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格优势培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7-03-12耿晓颖吴治成

林区教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心理学人格优势

耿晓颖,吴治成

(哈尔滨金融学院,哈尔滨 150030)

人格优势培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耿晓颖,吴治成

(哈尔滨金融学院,哈尔滨 150030)

积极心理学及人格优势理论是21世纪发展起来的心理学理论,对于发展人自身的潜能、促进积极情绪体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高校重点关注的工作之一,高校教育工作者也在不停地探索做好这项工作的新方法和新思路。积极心理学人格优势理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思路,帮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阻力和困扰。阐述人格优势理论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阐明如何通过培养人格优势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

大学生;人格优势培养;思想政治教育

一、积极心理学及人格优势理论

1.积极心理学理论

1998年,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宾夕法尼亚大学塞里格曼(Seligman)教授提出了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是促进心理学从关注修复生命中的问题转变为致力于建立生命中的美好品格。积极心理学以人自身的积极品质作为研究重点,提倡心理学应以人内在、现实和固有的积极属性,即品德、力量和品质为出发点,提倡人的许多心理现象(问题)可以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和视角作出新的解释和对待。积极心理学的目的是引导人发现其内在的优秀品质,发掘自身潜在的强大力量,并利用这些良好的品质和强大力量来帮助人们获得充实、完满的人生状态。

2.人格优势理论

积极心理学提倡研究人的积极心理品质,确信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两股相互对抗的力量:一股是产生消极作用的力量,包括压制、惊恐、侵犯、愤怒、悲伤、悔恨、自卑、怨恨、贪婪、高傲、自私、妄自尊大和说谎等;另一股是产生积极作用的力量,包括快乐、喜悦、希望、责任、平和、宽容、谦虚、慷慨、仁慈等,个体自身如果不停地给其中一股力量输入新的能量,并给这股力量制造适合的心理生存环境,这股力量就有可能战胜另一种,反之亦然。人格优势理论强调内在因素、外部行为和社会环境等各成分在人格形成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包括生物遗传因素、自然物理因素(气候、生态、环境、空间)、社会文化、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家庭气氛 、出生顺序等)和自我调控等内容。

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位心理学家曾进行过一项追踪调查,这项实验堪称心理学史上最完整的追踪调查。这项调查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时间跨度达70余年,调查对象为268名哈佛学生及456名波士顿当地同龄人,他们最初是翩翩少年,而今已成长为耄耋老人。此项研究的宗旨在于探寻某些人格特质的机能与意义,这些人格特质包括乐观、幽默、利他、延迟满足等。研究结果发现,那些在各个生命阶段中经常表现出这些特质的人,当他们年老的时候,生活会更加幸福,身体更加健康,寿命也更长久。这些特质具有积极适应功能,研究者称其为“成熟的防御机制”,积极心理学家则赋予了其另外一个名称——“人格优势”。

积极心理学家通过对人格优势的不断研究,建构出“人格优势的分类体系”。“人格优势的分类体系”总结出存在于人类本性中的6种美德,分别为智慧、勇气、仁爱、公正、节制、卓越[1]。这六种美德与普遍存在于人类历史上的其他美好品德一致,并在生物学上通过物种进化研究找到了相一致的证明。对于个人来说,要形成完善的人格或获得生命的意义都需要具备这些美德。

个体人格中的24种优势是个体获得6大美德的途径,具体内容为[2]:

(1)智慧(wisdom and knowledge),获取并运用知识的优势。

①创造性②好奇心③批判性思维④好学⑤洞察力

(2)勇气(courage),面对压力仍然坚持目标的优势。

①勇敢②毅力③诚实④热情

(3)仁爱(humanity),乐于照顾和帮助他人的人际优势。

①爱与被爱的能力②善良③社交智慧

(4)公正(justice),能创造和谐团体生活的优势。

①团队合作②公平③领导力

(5)节制(temperance),具有自我约束的优势。

①宽恕②谦虚③谨慎④自制

(6)卓越(transcendence),追求更大意义的优势。

①对美的欣赏②感恩③乐观④幽默⑤灵性

积极心理学研究积极的个性和主观体验,致力于探索促使积极个性发展的团体与制度,探寻增强个体、团体与社会发展繁荣的积极因素。积极心理学在今后的个人发展和学校教育中具有普遍的重要意义。

二、人格优势培养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有些大学生在思想上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自我效能感、缺乏正确自我形象、计划与执行能力不足等,这些问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实施形成了阻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而难见成效。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内容不充实、形式枯燥单一、学生消极不易接受等问题,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领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2.人格优势培养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为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凸显出来的问题,可将人格优势培养结合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仅关注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还要更多地把精力投入到完善学生的积极人格上,突破被动接受的传统思想教育模式,帮助学生看到他们本身存在的积极品质和力量,提高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

每个学生身上都存在闪光点,用赏识的态度来对待他们,把他们都看作向上发展的个人,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通过发现美德、培养个人优势等方式来激发他们自身的积极力量,有效克服现实中的困难,抵制不利于自身发展的诱惑。培养学生乐观的态度和精神,使学生对人生、对自我、对未来充满信心,有明确目的,不断体会成功和成长带来的满足,增强自身的价值感与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善良、利他品质,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准则,以宽容的心态对待社会、集体和他人,合理应对各种社会问题,积极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并从中体验幸福、完满的人生[3]。使学生带着美德和优势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会成为他们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4]。

人格优势是新兴的积极心理学研究理论和方向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发现和培养自身的人格优势,可提高大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提升大学生的精神面貌。通过开展一系列基于人格优势理念的研究及教育活动,能够有效解决目前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人格优势培养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1.通过人格优势培养构建积极的育人环境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生存环境,环境也能够塑造人的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开展并实施。良好的社会环境、完善的社区建设及组织结构对人品质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可以说,环境对于塑造人的思想品德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注重良好教育环境的构建,增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各种环境因素之间的良性互动,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5]。高校大学生的成长不仅得益于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也得益于学校文化环境氛围的熏陶与感染。应从多层面和多空间营造适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吸引和感染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氛围,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建设整体美观的校园物质环境、形成先进合理的制度文化、营造浓厚的学风氛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舆论导向和有凝聚力的校园精神,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创造良好氛围,并对其产生积极影响。

2.通过人格优势宣传增进学生的积极思想意识

通过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宣传、人格优势的测量与培养等方法与手段,使学生理解积极人格优势相关概念的含义,进而充分了解自身优势和潜能,对自身的优点与缺点形成全面认识,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观念。

3.通过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发人格优势

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更多地体验和享受正面的情绪体验,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美好体验与事物,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在积极心理学课堂上,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授知识并与学生亲密互动,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积极人格理论,亲身体会正面的情绪体验,全面了解自身的人格优势并合理开发及利用。

4.通过具有特色的思想教育活动培养积极人格

通过有特色的思想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特质,如开展感恩教育和互助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感激、爱与被爱特质。通过主题班会、评优评比、网络平台等多种方法和途径对大学生实施积极心理干预,培养和发掘他们的积极心理品质,增强和提升大学生的积极力量,在创造快乐和成功体验的同时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调节能力的发展。培养人格优势是使人的内部出现改变,是学生改变的内因,通过各种活动促进人格优势的优化和提高必将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格优势培养及研究方法,通过调查研究、开设积极心理学课程、设计思想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美德,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以积极、饱满的态度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达到思想教育目的,开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全新模式。

[1]互联网《大学生的性格优势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_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e3f6c6313b 3567ec112d8a.

[2]周文芳.积极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广州:广东商学院,2011.

[3]童林,李霞.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10):54—57.

[4]游佳忆,肖华玮.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中的新途径探索[J].才智,2014(30):135.

[5]张新慧.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12.

〔责任编辑:崔雅平〕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1.030

2016-11-25

2015年度黑龙江省心理科学(含精神卫生)规划项目(C201501006)

耿晓颖(1976—),女,黑龙江木兰人,副教授;吴治成(1974—),男,黑龙江嫩江人,讲师。

G641

1008-6714(2017)01-0065-02

猜你喜欢

心理学人格优势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矮的优势
画与话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漫画之页
第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