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话语的再情景化*

2017-03-13颜琪琳李勇忠

外语学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压制物性受害者

颜琪琳 李勇忠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南昌 330100;江西师范大学,南昌 330100)

1 引言

再情景化(recontextualization)最初是指对教育体系中上层知识进行选择性的加工过程,目的是使其适合中小学教育的发展需求。而在此过程中,教育话语发生移位并被重新定位。van Leeuwen(1993:193-225)最早把再情景化概念引入批评话语中。赵芃和田海龙(2013:2)认为批评话语分析中的再情景化是一种主动的情景转化过程,各自领域的意识形态、权力等非话语因素参与其中。也就是说,话语存在社会情景中,同样的事实,可能经历不同的社会机构意识形态加工,使话语体现不同的社会情景。Fairclough(2003:24)指出需要构建一个反映社会实践的语言形式的网络,以再现这一加工过程。

本文基于van Leeuwen的社交网络,对中美关于天安门金水桥事件的新闻报道进行批评话语分析,拟将事件中被报道的行为者社会活动进行再情景化,审视行为者被“生产”以及“组织”的过程,旨在揭露新闻话语背后的政治意图。

2 社交网络理论背景

van Leeuwen的社交网络理论一方面吸取Foucault的话语观念——就社会认知意义而言,话语是一种以社会方式构建的某些社会现实知识;另一方面又吸收Halliday社会符号学理论中的语域理念——在特定场合下,语言会有特定的语体,同种语义可由不同的措词体现(van Leeuwen 2008: vii)。Halliday将措词分为两种,一种是语义同语法系统较为固定对应的一致式,所表达的意义更接近外界事物本身的情况,如people recognize the West Saxon dialect;另一种为不一致式,即隐喻式。在词汇语法层,可由名词性词组形式the recognition of the West Saxon dialect(不一致式措词)隐喻 “人们承认西撒克逊方言”这一外界事实,此现象为语法隐喻(Thompson 2000:169-170)。Halliday旨在通过语法隐喻挖掘语言意义的潜势。但the report confirms...这样的句子对他而言,并不是语法隐喻,因为其未违反言语过程中的语法系统规则——不要求说话者必须是人(Halliday 1985:129)。而van Leeuwen认为此表达式仍具备与the reporter confirms...同样的语义,依旧反映出社会行为者的行为(van Leeuwen 2008: 24)。鉴于Halliday的及物性系统强调同语法系统的一致性而忽略同社会现实的一致,van Leeuwen仅借用其中的一部分理论,以体现语言与社会现实互构为准则,构建这两大网络体系来描写社会行为者及其活动。

2.1 社会行为者网络

为还原社会行为者在新闻报道的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反映其各自的社会关系,van Leeuwen设计出社会行为者网络,分为局内和局外两层,如图1:

图1 社会行为者网络(同上:52)

图1中的局外是批评话语分析的重要内容。Tony Trew曾分析Times与RhodesianHerald,认为这些媒体在报道暴乱事件时,警方被“踢到”局外,但正是他们枪击那些示威者。此举是出于新闻媒体的利益,旨在保护警方,向读者传播他们无需为枪击一事负责的观念,强化非洲的白人条例的合理性(同上:28)。局外有两种实现方式:压制与背景化。如the car drives into the crowd,映入眼前的是the car,车需人驾驶才能开进人群。真正的行为人被背景化或受压制而“置身事外”。若能从上下文推断出该行为人,则是被背景化;若难以从上下文推断,行为者与该动作联系不紧密,则为受压制。局外的主要实现手段是通过动词不定式、事物作主语或者被动语态消除施事。

局内有主动与被动两种角色分配。主动既可由行为者在句中以主语的形式体现,也可由by或from等介词激活行为的实施者(如the project was carried out by John),但还需注意表示所属关系的介词,它可以连接名词短语,如influx of Han Chinese中influx的主动实施者为Han Chinese,即汉族人涌入。被动则须区分隶属与受益(害)关系。受益(害)一般由介词to,for等连接,表征行为的负面或正面受益人。

上述划分对于新闻话语分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有利于挖掘事件中社会行为者的隐藏行为。另外,媒体对当事人的评价往往厚此薄彼,因此只要对语料中主动、被动角色分配加以统计与分析,就可以解读新闻媒体对事件各参与者的态度和看法。若施以参与者的主动角色较多,则表明媒体有意把参与者认定为操纵者或挑起事端之人;相反,若其被动角色较多,则很可能为受害者。

2.2 社会行为网络

van Leeuwen为了再现情境中的社会行为者本身的社会行为活动,以求揭示其影响和权力,继而对行为者的社会行为进一步划分,网络简化如图2所示:

图2 社会行为网络(同上:73)

社会行为主要分为反应与行为两类,能体现出van Leeuwen对系统功能语言学(SFL)的吸收,反应借鉴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心理过程,而行为主要参考其物质过程。

天问大师将彷徨的目光投向紫阳道长,紫阳道长也彷徨得不知所措。萧飞羽道:“较技赌命,没有人会选择束手束脚的内力相抗。传言大师无回掌霸道绝伦,行道江湖未逢敌手。我们以掌换掌放手一搏决定谁才是王者。”

(1)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感和感知,定义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相同:认知是知道(know)、意识(realize)等表达认知思维的词,而情感多为喜欢(like)、讨厌(hate)等词,感知多体现为看见(see)、听见(hear)等。但鉴于还有未说明反应的情形,便增加第四种——反应不详。认知反应为最高级反应,情感与感知的反应则较为低级。van Leeuwen(同上:58)指出,行为者的话语权力越低,反应表现得越低级,也就是其社会情感或感知反应会越多,认知反应相对较少;反之,话语权力越高,其社会认知反应会越多。

(2)行为有物质行为与符号行为之分。根据动作有无接受者,物质行为可分为及物性、非及物性。比如he ran或he sang的动作没有接受者,便是非及物性物质行为。而van Leeuwen在讨论及物性物质行为时,并没有效仿系统功能语言学将物质过程庞杂地细分成若干类。他认为只需按其影响的对象区分两种即可。交互式指作用于人,强调与人的互动;工具式虽既可作用于人又可作用于事物,但作用于人时,强调动作的工具性用途,如the bullet killed him中killed是子弹的工具性用途之一。

物质行为的交互式比工具式更易反映行为者的影响力。比如He is involved in an illegal militant movement与He killed 5 people,前者尽管有“非法”限定,但由于所影响对象仅是一项抽象的军事运动,没有直接针对人,给人的想象依旧不能具体化。而后者直接作用于人,其影响更具体、明显。

符号行为也有及物性与非及物性之分,如She addressed him与She spoke for an hour.话语权力较低的往往符号行为多为非及物性,如when she woke up,the children were singing中的小孩话语权力低,因而“唱”没有作用对象(van Leeuwen 2008: 61)。符号行为还有另一重要分类:行为式与非行为式。行为式是不体现符号行为的内容或形式,只停留在当时的行为,比如express condolences,如何表达慰问、怎样的慰问也不明确,只有express这一行为体现。相反,非行为式多以直接或间接引语表现该符号行为的内容,但也可用定语修饰其内容,还可以采取动词演绎符号行为的形式。因此,在反映社会行为者的符号行为上,非行为式较行为式的更为有效(van Leeuwen 2008:61-62)。

基于这一理论,我们可以对新闻话语中各参与者的行为、反应进行分析,权衡其影响,判别其社会话语权力高低。

3 语料分析

3.1 语料选取

鉴于2013年10月28日吉普车冲撞天安门金水桥事件的中美新闻报道反映的事实迥然不同,本文以ChinaDaily(Cui 2013)与CNN(Roberts 2013)对此事件报道的正文为研究对象,两篇报道的标题、概要不在研究的语料中。

3.2 社会行为者网络分析

3.21 局外

为了比较行为者分别在ChinaDaily与CNN全篇中局外所占的比例,不但须知道其作为局外出现的次数,还须知道其出现的总次数,也要求我们同时统计其局内的次数。只是分析局外时,背景化、压制须进一步量化。此处以两类社会行为者为例进行详细阐述,下划线的单词为判别时的主要依据(语料中下划线为笔者所加)。

(1) Usmen Hasan and other concerned suspects

在ChinaDaily中,The attack was carefully planned,organized and premeditated以及The jeep crashed into a guardrail尽管用被动语态隐藏行为人,抑或用jeep这一无生命物体作主语来替代,均未提及其真实的社会行为者,但根据上下文,我们可以很容易得出:这一系列计划、组织、密谋、撞击都是Usmen Hasan and other concerned suspects所为,这种将他们背景化的表述共有7次,压制的表述为0;而其作为局内出现的次数共计21次,如Terrorist attacks carried out by extremists...have spread; Usmen Hasan...drove a jeep with a Xinjiang license plate into a crowd of people等。因此局外(背景化+压制)占总数(局内+局外)的比例约为25%,由于压制为0,背景化的比例也就是局外的比例。

同理,CNN有one feels compelled to question whether Monday’s alleged attack was a well-prepared terrorist act or a hastily assembled cry of desperation等背景化表述共8次,局内也有8次,因而局外为50%(背景化占50%,压制为0)。

(2) Victims in the attack

在ChinaDaily中,对Victims in the attack的局内描述多达13处,如the government has urged all-out efforts to save the lives of the injured; China expressed condolences to the victims; The injured include three tourists...等。而局外仅有2处背景化,占13%:1)police identified Monday’s deadly crash这里的“致命”根据上下文指受害者面临致命性威胁;2)Some have undergone surgery and other emergency treatment根据前一句The injured are being treated at nearby hospital可推出此句依旧描述受害者。

然而,CNN唯有一处描述事故中死亡者,还是采取压制(100%)的方式:What we do know is that Chinese security organs claim that the attackers in the truck,all of whom died,were a Uyghur man,his wife,and his mother.该句压制“死”这一动作的其他实施者——真实的受害者,让人误以为受害者仅为3个袭击者。

按上述方法,我们统计所有行为者的数据,最后分析得出:ChinaDaily主要关注事件中的袭击者与受害者;而CNN压制受害者并将Usmen Hasan一行人局外化,以淡化事件的危害性。

3.22 局内

为了进一步厘清该社会行为者网络,我们继而对各行为者作为局内描述时牵涉到的主动、被动角色进行分析。分析被动角色时,还需分别对其隶属与受益(害)进行统计。

(1) Usmen Hasan and other concerned suspects

ChinaDaily仅有一处the whole family was under the strong influence of extremist religion,表示其受害(5%)。此外,隶属有6处,如Beijing police captured five suspects,the detained suspects约占28%;主动如they were carrying a flag of an extremist religion,This time the attackers targeted Tian’anmen,because they want to generate a greater sense of fear and international impact,the three suspects are from the same family等多达67%。

在CNN中,其主动仅4次,被动(隶属)为6次,与ChinaDaily相较,其隶属比重(60%)有所增加,如Were these alleged attackers members of a cell belonging to...there is no evidence that they have ever been involved substantively in a global Muslim militant movement等句式体现其角色被动。

(2) Uyghurs

在CNN文中,其被动角色多达11次(比例约为65%),且均是隶属,如enhanced surveillance of Uyghur citizen,repressing Uyghurs’ political voices,curtailing Uyghur religious practices,reduce Uyghur’s access to education,suspected Uyghur militants.主动角色如Uyghurs have carried out such desperate acts outside Xinjiang,Uyghurs view as their historical homeland,but it would like the Uyghurs living there to willingly yield their perceived homeland to a Han-dominant state culture等,共计6次,约占35%。而ChinaDaily全篇都未提及Uyghurs.

据此统计可得出表1(其中N表示行为者出现的总次数,百分比取整数部分)

表1 China Daily中各行为者的角色分配

从表1可以看出,在ChinaDaily的报道中,袭击者的主动角色居多,对受害者多以隶属,合乎情理;而CNN的报道中,中国政府主动角色较多,对Usmen Hasan and other concerned suspects以及Uyghurs以被动居多,在读者面前制造无助、被迫的形象。

表2 CNN中各行为者的角色分配

3.3 社会行为网络分析

我们依据上述社会行为网络,具体分析各行为者的行为与反应,并得出其所塑造的形象。

ChinaDaily以工具式体现受害者行为,表达对其的同情;对Usmen Hasan and other concerned suspects,other terrorist near Xinjiang都用交互式体现,如killing and injuring people,resulted in death充分体现其破坏、影响力。与此同时,中国媒体指出他们都受宗教极端分子影响(brainwashed,influenced)。中国政府虽也有交互式体现(the go-vernment urged all-out efforts to save the lives/a quick search for the truth behind the incident),刻画出体贴受害者并重视对事件侦查的负责形象。CNN淡化此次事件的破坏性,基本以工具式描述(used crude instruments,did not even possess gun,not evidently involved in global Muslim movement)。转而将矛头对准Chinese goverment,如及物行为中的交互式uprooting Ugyhurs,以及反应中的actively repressing.此外,采用及物行为中的工具式如carry out such desperate acts进一步刻画维吾尔族人民的处境。同时,desperate这一情感反应的描述旨在引起读者的同情。维吾尔族人民的反应既有认知也有情感,可见其话语权力被拔高。

至于符号行为,CNN对Chinese government既有及物又有非及物性,与ChinaDaily基本为及物性不同,这说明中国政府的话语权力在CNN的报道中较低。但两则报道对Chinese government的非行为式与行为式符号行为的差异却不明显。因此,我们进一步统计其中非行为式符号行为。ChinaDaily共有24段,其中有10段基本为非行为式符号行为(多直接或间接引用中国政府权威机构官方发言人的话语)。而CNN正文有21段,共计731个单词,却仅有4段且只有113个单词含非行为式。可见ChinaDaily的报道提供给我们更为有效、更多方面展现Chinese government的符号行为信息;CNN则大量减少Chinese government的符号行为信息,降低其话语权力,多以主观推断来引导读者分析事件。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CNN在社会行为者的“生产”、“组织”上:一方面压制读者关注受害者,引导读者再情景化“无助、绝望”的处境;另一方面增加中国政府的主动角色,压制其话语权力,大量削减其符号行为信息,以使读者责难中国政府。

3.4 分析小结

CNN报道带有对中国政府缺乏透明公正性的偏见,非理性地将受害者置于不顾,反而同情袭击者,歪曲中国政府的一系列举措。但整个社会情境并非如此简单,新闻媒体根据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选择词汇、报道、解读事件。因而CNN代表美方有意妖魔化中国,借此政治手段试图激化矛盾,给中国制造混乱。CNN重构的事实有失公允。而读者对此往往浑然不觉,这也正是意识形态的效力所在,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传播、强化它。

4 结束语

本文主要运用社交网络对其中的社会行为者及社会行为进行系统的量化统计分析,阐释新闻话语对事件中的各个社会行为者形象的重塑过程,以及不同的社会实践,披露美方的政治意蕴。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迅速,语言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更为深远,为批评话语分析研究提供广阔的平台。社交网络理论贯彻van Leeuwen的社会现实再情景化思想,限于篇幅,本文只阐释社交网络的部分内容。不过,仅上述内容即可较好地观照社会情境在话语的互构,直观地再现新闻话语的再情景化过程,为批评话语分析研究添入更多动态的社会因子。本文抛砖引玉,旨在唤起相关研究者给予van Leeuwen的社交网络理论更多的关注。

赵 芃 田海龙.再情景化新解:元话语视角[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4).

Cui,J.Tian’anmen Jeep Crash a Terror Attack[N].ChinaDaily,2013-10-31.

Fairclough,N.AnalysingDiscourse:TextualAnalysisforSocialResearch[M].London: Routledge,2003.

Halliday,M.A.K.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M].London: Arnold,1985.

Roberts,S.R.Tian’anmen Crash: Terrorism or Cry of Desperation?[N].CNN,2013-10-31.

Thompson,G.IntroducingFunctionalGrammar[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van Leeuwen,T.Genre and Field i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 Synopsis[J].DiscourseandSociety,1993(2).

van Leeuwen,T.DiscourseandPractice:NewToolsforCri-ticalDiscourseAnalysis[M].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

猜你喜欢

压制物性受害者
R1234ze PVTx热物性模拟计算
中韩天气预报语篇的及物性分析
LKP状态方程在天然气热物性参数计算的应用
空射诱饵在防空压制电子战中的应用
低孔低渗储层物性下限确定方法及其适用性
大型压制模用高分子粉体履平机的研制
受害者敏感性与报复、宽恕的关系:沉思的中介作用
对GPS接收机带限高斯噪声压制干扰的干扰带宽选择分析
儿童雾霾的长期受害者
关注恐怖主义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