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译保真或改变的原因*
——基于语料库的让步关系研究

2017-03-13袁淼叙

外语学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保真情态译者

袁淼叙

(浙江大学,杭州 310058)

1 引言

让步关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义独立的事件构成,一个事件不能成为妨碍另一个事件存在的充分理由。换言之,让步关系反映的是事件之间倒制约的逻辑关系,原因或条件与实际发生的结果相对立,而实际发生的结果与预期的结果相对立。国内外语言学界对让步关系的相关研究屡见不鲜,集中探讨单一语言让步关系的语法形式、语义内容和语用价值。如韩启振提出从构式语法、原型范畴、主观性等角度可以有效描写汉语各种类型的让步条件句(韩启振 2012)。阿普列相结合系统词典学方法理论和语料库分析法,提出让步关系的语义原型和衍生物,建立其语义、语用描写系统(Апресян 2014)。也有学者在对比俄汉复句时单独探讨让步关系表达的异同(许凤才 2005),但从翻译学视角考察让步关系语际转换的成果鲜有见到。本文以小说《围城》为语料,对比中文原文及俄译本中的让步关系,分析译文呈现结果的保真或改变,并探究其原因。

2 让步关系俄译语料库

《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具影响的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本文选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的中文版和莫斯科文学出版社1989年的索洛金(В.Сорокин)俄译本(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Художественн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从中采集汉俄对照让步关系例句共计170例,并对其语义内容和译文再现结果进行标注。

让步关系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语义范畴,它包括真实、假设两大意义,每个意义分别对应4种共计8种次级意义(参见表1)(Теремова 1986)。让步关系形成于人脑的意识判断中,通过不同语言的不同语法结构得以呈现。汉语和俄语均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发达的交际功能,借鉴俄语让步关系的语义分类,我们对《围城》语料库中的让步语义进行标注。

表1 让步关系语义分类体系

全译可解读为“用乙语保留或改换甲语的语表形式来完整再现其语用价值和准确传达其语里意义”(余承法 2014:4)。不论“转化”还是“保留”、“改换”,都指向全译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语际转换,其结果即译文再现的结果。对译文进行评价自然离不开有关翻译标准问题的讨论。“我国翻译标准的传统源于对翻译本质的认识……翻译一定要遵循原文,忠实地表达原文要表达的意思。”(黄忠廉等 2013:220) 西方的传统标准以“等值”、“等效”为典型代表,如奈达的“动态对等”、巴尔胡达罗夫的“语义对应”等。将中西方对翻译标准问题的认识运用到译文再现问题的分析中,我们认为让步关系从原文传递到译文,在译文中再现的方式有3种:(1)还原保真,即原文中的让步意义完整地展现在译文中。所谓“保真”是“意义”上的“真”,不拘泥于词、短语或句子等语法层面;(2)改变求生,即原文与译文的让步意义并不一致,但让步关系在译文中求得极似,创造性地呈现出来;(3)改变失真,即让步意义在原文到译文的传递中丢失,令人费解,以致产生误译。这3种方式是我们对语料库进行译文再现结果标注的执行标准。

对标注语料进行统计后,我们得到表2中的数据。在170例表示让步关系的汉俄对照例句中,还原保真108例,占64%;改变求生62例,占36%;未发现改变失真例句。在保真例句中,真实纯让步36例,真实补偿让步23例,真实限制让步19例,真实比较让步7例,中性假设让步19例,概括性假设让步2例,最大化假设让步2例,未出现二选一假设让步例句。在改变求生例句中,让步意义从无到有(原文→译文,下同)46例,从有到无2例,次级意义改变14例。

表2 让步关系译文再现结果

从表2中我们发现,让步关系在译文中再现时以还原保真为主(108例),原文让步意义传递到译文并完整保留下来。在我国的翻译传统里,从古代佛经翻译到近现代西学翻译,“译文必须忠实于原文”,这始终都是“译者的第一责任”(林语堂 1984:261),因为“‘信’可说是翻译的天经地义:‘不信’的翻译不是翻译;不以‘信’为理想的人可以不必翻译”(陈康 1984:443)。俄罗斯翻译理论家费奥多罗夫(Федоров 1983)曾建议使用“等价”这一术语,他认为翻译等价是指全面传达原作思想内容并在功能修辞上与原作完全对应。在语料库译文中让步关系多以还原保真再现,这又一次印证“意义上的忠实”或“意义上的信”是翻译活动的金科玉律,是译者信奉的原则。

同时,语料库译例中让步关系改变求生的数量(62例)也不容忽视。汉俄双语在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不可避免,这使全译时“追求译文与原文在意似和形似高度统一基础上的风格似”(余承法 2014:4),反映原文和译文之间的极似性。科米萨罗夫(Комиссаров 1999)在评价费奥多罗夫“翻译等价”论时指出,翻译追求的是原文和译文在不相等同情况下的相对一致。这种“极似性”,或者“相对一致”在文学翻译中显得尤为突出。文学翻译区别于非文学翻译的重要一点在于前者不是技术性语言外形的改变,而是文学创作的一种形式,要求译者通过原文的语言外形,深刻体会作者艺术创作过程,把握原文的精神实质,在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体验里找到最合适的印证,然后用恰当的译语把原文的艺术形象和艺术风格表现出来。

让步关系改变求生例句中发生从无到有变化的占绝大多数(46例)。原文句式结构松散,小句间没有让步关系标记词,译文适当改变语言单位,彰显原文的隐含之意。郑海凌在讨论文学翻译的方法问题时指出,“大多数情况下,翻译都是译意为主的,因为翻译的主要目的是让读者领会原作的意蕴,如果译文让读者看不懂,等于没有翻译”(郑海凌 2009:265)。中俄文化的差异使汉俄语言逻辑有共通之处,也有相别之处,若按原文照直译出,可能造成逻辑上含混不清,甚至不通,因此须要改变原文的表达方式,以求译文通顺流畅。

3 让步关系保真或改变的原因

让步关系在译文中再现的结果不同,或保真,或改变。那么,语际转换时为何会有不同,什么在其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我国的传统译论以“案本—求信—神似—化境”为主线,西塞罗强调译者的职责是确保意义转换,奈达认为译文要尽可能贴近原语文本表达的意义,科米萨罗夫将翻译等值分为情境功能等值和语义等值两类。可见,中西方传统翻译研究中都涉及译者对原语文本意义的理解和表达,均强调译语文本与原语文本内容或意义的对等。但是,受特定的历史和认知条件限制,特别是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影响,传统译论未能回答如何理解和传达原语文本意义、如何忠实原语文本意义等问题。因此,我们尝试以认知语言学有关意义识解的理论回答这一问题,进而具体探究让步关系俄译保真或改变的原因。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的语言能力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一般认知能力密切相关。语言的结构,特别是语法结构与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存在一定程度的对应或“象似”关系。语义不是客观的真值条件,而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研究语义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人的主观看法或心理因素。王寅根据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提出翻译的认知观:“翻译是一种认知活动,是以现实体验为背景的认知主体所参与的多重互动为认知基础的,译者在透彻理解源语言(含古代语言)语篇所表达出的各类意义的基础上,尽量将其在目标语言中映射转述出来,在译文中应着力勾画出作者所欲描写的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王寅 2005:17)。“识解”是人认识世界和组织世界经验知识的过程,是正确理解一个表达式的意义作出的全新阐释。Langacker认为“识解”的维度主要有:选择、详略度、图形/背景、视角、突显、指示、话语的主观性与客观性、心理扫描、实体与相互联系、勾勒,等等。王寅多次与Langacker讨论,指出“识解”的5项内容似有重复。他重新整理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提出“识解”包含辖域和背景、视角、突显、详略度,且从这4个方面阐述意义的主观性(王寅 2008)。可见,认知语言学的识解观带有强烈的主观性,要想准确理解说话者的意义,就须要研究意义的主观性。它是语言的一种特性,说话人以此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感情等,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Lyons(1995)、Langacker(1999)、Traugott(1995)等从不同角度对话语中的非命题内容进行分析,提出主观性大致表现在3个方面:说话人的视角、说话人的情感、说话人的认识情态。因此,我们认为“识解”可以包含辖域、视角、突显、详略度、情感和情态6个维度。译者对原文意义的主观性识解是语际转换的先决条件,而译者识解的结果是否与作者的主观性保持一致是译语再现时出现保真或改变的主要原因。下面我们从“识解”的6个维度出发具体分析俄译让步关系时译者识解的过程。

3.1 辖域

辖域是人们在描述某一事体过程中被激活的概念内容的配置。意义具有百科性,即概念在大脑里不以孤立的单位出现,只能在预设的背景知识结构所形成的语境中实现理解,须要借助一个或多个与之相关、且处于不同级阶位置的认知域。意义是概念化的过程和结果,如果没有必要的百科信息背景,大多数概念都会失去意义。当译者处理不常见的概念时,更需以读者为中心,调动自身的知识储备,使概念显性化。例如:

按照GB/T 20000.1—2014《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术语》的定义,标准化是“为了在既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促进共同利益,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确立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以及编制、发布和应用文件的活动”。根据2017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以及对标准的制定、实施进行监督”。

① 忽然记起唐朝有名的寒瘦诗人贾岛也是圆脸肥短身材。/Но тут он вспомнил,что знаменитый танский поэт Цзя Дао тоже был круглолицым толстячком,хотя всю жизнь его преследовали невзгоды.

原文“寒瘦诗”源自成语“郊寒岛瘦”,本指孟郊、贾岛清寒枯槁、孤峭瘦硬的诗歌风格,后用以形容诗文类似的意境。贾岛本人也是一生孤僻冷漠、失意凄苦。译者了解背景并激活“寒瘦诗”的相关认知域,译为всю жизнь его преследовали невзгоды,表述更加明确。“寒瘦”与“圆脸肥短”本就形成鲜明对比,用хотя将两者相连,赋予译文真实比较让步意义,实现改变求生。

3.2 视角

视角是人们对事体描述的切入点和出发点,涉及观察者与事体之间的相对关系,反映观察者在情景中对聚焦成分的选择。观察角度直接影响人们对事体的理解和语言的表达。从不同的视角确定认知参照点会产生不同的认知途径、得到不同的认知结果、在语言中形成不同的表达方式。翻译方法中的主动被换译为被动实质上改换的是视角。由于作者和译者描述角度存在差异,表面上引发句型结构的变化,但描述对象不变,深层的意义仍然不变。例如:

② 房子总算没给日本人烧掉,里面的收藏陈设都不知下落了。/Правда,японцы его не сожгли,но вся обстановка пропала.

原文前一小句表述让步事件,主位是“房子”,述位是“烧掉”,以被动句呈现。译文主位是японцы,述位是сожгли,构成主动句。句子主位是作/译者展开论述的切入点,反映其观察的视角。虽然主位不同,视角不同,但述位一致,表达的内容一致,由此让步关系从原文传递到译文后得到还原保真,均为真实限制让步意义。

3.3 突显

突显指人们采取图形/背景的对比手段,或以勾勒的方式使某些实体比其余实体更加突出。图形/背景理论可用于语言研究(Talmy 2000),自然地构成认知参照点的物体被优先考虑作为句子背景,而偏离常规的物体则被放于突显位置。当描述某一场景时,把一个参与者作为显景,另一个不那么突出的参与者作为背景。句子的语法主语通常和显景相对应,而宾语则常是构成背景的成分。如“水装桶里”,水是显景,桶是背景;“桶里装水”,桶是显景,水是背景。翻译时尤其须要注意关系性表述结构,它们常常赋予角色不同程度的突显,即使它们的真值条件相等,结构的细微差异也会造成语义的不同。例如:

③ 无论如何,从此他们俩的交情像热带植物那样飞快的生长。/Как бы то ни было,у них зародилось взаимное чувство,и оно стало расти буйно,как листва в тропическом лесу.

原文和译文的句法结构基本保持不变,从句主语“交情”在译文从句中仍作主语,继续承担“显景”功能;从句作宾语的限定性名词词组处理成独立成分结构并置于句末位置,起到背景作用。译文整体上维持原文突显度,概括性假设让步意义得到保真。

3.4 详略度

④ 今天的讨论与平常不同,甚至刘东方也不因韩学愈反对而赞成。/На этот раз было по-другому.Даже Лю Дунфан не выступил за проект,хотя мог этим досадить отвергавшему его Хань Сюэюю.

小说原文中因之前已有交代,故省略让步关系构成的背景,表达真实纯让步意义。译文为使逻辑思路更明朗,使译语读者更容易接受,增加该背景,即“刘东方可以借此给韩学愈添堵”,勾画事件内在联系,增加推测性内容,隐含的信息跃然纸面,构成中性假设让步关系。

3.5 情感

文学阅读必然涉及作品分析,依赖读者对作品的重新建构,包括伦理上的认同与移情以及读者的各种情感依恋。读者对翻译作品的情感把握取决于译者对原文情感的识解相似度,主要指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通过使用不同的语气、措辞、修辞等手段表达出的感情和情绪是否经由译者之手以极高的相似度呈现在译文中。汉语诗词以表达凝练、情感丰沛著称,是翻译中的难点,若用平白语言解释往往会使原诗情感荡然无存。例如:

⑤ 这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了。/Вот уж воистину — если двоим суждено встретиться,им и тысячи ли не помеха!

原文用古句暗寓要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相识,不含让步语义。译文采用显豁性解释手法,将紧缩性固定表达式转换成通俗的语言,借助не помеха突显让步关系。但阐释后的译文不可避免丢失原句情韵,无法体现原句字字珠玑,因此解释法可谓是翻译中的“双刃剑”。

3.6 情态

情态是说话人的观点和态度,可以反映对命题真实性的判断,包括推测、推断、假设;也可以反映对潜在将来事件的态度,包括许可、义务、承诺、能力、意愿。表达情态的常见手段集中在词汇层面,如情态动词、副词等。情态动词的作用存在于人们的心智活动中,一方面减弱句子人称主语对实意动词的控制力,另一方面突出说话人的主观性。特别当非人称作主语且不具有情态能力时,更显示出说话人的主观看法。而情态副词通常反映说话人的判断,翻译时正确理解原文意义离不开对原文情态表达的把握。例如:

⑥ 当然新添上一种不快意,可是这种不快意是透风的,见得天日的,不比买文凭的事像谋杀灭迹的尸首,对自己都要遮掩得一丝不露。/Правда,возникло и недовольство собой,но совсем другого рода: его не надо было прятать от глаз людей,как факт покупки диплома или труп зарезанного,его не нужно было стыдиться.

原文用情态副词“当然”表示对命题的肯定,连词“可是”引出对该命题另一种更重要、更能反映作者观点的结论,实际是对前句判断的反驳,构成真实补偿让步意义。译文用правда引出前一事件,承认命题真实性的同时点明让步意义。结果事件换译为совсем другого рода,既降低读者的理解难度,又保留原文补偿让步意义。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翻译学研究中,通过计量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验证以往定性研究的结论。本文对《围城》汉俄让步关系语料库进行数据统计后发现:(1)译文忠实于原文是翻译活动的首要标准;(2)文学作品的本质允许译者跳出语言外形的限制,对原文进行再创作;(3)读者反应作为衡量翻译质量的标准之一,它要求在直译原文对读者造成理解困难时,应该采用意译手法显现隐含之意。此外,借助认知语言学意义识解理论,分析辖域、视角、突显、详略度、情感和情态6个识解维度在准确理解原文和译文极似再现时的作用,揭示译者与作者识解维度的异同是译文呈现保真或改变的主要原因,这也体现出译者主观性在翻译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陈 康.论信达雅与哲学著作翻译[A].翻译论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韩启振.现代汉语让步条件句认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黄忠廉 方梦之 李亚舒等.应用翻译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

林语堂.论翻译[A].翻译研究论文集(1894-1948)[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

王 寅.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J].中国翻译,2005(5).

王 寅.认知语言学的“体验性概念化”对翻译主客观性的解释力——一项基于古诗《枫桥夜泊》40篇英语译文的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3).

文 旭.语义、认知与识解[J].外语学刊,2007(6).

许凤才.俄汉语主从复合句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余承法.全译方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郑海凌.文学翻译理论[A].翻译学概论[C].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

Langacker,R.W.FoundationofCognitiveGrammar[M].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Lyons,J.LinguisticSemantics:AnIntroduction[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Talmy,L.TowardaCognitiveSemantics[M].Cambridge: MIT Press,2000.

Traugott,E.C.Subjectification in Grammaticalisation[A].In: Stein,D.,Wright,S.(Eds.),SubjectivityandSubjectification:LinguisticPerspectives[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Апресян В.Ю.Механизмы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и взаимодействия сложных значений в языке.дисс....докт.филол.наук[D].М.,2014.

Комиссаров В.Н.Современное переводоведение.Курс лекций[M].М.: ЭТС,1999.

Теремова Р.М.Семантика уступительности и ее выражение в современном русском языке[M].Л.: ЛГПИ им.А.И.Герцена,1986.

Федоров А.В.Основы общей теории перевода (лингвистические проблемы)[M].М.: Высшая школа,1983.

猜你喜欢

保真情态译者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译者生存与翻译存在关系的生存论建构
情态副词“说不定”的情态化研究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笔墨横姿自生风
进村扶贫献爱心 贫困牧民度暖冬
Symmetries in the Sem iosphere:A Typology
英文摘要
情态动词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