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梦”的逻辑脉络
2017-03-13曾静
曾静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创造性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中国梦”这一重大的治国理政战略思想。“中国梦”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是科学社会主义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坚持科学发展社会主义与当今民众共同愿望相结合的理想新思路,成为当今中国发展进步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本文旨在厘清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梦”之间的历史演变与理论内涵,从而更好地探究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梦”的实践道路发展前景。
关键词 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梦” 逻辑脉络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1.077
The Logical Thread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and the "Chinese dream"
ZENG Jing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0)
Abstract Since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in the new practice to promote theoretical innovation, creative and deeply expounded the "China dream" this important governance theory. "China dream" contains rich scientific connotation,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of great thoughts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adhere to the new ideas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ideal socialism and the common aspirations of the people together, become the development progress in today's Chinese high melody and spiritual banner.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clarify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and "Chinese dream", so as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n the practical road of "China dream".
Keywords scientific socialism; “Chinese dream”; logical thread
1 科學社会主义是“中国梦”的历史起点
一部近代中国的历史可以看成是民族主义革命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对“中国梦”的探索史,开启了把一个传统封建国家改造成为一个现代民族国家痛苦的现代化进程。从尝试大同社会思想到自我改良思想再到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用以实现“中国梦”幻影的破灭,到自觉接受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并运用于实践并取得初步成就。一部《南京条约》宣示着英法两国用船坚炮利打开了中国近代史屈辱的大门,而后一部部《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更是将中国一步步沦为彻底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一时间,中国同时面临着内部封建腐朽落后的政治统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横行的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和束缚,对内难以实现国家的统一和建立先进的社会制度,对外难以有效抵抗外国资本主义的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
为了挽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华民族,推动社会进步,先是以左宗棠、李鸿章等新派封建地主阶级为代表在1861—1895年发起的洋务运动,企图通过“师夷长技”以达到“制夷”的效果,但是这种仅靠学习科学技术的做法并未真正触及封建制度的根基,因而很快以一场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宣告破产;随后资产阶级改良派意识到要推进改革首先需从政治方向入手,因而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企图通过倚靠封建皇帝的名号在全国推行资本主义改良道路,由于从封建地主阶级分裂出来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文化和制度没有真正的了解和缺乏实际斗争的经验,维新变法不过百日便被强大的封建势力镇压;维新变法的失败促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意识到只有彻底地推翻封建统治,社会改革才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满清封建统治,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三民主义”,比较以往的社会变革,辛亥革命开创了近代中国完全意义上的民主主义革命,其提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力图有效促进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步伐。但是由于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和软弱性,在面对帝国主义侵略及军阀混战的局面,没有坚定的决心,而且其民生纲领并未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因而不可避免地被旧军阀窃取了劳动成果。
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失败和社会主义在苏俄取得成功的实践,迫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把目光从西方重新回到东方。中国共产党从当时的时代条件和社会矛盾出发,制定了契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和奋斗目标,致力于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历经八年抗日战争、四年解放战争,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扶贫都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实践的发展提供正确的理论基础。因此,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把握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选择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相统一的必然选择。
2 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梦”的理论源泉
“中国梦”在中国的萌发、成长到逐步实现的过程也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运用的过程,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中国社会发展,在探索中国发展道路的过程中赋予科学社会主义新的生命力的过程。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下,实现了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制度保障;在新时期推进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道路上,围绕着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解放的“中国梦”,从根本上讲就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不动摇。
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过程具有客观的、自然的历史属性。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对于整个社会的历史变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用“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一语道破资本主义社会的未来发展前景。而“中国梦”正是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时迫切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阶段,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不发达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基础上的梦想。
社会主义社会具有与资本主义,甚至与以往的社会属性根本不同的特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社会主义社会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与此相对应的分配方式也是按劳分配为主体,这都“决裂于”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经济的按资分配,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就可以实行按需分配。 “中国梦”是建立在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原则的基础上是中国人民对于国富民强的梦想。在追梦、筑梦的奋斗中,没有旁观者、没有评论员,大家都是“梦之队”的一员,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书写者。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追寻的理想目标,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原则的应有之义。当我们把国与家、民与族融为国家和民族,把你、我、他融合为一个大家庭时,共同富裕的基本理论原则就不再是一句遥远的梦想而是逐渐转化为我们的现实生活状态,“中国梦”也就在实践的进程中进一步丰富其科学内涵,同时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潜力。
科学社会主义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高目标。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弊病早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经济学相关著作中做了科学而合理的预言,资本主义社会宣扬的自由、民主、公正并没有深入到每一个公民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带着剥削镣铐的自由、民主”,相反,社会主义以及共产主义才是真真正正地服務于全人类的解放,在人的“经济解放”和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消除剥削,消灭阶级、淡化国家,真真正正地成为自由人的联合体。
3 “中国梦”的实践赋予科学社会主义新的时代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重要环节,同样是既指向明天又属于此时此刻,这就为“中国梦”同时设定了两个时间走向。对于明天,“中国梦”承载了中华儿女关于未来一切美好的愿望,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乃至人们的自由全面发展等等,都是其应有之义;着眼于当下,“中国梦”要求我们应努力奋战改革攻坚的深水期,通过阶段性可量化的目标一步一步为走向新胜利奠基铺路,用具体可落实的行动表明“中国梦”的起点就在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脚下。把这两个时间走向结合起来,就是我们要在追求理想、把控好发展方向的同时,要始终脚踏实地地做好我们本职工作,不要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将投身于中国梦的建设过程中与个人的价值实现相结合。
中国力量是实践“中国梦”的主体。在中国的梦实践活动中,要注重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创造条件,这一方面包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另一方面,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促进“人”的现代性成长,提高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为“中国梦”的建设凝聚合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员在现代化建设的先进性作用,提高中国共产党现代化建设水平,成为“中国梦”建设的核心领导力量。
中国精神是实践“中国梦”的思想保证。破解当前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的转型期间遭遇的难题,无疑需要崇高精神的支撑和助力。这种崇高的精神在当今中国表现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等,它代表着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核,可以被概括为“中国精神”。这种崇高的精神能够将其他因素有效整合起来,在反映当前中国现实存在的同时能够将各种潜在的优势发挥出来,为“中国梦”是实现提供精神支持和思想保证。
中国道路是实践“中国梦”的正确选择。一个民族,只有正确理解自己所坚持的道路,才能在不断的社会变革中前进。在工业革命和世界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中国不断尝试现代化发展模式,衡量一种发展模式成功的标准就是这种发展模式能否有效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改善和带来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中国道路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崇向科学、注重和谐、追求和平,在注重解决世界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遭遇的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富裕与贫穷、效率与公平、发展与秩序、结构与重建的一系列普遍矛盾。
参考文献
[1] 恩格斯.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43.
[2]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8.
[3] 蔡和森给毛泽东的信,1920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