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各类人才培养促进森工林区转型发展

2017-03-12马剑锋孙宝良陈忠良

林区教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森工林区黑龙江

孙 涛,马剑锋,孙宝良,陈忠良

(1.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经济贸易系,哈尔滨 150025;2.牡丹江医学院 卫生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3.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加强各类人才培养促进森工林区转型发展

孙 涛1,马剑锋1,孙宝良2,陈忠良3

(1.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经济贸易系,哈尔滨 150025;2.牡丹江医学院 卫生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3.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近年来,黑龙江省森工林区经济开始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对林区经济转型发展中需要的人才类型进行分析,提出培养适应林区经济转型发展需要的人才措施,只有留住并发挥人才的作用,森工林区在经济转型发展中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人才培养;森工林区;转型发展

黑龙江森工林区地域辽阔,是全国最大的重点国有林区和森林工业基地,现有林业人口164.7万,在职职工72.2万。经营总面积1 009.8万公顷,占全省面积的22%,林地面积846万公顷,占全省国有林地面积的44.1%,森林覆盖率为83.9%。在国家经济建设中森工林区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几十年的过度采伐,导致森工林区可采资源几近枯竭,森林的生态功能有较大削弱。为保持和恢复林业生态及森林的休养生息,国家决定从2014年起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这标志着林区经济开始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转型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尤其是人才资源的充分发挥,本文从林区经济转型发展需要的人才类型、人才培养方式及如何发挥人才的作用等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林区经济转型发展中需要的人才类型

经济转型是指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包括发展模式、发展要素和发展路径的转变,这种经济转型和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对于黑龙江省森工林区而言,已经具备较好的发展要素,发展路径也在不断创新,但人才培养和使用却是我省林区转型发展的瓶颈。几年的实践证明,一些具备人才优势的森工企业经济转型发展较快,反之,经济转型发展就相对滞后。森工林区在经济转型发展中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才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通过林区走访和调研后,又与一些院校的经济学者进行了广泛探讨与交流,对黑龙江省森工林区经济转型发展需要的人才类型总结出以下几点。

1. 开拓型人才

开拓型人才是指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自信心和使命感;了解国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总体目标;熟悉林区生产经营情况和经济发展状况,思想解放,勇于创新,敢于承担责任和风险;具有一定的战略眼光与超常的思维方式,善于吸取和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和新经验;有较强的开拓精神、组织能力、领导艺术,精力充沛,工作勤奋,脚踏实地;具备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品质的人才,这种人才往往具有驾驭全局的能力。

2. 技术应用型人才

技术应用型人才是指熟悉林区生产经营和特点,具有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技术专长,能将专业知识和技术应用于所从事专业实践的一种专门人才。同时熟练掌握林区生产经营技术或社会活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这种人才具有技术指导和辐射能力,是林区经济转型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也是林区经济发展中大量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3. 劳动技能型人才

劳动技能型人才是指在林区的生产、经济发展、服务等领域,从事一线工作,掌握一定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能力,具备较强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运用自己的技术和技能进行实际操作的人员。这种人才构成林区生产经营和服务的主力,是林区经济转型发展的基础力量,随着林区经济的发展,对劳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培养适应林区经济转型发展需要人才的措施

1.发挥林业高等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力军作用,着力培养高素质的开拓型人才

高素质的开拓型人才对于森工企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森工人才的培养上,黑龙江省拥有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的东北林业大学,有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名望的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和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其他众多的中等林业职业学校和林业技工学校,这些高等林业院校、高职高专以及中等林业学校、技工学校等,是黑龙江省森工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基地,为黑龙江省森工林区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保障。尤其是隶属森工总局管辖的两所高职高专院校(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和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黑龙江省森工林区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这两所院校办学历史悠久,专业门类齐全,不但培养层次较高,而且教师的理论基础、业务能力、动手能力和指导能力在全国同类型院校中也名列前茅,几十年来为龙江森工和地方林区乃至全国林区培养了大批较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在森工林业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适应这种转型发展的人才培养必然落在这些院校的肩上。作为人才培养中坚力量的高等院校、高职高专院校,更要为黑龙江省森工林业乃至全国林区经济转型发展做好思想上、理论上、业务上、技术上的各种准备,尤其是为培养高素质的开拓型人才发挥人才培养主力军的作用。培养方式除了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外,森工企业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走出去”是指森工企业在主管部门的统一安排下,将企业内部具有高学历、高素质、开拓精神的人才送到高等院校继续深造和培养,着力学习经济转型趋势下应该掌握的知识、能力,还可以在学习期间将人才送到转型发展较成功的森工企业或其他企业挂职学习和锻炼。“请进来”是指森工企业将专家、学者请到企业,传授经济转型环境下林区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和新举措。同时,还可以从其他行业、部门引进部分高层次开拓型人才,使森工企业的人才队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队伍成为知识更新、视野开阔、胸有良谋、脚踏实地、具有战略眼光与超常思维方式的开拓型人才队伍。

2.充分开发和利用森工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

技术应用型人才是森工经营发展中需求量较多,各种专业门类相对齐全,并适应森工经济转型发展和林区特点的人才。这种人才不仅具有较高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还具备一定的专业动手能力,而该种人才的培养也理所当然地落在了森工系统两所高职高专院校的肩上,即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和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目前这两所院校,理、工、文、管、生态、环保、营林、生物、多经、旅游、商贸、物流等专业的门类齐全,课程设置也是根据林业和林区的需要而开设,是培养森工经济转型中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理想场所和基地。为此,应加大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力度:一是加大资金投入,使教学设施、实验条件、实习基地等硬件有较大提升,为人才培养奠定良好基础;二是加快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进高学历教师,并对现有教师进行在职培训,使教师队伍的自身素质有明显提高,以适应森工林区乃至整个林业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三是积极扩大招生,尤其是扩大在林区招生的比例,为林区经济转型发展培养人才、储备人才;四是积极合理地调整两所院校的专业设置,使其培养的人才更适应森工和林业经济转型发展及产业升级需要。同时,根据我省森工企业的需要和可能,对现职职工,尤其是从事技术应用型或专业性工作的职工进行脱岗短期培训,包括森工企业职工、企业内部的集体经营者、股份制经营者、联合经济体和个体经营者,时间为三个月或半年(也可以更长时间),使其知识更新、视野开阔、能力提高,为森工企业的经济转型发展提供知识储备和人才储备。充分发挥林业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培养上的潜力,是提高人力资源素质的有效措施。

3.合理利用中等林业职业学校、林业技工学校中的传帮带方式,大量培养劳动技能型人才

劳动技能型人才就是技术工人,掌握较高技术和技能的工人也是人才,而且是森工企业经济转型发展需要量最大、最基础的人才,人们往往不重视或忽视这类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物资财富的创造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这类人才。在2015年“五一”前,央视集中播发了反应劳动技能型人才的事迹,并以“大国工匠”为题赞扬这类人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做出的卓越贡献,可见劳动技能型人才也是经济需要的人才。这类人才在森工系统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很多职工通过学习和生产实践掌握了一技之能,并在生产和经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森工系统真正能称得上“大国工匠”的人才却少之又少,知识匮乏、技能老化、创新乏力是一种普遍现象。为培养这类人才,并实现对现有职工劳动技能的再提高,建议采取以下三种方式:一是充分发挥众多中等林业职业学校、林业技工学校的作用,将培养目标的重点调整为培养劳动技能型人才,结合森工企业和林区经济转型发展的形势需要,改革和充实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将实践课教学尽可能地放在林区生产一线,使培养出的毕业生一走上工作岗位就能发挥技能和专长,并在意识创新、技能创新甚至是产业创新上起到引领作用。二是作为森工企业要尽可能发挥现有技术工人的作用,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环保要求的前提下,允许这些产业工人利用一技之长开展各项生产、经营、商贸、林区特产等经营活动,并在企业内部设置必要的劳动技能培训班,发挥各种专业人才、技术人才的传帮带作用,利用转型发展的典型事例激励职工学习、创新、发展的积极性。三是聘请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现场指导,这类指导人员可以是专家学者,也可以是高校、职业学校、技工学校有一定实践技能的教师,还可以是企业内部具有某一专长的技术工人,通过这些方式提高劳动技能型工人的生产和经营技能。

三、留住人才,并发挥人才的作用,使森工林区在经济转型发展中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对于森工林区来讲,培养适应经济转型发展的人才难,而如何发挥人才的作用、留住人才更难。众所周知,森工林区条件相对艰苦,职工工资收入偏低,住房、教育、交通、文化活动等都不能和其他行业相比,这是由行业特点及经济发展缓慢决定的。由于上述诸多原因,致使最近几年森工林区的人才流失比较严重,考上大学的林业子弟不愿再回到林区工作,已经在林区工作的大学生也想办法离开林区,森工企业每年录用的研究生几乎为零,其他类型的人才也有相当数量的流失。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力量,森工人才的大量流失是经济不景气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人才继续大量流失,那么森工林区的经济转型发展将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留住人才并发挥人才的作用,是森工决策部门应重点解决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人才流失和发挥人才作用的问题。

1. 开发新兴产业吸引人才

森工林区的商业性采伐虽然全面停止,但林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是其他行业无法比拟的,用遍地是宝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这是林区转型发展的物质基础。然而,在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的林区,新兴产业的发展还处于半休眠状态,目前林区的新兴产业除了旅游业、菌种业等少数产业有长足发展外,其他行业还有待大力开发,这既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自然条件,也是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此,应对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高职高专毕业生及其他行业的优秀人才敞开林区怀抱,欢迎他们来森工林区开发新兴产业、发展创业,森工林区对他们的到来不仅是欢迎,还应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扶持和优惠,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条件下,以保护森林生态为前提,允许从事各种新兴产业的开发,同时为了切实履行走生态为主的发展道路,森工企业也可以效仿经济开发区的做法,以“负面清单”形式限定创业开发者的经营范围,从而走出一条既能实现森工林区经济转型发展,又能保护生态良性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 建设美好环境留住人才

林区条件虽然艰苦,却是天然氧吧,空气清新、景色宜人,夏季绿树林海、鸟语花香,冬季白雪皑皑、银装素裹,这种天然的自然美景是任何一个城市和行业都无法比拟的。最近一些年各森工企业在环境建设中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自然环境和交通环境都得到了较大改善,美化、绿化上了一个新台阶,这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又一有利条件,为使森工林区更加山清水秀,使投资者、创业者和各类人才爱上这片美丽的山水,森工人应继续林区环境的治理,把绿化、美化、净化作为工作中的永恒主题,使林区变成来了就不想走的世外桃源,这也是留住人才的又一种方式。

3. 给予独立经营的自主权,发挥人才的作用

人才作用的发挥是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根本目的,也是森工企业经济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如何发挥人才作用,使林区经济走出困境,是森工企业各级管理者应认真思考的问题。对来此创业的投资者以及引进的管理型、专业型人才应给予宽松政策,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其开发项目、经营范围、管理方式等均具有相对独立经营的自主权,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尽可能少或不采用行政干预的办法,使投资者、创业者和各级各类人才有大展才华的空间,酣畅淋漓地发挥人才的作用。

4. 通过相对优厚的报酬,用行为留住人才

对于森工企业引进的高层管理人才、开拓型人才、具有驾驭全局或能力的人才,可以考虑在现有条件下给予相对优厚报酬,以更好地发挥这类人才的积极性。对于这类人才,还应适当考虑在其发挥作用且取得良好经济效益时,以获取净收益的一定比例奖励此类人才,通过这种方式激励人才努力前进,促进森工企业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步伐,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马振秋.经济转型升级视角下的地方高校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人才,2014(14).

[2]牟延林.推进转型发展培养创新人才[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4(2).

[3]孙玉坤.经济转型发展与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2).

[4]郑丽娟.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森林资源经营系统协调发展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2015(4).

[5]张鑫炎.黑龙江省森工林区产业结构现状与发展对策[J].现代化农业,2014(7).

〔责任编辑:李海波〕

Strengthen Talents Training to Promote Forestry Industrial Region of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SUN tao1, MA Jian-feng1, SUN Bao-liang2, CHEN Zhong-liang3

(1.Economic and Trade Department, Heilongjia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Ecological Engineering, Harbin 150025, China;2.Health Economic Management School, Muda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Mudanjiang 157000, China;3.Economic Management School, Heilongjiang Forestry Vocation-technical College, Mudanjiang 157000, China)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my province forestry in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s demand for talent, culture and transformation in talent, culture types, how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forestry institutions in personnel training, and how to develop talent and retain talent on our finding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decision-making departments reference.

talents training; forestry industrial region;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1.009

2016-10-27

孙涛(1982—),女,黑龙江牡丹江人,讲师,会计师,从事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研究;马剑锋(1970—),男,黑龙江伊春人,教授,从事经贸管理、商贸营销研究;孙宝良(1955—),男,黑龙江嫩江人,教授,从事会计、财务管理研究;陈忠良(1958—),男,黑龙江嫩江人,高级政工师,从事企业管理研究。

G718.5

1008-6714(2017)01-0017-03

猜你喜欢

森工林区黑龙江
吕梁山林区白皮松育苗技术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沙巴大会魅力分享 森工健维盛装起航
家人相约年度庆典 2018与森工同行
森工健维年终庆典盛大召开 全国各地新老家人激情绽放——暨感恩一路有你,森工健维年终盛典表彰大会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森工健维招商会 不怕新人考察和提问
黑龙江弃风博弈
国有林区发展林下经济应处理好“三个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