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扎鲁斯:情绪与应对研究的翘楚
2017-03-13罗晓路俞国良
罗晓路?俞国良
〔关键词〕拉扎鲁斯;情绪与应对;解读
理查德·拉扎鲁斯(Richard S Lazarus,1922—2002)是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也是20世纪最负盛名的100名心理学家之一,名列第80位。1922年3月3日出生在美国纽约。
拉扎鲁斯1942年毕业于纽约城市大学,二战期间在美国军队服役,1946年退役后在匹兹堡大学攻读研究生,1948年他从该校获得了博士学位。1948年到1953年应聘到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1953年到1957年在克拉克大学任职。从1957年他开始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职,除领导临床心理学的研究项目外,还开展了一系列有影响的实验研究。这些研究采用动作影片去唤醒应激和情绪,通过改变电影影响被试的方式,让被试的自我防御机制起到不同的作用。1963-1964年,他获得日本早稻田大学的科研奖金,去该校进行了讲学、访问,1965至1976年间,他多次去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卡罗林斯卡研究所讲学和访问;1975年之后的20年间,他还多次被邀请去以色列演讲和报告;1980年他在海德堡大学做客座教授;1984年,在珀斯的西澳大利亚大学做客座教授。1991年,拉扎鲁斯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退休,继续从事研究和著述工作。2002年11月24日,年近80岁的拉扎鲁斯在美国加州去世。
拉扎鲁斯一生共有150多篇学术论文和20多部著作。1966年的《心理应激与应对过程》(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the coping process),作为行为科学中的经典著作,对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和医学等都有深远的影响。1984年出版的《应激,评价和应对》(Stress,Appraisal,and Coping)和1999年的续集《应激和情绪:一种新的结合》(Stress and emotion:A new synthesis),在心理学界中被广泛阅读和引用。1991年的《情绪与适应》被誉为近代历史上情绪研究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1997—1998年,他的文集《拉扎鲁斯五十年的研究和理论:历史和常见问题的分析》(Fifty Years of the Research and Theory of R. S. Lazarus:Analysis of Historical and Perennial Issues)和自传《著名心理学家的生活和工作》(The Life and Work of an Eminent Psychologist)相继出版。拉扎鲁斯在他的职业学术生涯中曾获得了无数荣誉。
一、拉扎鲁斯的情绪观
拉扎鲁斯对情绪的研究有重要影响。拉扎鲁斯曾说:“我难以相信,在研究心理现象或人与动物的适应行为时,能够避而不谈情绪的重要作用。那些忽视了这一点的理论和实践心理学是落伍的,应该被淘汰。”在早年行为主义盛行的时候,拉扎鲁斯就能够认识到情绪的重要性,这是难能可贵的。
对情绪的理解。首先,拉扎鲁斯认为情绪是一种“反应综合征”(Response Syndrome),不能将情绪单纯地归结为生理激活这个单一变量。情绪应该包括生理、认知和行为的成分,每种情绪都有它自身所独有的反应模式。其次,他认为,情绪也不是一种动机或驱力。如果把情绪看作是动机,将只会引导人们从动机去推测行为的适应或不适应性的情绪模式,而不去注意情绪反应的独特性质。拉扎鲁斯认为个体对自身的遭遇或生活本身的评价是情绪体验的基础,认知评价在情绪产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情绪的定义。拉扎鲁斯认为情绪是对意义的反应,这个反应是通过认知评价决定和完成的。他指出:情緒的发展不但来自环境信息,而且依赖于短时的或持续的评价。因此,情绪是一种生理心理反应的组织。拉扎鲁斯也考虑到了生物学因素和文化因素对情绪的重要意义。他认为文化可以通过如下四条途径影响情绪:第一,通过人们知觉情绪刺激的方式;第二,通过直接改变情绪表达;第三,通过决定社会关系和判断;第四,通过高度仪式化的行为(如悲痛)。同时,拉扎鲁斯也强调,人们在对情绪进行解释时,完全可以从个体认知的角度来解决问题,不必去强调情绪是受了生物因素的影响还是文化因素的影响。按照情绪的定义,拉扎鲁斯(1993)列出了15种具体情绪及其“核心相关主题”。
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这一理论着重强调了认知评价在应对和情绪产生中的作用。因此,在情绪研究领域,拉扎鲁斯的理论也得到了众多心理学家的关注和支持,他的理论也被认为是情绪产生的认知理论的代表之一。他认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绪活动中,人不仅接受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应。即情绪活动必须有认知活动的指导,只有这样,个体才可以了解环境中刺激事件的意义,才可能选择适当的、有价值的动作反应。按照拉扎勒斯的观点,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因此,在情绪活动中,个体需要不断地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这种评价有三个层次,即初评价、次评价和再评价。初评价是指个体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及其程度,这种评价是人生存适应的一个重要方面,只要人处于清醒状态,随时随地都会发生。次评价是指人对自己反应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它是一种控制判断,主要涉及个体能否控制刺激事件及其控制的程度。当个体要对刺激事件做出行为反应时,必须根据主观条件和客观社会规范来考虑行为的后果,从而选择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在这种控制判断的过程中,经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再评价是指人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适宜性的评价,实际上是一种反馈性行为。如果再评价结果表明行为是无效的或不适宜的,个体就会调整自己对刺激事件的次评,甚至初评,并相应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二、拉扎鲁斯的应对观
拉扎鲁斯等开拓性地对应对开展了系统研究。他认为,应对不仅可以作为特质来看待,更应该关注应对的过程研究取向,在此基础上,才能对应激有正确的认识与理解。
过程取向的应激和应对概念。人们每个人都会遇到来自外界环境或个人内部的多种干扰,这种干扰有时超过了人们的负荷,或者人们没有足够的资源和能量去适应的时候,就使人们处在一种应激的状态中。对于应激的概念有三种取向。一种取向将应激视为挑战性的事件或环境,第二种取向将应激视为反应,第三种则将应激视为一个过程。过程取向主要以拉扎鲁斯为代表,他认为应激是一个过程,人是一个积极的行动者,能够通过行为、认知和情绪状态来改变应激物的影响。在这一概念中,拉扎鲁斯认为应激的两个基本要素是“需要”和“适应”能力。其中“需要”又分为环境需要和内部需要。环境需要是指需要适应的外部环境;内部需要是指个体的计划、任务或目标、价值观和信念。如果这两种需要未满足,就会产生消极的结果。适应能力是指可以满足需要,避免因失败而带来消极后果的潜在能力。需要与适应能力之间平衡与否,决定了人们是否会产生应激。可见,拉扎鲁斯认为,心理应激与人和环境之间的特殊关系有关。
根据拉扎鲁斯的观点,与应激相对应,应对是指个体不断改变着的认知和行为的努力,这种努力控制着(包括容忍、降低、回避等)那些被评价为超出个体适应能力的内部的或外部的需要。这个定义同样将应对也视为一个过程,强调在应激事件中人们的认知和行为随时间和事件发展而发生变化。同时,“控制”这个词在应对的定义中非常重要。它表明应对的结果可能是各种各样的,不一定必然导致问题的解决。应对的结果可能会,也应该力求做到纠正或控制发生的问题。但是,它们也可能仅仅是帮助个体改变了人们对威胁情境的认知,使人们容忍或接受带来的伤害或威胁,或者逃避这一应激性情境。应对过程不是一个单一的事件,因此,拉扎鲁斯将其视为一个不断的评价和再评价以转变个体和环境之间关系的动态的连续过程。
过程应对的研究方法。拉扎鲁斯对应激与应对的研究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综合来看,他主要强调了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强调自然性。他们认为,实验室研究有很大局限性。首先,实验室研究不可能研究整个的应对过程,只能研究一个或几个过程。
第二,适应的结果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出现,如对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的影响,就需要相隔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但是,在实验室中可以支配被试的时间没有那么长。再者,由于道德方面的原因,也不能让被试经受日常生活中同样内容和强度的紧张刺激。第二,强调过程。即强调在应激性事件中实际发生些什么,以及发生的事情是如何变化的。
第三,强调多水平的分析,即从社会、心理、生理这三个有关联的因素着手,进行研究。
第四,强调个体内与个体间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所谓个体内就是一个人的不同侧面,或同一个人在不同场合与环境下是如何活动的。而个体间的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许多人的一般规律,即寻找适合于任何人的共同规律。
拉扎鲁斯在后期的研究中,也谈了自己对采用问卷法来研究应对的看法,他认为问卷法是理解应对的一种最初方法,不能用它来揭开应对表象去识别目标和情境意图,特别是那些个体未知的部分。其弟子福尔克曼深知导师的这些观点,因此,在她对应对的研究中就采用了其他的方法,比如深度访谈法和观察法,也运用了纵向研究设计。这得到了拉扎鲁斯的好评。实际上,拉扎鲁斯在研究设计上也多次强调,要研究应对的过程,应多采用纵向研究、前瞻性设计研究,以及采用微观分析的方法。
三、对拉扎鲁斯情绪与应对研究的评价
拉扎鲁斯在其五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都是围绕应激、情绪和应对过程这一研究主题展开研究。早期的传统心理学和哲学把情绪和理智看作是绝对对立和互相排斥的,但是,拉扎鲁斯的系列实验研究纠正了这一错误观念。拉扎鲁斯认为情绪与认知是互倚與整合的关系,近年来这得到了情绪神经科学研究的有力支持。例如,前额皮层被认为是产生认知使心理活动得以表征的神经回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拉扎鲁斯的研究成果对心理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本人也被认为是这一研究领域的佼佼者、领导者。
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情绪理论,既承认情绪的生物因素、具有进化适应的价值,也承认情绪受社会文化情境的制约、受个体经验和人格特征的制约,而这一切又随时发生在对任何事物的认知评价中。这一理论把现象学的研究、认知理论和情绪生理学的研究结合起来考虑,是较为合理的,有助于推进情绪和认知关系的相关研究。无论是对应对领域还是情绪领域,这个理论都是迄今为止最为著名的认知理论之一。拉扎鲁斯以过程取向来看待应激和应对以及情绪,将环境事件、认知、评价、情绪、应对看作人的社会行为的连续过程,实际上这更能充分体现心理发展的变化性和动态性。
此外,由于拉扎鲁斯早年对精神动力学比较感兴趣,也接触过这方面的心理学家,如荣格等。因此,他在研究应对中,一直都很重视自我防御的概念,认为仅从意识层面研究应对是不充分的,在研究应激、应对和情绪时,必须强调无意识加工和自我防御。在他职业生涯早期,正当行为主义盛行,人们普遍认为有机体是通过联想、奖励或惩罚来进行简单学习的,但是他当时却认为认知非常重要。他用实验的方法考察了知觉中无意识的作用,就是被他称为“阈下知觉”(subception)的现象。这项研究的引用率很高,并且领先于那个时代很多年。他的工作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情绪的无意识性质,这一观点后来得到了情绪研究者的首肯,目前已有无意识情绪的大量相关研究。特别是今日在积极心理学备受关注的背景下,拉扎鲁斯的研究及其思想仍然对情绪与应对的研究有指导意义和价值。
虽然如此,拉扎鲁斯的理论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比如,拉扎勒斯把情绪看作认知评价的功能或结果,情绪是由认知决定的。这是正确的,但又不可避免地忽略了情绪对认知和行动的意义和作用而走向了现象论。同时,评价这一概念过于广泛而且含糊,因此要评定个体的评价就显得更加困难。但这并不影响拉扎鲁斯因情绪与应对研究领域翘楚的历史地位而名垂青史。
( 作者单位:1.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2.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
编辑/张 帆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