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以安徽省7所高校为例

2017-03-12陆攀高巍巍

辽宁高职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理论课信仰马克思主义

陆攀,高巍巍

(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合肥 230051)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以安徽省7所高校为例

陆攀,高巍巍

(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合肥 230051)

通过对安徽省7所高校的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信仰的多元化、功利化、宗教化等现象。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满意度不高,主要是由于社会环境、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造成的。教育者要从发挥教育者的示范引领作用、增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拓展教育方式方法、优化教育社会环境等方面提高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效果。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调查与思考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在大学生中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2016年5~6月间,笔者对安徽省7所高校(含3所本科院校,4所高职院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采取无记名形式,采取问卷填写、即发即收的方式。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分别发放调查问卷780份,共发放调查问卷1560份,回收有效问卷1500份(其中高职院校回收有效问卷744份,本科院校回收有效问卷756份),有效回收率为96.15%。笔者分别以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为对象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本科生和高职生对有关问题的问答在比例上保持了较高程度的一致性,并未发现他们之间存在特别明显的差异。基于此,笔者对回收的本、专科院校调查问卷汇总在一起进行统计,得出文中数据,并进行了分析。

一、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及分析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信与信奉以及对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从内容上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个信念体系,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信,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以及对实现中国梦的信心等内容。基于此,笔者主要从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情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的认同情况等几个方面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进行调查。

1.马克思主义信仰仍然是学生中的主流信仰,但有信仰的多元倾向

调查显示,86.1%的学生认为人是需要信仰的,并且有64.2%的学生坚信自己有信仰。在问及“您信仰马克思主义吗”这一问题时,选择“信”占57.7%,选择“不信”占42.3%。这表明各高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大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认同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仍然是学生中的主流信仰。但值得注意的是,仍有42.3%的学生选择“不信”,这说明了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另外,在回答“您认为大学生中信仰什么的人越来越多了”的问题时,除了马克思主义仍然排在第一位以外,其余的依次是实用主义、金钱至上、享乐主义、个人主义、资本主义、宗教等。这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受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大学生信仰存在多元化、功利化趋势倾向。

在对于宗教的态度上:13.8%的学生选择“赞成信仰宗教,自己也信仰”;37.7%的学生选择“赞成信仰宗教,但自己不信仰”;42.9%的学生表示“不赞成也不反对”;5.6%的学生表示“反对”。这表明大学生对宗教越来越持宽容态度。

2.超半数学生坚信共产主义实现的必然性,但也有部分学生持模糊甚至持否定态度

调查显示,有55.7%的学生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最终能够实现”,但也有21.1%的学生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一种美好愿望很难实现”,甚至还有4%的学生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纯粹是空想,永远不能实现”,另外还有19.2%的学生选择“说不清楚”。这表明坚信共产主义实现的必然性在学生中还是占了主流,但不可否认的是不少学生对共产主义实现的必然性信心不足,甚至没有信心。

3.大部分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中国梦的认识是正确的,但也有部分学生的认识存在偏差

在问及“您认为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的问题时,有69.2%的学生选择“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并适应了中国国情”,但也有7.4%的同学认为“与资本主义趋同、没有多大区别”,还有7.9%的同学选择“无所谓是姓‘资’姓‘社’”,另有15.5%的同学选择“说不清楚”。这表明大部分同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认同的。

在对中国梦的认识上,有60.6%的同学认为中国梦是“现实的、一定能够实现”,但也有8.9%的同学认为中国梦是“空洞的口号和标语”,还有7.9%的同学认为中国梦是“国家民族梦、与个人关系不大”,另有22.6%的同学选择“说不清楚”。这表明大部分同学对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有信心的。但不可否认还有部分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中国梦的认识存在偏差甚至错误,这需要高校进一步地加强教育引导。

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现状及分析

从调查的情况看,各高校都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这使得马克思主义信仰仍然是学生中的主流信仰。但总体上看,取得的实效与国家的要求以及学生的需要仍有较大差距。

1.信仰教育的必要性得到大多数学生认同

在问及“有无必要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时,23.3%的同学选择“非常有必要”,56.2%的同学选择“有一定的必要”,16.2%的同学选择“基本没必要”,4.3%的同学选择“完全没必要”。前两项合起来占被调查学生的79.5%,这表明大多数学生对信仰教育的必要性是认同的。这有利于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巩固马克思主义信仰在高校中的主导地位。

2.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满意度一般

在问及“您对目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满意程度”时,7.1%的同学回答“非常满意”,25.3%的同学回答“较为满意”,52.7%的同学回答“一般”,10.8%的同学表示“不太满意”,4.1%的同学表示“非常不满意”。回答“一般”的比例最高,已超过被调查学生的半数,并且还有少部分学生直接选择了“不满意”。这说明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效果亟待提高。

3.教育自身方面的问题是影响信仰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问及“影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效果的最主要原因”时,39.6%的同学认为是“社会大环境”,19%的同学认为是“教育内容”,24.5%的同学认为是“教育方式”,16.9%的同学认为是“学生自身原因”。虽然调查显示社会大环境是影响信仰教育效果的最主要原因,但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教育自身方面的问题更不容忽视,毕竟社会大环境不是教育本身所能控制的。

三、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若干建议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1.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不能想象一个没有正确理想信念的人能够成为好老师。[1]”应当指出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和讲授者,作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在信仰方面更应是学生以及其他教师的表率。设想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仅把教学作为谋生的手段,其自身对马克思主义将信将疑,他能教育引导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吗?国家明文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相应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并且“新任教师原则上应是中国共产党党员。[2]”高校要把好教师质量关,通过政治学习、培训、研修等各种形式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素质,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科研提供坚强的物质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潜心治学治教,在自身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教育和影响学生,做到以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把握、坚定信仰以及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做学生科学信仰形成的示范者和引路人。当然,在大学生科学信仰的形成中,除了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外,辅导员、班主任以及专业课教师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大家要共同做学生科学信仰生成的引路人,形成信仰教育合力。

2.增强信仰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调查发现,信仰教育内容脱离学生实际,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是影响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效果的重要原因。要改变这种状况,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及时实现知识教育向信仰教育的升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的重要依托。可以说,信仰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旨和灵魂,是课程教学的主题主线。但在课程教学中很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满足于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信仰来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教学过程缺乏情感渗透,教学内容空洞乏味,没有吸引力。不可否认,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正确认知的基础上的,但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认知不等于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的关键和标志是信仰者情感上的投注和皈依。这就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知识教育的同时及时地进行提升和转化,进一步地把课程教学内容升华为信仰层面的教育,引导学生把对真理的了解和掌握上升为对真理的确信和信仰,实现信仰教育的目的。

第二,找准信仰教育的契入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仅关注宏大的“历史叙事”,如科学预见人类社会最终必然实现共产主义,而且更关注历史中“现实的个人”,认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但在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教育者多从政治以及意识形态的维度进行教育,忽视学生内在的信仰需求,缺乏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生命个体生存和发展意义的深刻阐释,致使信仰教育内容悬空化,脱离学生实际,被学生误认为是讲大道理、进行政治宣传,信仰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应当以对个体信仰需求的关注和满足为契入点,在洞悉大学生心灵世界的基础上,充分展示马克思、恩格斯等革命领袖的信仰追求和人格魅力,深入解读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人的关注和终极关怀,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于大学生信仰需求的契合性和自身成长成才的重要性等等,以此为基础和中介进行信仰教育,才能易于被学生接受。

第三,及时解答学生信仰上的困惑。目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学生不免有这样那样信仰上的困惑,如资本主义为什么“垂而不死”,社会主义为什么会出现挫折和失误,“两个必然”的论断还对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话语中的社会主义还是中国特色资本主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要紧密结合社会实际,及时做出有说服力的解释,打开学生信仰上的疙瘩,坚定学生的信仰追求。

第四,保持信仰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性。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在信仰教育中,就要用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人民,增强理论对社会现实的解释力,增强信仰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前,信仰教育的一个重点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教育引导学生,使学生直接感悟理论和真理的力量,坚定自己的信仰追求。

3.拓展信仰教育的方式方法

调查发现,信仰教育方式呆板、单一,是影响信仰教育效果的重要原因。目前,课堂讲授仍然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要方式。高校在强调课堂灌输在培植信仰中的重要性的同时,还要积极拓展信仰教育的方式方法。

第一,注重生活化的教育。罗素曾说:“绝大多数人信仰上帝,是因为他们从儿童时代起就受到了这种熏陶,这才是主要的原因。[4]”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也要尽力把信仰教育的内容渗透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如把信仰教育的内容渗透于校报、校刊、校园网、广播站的日常宣传中,渗透于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中。

第二,加强体验式教育。要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设身处地体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崇高和伟大。如通过观看革命影片,体验先烈们的革命精神;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感悟先烈们“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革命情怀和坚定的信仰;通过模拟革命场景、演出革命小品剧等让学生切身感受信仰的力量。

第三,加强实践教育。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亲身感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强对社会主义的认同、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深化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第四,运用比较教育。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要积极运用比较教育的方法,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识。如在横向上,把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宗教信仰等非科学信仰进行比较;在纵向上,把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一个国家或民族传播前后的情况进行比较,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和信仰的认同。

第五,注重网络教育。要大力加强网络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阵地建设,积极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进行信仰教育,实现网上和网下、传统方式和现代方法相结合。

4.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调查表明,学生自身方面的问题也是影响信仰教育效果不容忽视的因素。因此,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除了要发挥教育者的主导性、主动性以外,还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5]要努力激发学生渴求真理的愿望,启发学生的信仰自觉,引导他们自觉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各种信仰的比较,积极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改造、自我完善,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5.优化信仰教育的社会环境

调查显示,社会大环境是影响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效果的最主要原因。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态势,西方思潮的侵蚀和影响,国内存在的腐败以及社会不公等问题都降低了学生的信仰认同。优化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社会环境,高校要从自身首先做起,当前要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自觉抵制西方思潮对高校的侵蚀。大学生是各种信仰力量争夺的主要对象,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处于形成阶段,对西方思潮特别是其中的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鉴别力不强,易于受其蛊惑。针对这种情况,高校一方面要通过思想理论教育,提高学生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分析鉴别能力,另一方面要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旗帜鲜明地抵制西方思潮对高校的侵蚀。

第二,积极营造公平公正的校园氛围。“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6]。目前,教育不公、就业不公、收入分配不公等社会问题仍然较为突出,违背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降低了信仰教育的效果。因此,高校要从自身入手,积极营造公平公正的氛围,在学生资助、评选评优、就业推荐等方面做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第三,坚决杜绝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腐败。腐败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党和政府的看法,使信仰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就高校而言,要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杜绝发生在校园里的腐败,让腐败分子在校园没有藏身之处,净化信仰教育的环境。

[1]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10(02).

[2]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EB/OL].[2016-05-25].http: //www.edu.cn/jiao_yu_zi_xun_488/20081013/t20081013_3322 62.shtm l.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

[4]罗素.为什么我不是基督教徒[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8.

[5]苏霍姆林斯基.少年的教育和自我教育[M].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4:100.

[6]温家宝.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EB/OL].[2016-05-25]. http://www.chinanews.com/gn/news/2010/03-14/2168147.shtm l.

[责任编辑,抚顺职院:陈辉]

本刊声明

本刊版权属于《辽宁高职学报》编辑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本刊编辑部常年向作者发出以下要约:

为使本刊和作者的智力成果传播更为广泛,凡同意在本刊发表的文章,本刊享有印刷版、电子版以及将来可能出现的新型媒体形式的汇编权、复制权、翻译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及许可文献检索系统或数据库收录权,适用地域为世界各地。受让者依约享有以数据形式出版发行本刊的权利。如有异议,请来稿时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本刊刊载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编委会和编辑部观点,文责自负。编辑部对来稿有权做文字修改、删节和技术性加工,不同意者请来稿时声明。

《辽宁高职学报》编辑部

2017年1月20日

On the Survey and Thought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arxist Belief Education

LU Pan,GAO Wei-wei
(Anhui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Institute of Athletics,Hefei 230051,China)

Through the survey of seven colleges in Anhui Province,it is found that the current mainstream of college students'Marxist belief is good,but there are also such phenomena as diversification,utilitarianism,and religious tendency,etc. It is also found that college students'satisfaction from Marxist belief education is not high,mainly due to the deficiencies of social environment,educational content,educational methods and so on.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al effect of Marxist belief,the educators should take the follow ing measures such as playing the demonstration and leading role of educators, strengthening the pertinence and attractive force of the educational content,expanding educational methods,and optimizing the social environment of education,etc.

college students;Marxist belief;education;survey and thought

G711

A

1009—7600(2017)01—0095—04

2016-11-12

2015年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AHSKQ2015D03);安徽省2015年省级质量工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项目(2015jxtd087)

陆攀(1977—),男,安徽长丰人,副教授,博士;高巍巍(1977—),女,安徽凤阳人,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理论课信仰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论信仰
铁的信仰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