的提高,必须要在自然系统碳排放量最大可容纳量这个刚性约束条件下展开。这有助于经济社会在一个低碳、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世界里繁荣、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包容性增长。

3.从增长战略视角看,低碳经济是一种包容性增长战略,即包容性增长的低碳战略。包容性增长就是要在倡导和保证机会平等的经济增长过程中,使民众的福利得以持续改善和增进*杜志雄、肖卫东:《包容性增长理论的脉络、要义与政策内涵》,《中国农村经济》2010年第11期。。包容性增长是天地人和的增长,即经济增长要与自然界相协调、与地区间协调发展、与人本相协调、与和谐社会相协调*方大春:《包容性增长:中国式智慧的经济增长》,《当代经济管理》2013年第2期。。可见,低碳经济与包容性增长的价值取向趋于一致,体现了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经济社会发展的低碳转型与包容性增长,相互关联、相互促进。通过低碳转型实现经济社会的低碳发展,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高品质的财富蛋糕,为民众分享增长成果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坚持包容性增长并实现财富的公平分配和社会正义,可以有效增强民众的幸福满意度,凝聚各方力量参与低碳转型,合力推动经济社会的低碳发展。

综上分析,低碳经济有四个基本要义:节能减排;经济增长;协调、可持续发展;人类福祉增进。依此逻辑,低碳经济就是要在通过节能减排努力将碳排放量控制在自然系统最大可容纳量水平以下的经济增长过程中,实现经济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相互协调,进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福祉的持续改善和增进以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由此,低碳是手段,人类的福祉和全面自由发展是根本。

二、推进包容性增长的能源结构革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路径

(一)推进包容性增长的能源结构革命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能源领域共经历了三次重大革命:第一次发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其主导能源是木材、秸秆等柴薪能源,人类步入植物能源时代;第二次发生在1820—2001年之间,其主导能源是煤炭、热力、石油、电力,人类进入化石能源时代;第三次起始于2001年,其主导能源是可再生能源、电力,人类进入新能源时代*史丹、王蕾:《能源革命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产业经济研究》2015年第1期。。从能源革命的时间来看,三次能源革命与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步发生。从能源革命的内容来看,三次能源革命其实就是能源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变革,并经历了“植物能源—化石能源—新能源”的演变趋势,能源结构的高效化、清洁化、低碳化趋势日益增强。从能源革命的作用来看,三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推进在本质上都源于能源和动力革命这一根本驱动力*何建坤:《新型能源体系革命是通向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能源革命促成了工业革命,从而带动了新的相关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演进和优化,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和经济效率的极大改进,最终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类文明的极大进步。可见,三次能源革命的核心是能源结构革命,其价值指向是经济社会的低碳转型、可持续发展、人类福祉的改善和增进,以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些价值指向实质上都是包容性增长的内在含义。

在中国,能源利用也经历了类似“植物能源—化石能源—新能源”的演变趋势,能源利用总量持续增长,能源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不断变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化石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加,能源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愈发突出。在能源生产结构方面,2015年,原煤生产量所占比重高达72.1%,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所占比重仅为14.5%;原油、天然气生产量所占比重也较低,分别为8.5%和4.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6)》,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6/indexch.htm。。能源资源具有显著的“富煤、贫油、少气”特征。在能源消费结构方面,2015年,煤炭消费所占比重达64.0%,天然气消费所占比重仅为5.9%,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消费所占比重为1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6)》,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6/indexch.htm。。显然,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单一化高碳特征较为明显。从国际比较来看(见表1),也可以得出类似结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数据,2015年,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达3013.90百万吨油当量,位列世界第一,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13147.30百万吨油当量)的22.92%,美国能源消费总量为2280.50百万吨油当量,占世界总量的17.35%。从六种能源消费在国内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所占比重来看,2015年,煤炭消费所占比重高达63.72%,排名世界第一,高出世界平均水平34.51个百分点;石油消费所占比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4.37个百分点,天然气消费所占比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7.96个百分点。不可再生能源即石化能源(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消费所占比重高达88.18%,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可再生能源(包括核能、水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消费所占比重只有11.82%,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表1 能源消费的国际比较(2015年,单位:%)

资料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2016)。

总体上看,中国能源结构呈现以煤炭为主导的基本态势,虽然近年来水能、电能及其其他可再生能源的生产量和利用量有所增加,但是煤炭生产和消费在能源结构中的所占比重依然过高。煤炭属于“高碳”资源,以煤炭为主的单一能源结构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低碳转型的重要制约因素。同时,由于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导致中国的能源碳强度日趋增强,1997年,中国的能源碳强度为49.0 吨/兆焦耳;2010年,这一指标上升到70.2 吨/兆焦耳,13年间上升了43.26%*金乐琴、吴慧颖 :《低碳经济转型的轨迹与路径:中日韩的比较及启示》,《经济学家》2013年第1期。。

中国经济增长伴随着大规模的煤炭消耗,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2015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2223.50万吨,比2005年的排放量(1414.20万吨)增加了809.3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虽然自2005年(2549.4万吨)以来有所降低,但在2015年,其排放量水平仍高达1859.12万吨。高碳化的能源结构使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占全球排放总量的18%*鲍健强:《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第4期。。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在世界排放格局中正日益变得树大招风:自2007年起,在世界范围内,中国成为了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人均排放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新增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排放增量的比重达到了40%左右*潘家华:《经济要低碳,低碳须经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这说明,尽管中国经济增长自改革开放以来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但增长方式仍然是以粗放式为主,能源结构不合理成为低碳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增长的重要障碍。低碳已经成为中国融入全球价值链的新约束*刘志彪:《低碳:我国融入全球价值链的新约束》,《南京社会科学》2016年第3期。。

因此,促进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福祉的持续改善和增进,推动包容性增长的能源结构革命刻不容缓、势在必行。2014年6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是长期战略,包括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和能源体制革命四个方面。其中,能源消费革命和能源供给革命的核心和实质就是能源结构革命,而能源技术革命是动力源泉,能源体制革命是根本保证。这意味着,能源结构革命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正是包容性增长的能源结构革命的基石。

(二)包容性增长的能源结构革命的内涵及理解

能源结构革命是对传统能源结构、能源生产技术及其决定的能源生产方式、能源消费观念及其决定的能源利用方式进行根本性变革。由此,包容性增长的能源结构革命是指在经济增长和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人都有平等机会参与能源结构革命,都有平等机会共享能源结构革命成果,突出强调能源结构的“公平”和“包容”。包容性增长的能源结构革命的基本目标是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促进能源体系从以“化石能源为主导的传统能源结构”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现代能源结构”转变,以建立“结构多元化、总量紧平衡、运行高效率、系统自适应、利用可持续、开放大循环”的清洁型、低碳型现代能源体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课题组:《中国能源革命的国内外环境及路径研究》,《中国市场》2014年第32期。。

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转型与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新形势下,推进包容性增长的能源结构革命不仅可以促进节能减排、降低碳强度*碳强度是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即碳强度=二氧化碳排放量/GDP。,而且还能够促进资源充分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市场需求扩大、就业新空间拓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它蕴含了经济效率、社会公平、生态文明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等多重价值目标。其中,经济效率、社会公平、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三者之间相辅相成,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显然,这是包容性增长的能源结构革命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解读。

从经济效率方面来看,由于每次能源生产、利用方式革命及其所引发的工业革命都会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生产经营方式、产业组织结构以及管理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从而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包容性增长的能源结构革命在宏观经济层面要有利于能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的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有利于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微观经济层面上要有利于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和生产者利润最大化的实现。

从社会公平方面来看,包容性增长的能源结构革命要着眼于提高能源承载能力、扩充生态环境容量,从而有利于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的实现,有利于发展更加丰富、更具包容性的社会关系,更为重要的是,要有利于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之间的统一,切不可只重视代内公平而忽视代际公平。所谓代内公平,是指能源结构革命应确保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区域的人都有平等机会使用能源并平等地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强调所有人的能源需求都能得到有效满足。所谓代际公平,是指能源结构革命应确保当代人与后代人都有平等权利使用能源并平等地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当代人只能享用当代人的能源份额,不能透支使用后代人的能源份额;当代人使用能源所产生的环境成本和导致的生态损失,不能让后代人承担。

从生态文明方面来看,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提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先进理念,要求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人类同自然的和解”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理论支撑*李国锋:《“人类同自然的和解”是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支撑》,《理论学刊》2015年第1期。,也是中国梦实践的生态伦理向度*刘焕明:《中国梦实践的生态伦理向度》,《理论学刊》2015年第5期。。可见,发展低碳经济、包容性增长的能源结构革命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着力点。因此,包容性增长的能源结构革命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寻求生态美好、保障生态安全,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经济社会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业文明范式向生态文明范式转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上生产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殷实富裕、生态环境良好的发展道路。

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方面来看,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地球生物圈孕育的自然资源最终还是服务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是扩展人类享有真实自由的过程,个人的全面自由是社会的承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标准*参见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任赜、于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1页。。可见,发展低碳经济与发展生产力具有一致的终极价值取向,即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因此,包容性增长的能源结构革命要着眼于每个人自由权利的扩展、生存环境条件和经济条件的改善和提高、社会机会的平等享有、透明性担保和防护性保障的获得,要有利于每个人身心的全面健康和发展、个性的自由展现、潜能空间的扩大和充分释放,要有利于每个人可持续未来的构建,从而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最终实现。

三、推进包容性增长的能源结构革命的策略

(一) 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加快形成人人节能的能源节约型社会

在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能源四革命”中,“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置于首位。能源消费观念的转变是最大的能源革命*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课题组:《中国能源革命的国内外环境及路径研究》,《中国市场》2014年第32期。。可见,推动能源消费革命的首要任务是力促能源消费观革命,有效落实节能优先的能源消费观,努力创造人人节能的社会氛围,加快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为此,推动能源消费革命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民众的集体行动,政府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充分发挥市场在能源消费、利用中的决定性作用,运用市场化机制和手段激励企业、社会公众积极节能减排;做好节能减排的宣传与教育工作,引导企业、社会公众合理地消费能源,转变能源消费方式。企业、社会公众树立“节能光荣、浪费可耻”的能源利用理念和消费观念,践行“低碳清洁、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使节能减排内化于心并成为自觉的常态性、持续性行动。

(二)推动能源生产革命,加快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供应体系

能源消费的有效满足需要能源供给的无缝匹配,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有赖于能源供给结构的多元化。因而,推动能源生产革命的首要任务就是降低化石能源的产能比重,大力推进化石能源的清洁化和低碳化;着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用发展的视野和眼光看待、支持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提高其产能比重,以形成化石能源、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现代能源供应体系。这是顺应全球能源生产结构演变规律、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也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其次,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包容性发展需要可持续的能源和能源服务。因而,推动能源生产革命的重要目标是构建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供应体系,以期为每个人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弱势群体提供能够负担得起的能源、普惠性的能源服务,人人都能享受到清洁低碳的能源和优质高效的能源服务。

(三)推动能源技术革命,为能源消费革命和生产革命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能源消费革命和生产革命的顺畅进行,离不开先进能源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而且,构筑能源技术领域的竞争优势,抢占制高点,掌握竞争主动权,已成为很多国家参与国际气候谈判的重要筹码和战略目标。因此,包容性增长的能源结构革命必须要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实施“追赶”与“跨越”并重的能源技术创新战略,以先进的能源技术支撑能源结构革命。一是紧紧围绕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制定符合中国国情、全球能源技术发展方向的能源技术发展路线图,实施能源技术转型战略,找准、明确能源技术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二是从引领未来、着眼长远的角度,加快能源技术发展整体上的前瞻布局,超前部署能源领域中的基础性前沿技术研究、战略性前沿技术研究和先导性技术研究,力争在世界能源技术前沿领域中占有重要位置。三是能源技术革命要以绿色低碳为根本理念和基本方向,大力研发、商业化应用节能减排技术、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技术、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去碳技术。四是不断突破页岩气、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可燃冰、电动汽车、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能源互联网等领域的关键技术。

(四)推动能源体制革命,强化能源消费革命和生产革命的根本保障

推动能源体制革命就是要促进“计划+指令”的传统能源体制及早转向“市场发挥好决定性作用+政府发挥好服务和监管作用”的有利于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能源体制,以强化能源消费革命和生产革命的根本保障,高效推动包容性增长的能源结构革命。能源体制革命要有利于经济效率提升,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的包容共赢和和谐发展,以及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平衡,有利于社会公众有平等机会共享能源和优质能源服务,以及社会福祉增进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此,一是加快推进能源市场机制的全面深化改革,坚决还原能源的商品属性,充分发挥商品价值规律、市场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在能源消费、生产中的决定性作用,构建起公平公正、机会平等、有序竞争、健康高效的能源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二是加强碳市场的顶层设计,加快启动、推动全国统一的碳市场建设,以促进碳排放的外部成本内部化,碳排放权的明晰化和专有化*康增奎、赵欣冉:《我国碳排放权交易问题研究》,《理论学刊》2015年第4期。;加快推进电价改革,深化油气价格改革,逐步形成能源价格的市场决定机制。三是完善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碳财税、碳金融等政策;提高“能源—产业—生态环境—气候—收入”链条上各项政策之间的衔接性和相互促进性,以形成政策合力。四是加快政府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现代能源监管制度的建立,促进政府能源管理重点的转变,即由重点管理能源勘探、开采、加工生产等供应侧转向重点管理能源节约利用、能源效率提高等需求侧;推动能源监管模式的转向,即由“经济性监管为主、社会性监管为辅”的传统能源监管模式转向“社会性监管为主、经济性监管为辅”的新型能源监管模式。

[责任编辑:赵丽娜]

本文系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低碳背景下山东省能源的发展方向选择及决策研究”(项目编号:10CJGJ74)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肖卫东,男,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

F062.1

A

1002-3909(2017)02-0082-07

猜你喜欢

包容性经济社会革命
夜经济要有“包容性”
Diversity:Driver of Innovation and Growth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包容性增长的理论内涵及实施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粉红革命
2013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思考
亚洲的崛起需要各国相互理解、尊重和支持 实现包容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