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
2017-03-12梁宇杨守明
梁宇,杨守明
(南京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论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
梁宇,杨守明
(南京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中国领导人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这是我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上的一次重大理论成果。这一理论突破了以往的“唯本国利益独尊”的外交准则,它更加强调每个国际行为体的彼此利益融合,即一国利益与整个人类的利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项创举,它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与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事业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它的实践必将是世界各国人民的福祉。文章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创新之处、主要内容以及其前景等角度来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之所在。
命运共同体;地区共同体;主要内容;前景展望
2015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联合国大会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1]264中国领导人提出这一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既很好地向外界传达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也真实地表明中国政府对世界各国人民和平相处的一种期待。“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也是中国在举办2008年奥运会上提出的主题词,如今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式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这是我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对世界的又一贡献。它充分展现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向未来的长远眼光,对世界人类命运的深入思考。这简单的七字构想,看似简单却寓意深刻。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同于所谓的地区共同体
“共同体”一词即为人们在相互需要的基础上组成的一个集合体。在人类历史上产生过这样的共同体。如20世纪中后期产生于西欧的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后来合并为欧共体。欧共体是欧洲各国人民为了加强合作,维护欧洲的和平与稳定而建立的共同体。然而,这种共同体的外延只是在某一个区域,它所代表的只是西欧各国的利益。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极有创新意义的共同体理论,它与其它地区性共同体有着本质区别,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共同体的包容性上、共同体的内容上、共同体的原则上。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更有包容性
事实上,我们看到一些如欧共体这样的共同体,它的构成大多是某一地区的国家。内部成员构成显得十分的单一,主体外延很狭窄。而中国政府所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主体是“人类”,很明显,它的外延包括了整个世界各个国际行为体。这其中,既包括了发展中国家,也包括发达国家;既有资本主义国家,又有社会主义国家;既包括了欧盟成员国,也包括上合组织成员国。由此看来,人类命运共同体主体构成更加多元化,它把整个世界各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放在一起,这使得它更加有包容性。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容更加多样性
在以往地区性共同体中,多是以安全或经济为主要内容。如欧共体,在冷战时期,它涉及的内容多半是欧洲国家的集体安全,冷战过后,它更加强调的是经济发展,这使得欧共体又被称为欧洲市场。虽然欧共体仍然涉及政治合作和文化交流,但与经济合作相比是微乎其微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它不单单是经济共同体,政治共同体或者说是安全共同体,它更强调的是命运共同体。这也就是说它所涉及的内容要更加广泛,这里面不仅涉及到物质层面,如经济发展,同时也注重精神层面,如安全和环保。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之内,只要是各国遇到的问题都可以谈。如2016年9月在杭州举办的G20峰会上,把环境保护问题纳入到讨论的议程之中,这就使得G20峰会不仅仅是讨论经济治理的峰会,而且是关乎整个人类生存和发展环境的一次峰会。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则是真正以人类和平与发展为出发点的
在这里,我们需要强调的是,习近平主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七字构想,这里面为何把命运二字写进去而不用利益,换句话说,为什么不写成人类利益共同体?很显然,在国际政治中,利益往往是与权力联系在一起的,历史上许多国家也正为争夺权力而发生争斗和冲突。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为了更加凸显出各个国家之间的紧密联系,它们的命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这使得国与国之间不可能发生冲突和战争。从这个角度来讲,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不同于历史上任何一个共同体,它是实实在在的以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和平为出发点的。这也充分说明了中国走和平发展之路是坚定不移的,同时证明了当代中国政府正在为建设一个命运心系与共的和谐世界而努力奋斗。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五大主要内容
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是说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并不是摒弃彼此之间的利益分歧。毛泽东同志说过,矛盾是普遍的,是无所不在的。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来看,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各个国家内部和外部之间的矛盾运动中建立起来的。由此看来,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是建立一个无差异,完全吻合的一个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上指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建崇尚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1]265这五个方面勾勒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五大主要内容,即伙伴关系、新安全观、共同发展、文化交流、可持续发展观。
(一)伙伴关系
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建设全球伙伴关系,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2]人类要打造命运共同体就必须要建立伙伴关系,加深彼此的了解。这里的伙伴关系不是一种双边或者区域关系,它是一种多边全球伙伴关系。它也不是一种拉帮结派式的带着联合一股力量去反对另一股力量的目的,所以它不针对第三方。2016年6月习近平同志在与美国的一次战略经济对话中指出:“中美之间在亚太地区拥有广泛共同的利益,两国应该努力培育共同而非排他的朋友圈。”[2]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同而非排他的朋友圈”就是一种伙伴关系,这种伙伴关系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效途径。每个国家若能建立这种伙伴关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也就不远了。
(二)新安全观
现实主义认为,安全资源是稀缺的,一国的安全往往是以牺牲别国的安全为代价的。基于这种逻辑,当今世界上一些大国一味追求自身国家的绝对安全,尤其是在亚太地区,军备竞赛逐渐升级,给地区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新观念。”[1]265显然,这里共同的安全不是指某一个国家或者说某一集团的安全,它的外延是整个人类社会共同的安全;综合的安全是就安全的内容层面来说的,这种安全包含了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的安全;合作的安全是就安全的途径而言,它是指通过国家之间的合作来追求自身安全,而不是传统意义上通过军备竞赛或者发动战争来达到安全;可持续的安全是就安全的时间维度而言,它是一种长久的,可以永久保持下去的安全,而不是一种短暂的安全。
(三)共同发展观
共同发展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途径之一,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种表现。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完善全球金融治理,减少全球发展不平等、不平衡现象,使各国人民公平享有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1]265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是某一个国家,某一区域或者某一组织的发展,它是地球上各个国家的共同发展。当下,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我们要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必须使南北双方经济朝着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建立亚投行等将会给世界各个国家带来经济福利,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这也是当代中国政府为世界共同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四)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是沟通各国感情的纽带。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每个国家的文化又各有不同,在全球化时代,不同的文化无时无刻不在一个互动的过程中。不同文化的互动交流能够增强各国对它国的了解,进而巩固各个国家之间的感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1]265世界文明没有优越和高低贵贱之说,也不会出现亨庭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描述的那样,不同的文明导致相互冲突。不同文明之间的取长补短,兼容并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重要体现。
(五)可持续发展观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要面对的共同问题。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了。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状态威胁到各个国家的命运。可持续发展观就是要求人类要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要尊重自然规律。习近平同志强调:“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1]266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造福子孙后代,这也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五大主要内容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诠释其涵义的。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来看,新安全观、共同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是理论原则层面,伙伴关系、文化交流属于实践方式层面,两个层次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从物质和精神的角度来看,共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更多强调的是物质层面,伙伴关系、文化交流和新安全观更多涉及精神层面,物质和精神的结合使得这五大内容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三、从和谐世界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出中国外交内外统一
2005年4月,在雅加达亚非峰会上胡锦涛同志提出:“亚非国家应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繁荣,共同创建一个和谐世界。”[3]此后,和谐世界的理念很快得到各国政府的拥护和支持。党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将和谐世界理论更加具体化,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胡锦涛同志倡导的和谐世界到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的理论的一次重大创新。它把中国自身发展同世界各国发展统一起来,坚持中国外交的内外统一性,向外界表明了中国是一支和平力量。
(一)国家利益与国际利益的统一性
在国际政治中,国家利益与国际利益的关系问题是学者们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西方的一些现实主义者认为国家利益是国家的最高利益,因此国际利益要次于国家利益。事实上,国家利益和国际利益都不是至高无尚的,我们也不能轻易的判断哪种利益更重要。[4]32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在宏观上它维护的是整个人类的利益,强调各国的命运一体化;从微观上看,它并不是要淡化国家利益的存在,它同样重视我国自身的国家利益,尤其是核心利益是绝不动摇的。它强调把国家利益与国际利益高度的结合起来,而不是在两者之间搞对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表明中国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也惠及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这体现出中国对外政策中重视国家利益与兼顾国际利益的统一性。
(二)独立自主不结盟与对外开放、发展伙伴关系的统一性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坚持走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在五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与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我国政府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仍然是在坚持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下展开,中国不会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丧失掉自身独立性,而且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本质上看,中国也不会与某些国家建立所谓同盟关系,因为这显然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相违背的;同时我们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布局中也注重发展伙伴关系,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这种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结伴而不结盟的辩证统一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用到我国外交方针中的一个重要典例。
(三)中国和平崛起与和谐世界的统一性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是一种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全球观。它要思考的是整个人类的命运,从这一点来说,对于各个国家来讲,它将会带来更多和谐因素。中国正是在自身崛起的关键时刻提出打造人类共同体,这很好的向外界表明中国将始终不渝的走和平发展之路。从中国和平崛起与和谐世界的辩证统一性来看,没有中国的和平崛起就不会创造一个和谐世界;没有和谐世界,中国也无从谈和平崛起。和谐世界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本质上是相通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国际合作与团结,其注入的满是和谐因素,这也恰好体现出与中国实施和平崛起战略的统一性。
四、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传统安全挑战
中国政府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是关乎地球全人类命运的一种新理论,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很少有的。然而现实的国际政治环境使其成为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因此也有人认为其理想主义成分过于浓厚,怀疑其可行性。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建立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确遇到了来自于传统安全的威胁。
传统安全威胁主要是主权国家带来的威胁,表现为国家之间各种冲突、摩擦甚至战争。这些主权国家之间的各种冲突、摩擦和战争直接威胁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大国关系状况如何往往影响国际关系格局,所以大国之间的冲突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威胁自然是最大的。现阶段,大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主要表现为中美之间的摩擦和美俄对峙。
从中美关系角度来说,2009年以来,奥巴马政府提出并实施了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政府强化其在亚太的军事存在,同时利用其与亚太盟友的关系直接介入到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中,使得中国周边环境趋于恶化。在中日钓鱼岛问题、中国和越南、菲律宾等国领土纠纷上,美方明显偏袒与其盟友,更为糟糕的是奥巴马执政后期,执意将其萨德系统部署到韩国,这一做法将直接威胁到中国的战略安全。中美两国关系在奥巴马时期一度处于紧张状态,两国误判的可能性在上升,学界有学者悲观的认为中美两国已经进入半修昔底德陷阱。2016年11月,美国新总统特朗普竞选为总统之后,中美关系未来的走向不确定因素增多,从最近特朗普的个人言行来看(包括他接听蔡英文电话)中美关系未来发展仍然不容乐观;从美俄关系角度来看,自乌克兰危机以来,奥巴马政府联合北约与俄罗斯在东欧地区紧张对峙,双方大规模的军事演习轮番进行,美国航母不断调往地中海,奥巴马政府甚至派出了双航母战斗群以向俄罗斯施压。2016年6月8日曾出现美国两艘航空母舰进入地中海的罕见情况,这使得俄罗斯针锋相对,双方激烈的地缘政治争夺使得东欧地区火药味十足。在叙利亚问题上,美俄双方立场分析难以调和,双方各自扶植自己的代理人,向各自支持的一方提供经济和军事上的支持。总的来说,在奥巴马政府时期,美俄双方进入到冷战以后最为严厉的对峙状态,而在特朗普时期美俄关系虽有缓和的迹象,但是双方在叙利亚问题上的根本性分歧仍然存在,两大国关系未来走向同样有着不确定性因素。同时欧盟内部也面临着分裂的危险,内部几个大国矛盾重重。[5]英国脱欧已经迈出了实质性一步。世界大国之间这些深刻矛盾使得彼此之间难以建立互信关系,构成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最直接,最大的威胁。
此外,传统安全威胁还包括中等国家之间的摩擦和冲突,如朝鲜半岛问题、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问题等,这些主权国家之间的纠纷,同样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不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五、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景展望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是中国领导人站在人类长远的战略高度提出的一种创新理论,体现出的是大国担当,大国情怀。然而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从哲学层面来看,新事物的发展往往都不会一帆风顺,总是充满着矛盾,但它的生命力却是最强大的,最富有前途的。要真正打造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一个和谐世界注定还要有漫长的路要走,但是只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彼此包容开放,它必将能够成为现实。在当前的国际政治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的主题,有助于人类和谐的力量越来越多,这使得人类命运共同体拥有明朗的前景。
(一)大国合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奠定基石
大国关系决定国际关系格局,大国之间的冲突或者战争往往会演变成世界性的冲突和战争,相反大国之间的合作往往有利于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国之间的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等越来越频繁,跨国公司越来越多,使得它们之间形成了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联系。经济上的一体化使得它们之间的部分利益能够融合在一起,扩大国家之间共同利益的内容和范围,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效应,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弱化彼此之间的冲突和战争的可能性。例如,中美两个大国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使得两个国家即使在两国关系处于困难时期,两国领导人也能够举行会晤,经常把经济上的合作作为会晤的主要内容,这无疑是两国关系发展的粘合剂。中国政府提出建立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表明中国愿意与美国一道走出修昔底德陷阱的决心。大国之间的合作增加了彼此的信任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奠定了基石。同时大国之间的紧密合作本身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和平力量的强大,特别是中国和平力量的崛起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
世界格局多极化使得大国之间的权力能够相互制约,保障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多极化趋势最明显的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和平力量的崛起。表现在:经济上,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使世界各国能够分享到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帮助更多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安全上,中国政府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中国海军多次派军舰赴亚丁湾、索马里打击海盗,保障了过往货物的安全。政治上,中国政府积极为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而努力,制止了美国为首的相关国家对朝鲜发动军事打击的可能性,在叙利亚问题上,中俄两国推动了其政治解决的进程。以中国为首和平力量的壮大使各国在面对利益分歧时都能够以包容的态度,彼此作出让步,这为人类命运的构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三)解决全球问题的国际组织和国际协议是人类构建命运共同体的一个重要平台
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各国能够携起手来解决彼此面临的共同问题,如环境气候问题,世界经济问题等,这些问题都不能靠一个国家或者几个国家所能解决的,它需要各个国家共同的参与,解决全球问题这样的国际组织的存在为人类提供了加强合作的很好的平台。例如在环境气候问题上,2015年12月,175个国家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巴黎协定》,这是人类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最为广泛的共识,是人类建设命运共同体在生存环境问题上的重要表现,在全球经济问题上,G20峰会使得人类在全球经济治理问题上加强协调和管理,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全球经济发展问题上的一次重要努力。人类能够通过多边国际组织和协议来处理彼此面临的问题,这是向人类命运共同体迈出的重要一步。
中国政府站在全人类利益高度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这是在整个人类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它有着实实在在的内容,因此它不是理想主义或者是一个口号。固然面临着不少挑战和困难,但是当前国际社会总的大方向是朝着这一目标迈进的,人类已经就许多问题能够达成一致,能够在一起去解决,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为关键的一步,相信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之下,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工程必将能够成为现实。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2]习近平提出培育中美两国共同“朋友圈”[EB/OL].[2016-06-08].http://politics.gmw.cn/2016-06/08/content_20481176.htm.
[3]2005年胡锦涛提出和谐世界理念[EB/OL].[2009-09-23].http://world.people.com.cn/GB/8212/169570/169571/10102608.htm l.
[4]阎学通.中国国家利益分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4.
[5]难民问题让欧洲矛盾重重[EB/OL].[2016-08-11].http://world.huanqiu.com/hot/2016-03/8671029.htm l.
On Xi Jinping’s Theory of a Global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LIANG Yu,YANG Shoum inɡ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 210046,China)
The thought of building a global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put forward by Chinese leaders,is a major theoretical achievement in developing diplomac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Breaking through the previous diplomatic principle of focusing on China’s interest only,this theory puts more emphasis on making the interests of every international actor more closely interconnected,which means a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a country’s interests and human’s interests.In the history of mankind,this is an unprecedented creation where building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undertaking win-win cooperation between all countries are well integrated.Its development will definitely benefit the whole world.Based on the innovations,main content and prospects of the theor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building a global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Regional Community;Main Content;Prospect
B27
A
1009-8666(2017)06-0090-06
[责任编辑、校对:王菁]
10.16069/j.cnki.51-1610/g4.2017.06.015
2017-03-09
梁宇(1990—),男,湖北省十堰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习近平的外交思想研究;杨守明(1962—),男,安徽亳州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