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艺术视域下的高职政治课教学改革
2017-03-12闵英兰
闵英兰
(延边大学师范分院 政治教研室,吉林 延吉 133000)
人文关怀艺术视域下的高职政治课教学改革
闵英兰
(延边大学师范分院 政治教研室,吉林 延吉 133000)
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艺术越来越凸显其重要作用。人文关怀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既能够升华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也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目前,由于高职政治课教学活动中的人文关怀程度明显不足,立足于此,在经过详细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人文关怀艺术视域下的高职政治课教学改革的相关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艺术;教学改革;完善自我
引言
我国在教育上一向十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而且结合教育实践,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改革,作出了许多重要部署和安排,重新调整了相关课程的设置方案。要提高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勇于创新,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人文关怀艺术的教学理念融入到实际教学中。人文关怀,是指重视和关怀人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在探索、解答问题的过程中紧扣人文关怀艺术的核心内容: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在理论和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扬以人为本的精神,促进人自由、健康、阳光地全面发展。
一、高职院校政治课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教育现状
1.教师只关注教学任务,不注重教学目标
目前,高职院校的政治课教育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是教师只关注教学任务,课堂教育形式中普遍存在“重教师灌输,轻师生对话”的问题。部分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师只重视对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却把“育人”工作搁置起来不闻不问。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只片面地强调课程内容,却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对教学目标表现出麻木不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顾学生的实际需求,也不过问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知识时的“感受”,学生与教师之间如同隔一堵墙,既没有交流也没有心理共鸣。
2.教师的情感投入不够,与大学生关系淡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情感投入进去,对思想政治课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内容没有认真分析与讲解,课堂上无法正确使用情感“润滑剂”,授课形式僵化,传授方法呆板,对学生掌握知识是否具有难度漠不关心,与学生的感情非常淡漠。由于缺乏情感投入,使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成为机械传授知识的工具,这种教育方式不利于学生科学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养。
3.忽视大学生完善自我的主体性需要
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严重脱离现实,过分强调理论知识,忽视了大学生面对社会的主体需求。学生受教育的结果最终体现在服务国家、服务经济发展上,但过分强调教育的社会工具价值则会适得其反,忽视教育的理性价值会使学生感到迷茫,使学生无法找到社会对个人价值的需要。一味向学生灌输知识和技能,淡忘情感、人格、品行的培养,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二、高职政治课教学中人文关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体制存在弊端使教师职业“良心”下降
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存在着明显不足,应试化教育严重背离了教书育人的宗旨。在这种教育体制中教师往往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群众”,严重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作为一名教师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教师的职业“良心”呈下降趋势,同时教师在学校各种管理和决策中的实际权利微乎其微。这种缺乏民主权利的组织形式必然使教师缺乏民主管理权利,教育责任感也无从谈起。
2.教师岗位责任定位不准确
由于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没有足够认识,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岗位责任不清,定位不准。教师往往是板起面孔滔滔不绝地讲授知识,全然不顾实际教育结果,教师不仅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严格遵从教师的意志,而且在学校的其他活动中也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意图去进行。教师的岗位责任没有准确定位,学生的主体性也无法得到真正发挥。
3.对学生地位和权利的漠视
传统教育对学生在课堂的定位存在严重错误,忽略了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学生作为法律上独立自主的人具有与教师同样的人格和尊严,但教师往往高高在上、摆出一副神圣不可侵犯的样子。教师认为学生只是被“培养”“教育”“塑造”的对象,完全不顾及学生的主体地位,漠视学生所应有的权利,在学校中学生只有服从教师指挥和安排的权利。对某些无法理解的问题,学生没有咨询权、辩论权和探讨权,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整个课堂毫无生气,成为教师一个人的表演舞台。
三、高职政治课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教育对策
人文关怀艺术从根本上彻底摒弃了旧观念、旧传统,政治课教学中加强人文关怀的目的是把学生请到主体位置上来,教师要甘做人梯,放下身价主动为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服务,使学生在课堂内外处处都能感受到人文关怀。教师在施教中要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对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学生进行坦诚交流,肯于倾听学生对问题的不同看法与观点,真正把人文关怀落实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每一个角落,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
1.以人文关怀为基点,加强实践性教学
实践性教学同时具备政治课教学的特点和特殊性,政治课要面向社会现实进行教育。教师除了课堂授课外,还要积极鼓励学生主动走到实践中去,不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更要使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手段多为课堂内的言语灌输,这种简单的灌输方式往往会造成学生内心的抵触情绪。政治课教学不能过分强调理论性,而要把理论内化为学生的主观意志,使学生更多地融入到社会中,在社会实践中体验理论的指导意义。学校和教师要以人文关怀为基点,把人文关怀贯穿到教学的全部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做学生的好师长、好朋友和贴心人,经常对大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进行调查摸底,掌握学生内心所想,根据学生需求组织他们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及时排解学生在家庭、校园生活中以及学习毕业等方面存在的困惑,努力培养学生的完整人格,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2.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构筑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高校政治课教学因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影响,教学方式大多采取灌输方法,这种传统灌输法已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加强人文关怀,构筑良好的文化氛围可使学生更富有理性思考能力,人文关怀应用到政治教育中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校园文化氛围更具人性化,教师可在愉悦的氛围中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也能在快乐中努力掌握知识。人文关怀把教师和学生放在同等位置上,师生之间可就一切问题面对面地坦诚交流,互相信任,共同完成教学目标。高校政治课教学要在人文关怀的前提下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政治课教学范畴中。校园文化依托高校这个载体传播各种文化,不仅能够反映校风、教风和学风,在教育导向和潜移默化的功能上也同样有良好体现。良好的校园文化可引导师生关注自身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使教育者和学生找到共鸣之处,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
3.确立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发展需求
学生和教师在高校中的地位一直存在着各种争议,教育者从施教角度上认为自己是主体,而学生作为学习者担负着国家未来发展的重担,也会认为自己是主体。现代教育理论还有一种双主体主张,在双主体相互关系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作为知识服务者,其责任在于培养人才。严格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主体划分应该以最终的教育目标为基准,教师作为知识服务者在施教过程中应对教育对象保持足够尊重,明确这一点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一切为了教育对象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努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教育实践中,使学生能够切身体验到校园的温馨和教师的温暖,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教育活动的中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引导学生根据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去开展社会热点问题讨论,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辩论、相互演讲,强调注重社会调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促使学生主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所有社会实践在深层次感悟中作出正确判断和选择,使大学生身心健康、知识牢固、思维科学、求知不倦。
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各种竞争日趋激烈,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实际状况呈复杂化和多样化趋势,如何有效应对未来竞争,许多大学生都在认真思考自己的前途,这就使大学生难免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绪波动。这时就特别需要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在施教的同时也要为大学生指明前进方向,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当成简单空洞的说教,大学生该怎样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对大学生加以正确分析和积极引导,既要看到现实的残酷性又要充满自信地面对未来。教师要善于利用人文关怀去排解学生的某些疑惑,帮助学生理性看待社会现实,正确引导大学生的行为准则,使人文关怀起到真正作用,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目标。
结束语
在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学活动中,首先要明确教育目标,学生要明白思政教育的意义所在,并能通过自己的独立判断重视思想政治的学习。教师需要以人文关怀为常态,充分体现其艺术性,构建课堂、课外人文关怀的教学环境,以温馨、积极、真诚的态度促进师生间的有效沟通,为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创造有利条件。
[1]周伟川.人文素质视域下的高职生关键能力培养[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1):20—23.
[2]周芳,周筱艳.浅析高职院校政治课教学中人文关怀问题[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2):168—169.
[3]许红梅.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12):103—105.
[4]包仕国.基于人文教育视野下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析[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5(2):23—27.
[5]罗晰.提升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思想政治课途径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3(36):287—288.
〔责任编辑:李海波〕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1.012
2016-11-10
闵英兰(1973—),女(朝鲜族),吉林延吉人,讲师,教育学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学研究。
G711
1008-6714(2017)01-00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