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国诗歌中的桃花意象研究

2017-03-13赵海波

科教导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朝鲜

赵海波

摘 要 从很早以前,韩国诗歌就开始了对中国桃花文化的接受与融合,在不同时代的文化心理及社会思潮的浸染下,逐步具备了雅俗共赏的大众化特征。早在高丽时期的俗谣中,就出现了有关桃花的诗句。朝鲜时期,经历歌辞、时调等诗歌体裁的发展。朝鲜诗歌对桃花的吟咏,更加贴近生活,情感也更加细腻,其象征的内涵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并逐渐发生了大众化与艺术化审美的倾向。在整体发展上,表现出对中国桃花文化主动接受的特点,并随着自身文学思潮的动向,具有时代倾向性的特征。

关键词 韩国诗歌 桃花意象 朝鲜

中图分类号:I31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1.080

Study on the Image of Peach Blossom in Korean Poetry

ZHAO Haibo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Hubei 430074)

Abstract From long ago, Korean poetry began to accept China peach culture and fusion, in the cultural psychology and the social ideological trend of different times under the influence, gradually have popular tastes. In the early period of Korea folk song, appeared on the peach blossom poem. North Korea period, through development of Song poetry genre, tunes etc.. Chant Korean poetry on peach, more close to life, the emotion is more delicate, its symbolic connotation has been greatly extended. And the tendenc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rtistic appreciation. In the whole development, it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ctive acceptance of Chinese peach blossom culture, and with the trend of literary thoughts,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Keywords Korean poetry; image of peach blossom; North Korea

0 引言

桃花意象在韓国文学中的体现,具体来说,就是口传文学中的桃花说话;朝文文学中涉及桃花的歌谣,歌辞,时调,朝文诗歌,小说等;以及汉文文学中大量关于桃花的散文,汉诗,词赋等作品。对朝鲜诗歌中桃花意象进行研究,实际上就是对朝鲜固有的大众文学、文人文学和宫廷文学中的所体现的桃花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进行综合的把握。具体来说,从最早的乡歌开始,按时间的先后,对相关的桃花意象、作品进行整理和分析,寻找出不同时期、不同体裁类别的韩文诗歌作品在构建桃花意象上的特征及人文内涵的演变。以此来探索韩国桃花意象的演变进程以及社会、文学、民俗等方面的各种成因。

1 高丽歌谣与桃花意象

高丽歌谣的作品中,描写桃花的共有三首,即《处容歌》、《满殿春别词》和《翰林别曲》。《处容歌》最早发源于新罗时期,在整体上划分为起始章,对处容的赞美,驱赶疫神的祝词,对处容的感谢和对疫神的发愿,共四部分。其中第二部分是对处容外貌的礼赞,诗中用爱人相见来形容处容的眼,用红桃花来比喻处容鲜红俊秀的面容。从中不难看出民俗信仰中桃花辟邪逐鬼的功能在诗中的体现。

最早收录《满殿春别词》的文献资料是15世纪朝鲜初期的《乐章歌辞》和《乐学便考》。最初也并不叫做“别词”,朝鲜成宗19年,由于后庭花,满殿春等歌辞作品受到许多文臣的指责,认为这些歌辞是鄙俚之词,有淫词之嫌。于是世宗时期,将满殿春的乐谱保留,而以凤凰音取代原歌词,并将其称之为《满殿春》。此后的《世宗实录》在提及《乐章歌辞》所录原<满殿春>歌辞时,便称之为〈满殿春别词〉。〈满殿春别词〉在内容上,描写的是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渴望和祈愿,以及随着爱慕而产生的不安和忧虑。在第二联中描写了女主人公因爱人的远离,在思念的折磨下无法入睡的心情。词中用桃花的盛开,和在春风中得意的姿态来反衬女主人公的寂寞和孤单,达到了极强的艺术效果。

在《满殿春别词》中,桃花实际上象征了得到完美爱情滋润的女性美,这种女性美充满着青春的欢快,和满足的幸福。有着一种极为张扬的个性。

与此相反,《翰林别曲》中的桃花,与竹相配,则体现了另外一种知性美与自然美的和谐,也就是君子和美人的隐喻。这种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模式,正是儒家文人所推崇的符合文人身份的爱情模式。

从三部作品的桃花寓意来看,韩国早期诗歌的桃花意象依然和中国桃木驱鬼辟邪的民俗信仰存在某种关联,尽管这种关联已经在向着容貌美丽的概念转变,向着女性的美与炙热的爱情扩展,并在儒学的影响下逐渐带有了某种矜持含蓄的特点。

2 歌辞文学与桃花

在歌辞文学作品中,对桃花地描写相对于高丽歌谣而言,虽然有了明显的增多,达到了20余篇,但是并没有出现专门以桃花为主题的歌辞作品,对桃花的描写大部分是出于描写景色的需要。最早对桃花进行描写的歌辞作品是高丽末期丁克仁的《赏春曲》。这篇作品中,桃花与李花及杏花,被作为春天代表性的花卉进行描写,并以桃花来暗示武陵桃源,体现了作者超脱世俗的心态。《赏春曲》的主题思想就是借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脱离世俗,融入自然的愉悦。

丁克仁《赏春曲》中对桃花的描写,在歌辞作品中十分具有的代表性。因为歌辞中绝大部分描写桃花的内容都没有脱离叙写春景和桃源象征的范畴。比如:《星山别曲》、《岭南歌》、《白鸥词》、《陶山别曲》、《惜春词》、《仙楼别曲》、《四时风景歌》、《明堂歌》、《游山歌》、《觀灯歌》、《万言词》、《隐士歌》、《思弟歌》、《花鸟歌》、《春游歌》、《和酬惜春歌》等作品对桃花的描写虽然不尽相同,但基本上没有脱离描写春天景色的主题,当然在这些作品中桃花并不是春天景色的唯一,所以作品中对桃花的描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它的事物形成组合,构成比较鲜明的层次感和对照关系,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美。

歌辞作品中,虽然桃花主要是作为春天景色的象征与点缀,但是其意义内涵和高丽歌谣相比又有了很大的拓展。比如长寿,太平盛世,爱情,故乡等象征含义也有体现。在作品中,桃花的文学功能也不再是单一的。有时候,同一篇作品中桃花往往同时具有写景,抒情,暗示等功能。例如《回婚慶祝歌》中就有三处出现了对桃花的描写,每处表达的意义也各不相同,有对故乡的思念,对春天的赞美,对美好婚姻的向往。第一小节描写的是在桃花盛开的时节,对父母的思念,与第二小节桃李盛开时拜见双亲的情节描写一起,既有描写春天景色,渲染美好气氛的作用,同时桃花这种农家常见树木的重复出现。第三小节,桃夭一词,是借用《诗经·桃夭》的典故来赞美心仪女子的美貌。值得一提的是桃源的象征意义。在歌辞作品中多次出现了对桃源多重意象的混用。

这些作品语涉桃源的时候,表述方式大体有三种,即桃源故乡,武陵桃源,武陵仙源歌辞《斷腹人·瓢懷曲》中就用桃源来比喻故乡,寄托思念。而《星山别曲》,《岭南歌》中则借用“武陵桃源”来歌颂政通人和的太平盛世。“武陵仙源”的用语,最早出现在唐代的诗歌中,源头就是刘义庆《幽冥录》中所载的仙凡相恋的爱情故事。在《仙楼别曲》中作者实际上是以浪漫的手法来歌唱凡间爱情,一般喻指的是士大夫与歌妓间香艳的爱情。

总之在歌辞作品中,桃花的文学功能和象征意义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自由的运用。由于歌辞篇幅较长,内容的含量较大,所以并未出现专门的咏桃歌辞,只是在有些作品中多次出现了关于桃的描写,在这些描写中,即使是在同一篇作品中,桃花的文学功能和象征意义也不尽相同。在叙写春景的前提下,桃的象征意义已经出现了故乡,爱情,太平盛世,仙境,长寿等多样化的特征。此外,歌辞关于桃花的描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至少在朝鲜时期,桃是朝鲜社会生产中,栽种较为普遍的果树种类。在《三月令》中就提到了朝鲜时期普遍种植的桃树种类——鬱陵桃。不仅如此,在歌辞作品中还出现了三色桃花,碧桃花等观赏桃花品种。这说明在朝鲜时期,桃花的种植和审美已经形成一种普遍的社会风气。

3 桃花时调

时调由于在体裁短小,便于抒情,所以部分作品可围绕着桃花进行和展开。从另一个角度看,可以说时调文学出现了专题咏桃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桃花是情感的载体,具有强烈的抒情意味。与歌辞全面细致的描写景物相比,桃花的象征意义与时调的感情表达更为息息相关。通过整理发现,桃花时调在内容上主要集中在闲适、感物、叹世、艳情、闺怨等范畴。只是在抒情的过程中加入了浓厚的个人感情与情绪,或是忧伤哀怨,或是放荡不羁,或是纵情山水,或是厌倦尘俗。总之,桃花时调不再注重景物的布局与描写,而是加强了情与景的相互融合非常有感染力。尤其是用桃花短暂的盛开和过早的凋谢来暗示女性容颜易老的遗憾,在闺怨类作品中非常具有代表性。例如“閣氏玉貌花容,東國桃李 片時春秋風, 霜落頭邊 恨奈何。”其次在醉兴类的作品中,以桃花来佐酒也是桃花时调的一大特点,大有模仿和追慕陶渊明好酒之意。在这些作品中,桃花其实是桃源的象征,与陶渊明饮酒的嗜好相结合,营造了一种回归自然,释放真性情的情绪。例如“九月九日 黃菊丹楓 三月三日 李白桃花,江湖 洞庭秋月,白玉盃翫月長醉。”“桃花源裏杏樹壇邊,兒 薄薄酒 甁。” 在时调作品中,桃源不仅仅是文人归隐和回归自然的精神寄托,更是一个完美的社会理想,于是在歌颂功德, 赞美君王的作品中,桃源也就变成了太平盛世的象征。例如“桃李 紅白 柳鶯黃綠,太平聖世。”

值得注意的是在朝鲜时代的文化界对桃花有了趋向于否定性象征意义的某种约定俗成的界定,即不贞,变节者,小人等,而这种对桃花来说否定性的态度在下面的作品中得到了十分鲜明的体现。例如“春風桃李 好時節 臨高臺,望長安 紫閣丹樓 駿馬行 漢末時 王莽。”和“紅桃 碧桃 三色桃,風流郞。”第一篇作品中将桃花比作汉代王莽一样的奸臣,而在第二篇作品中将各种花卉与文人的品格相联系,对花卉的人文品格进行了形象的阐述,紅桃、碧桃、三色桃,被称之为风流郎。不仅如此,这首时调还被收录在了《教坊歌谣》的曲目中,对朝鲜后期文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此外,在部分作品中,桃花还作为没有气节,得意一时的小人和奸佞等否定意象,并被拿来与青松、翠竹、秋菊、寒梅等进行比较,实际上是作为被批判的对象来反衬儒家精神和品格的崇高。例如“蒼松綠竹 千古節,碧桃紅杏 一年春”。

最后,西王母的神话传说在时调作品中也被频繁的引用,只不过不再是单纯地局限于对长寿的象征和祈愿,而是通过反衬和直白的抒情体现了对爱情的渴望和执著。例如“ ,太上老君 招魂丹 西王母 千年蟠桃 洛伽山, 觀世音 甘露水 眞元子 人蔘果,三山十洲 不死藥, 良藥。”在这首作品中直言不讳地指出,相思病只有与爱人相见,才是最好的良药,太上老君的招魂丹,西王母的千年蟠桃,洛伽山觀世音的甘露水以及真元子的人参果,三山十洲的不死药,虽然能使人长生,却治愈不了因为爱而不得所造成的痛苦,发出了爱情高于生命的呼喊。

总之,桃花时调已经脱离了以往朝文诗歌作品中,桃花只是局部描写或只具备辅助功能的局限,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咏桃作品,在这些咏桃时调中,抒情的地位要高于写景,桃花的描写往往是为抒情服务,其文学意象,与歌辞相比范围更加宽泛,运用也更为灵活。同时为了适应复杂感情的表达,传统的象征意义也发生了许多灵活的变化,在与岁寒三友,和花中四君子比较时,桃花的意象并没有同儒家精神发生异质同构的隐喻关系,反而成了陪衬的参照物。这与明代文坛的花格学说的确立有着一定的关系,因为三友,四君子之说就是在明代中后期形成并确立下来的。桃花时调在抒情的方式上,十分注重与景色的结合,往往情景交融,恰到好处,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4 教坊歌谣与桃花

到了朝鲜后期,朝文小说、歌辞、时调在社会各阶层的认可和传播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作为政府官妓机构的各地教坊在进行艺术表演时,乐、歌、舞的匯总资料《教房歌谣》从内容上看,十分适合歌唱和表演,是一种很独特的舞台艺术,具有雅俗共赏的大众化特征。在《教房歌谣》的歌词中也出现了许多对桃花的咏叹。这些桃花诗在朝鲜社会中,可以说是最为广泛流传的作品,对我们研究韩国桃花诗的文学象征和桃文化的构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这些作品中的桃花意象内容极为丰富,基本涵盖了中国桃花象征的大部分内容。第一类,或是对美好时光流失的惋惜和无奈,或是对失意人的同情和怜惜,或是对四季更替无可奈何的伤感。其表现形式多是通过桃花的花开花落,来感怀身世,抒发情怀。例如“桃花何事作红粧,细雨东风泪满眶。应缘春色无情绪,去欲匆匆多感伤。”第二类,借西王母仙桃长寿的传说来祝福,献礼的内容,具有强烈的礼节性祝愿的意味,其中的《献仙桃》作为宫廷舞乐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高丽史记载最早的源头是唐代的宫廷舞乐《献蟠桃》。第三类,用桃花来比喻小人和奸臣,来衬托松、竹、梅、菊等象征儒家气节和品格的高贵不凡。例如,“寄语春风桃李花,婵妍颜色且休夸。争似岁寒松与竹,青青落落节靡他。”第四类,描写桃与饮酒的情趣。从现有的资料来看,似乎在朝鲜文人的眼中,用桃来下酒,或者在桃树下边观赏桃花边饮酒是一种十分惬意和风流的雅事。在《劝酒歌》就提到了“瑶池仙桃作肴”的语句。在《船乐》也写到了醉卧桃花的潇洒。由于陶渊明和他的《桃花源记》在朝鲜文人的心目中也有着很高的地位,虽然陶渊明喜爱的是酒和菊花,可能在朝鲜文人的眼中桃花与桃花源更容易联系在一起的缘故,所以桃花下饮酒,也就成了某些文人特有的嗜好。

5 朝文桃花画题诗

画中题诗,在中国是一种历史极为悠久的书画艺术形式。早在唐代,王维就提出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理论。由于桃花是春天最常见的花卉之一,并且在民俗学和文学作品中也具备着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所以桃花也是书画界常见的创作题材之一。韩国现代书画家金俊泰根据《韩国时调大辞典》和高丽大学民族文化研究所编写的现代诗总集成的电子文库等有关资料,把桃花作为书画创作的题材,在《画题集》一书中收集了大约100首有关桃花的朝文诗。这些桃花诗,多数属于时调作品的范畴,其作者也大多不详。然而在这些桃花诗中,桃花的象征意义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和融合,是韩国桃花文化和文学观念的集中表现。由于是现代人所编选的作品集,所以在资料的收集上比较全面,作为国文桃花诗研究的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中除了时调中所涉及的内容即长寿,艳情,春景,桃源,美人,奸臣,小人等寓意外,受《三国演义》中刘关长桃园结义故事的影响,桃花对兄弟义气的象征意味也有所体现。不仅如此,在这些作品中接受中国文化和诗歌影响的痕迹也很容易找到。比如唐代张志和《渔歌子》中的诗句“桃花流水鳜鱼肥”就被很多作品引用。武陵桃源,瑶池蟠桃,玄都观,桃园结义等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常见的典故也时常出现在这些作品中。由此可见,中国的桃花文化内涵与文学象征已经基本被韩国文化较为全面地接受融合了。

6 结论

尽管桃花意象在朝鲜语诗歌中的出现,最早开始于高丽时期的歌谣,并在歌辞文学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真正严格意义上桃花诗应该是朝鲜时期的桃花时调。桃花时调侧重于抒情,深受朝鲜民俗文化与汉文化的影响,是一种雅俗共赏的大众化诗歌。在朝文咏桃诗中,桃花的象征意义由最初高丽时期的辟邪、美人、爱情与桃源的暗示,逐渐扩展为春景、长寿、仙景 艳情、盛世景象、义气,小人、奸臣等比喻。可以说,桃花在朝鲜的文化和文学体系中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一种是对崇高,自然以及美的向往,一种是对低俗的排斥和否定。这种完全矛盾对立的价值取向,恰恰使得桃花具有了其他文学对象无法取代的特殊价值。对我们研究朝鲜的民俗文化、文人心态、社会价值取向,朝汉文化与文学的内在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项目(CSQ16016)

参考资料

[1] .韩国古典文学精选[M],韩国,1985.

[2] 金圭泰.高丽歌谣[M],韩国正音社,1973.

[3] .歌辞文学全集[M],韩国,1961.

[4] 郑炳昱.时调文学事典[M],韩国新丘文化社,1966.

[5] 郑显奭.教坊歌谣[M],韩国,2002.

[6] 金俊泰.画题集[M],韩国,2006.

[7] [M],韩国,1996.

[8] 郑在皓.韩国歌辞文学硏究[M],韩国,1996.

[9] 尹榮玉.时调 理解[M],韩国岭南大学校出版社,1986.

猜你喜欢

朝鲜
提议与美磋商后,朝鲜射了导弹
朝鲜迎接韩总统展现“最大诚意”
朝鲜国庆"轻松"阅兵显自信
英媒:大部分美国人根本不知道朝鲜在哪里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
朝鲜4月发卫星令韩日美紧张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
美日韩碰头商讨对付朝鲜
朝鲜平静度过“金正恩生日”
韩要求朝鲜为泄洪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