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历史唯物主义

2017-03-12列宁

领导月读 2017年9期
关键词: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列宁

列宁

论历史唯物主义

列宁

马克思认识到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不完备性和片面性,确信必须“使关于社会的科学同唯物主义的基础协调起来,并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改造”。既然唯物主义总是用存在解释意识而不是相反,那么应用于人类社会生活时,唯物主义就要求用社会存在解释社会意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中说:“工艺学会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推广运用于人类社会及其历史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了如下的完整的表述: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在考察这样的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像自然科学那样精确地确定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解决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或者更确切地说,把唯物主义贯彻和推广运用于社会现象领域,消除了以往的历史理论的两个主要缺点。第一,以往的历史理论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研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探索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把物质生产的发展程度看作这些关系的根源;第二,以往的理论从来忽视居民群众的活动,只有历史唯物主义才第一次使我们能以自然科学的精确性去研究群众生活的社会条件以及这些条件的变更。马克思以前的“社会学”和历史学,至多是积累了零星收集来的未加分析的事实,描述了历史过程的个别方面。马克思主义则指出了对各种社会经济形态的产生、发展和衰落过程进行全面而周密的研究的途径,因为它考察了所有各种矛盾的趋向的总和,把这些趋向归结为可以准确测定的、社会各阶级的生活和生产的条件,排除了选择某种“主导”思想或解释这种思想时的主观主义和武断态度,揭示了物质生产力的状况是所有一切思想和各种不同趋向的根源。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人们即群众的动机是由什么决定的,各种矛盾的思想或意向间的冲突是由什么引起的,一切人类社会中所有这些冲突的总和是怎样的,构成人们全部历史活动基础的、客观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条件是怎样的,这些条件的发展规律是怎样的,——马克思对这一切都注意到了,并且指出了科学地研究历史这一极其复杂、充满矛盾而又是有规律的统一过程的途径。

【题解】

本文选自列宁1914年11月写成的《卡尔·马克思(传略和马克思主义概述)》,标题为编者所拟。这是一篇列宁宣传马克思主义观点的重要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列宁十分精炼地介绍了马克思的生平与学说,其中关于马克思的学说,列宁分别从哲学唯物主义、辩证法、唯物主义历史观、阶级斗争理论、经济学说五个方面来阐述,本选文即关于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部分。在本选文中,列宁摘录了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经典论述,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价值与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评价。

列宁首先明确指出,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应用。列宁认为,旧唯物主义并没有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因为它们对社会历史的理解是非历史的,是唯心主义的。只有马克思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创立了唯物史观,从而使历史理论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也创立了彻底的唯物主义。

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历史理论有两个主要缺点:第一,它们只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考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这就是说,以往的历史理论是从精神方面探求社会发展的原因,它们不懂得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也看不到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因而也就不能发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二,它们没有说明人民群众的活动。由于以往的历史理论是把思想动机看成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它们总是把希望寄托在所谓英雄人物身上,片面夸大少数英雄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否定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

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是坚持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把这个观点贯彻到社会领域,就必然得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正是在这一基础上,马克思在考察社会历史时,就是从物质生活出发,揭示了社会各阶级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中不同思想与趋向的根源,生产力状况归根到底是社会现象与社会变化的决定性因素。(邓莉)

猜你喜欢

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列宁
唯物主义何以言“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前世”“今生”与“再生”
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统一——以《资本论》第一卷为例
历史唯物主义的五种西方重构模式解析
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正义观再思考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实践唯物主义不是方法
哲学唯物主义不必拥抱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解释
“新唯物主义”与马克思哲学
记者的时代观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平衡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