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价值评价视域下《道德经》英译本目标受众的评价研究

2017-03-13崔莹辉

外语学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英译本道德经米歇尔

崔莹辉

(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威海 264209)

1 引言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已成为国家战略。考虑到目标受众的接受程度决定译介作品在域外文化传播的成功与否,中国文化传播应该以有广大的受众群体、有一定的流通量,并且已经成功走出国门的文化典籍外译为借鉴和指导,进行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道德经》具有翻译历史长、译本多、流通广和影响大等特点。英译《道德经》滥觞于1868年,伦敦图伯纳出版社出版的英国传教士湛约翰(John Chalmers)的译本,至今有近一百五十年的历史。根据出版的《道德经》英译本第一版时间、译者、译作名、出版社等客观因素进行历时统计,到2012年止,已经产生165个纸质版的英译本①。众多英译本历时与共时地交叠出现使《道德经》在世界文化范围内得到前所未有的普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道德经》是被译介最多、影响最大的中国典籍,是中华文化输出的成功典范。

《道德经》的国际化影响与翻译密不可分,这无疑为典籍外译在域外的传播提供宝贵的个案资料。然而,在对《道德经》翻译的研究视角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时笔者发现,虽然《道德经》英译本众多,但作为源语输出国,我们对目标受众阅读《道德经》后的真实看法、感受、评价等缺乏有理有据的研究。虽然早有学者表明,读者的接受状态决定译作作为接受语文化中的一个成员的生存价值或生存状态(杨晓荣 2005:54)以及“读者反应批评决定作品的生存和价值”(杨平 2009:37),但读者反应批评的研究涉及面广,难以实施,从研究的角度要“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接受理论属于较为宽泛的读者反应批评的一支,读者评价研究是接受理论研究具体化的一个环节。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目标受众的评价对译介作品在域外的有效激活、并能活跃存在的重要性。王宏印认为,研究英语国家的读者对中国文化典籍文本的接受和反应是非常必要的。遗憾的是,“由于信息来源的局限和读者反应调查的费钱费力费时,大大限制这方面的实证研究和有根有据的评论。一个突出的困难就是,很难得知外国读者对于中国典籍及其译本的阅读经验和评价情况,以至于影响研究和评论的视野和效果”(王宏印 2009:6)。如何有效“探索域外涉华译评的生成机制”成为中国译学研究的当务之急(刘亚猛 朱纯深 2015:5)。基于这一现实问题,我们急切地想知道目标受众的真实心声,即他们怎样评价《道德经》的英译本。

本文以哲学的价值评价为理论依据,选取4个典型的《道德经》英译本目标受众的448条评价作为研究对象,考察目标受众对译本评价的优先关注点,通过对这些评价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来揭示《道德经》英译本在哪些方面满足目标受众的需求以及对英语世界读者的价值所在。

2 以价值评价作为目标受众评价研究的理论依据

首先,价值评价从读者评价角度考察译介作品对于受众的价值,而目标受众评价是衡量译文价值的重要依据。衡量一部译作是否有价值,主要看其在哪些方面满足目标受众的需求和目的。翻译是一项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根据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它必须遵循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以满足人们需要为目标,或为了自我完善,或为了社会的进步。合规律是为了合目的,要在实践中达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就必须对实践客体的本质和规律有所认识,才能产生更大的社会价值,从而需要价值评价的指导。价值评价是价值哲学的重要内容,价值是一种客体与主体需要的关系,当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要时,客体就对主体有价值,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越高价值就越大。价值只有通过评价才能表现出来,评价反映出客体对于主体的价值关系,它不仅揭示客体的本质和内在规律,还进一步揭示客体对主体的意义和价值。在价值评价中,主体认为客体对自己有用、有利、有益,则做出肯定性的价值判断,反之,则做出否定性的价值判断。因此,目标受众评价是衡量译文价值的重要依据。

其次,价值评价进一步明确考察对象——大众读者还是学者的反应?这一争论由来已久。早在1861年,英国学者阿诺德(Matthew Arnold)和纽曼(Francis W.Newman)就译作的读者反应问题发生过一场激烈的争执。纽曼认为,读者反应指一般读者而不是学者的反应,普通大众才是合适的仲裁人(Robinson 2006:256)。阿诺德则认为,应该根据既懂原语文字又能鉴赏诗文的学者反应来判断译作。根据价值评价,翻译批评活动中的价值客体是译本,译本一经产生就会带来相应的社会价值,译本终究要给读者看,由读者评价它的价值,读者是它的评价主体。评价主体可以是个体主体、群体主体或社会主体。由于大众的要求和利益从根本上代表人类整体的要求和利益,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要求相一致,所以大众读者的需要与目的性应作为主要参照和基准。作为社会主体的大众读者,其评价结果代表合理的价值评价,具有强大的说服力。而作为个体主体的学者由于有“既懂原语文字又能鉴赏诗文”的独特优势,又有对译介作品居高临下的洞察力,在相关专业领域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他们在主流期刊发表译介作品的书评,在作品推广之初,会对目标读者的价值判断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其评价能量也不容忽视。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以大众读者的评价为主,兼顾参照专业领域学者的评价。

再者,读者评价研究符合价值评价的特点。一方面,价值评价具有客观性,即读者的需求、用来满足读者需要的对象以及读者评价的过程和结果都具有客观性;另一方面,价值评价具有鲜明的主体性特征,即评价主体不可能完全客观地、中立地评定价值,任何评价都要受到评价主体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主体性因素的制约。受阐释学和解构主义译学范式的影响,有人会问,既然每个读者都有自己对译文的不同解读和价值评判,是否这种个性的主观差异可以否定读者评价的共性指导作用,答案是否定的。其一,根据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把读者——阅读活动的主体看成社会生成物,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的一切关系都会在个体身上有所反映和体现。个体主体作为社会存在的一分子,存在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他的一切需要都不可能脱离人类的生存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事实。个人不能超越生活世界对他的限制,必须遵守社会成员共有的行为准则。由于社会规范性原则对个体主体的自由有控制和约束作用,所以个体主体只具有有限的主体性。尽管读者的前理解结构有差异性,但占主导地位的仍是人类知识的共性。其二,翻译活动中要用知识的客观性、理解的合理性与解释的普遍有效性来检验,从而克服意义生成的任意性的缺点(吕俊 侯向群 2009:242)。知识的客观性表现为作者的意向性、文本的定向性、文本的构成规律等对读者的约束,读者须要尊重“理解的合理性与解释的普遍有效性”的原则。虽然价值评价的社会主体在需要和要求方面存在差异和矛盾,对同一事物的价值评价产生差异,但读者反应和评价并不是一种主观随意性的认识活动。价值评价的标准是目的性与规律性的统一,这为目标受众评价研究的客观有效性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3 目标受众评价的实证研究

互联网使英译《道德经》目标受众的评价研究具有可操作性。现实生活中,网上购物已广为普及,我们以网上购物的买家评价作为参照。有经验的顾客在购买商品之前,一定要浏览其他买家的评价,以此了解商家的信誉度以及产品的质量,买家评价则成为潜在买家购买该产品的重要参考依据。虽然买家评价涉及产品的方方面面,但买家的首要关注点在于产品质量是否满足他们的需求和目的,即产品对使用者的价值所在。译作是译者的劳动产品,其目的为目标受众制造,不经读者的检验,译作这种产品的价值无法体现。价值从属于商品,只有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译者的劳动才表现为价值。译作的读者,在“消费”翻译产品后,发表评论、感悟或批评,对产品进行反馈,这使《道德经》英译本产生大量的读者评价。读者的真实反馈不但为以后的译者提供方向性指导,也为潜在的读者提供必要的、有用的资讯。

通过亚马逊书店能够收集到目标受众对于《道德经》译本的阅读评价和反馈情况。亚马逊书店网站提供一个读者评论平台,许多读者在购买、阅读书籍之后,会写下有关该书的评价,这正是我们要收集、分析并研究的读者评价。由于亚马逊书店网站面对的是世界范围内的英语读者群,读者数量庞大,这使收集有一定时间跨度的、大量极有价值的读者评价成为可能。根据用户在评价中表明的身份,英译《道德经》的目标受众主要有以下几种:(1)对中国古典文化感兴趣的读者;(2)想从《道德经》古老智慧中获得激励和生活启迪的读者;(3)宗教人士、考古学家,还有以中国古典哲学、东方哲学、宗教为专业的学生以及研究中华文化典籍的学者、教授等。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目标受众是本研究要考察的社会主体(可以看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大众读者也不乏研究中国文化典籍的学者和专业人士),他们中的很多人表明自己读过不止一个版本的《道德经》英译本。本研究旨在考察英译《道德经》对于目标受众的价值以及《道德经》在哪些方面满足目标受众的需求,所以不能规定性地预设要考察的问题,而是描写性地根据读者对译本的丰富的感性评价,按照读者对译文的关注点由高到低排列,以此评价结果由表及里地综合分析英译《道德经》在哪些方面体现出对目标受众的价值,从而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

3.1 实施步骤与样本选择

从研究的可实施性角度考虑,我们选择有代表性的《道德经》英译本作为目标受众评价研究的考察对象。在亚马逊网站的“搜索”栏输入Tao Te Ching,则出现6,438条与《道德经》相关联的结果②,很多《道德经》英译本会包括评价(custo-mer reviews)在内的相关信息。根据译本读者评价的参与人数、评价数量、译者身份、译本影响力等综合因素,本文挑选出读者关注度较高的《道德经》译本依次为(1)米歇尔(Stephen Mitchell)的译本TaoTeChing:ANewEnglishTranslation(1989);(2)冯家福和英格里希(Gia-fu Feng and Jane English)的译本TaoTeChing,25th-Anniversary Edition(1997);(3)林信价(Derek Lin)的译本TaoTeChing:Annotated&Explained(2006);(4)刘殿爵(D.C.Lau)的译本TaoTeChing(1963,1982)③。 下面以米歇尔译本的1条读者评价④为例,说明表1和表2各项数据的来源。

1)6 of 7 people found the following review helpful.这条评价有7人参与阅读,其中6人赞同,即参与人数7人,评论人数6人。

2)5.0 out of 5 starsMitchelldeliversthesenseelegantlyandaccessibly.这是给米歇尔译文的5星级评价,黑体部分为评价题目“米歇尔在意义传达上语言优雅、易懂”,评价日期是1999年7月28日。

3)This review is from:TaoTeChing(Paperback).此评价是对米歇尔译本TaoTeChing:ANewEnglishTranslation平装本的评价。

4)To me this is the definitive translation of one of the best books ever written (and I have read do-zens of versions).Stephen has translated not just the written word but the sense and meaning behind them.While it may seem modernized in some places,this is only right if these ideas are to be communicated effectively to modern minds.Lao Tzu would surely have used different language if he were alive today! Mitchell,I believe,has rendered what Lao Tzu (presumably) said in the most concise,straightforward,and aesthetic manner I have yet seen.这是读者评价内容:“对我而言,《道德经》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书之一,而这是最好的翻译版本(我读过很多版本)。他不仅仅翻译了文字,也传达了文字所蕴含的意义……虽然有些地方他的翻译看起来比较现代,这正体现出译文和现代人的有效沟通。如果老子今天还活着,他肯定会使用现代的语言!米歇尔翻译的《道德经》是我读过的语言最简洁、最通俗易懂以及富于美感的译本”。本条评价语料字数为95个字。

表1 所选译者的英译本涉及的各项评价指标及数量

表2 所选译者英译本的星级得分

表2是大众读者对译作采用的星级评价体系,5星为评价的最高标准。根据表2,林信价译本评价4.7分,为总体评价平均分(average customer review)的最高分。

3.2 目标受众对译本的优先关注点

通过对4个英译本的读者评价语料逐一阅读,读者评价关注点的前5项依次归纳如下:

(1)在参与评价米歇尔译本的读者(2440人)中,56.8%的读者(1386人)认为米歇尔的译文通俗易懂,有可读性,为当代西方人所接受;50.8%的读者(1239人)认为米歇尔不懂中文,更不懂中国文化,他的译文不能称之为翻译,只能叫做篡改(interpolation)、编造(fabrication);24.7%的读者(602人)认为米歇尔的译本有实用价值,在《道德经》里读到的中国古代思想智慧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显著的变化,是实用哲学,能提供生活的导向; 23.1%的读者(564人)欣赏米歇尔的译本,他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清晰而流畅地传达原著的美; 8.98%的读者(219人)认可并强烈推荐此译本,认为译本适合道家学说的初学者,或作为礼物、旅游读本等。

学者的译评以在相关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对译介作品的书评为依据⑨。对于米歇尔的译本,美国俄勒冈大学东亚系杜润德 (Stephen Durrant) 教授不认同米歇尔的译者身份,怀疑其译文质量,指出他不懂中文,14年研习禅宗成为翻译《道德经》的唯一准备。针对米歇尔本人在译本前言中提到虽不能翻译老子的文字,却追求翻译老子的思想,杜润德表示难以判断能否进入老子的思想(Durrant 1991:78)。欧阳桢(Eugene Eoyang)也毫不客气地指出,米歇尔的译文是综合其它的译文东拼西凑而成的 (Eugene 1990: 492-493)。

(2)在参与评价冯家福和简·英格里希译本的读者(996人)中,54.7%的读者(545人)认为,冯家富和简·英格里希的译本通俗易懂,如诗般的语言清晰流畅;53.1%的读者(529人)认为中西译者合译,展现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在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之余,做到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35.9%的读者(358人)认可并强烈推荐这个译本; 10.5%的读者(105人)认为,得益于老子智慧的现代启迪,《道德经》的永恒智慧在现实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应用; 6.6%的读者(66人)认为,这个译本在版面设计上让人耳目一新,每页留有大片空白,体现道家哲学思想的内涵(虚),抓住道的精髓。

(3)在参与评价林信价译本的读者(409人)中, 64.8%的读者(265人)认为,该译本的注解、序言以及脚注等说明性文字使译文易于理解; 52.8%的读者(216人)高度推荐林的译本; 48.9%的读者(200人)认为,书中的智慧对日常生活有实用价值; 26.7%的读者(109人)提到,林信价通晓中西语言文化,译文值得信赖; 24.7%的读者(101人)提到,林的译文是精确的翻译,可信度高。

(4)在参与评价刘殿爵译本的读者(316人)中, 32%的读者(101人)强烈推荐该译本;29.1%的读者(92人)认为,译文语言简洁、流畅; 24.1%的读者(76人)认为,序言、脚注以及附录等利于译文的理解; 22.8%的读者(72人)认为,刘殿爵的中西语言文化背景有助于学术型译文的产生;15.5%的读者(49人)提到,该译文忠实于原文;12%的读者(38人)认为,译文有实用价值。

陈荣捷(Wing-Tsit Chan)数十年来在海外从事中国哲学研究,是当代学术界中国哲学研究的巨擘。1964年他在《美国东方学会杂志》(JournaloftheAmericanOrientalSociety)上发表对刘殿爵《道德经》译本的书评,认为刘的译文“大体上客观、准确,语言流畅。由于汉语文言文有多种变体,也有多种阐释……但是刘的译文没有解释他的翻译选择或者提供其它的选择性,缺少翻译依据,有些翻译让人质疑” (Chan 1964:434)。罗浩(Harold D.Roth)是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和宗教、中国古典文献的美国汉学家,他首肯刘殿爵在中国文化典籍领域是世界知名的权威学者,称赞他的《道德经》可能是语义翻译最精确的译本,是少数几个能够把文本翻译和哲学思想结合起来的译者(Roth 1985:213-214)。

4 结论

通过对4161名目标受众参与的4个《道德经》英译本的448条评价进行深入整合归纳,结果发现:有54.6%的读者(2272人)关注译文的可读性,可读性成为译文的首要关注点,成为目标受众对经典作品翻译的第一需求。由此可见,不论译者采用什么风格的语言进行典籍翻译,译文具有可读性,读者才能接受。典籍的翻译必须放下阳春白雪的架子,不能云里雾里,为了高深而高深,曲高和寡。不具有可读性,读者不能接受,也就失去译文的价值所在。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权威出版社出版的译介作品或期刊发表的译文存在语言上的诘屈聱牙。读者充满期待地阅读经典译作,但由于一些译文晦涩,客观上构成阅读障碍,读者感到不知所云的困惑和失望,无法继续阅读,造成传播的失败。

有46.8%的读者(1949人)在评价中关注到译者的资质。典籍翻译的译者应当具备相应的翻译资质,通晓中西语言文化的译者(如本文考察的冯家福和简·英格里希、林信价、刘殿爵)能够增强读者对译本的信任感。如果译者和读者之间没有建立起这种信任感,译文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如对米歇尔译本的评价,有一半读者认为他的译文属于“编造”,原因在于他不懂中文。与译者身份相关联的评价还有:8.2%的读者(341人)认为译本的注解、序言以及脚注等周边资料便于读者对典籍的理解,3.6%的读者(150人)注重精确或忠实的翻译。具有资质的译者在翻译文化典籍时,有必要增加一些考证缜密的周边性资料和作此翻译的解释以助于读者的理解,服务好原文和受众始终应该作为翻译的终极使命。在可读性基础上,严谨的训诂和考证以及忠实的译文对读者更有信服力。

有28.9%的读者(1201人)欣赏译文语言的优美流畅。优美的语言使译文具有审美价值,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提升。如米歇尔,读者虽不认同他的译者资质,但他是诗人,译文优美流畅,极具可读性,所以他的译本最受欢迎,也最有争议。

有22.7%的读者(945人)关注到译文的实用价值。经典作品有超越于时代的启迪,典籍外译要体现出其实用价值,这一点成为越来越多大众读者的呼声。读者带着现实问题走进经典,希望经典能够解决当代读者的实际问题,赋予力量和启迪,让经典成为经典,以此有效地延续经典的价值。

有21.5%的读者(894人)认为,他们阅读的译本有推荐价值。推荐价值对于译本价值的承认和推广起着关键的作用。读者认为它对自己有价值,满足自己的需求,译文得到读者的认可,读者才乐于推荐。如此推荐具有特别的说服力,广而告之,中国的文化典籍才会得到更多受众的认可和接受。

综上所述,从价值评价角度进行《道德经》英译本目标受众的评价研究能够得知目标受众的所需所求和普遍的价值取向,得知译介作品对大众读者的真实价值,这为中华文化典籍在域外更好的传播和接受提供方向性的指导作用。应该指出的是,文化交流终究应该着眼于真正影响普通人精神生活的层面。在互联网时代,译本作为产品必然要经受大众参与的批评活动的检验。专业领域的学者在译介作品推出之时会对舆论走向有一定影响,但最终决定作品命运的还是大众读者对作品的真实感受、反馈、评价和接受程度。在翻译文化典籍时要关照目标受众的心声、实际需要以及经典作品对当代受众的启发意义,从而更好地体现出译作的价值。

注释

①英译本的统计数量以崔莹辉的博士论文《<老子>英译研究》收集的版本为依据,除了刘殿爵在1963年出版的以王弼本为底本和1982年以马王堆帛书本为底本的两个版本之外,其它再版的一律不计在内。

②本文涉及的数据为动态数据,参与人数以及评价数量会随时间变化而增加,表1和表2的读者参与数据为变量,本文所有数据均以2013年7月26日为采集日期。

③人们熟知的威利、理雅各、林语堂等人的英译本虽属于有影响的学术型翻译,但因为销量、读者参与人数以及评价数量的不足,不符合本研究考察的要求。

④这条评论来自http://www.amazon.com/Tao-Te-Ching-Perennial-Classics-ebook/product-reviews/B000FC1T9O/ref=cm_cr_pr_btm_link_next_18?ie=UTF8&filterBy=addFiveStar&pageNumber=18&showViewpoints=0&sort By=bySubmissionDateDescending

⑤表1和表2中涉及的米歇尔译本的相关数据来自http://www.amazon.com/Tao-Te-Ching-Laozi/dp/0060812 451/ref=cm_cr_pr_orig_subj

⑥表1和表2中涉及的冯家福和简·英格里希译本的相关数据来自http://www.amazon.com/Ching-25th-Anniversary-English-Mandarin-Chinese/dp/0679776192/ref=sr_1_1?s=books&ie=UTF8&qid=1441199232&sr=1-1&keywords=Gia-fu+Feng+and+Jane+English+Tao+Te+Ching%2C+25th-Anniversary+Edition

⑦表1和表2中涉及的林信价译本的相关数据来自http://www.amazon.com/Tao-Ching-Annotated-Explained-Illuminations/dp/1594732043/ref=sr_1_fkmr0_1?s=books&ie=UTF8&qid=1441199488&sr=1-1-fkmr0& keywords=Derek+Lin%EF%BC%89%E7%9A%84Tao+Te+Ching%3A+Annotated+%26+Explained

⑧表1和表2中涉及的刘殿爵译本的相关数据来自http://www.amazon.com/Tao-Te-Ching-Lao-Tzu/dp/014044131X/ref=sr_1_1?s=books&ie=UTF8&qid=1441200198&sr=1-1&keywords=D.+C.+Lau+Tao+Te+Ching

⑨虽然冯家福和简·英格里希的译本读者参与活跃,林信价译本读者也给予较高的评价,但目前在相关期刊没有发现对这两个译本的评价。

刘亚猛 朱纯深.国际译评与中国文学在域外的“活跃存在”[J].中国翻译,2015(1).

吕 俊 侯向群.翻译批评学引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王宏印.文学翻译批评论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王宏印.中国文化典籍英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杨 平.读者反应批评——文学翻译批评新视角[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8).

杨晓荣.翻译批评导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Chan,W.T.Lao Tzu,Tao Te Ching by D.C.Lau[J].JournaloftheAmericanOrientalSociety,1964(4).

Durrant,S.Packaging the “Tao”[J].RockyMountainMo-dernLanguageAssociation,1991(1/2).

Eoyang,E.Tao Te Ching: A New English Translation by Stephen Mitchell[J].TheJournalofReligion,1990(3).

Robinson,D.WesternTranslationTheoryfromHerodotustoNietzsche[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6.

Roth,H.D.Tao Te Ching by D.C.Lau[J].PhilosophyEastandWest,1985(2).

猜你喜欢

英译本道德经米歇尔
米歇尔·马多作品选
《道德经》的“中和”思想探究
基于语料库中英译本译者主体性的对比分析——基于韩国作家韩江的《素食主义者》中英译本平行语料库
不要说话
瑞典文《红楼梦》译介源流考*——兼驳霍闵英译本转译论
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英译本后四十回底本考证
功能对等理论下《醉翁亭记》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圣米歇尔山和黑脸羊
《道德经》中的领导智慧
《道德经》“鸡犬之声相闻”与《桃花源记》“鸡犬相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