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心灌溉播撒阳光
——一例由丧亲而引起抑郁症状的大学生案例

2017-03-12

林区教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小丽不合理信念

杨 琦

(临沂大学,山东 临沂 276000)

爱心灌溉播撒阳光
——一例由丧亲而引起抑郁症状的大学生案例

杨 琦

(临沂大学,山东 临沂 276000)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疾病,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主要表现为情绪消沉,从初期的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严重者可出现自杀想法和行为。近年来,抑郁症的发病率在不断增加,抑郁症患者的年龄也在不断降低,有向年轻化蔓延的趋势。媒体近期调查发现,北京一所著名重点大学有40人被确诊为抑郁症。对一例由丧亲而引起抑郁症状的大学生案例进行分析,使用合理情绪疗法来缓解和治疗其抑郁症状,探索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抑郁症进行干预的有效途径。

抑郁症;丧亲;合理情绪疗法

一、案例概述

小丽(化名),女,山东潍坊人,1995年出生,大二学生,独生女,父亲在工厂打工,母亲为家庭主妇,家庭经济条件一般。一天早晨七点,小丽打来电话,电话中情绪激动,说她母亲前一天晚上离家出走,跳楼身亡,要马上回家奔丧,向学院领导汇报后,告知学院后决定派车送她回家,教师和另一名与她要好的同学一起陪同。中午将她送到家中,跟学生父亲交流了家里情况,得知其母7年来一直患有抑郁症,每天失眠,难以忍受病痛折磨,最终选择跳楼自尽。一周后,小丽返校上课,教师马上到小丽宿舍去探望,交谈中发现小丽精神萎靡,不爱说话,不愿与人交流。之后小丽虽然按时上课,但出现无法专心学习的情况,每天无精打采,对所有事情都提不起兴趣,通过宿舍同学了解到小丽在宿舍经常哭泣,或者跟同学因琐事起争执,相处不融洽。教师找到小丽谈心,她说觉得母亲去世是她的责任,是自己没照顾好母亲,才会让她走上自杀的道路,她自己整天沉浸在这种消极的情绪中,不想学习,更不想与同学交往。

二、案例分析及解决方案

根据小丽的表现,鉴于其社会功能已经受到部分影响,选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让小丽先进行自测。SDS测验结果为56分,显示为轻度抑郁,SAS得分为52分,显示为轻度焦虑,初步判断小丽为轻度抑郁症,就医后也被确诊为抑郁症。经过半年多的时间,以合理情绪疗法为基础对其进行心理辅导,配合医院的药物治疗,小丽最终走出了丧亲的伤痛和抑郁的阴影,重新投入到了大学生活中。

1.解决理念分析

合理情绪疗法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埃利斯认为,人的情绪主要根源于自己的信念及他对生活情境的评价与解释的不同。即事情的前因(Activating events)透过当事者对该事情的评价与解释,以及对该事情的信念(Beliefs)这个桥梁,最终才决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Consequences)[1]。通常, 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但ABC理论认为诱发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B,即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直接起因,即人们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对事物的想法、看法有关。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的适当、适度情绪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反应。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情绪状态时,最终会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2]。

小丽本身性格内向,不自信,自我评价偏低,甚至认为母亲的自杀是自己造成的,正是这种不合理信念使她产生焦虑,导致抑郁症的出现。问题始于丧亲之痛,小丽为家中的独生女,生活一直比较顺利,没有经历过重大的挫折和打击,母亲突然跳楼自尽的事实已超出了她的心理承受能力,陷入丧失亲人的痛苦。因此,对待该案例的解决理念是:引导小丽进行自我探索,找出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对此进行发问,提出质疑,启发其积极思考,通过纯理性的分析和逻辑思辨,改变造成小丽焦虑的不合理观念,建立起合理、正确的理性观念,帮助其走出心理困扰,以合理的人生观来面对生活,并以此维护心理健康,促进其人格的完善和身心全面发展[3]。

2.解决过程

经济资助:了解到小丽家中仅靠父亲一人打工,是家里的唯一经济来源,需要赡养小丽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共4位老人,小丽也会利用课余时间在外兼职打工,贴补家用,经济压力较大。教师向学院领导汇报后,经批示决定向学校提交临时困难补助申请,以减轻小丽的经济负担,表达校方的人文关怀,使小丽感受到学校和老师对她的关爱。

学习帮扶:小丽返校后对学习不感兴趣,在心理辅导的同时,安排班级里学习成绩好的党员学生与小丽结成一对一学习帮扶小组,负责在平时上课和自习期间帮助小丽答疑解惑。同时,与小丽的上课教师进行沟通,将小丽的情况告知教师,以便教师在课堂上对小丽多关注、多表扬、多鼓励,帮助她尽早走出抑郁阴影。

家校联合:针对小丽的情况,她被确诊为轻度抑郁症后,及时与小丽的父亲进行联系沟通,要求家长督促小丽按时就医,遵医嘱服药,同时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安抚情绪。也告知小丽父亲,学校方面已尽力给出经济资助,以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与此同时,安排了3名平时与小丽关系好的同学,叮嘱她们多关心、安慰和鼓励小丽,把小丽的生活学习情况每天向教师汇报,便于观察。

心理辅导:为配合小丽的治疗,同学校的专业心理咨询人员一起为小丽进行心理辅导。根据合理情绪疗法,先向小丽介绍了该疗法的基本理念,与小丽共同商讨并确定近期及远期目标。近期目标为:改变不合理信念,如母亲的离世是自己造成的;改善抑郁焦虑情绪;改善与同学的关系。远期目标为:帮助小丽正确看待自我,正确看待母亲离世的事实,走出抑郁情绪,促进心理健康。教师让小丽将近期引起自己不良情绪的时间按ABC理论套用列出,引导小丽逐条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逐步意识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并将其替代为合理信念,最终学会自我心理调整和完善自我。

3.解决效果

经过半年多的时间,通过药物治疗和校方的一系列措施,小丽顺利走出了丧亲阴影,她的抑郁症也已经痊愈,能够重新参加学校的教学活动,正常开展学习生活,与同学和教师融洽地相处。教师与小丽交谈,发现她已经能接受母亲离世的事实,并不再把责任归咎到自己身上,能正确评价自己,也能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集体活动,而且有了以后的生活目标,要好好学习,好好照顾自己的父亲,对生活有了新的憧憬和希望。

三、经验与启示

1.关注重点学生,形成应急预案

高校辅导员所带学生数量一般为200人以上,多的甚至为400—500人,在众多学生中,辅导员需要全面了解学生各种情况,如家庭成员、经济状况、学业、朋友圈等,确定重点学生,进行特别关注,利用掌握的信息初步分析造成各种突发状况的可能性,提前做好应急预案,有效应对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

2.学习心理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大学生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社会对其要求以及学生的自我期望值都很高,心理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加强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辅导员对学生比较了解,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有一定的便利条件,所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辅导员的职责之一。这就要求辅导员认真学习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理论,不断增强自身素质,协助学生自我完善和自我成长。

3.优化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一个人能均衡而有个性地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方面的努力。中共中央曾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地配合,学校应主动同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密切合作,使三方面的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学生心理危机的解决与否,关系到学校的安全稳定,也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因此,必须形成家校沟通的教育合力,密切配合,共同化解危机,最终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

[1]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3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21.

[2]陆明.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与实践[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8(11).

[3]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钱晓玲〕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1.058

2016-11-02

杨琦(1987—),女,山东临沂人,助教,硕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641

1008-6714(2017)01-0124-02

猜你喜欢

小丽不合理信念
为了信念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发光的信念
信念
小财迷
要笑一整天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武大十大
不合理上访与信访体制改革研究
你是否有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