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与本科软件工程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探析
2017-03-13王宗江王成端李晓波
王宗江 王成端 李晓波
摘 要 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也是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相结合的典范。要提高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质量,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本文以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与本科“软件工程”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为例,按照“总体贯通,分段实施”的思路对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结构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对口贯通 分段培养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1.017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of "3+2" Sectional Train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 Specialty
WANG Zongjiang, WANG Chengduan, LI Xiaobo
(School of Computer Engineering, Weifang University, Weifang, Shandong 261061)
Abstract It is an important breakthrough in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t is also an example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higher educ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to cultivate talents, we must first establish a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 and design a reasonable curriculum system structure. This paper takes vocational software technology specialty and undergraduate software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ounterparts through "3+2" sub culture as an exampl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verall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bsection" ideas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structure scheme and curriculum system for talent cultivation.
Key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counterpart through; sectional training; course system
0 引言
高职与普通本科“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机制,是通过高职院校招收的相关学生在完成了高职阶段3年的学习任务并考核合格后,通过对接的本科院校相应的入学考核机制,再接受2年的普通本科教育,达到毕业要求后获得普通本科院校的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的一种人才培养体制。
山东省为了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自2013年开始选择专业形同或相近的省内部分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对接,开展3年职业教育与2 年本科教育即“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教学改革试点,由对口的本科高校与高职院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结构。2013年首批批准了11所高职院校的12个专业与10所本科高校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进行试点,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2014年扩大了试点范围,试点专业推广到了20所高职院校和15所普通本科高校的33个。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软件技术专业与潍坊学院软件工程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即在第二批试点范围之内。
1 充分理解贯通分段培养的含义,建立院校间良好的合作服务机制
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联合培养模式不是简单的高职对本科的升学教育,也不是高职、本科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简单衔接,而是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面的扩展和突破,培养出更具潜力和发展前景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对口贯通分段培养包含“贯通”和“分段培养”二个核心基本内涵。“贯通”要求培养目标以及课程体系设计的一体化,必须把握好知识和能力的扩展与递进关系。“分段培养”要求教学的实施过程分别在高职和普通本科院校的不同的学校中进行。因此,要制定好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及切实可行的课程体系结构,要求分段贯通培养的学校必须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为贯通分段培养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1)成立对口贯通分段培养领导小组。为保障对口贯通分段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潍坊学院和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校际联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政策的制定与总体协调。同时成立了由二校教学院部负责人、学生负责人、学科教学骨干教师和相关计算机软件企业工程师组成的教学委员会。该委员会负责对口贯通分段培养学生的培养方案的制定、核心课程建设等工作。
(2)建立定期交流制度,实现人才培养过程的一体化。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潍坊学院和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定期会晤制度,讨论在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共同解决。在新生入学教育期间,除高职院校进行入学教育外,还安排新生到潍坊学院现场参观教学条件,熟悉实验实训环境。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潍坊学院对高职阶段所学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设计的内容及方法、考核方案的制定及实施等进行审核,确保学生的培养质量。
(3)形成教学团队和教学资源的共享机制。学校双方共同组建专业教学团队,共享教学资源。双方共同实施新生入学专业教育,共同实施专业专题讲座,介绍专业的发展历史、过程及前景;在高职学习阶段,本科院校向贯通分段培养的学生开放实验室和图书资源,开放网络教学资源,实现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
2 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人才目标的制定
2.1 “3+2” 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目标的定位
“3+2”软件技术专业对口贯通软件工程专业不是现有的专升本人才培养模式,也不是高职教育过程的延伸,它与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和普通本科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存在根本的不同。其培养目标的定位应服务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使学生在系统掌握软件工程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同时,获得与软件技术工作岗位需要相一致的职业技术能力。要实现上述目标,在制定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时,知识目标要更加注重对技术能力的支撑、更加适应信息化社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能力目标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工程环境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思维创新等能力的培养;素质目标更加注重对人文素质修养、终身学习理念、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真正培养出具有真才实学的工程型、高级应用型人才。
2.2 “3+2” 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与本科、高职培养目标的区别
潍坊学院普通本科软件工程专业是以面向软件工程领域的前沿,引入国内外先进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理念,培养直接与社会需求接轨,具有软件分析、设计、开发和维护能力的高级工程型应用人才,理论方面有所侧重。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因学生群体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学制年限的限制,其培养目标定位于侧重人才实践能力培养:即课程设置中对于理论性过强的课程少讲或不讲,在动手能力的培养方面有所侧重。而软件技术专业对口贯通软件工程专业“3+2”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高级应用型人才”,其教学主线的设计应突出实用性、应用性和技能创新性,强调学生掌握软件开发的基本技能,并在工程中灵活应用的能力,符合职业技能人才贯通培养的要求。
2.3 “3+2” 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目标
基于上述的分析,制定了3+2”软件技术专业对口贯通软件工程专业分段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于软件行业及信息化管理应用的企事业单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系统掌握软件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熟悉主流的软件开发平台和开发技术,熟悉网络技术和数据库开发技术,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能从事计算机软件的设计、开发、应用和维护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3 课程体系结构
为了实现“3+2”软件技术专业对口贯通软件工程专业分段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科学地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结构。由于培养目标的不同,本科高校课程体系是一种学科型的课程体系,而高职职业院校课程体系则是一种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根据“3+2”“贯通分阶段”培养的特点,其课程体系结构必须打破原有高职阶段软件技术和本科阶段软件工程的格局,将知识结构以及课程结构按照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进行合理科学的融合和贯通,依据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以及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合理地确定知识结构体系和课程体系,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既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又要为学生全面掌握软件工程学科体系全方位的知识结构奠定良好的基础。
3.1 课程设置原则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本着“厚基础、重实践、强应用”的教学理念,在课程模块结构上构建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选修课+实践环节”课程教学体系。在课程设置、课程的教学进程、教学内容、实训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等各方面都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开展实践教学,同时兼顾学生专长发展和技术拓展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培养。
在课程模块安排上,剔除了本科阶段理理论性很强的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把马列、中国近现代史等通识课程,以及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基础课和语言类专业基础课放入前三年高职阶段实施;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等系统专业课以及能力拓展方向培养的专业选修课纳入后二年的本科阶段培养;专业技能课以Java程序设计系列课程为主线进行综合编程能力的培养;强化英语教学,前五学期英语教学不断线,整个课程体系融为一体。
3.2 课程设置模块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整个课程体系进行如下课程模块的设置:
(1)公共基础课。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与法治观念、基本英语阅读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基本的数学基础和计算机基础,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以打好软件技能课基础为原则,培养“软件技术+软件工程”的基本专业技能。通过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软件设计的基本理论,为后续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专业技能课。专业技能課综合考虑高职阶段和本科阶段学生的学习侧重点, 以Java平台为主线,开设相关系列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规范、软件开发设计能力和软件测试技术能力。专业技能课重点培养学生的软件工程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是培养软件设计和软件开发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必须开设的专业课程。
(4)专业选修课。根据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特点,将嵌入式技术、移动互联应用开发等课程纳入到专业选修课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选择的专业教育课程资源,以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5)通识教育课。通识教育课主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沟通与交流、职业道德等高级应用型人才所需的综合素质。通过举办专题讲座、课程报告、网上论坛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选修课程资源。
(6)实践(实训)课。高职阶段和本科阶段都开设实验课程、实训课程以及课程设计等相关课程,巩固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对工程项目实战和实践经验。实训课程引入企业项目资源,由企业教师担任授课任务。
(7)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第六学期按照考核方案对学生进行分流。经考核达到本科入学要求的学生在第六学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等待进入本科阶段后二年的专业培养。在本科阶段的第十学期,进行本科阶段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3.3 课程体系结构
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和灵魂。“3+2”软件技术专业对口贯通软件工程专业分段培养的课程体系,以加强软件技术和软件工程教育为主导,强调知识的广泛性和技术的先进性;加大通识教育的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适当加大选修课程的比例,提高学生的知识视野;系统化、模块化地设置选修课程方向,让学生在某一专业方向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激发学生浓厚的职业兴趣;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体系有机结合,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综合考虑课程间的逻辑关系,所有课程科学地分布在十个学期中完成。前六个学期在高职教学中完成,后四个学期在本科教学中完成。其中第六学期为顶岗实习,第十学期为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知识点前后关联密切准确,课程安排合理。其课程体系结构如图1。
4 结论
“3+2”软件技术专业对口贯通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从面向社会软件工程人才的需求出发,注重将软件技术、软件工程的理论基础和软件技能、软件工程的综合实践能力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了科学、合理的的课程体系。该方案实施三年来,学生学习氛围和兴趣浓厚,通过考察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证明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在软件分析、开发、设计和维护等综合应用问题的能力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基金项目:山东省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2015Z093)
参考文献
[1] 徐广舒.高职与本科土建类专业“3+2”分段培养方案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4.35(2).
[2] 孔庆新.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2(总第235期).
[3] 李小芬,段修军等.高職本科分段培养衔接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1(2).
[4] 李向东,李夏玲,庞金叶.中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职教通讯,2016(15).
[5]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的通知[Z].鲁教高字[2013]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