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野下的李白诗歌异文考辨二例
2017-03-12周克勤
周克勤
(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 南京 210038)
文化视野下的李白诗歌异文考辨二例
周克勤
(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 南京 210038)
以版本为基础,在文化视野下,从舞蹈、民俗、史志、文学、绘画等角度考辨李白诗歌异文二例:《白纻辞三首》中的“剪綵”当为“剪綺”,《登金陵凤凰台》中的“一水”当为“二水”。这将有助于对二诗原貌的认识与欣赏。
李白 诗歌 异文 文化视野 剪绮 二水
现存李白诗歌的异文较多,形成原因多样。古今学者不断通过多种校勘方法对其异文进行辨析。笔者以版本为基础,在文化视野下多角度地考辨李白诗歌异文两例,敬请方家指正。
一、《白纻辞三首》之“剪綵”与“剪綺”
李白《白纻辞三首》其三云:“吴刀剪綵(一作綺)缝舞衣,明妆丽服夺春晖。扬眉转袖若雪飞,倾城独立世所稀。”《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以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为底本,采用诸多版本进行校勘,其校记曰:“[剪綵(一作綺)]咸本、萧本、玉本、郭本俱无一作綺注。敦煌残卷、胡本俱作綺。胡本注云:一作綵。英华作綺,注云:集作絲。”[1]645今人则认为是“剪綵”,指剪裁彩色的丝织品。李白欣赏的白纻舞是多彩的吗?“剪綵”、“剪綺”、“剪絲”,哪个词是李白诗原貌?上述版本中,《唐写本唐人选唐诗》(敦煌伯二五六七残卷)作“綺”[2]19,北宋《文苑英华》卷一百九十三作“綺[集作絲]”。南宋之后才作“綵”:元代萧士赟本、明代玉几山人本和郭云鹏本均属《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系统,其底本为南宋杨齐贤的集注本;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曾被认为是北宋时刻印,但是近来有学者考证其为南宋绍兴年间刻印[3]140。我们还可从历代诸多《白纻辞》所载白纻舞衣的实际情形加以考辨。
白纻舞为我国古代著名舞蹈,起源于三国时期的吴国民间,因舞者身着由吴地白纻制成的袍服而得名,后被采入宫廷,至唐代仍盛行。《白纻辞》又名《白纻歌》《白纻曲》,是咏赞或配合白纻舞表演的乐府歌诗。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舞曲歌辞”卷五十五、五十六收录《白纻歌》五十五首。其中现存最早的《晋白纻舞歌诗三首》其一云:“轻躯徐起何洋洋,高举两手白鹄翔。……质如轻云色如银,爱之遗谁赠佳人。制以为袍余作巾,袍以光驱巾拂尘。丽服在御会佳宾,醪醴盈樽美且淳。”[4]798吴地白纻麻织出的布,质地细腻轻柔,颜色洁白如银,可制成日常衣服或舞衣。舞女穿上白纻舞衣翩翩而起,仿佛白鹄展翅飞翔,优美飘逸。《新唐书·礼乐志十二》载:“白纻,吴舞也。”从唐诗中我们可知,白纻舞衣在当时仍为白色。元稹《冬白纻歌》云:“吴宫夜长宫漏款,帘幕四垂灯焰暖。西施自舞王自管,雪纻翻翻鹤翎散,促节牵繁舞腰懒。”陈标《白纻歌》云:“吴女秋机织曙霜,冰蚕吐丝月盈筐。金刀玉指裁缝促,水殿花楼弦管长。舞袖慢移凝瑞雪,歌尘微动避雕梁。”宋代至明代仍有诗人咏赞白纻舞衣的洁白精美。陆游《夏白纻二首》其一云:“美人独立何所似,白玉芙蕖秋水中。素绡细织冰蚕缕,清寒不受人间暑。”戴良《白纻歌》云:“玉缸提来酒如乳,白衣成向君舞。”刘嵩《赋白纻词赋赠旷伯逵归豫章》云:“吴姬十五鬟初结,白纻新裁光照雪。”
《汉语大词典》卷九释“綵”:“1.彩色的丝织品。……唐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诗:‘又寄百尺綵,緋紅相盛衰。’”[5]905李白“吴刀剪綵(一作綺)缝舞衣”之后的诗句“扬眉转袖若雪飞”,表明当时舞女所穿白纻舞衣为白色,故吴刀所剪的不是彩色丝织品。“剪綵”在我国古代另有所指。《汉语大词典》卷二释“剪綵”:“1.剪裁花纸或彩绸,制成虫鱼花草之类的装饰品。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立春之日,悉剪綵爲鷰,戴之。’”[5]720唐诗对宫廷、民间的“剪綵(彩)”多有描写,如:“早闻年欲至,剪彩学芳辰。缀绿奇能似,裁红巧逼真。”(李峤《立春日侍宴内殿出剪彩花应制》)“剪彩迎初候,攀条故写真。花随红意发,叶就绿情新。”(赵彦昭《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剪彩花应制》)“姹女矜容色,为花不让春。既争芳意早,谁待物华真。”(张九龄《剪彩》)“闺妇持刀坐,自怜裁剪新。叶催情缀色,花寄手成春。”(徐延寿《人日剪彩》)“敢竞桃李色,自呈刀尺功。蝶犹迷剪翠,人岂辨裁红。”(雍裕之《剪彩花》)李白《白纻辞三首》其三描写的显然不是剪花纸或彩绸制装饰品,而是剪白纻布制舞衣,故此诗“綵”字当有错讹。
“綺”的本义是有花纹的丝织品,并非彩色丝织品。《说文解字注》:“綺,文繒也。謂繒之有文者也。文者,錯畫也。”[6]1139刘熙《释名》卷四:“綺,敧也。其文敧邪,不顺經緯之縱橫也。”《汉语大词典》卷九释“綺[绮]”:“1.有花纹的丝织品。”[5]881南朝时期白纻舞衣就是由绮制成的。南朝宋汤惠休《白纻歌二首》其一云:“琴瑟未调心已悲,任罗胜绮强自持。忍思一舞望所思,将转未转恒如疑。”[4]801鲍照《代白纻舞歌词四首》其四亦云:“命逢福世丁溢恩,簪金藉绮升曲筵。”诗词赋中描写“剪绮、裁绮”的如李白《送杨少府赴选》“衣工剪绮绣,一误伤千金。何惜刀尺馀,不裁寒女衾。”又如:“昼剪绮纨,夜调砧杵,微芳发,素袖举。”(唐张何《授衣赋》)“劳动更裁新样绮,红灯一夜剪刀寒。”(唐王建《酬于汝锡晓雪见寄》)“我家有剪刀,人云鬼国铁。裁罗裁绮无钝时,用来三年一股折。”(唐卢纶《割飞二刀子歌》)“列屋閒居曳绮罗,霜刀裁剪竞新磨。”(宋袁燮《织妇》)“人世剪割同绮罗,百衲尚可睨伐柯。”(宋岳珂《洪元眘行业赞集王右军书帖赞》)绮罗、绮縠均为古代精美的丝织品。鲍照《白纻歌六首》其一云:“吴刀楚制为偑袆,纤罗雾縠垂羽衣。”李白《白纻辞三首》其二亦云:“垂罗舞縠扬哀音”。“绮”字有“华丽、美盛”的引申义,如绮丽、华绮等词。李白《白纻辞三首》其三云:“吴刀剪绮缝舞衣,明妆丽服夺春晖。”
如作“吴刀剪絲缝舞衣”,其义则不顺,因为白纻衣的制作过程是由丝织成布匹,再剪裁缝制成衣。如:“雪为纬,玉为经,一织三涤手,织成一片冰。清如夷齐,可以为衣。”(宋戴复古《白纻词》)“白纻纤纤累成匹,丝丝是妾机中织。欲制春衫寄远人,亲向姑前弄刀尺。”(明朱诚泳《白纻辞》)笔者查找各种古籍数据库,在唐宋及之前的诗词文章中未见“剪絲”一词。
综上所述,李白《白纻辞三首》其三中的“剪綵”当作“剪綺”。吴地白苎麻经过抽丝后织成绮,再剪裁缝制成舞衣,其色洁白,质地轻柔,有花纹,长袖。李白欣赏、歌咏的吴地白纻舞如白云飘逸,似鹄鹤展翅,明丽多姿,轻盈美妙。
二、《登金陵凤凰台》之“一水”与“二水”
李白著名七律《登金陵凤凰台》云:“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一作二水)中分白鹭洲。”《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校记曰:“[一水(一作二水)]萧本、玉本、郭本俱无一作二水注。刘本、全唐诗本、英华俱作二水。”[1]3011当今各种高中语文教材作“一水”,并注明“一作二水”。孰是孰非?上述版本中,北宋早期编纂的《文苑英华》作“二水”;南宋刻印的蜀刻本《李太白文集》及之后的萧本、玉本、郭本等才作“一水”。此外,于我国唐末五代时在日本编成的《千载佳句》,是迄今所见最早的唐诗佳句选,引该诗句仅作“二水中分白鹭洲”[7]43。我们还可从历代史志、诗文、绘画等相关记载加以考辨。
唐代以后史志类书籍所载《登金陵凤凰台》诗句,均作“二水中分白鹭洲”。南宋张敦颐在建康(今南京)任职时,以数十种典籍与所存碑记相互参订,撰成史地杂记《六朝事迹编类》。该书延及唐宋,资料丰富翔实,卷五载:“白鹭洲,图经云:‘在城西南八里,周回十五里,对江宁之新林浦。’唐李白诗云:‘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8]138卷六载:“凤台山,宋元嘉中凤凰集于是山,乃筑台于山椒,以旌嘉瑞。在府城西南二里,今保宁寺是也。……又诗曰:‘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8]144南宋《景定建康志》卷十九载:“白鹭洲在城之西,……李太白诗云:‘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9]345卷二十二载:“白鹭亭,接赏心亭之西,下瞰白鹭洲,柱间有东坡留题。(旧志)景定元年马光祖重建。……考证李白凤凰台诗有‘二水中分白鹭洲’之句,亭对此洲,故名。……二水亭,在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西面大江,北与赏心亭相对。……(旧志)考证李白凤凰台诗‘二水中分白鹭洲’,亭名取此也。”[9]535—538南宋《舆地纪胜》卷七十七载有北宋李楫《凤凰台》诗句:“令人却忆保宁寺,二水三山李白诗。”[10]2547南宋祝穆《方舆胜览》、元代《至正金陵新志》、《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等均引作“二水中分白鹭洲”。
自宋迄清,众多文人墨客或为官,或游历金陵,欣赏“二水中分白鹭洲”的美景,并将其写入作品中。北宋诗词如:刘敞《和王待制新作白鹭亭七言十韵》云:“六朝形势会层轩,前俯苍洲却践山。二水中分鉴澄澈,万峰离立翠回环。”刘挚《白鹭亭》云:“危亭跨城巅,因洲名白鹭。开轩二水上,寓目万景赴。……脉脉临长江,寒潮自来去。”刘一止《踏莎行·游凤凰台》云:“二水中分,三山半落。风云气象通寥廓。”张元幹《瑶台第一层》云:“江左风流钟间气,洲分二水长。凤凰台畔,投怀玉燕,照社神光。”南宋作品如:曾任建康知府的范成大《白鹭亭》云:“少待西风吹雨过,更从二水看淮山。”曾任建康令的韩元吉《赏心亭》云:“三峰已觉蓬莱近,二水真成汗漫游。”白君瑞《水调歌头》云:“凉吹拂衣袂,助我上高台。……万古盘龙踞虎,壮气锁崔嵬。二水中分远,艇子自归来。”黎廷瑞《凤凰台二首》云:“三山二水年年在,向日浮云处处多。醉拍栏杆呼李白,东风吹雨下新河。”周必大曾任建康府学府教授,其《文忠集》卷五十八《赏心楼记》曰:“‘二水中分白鹭洲’,李翰林金陵诗也。”陆游《入蜀记》卷一曰:“九日,至保宁、戒坛二寺。保宁有凤凰台、揽辉亭,台有李太白诗云:‘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11]68元明清作品如:白朴晚年寓居金陵,其《沁园春·金陵凤凰台眺望》云:“独上遗台,……青天半落三山,更白鹭洲横二水间。”诗僧用堂楩公《金陵行》云:“二水三山涵远景,龙蟠虎踞横高秋。”余怀曾侨居南京,其《白鹭洲》亦云:“二水依然台下过,阿谁演念家山破。”
宋代及之后的诗话,引此诗均作“二水”。北宋张表臣登览过凤凰台,其《珊瑚钩诗话》卷上曰:“金陵凤凰台,在城之东南,四顾江山,下窥井邑,古题咏惟谪仙为绝唱。其诗曰:‘……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予游览,壁间刻宋齐丘诗与梁栋间悬今人诗,而乃无此篇。予作绝句曰:‘骑鲸仙伯已凌波,奈尔三山二水何?地老天荒成脉脉,凤凰台上独来过。’”[12]457南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十八曰:“欧阳公每哦太白‘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之句。”赵与虤《娱书堂诗话》卷上曰:“郭功甫尝与王荆公登金陵凤凰台,追次李太白韵,援笔立成,一座尽倾。白句人能诵之,郭诗罕有记者,今俱纪之。太白云:‘……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八、蔡正孙《诗林广记》卷三、何汶《竹庄诗话》卷十二等均引作“二水中分白鹭洲。”
古代长江中的白鹭洲上芦苇丛生,常有成群的白鹭栖息、翱翔,景色殊佳。历代画家描绘的白鹭洲美景也是“二水”。北宋著名画家许道宁作《秋山暮霭图》,描绘三山一带的长江景色。明代名臣、诗人、书法家吴宽见过此画,其《家藏集》卷二十一《题许道宁秋山暮霭图》云:“远山近山翠浪倾,爱此万迭秋初晴。……三山二水昔人句,彷佛当时登石城。”明代画家文伯仁,避倭寇徙家南京,作《金陵十八景图》(现为上海博物馆珍藏)。清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为其每图题诗,其《御制诗集》三集卷四十九《题文伯仁金陵十八景(白鹭洲)》云:“二水南来洲间(去声)之,青蒲白鹭渺无涯。片帆到此谁将泊,疑是谪仙暮宿时(李白诗暮宿白鹭洲)。”清代徐上添编绘《金陵四十八景》,第二十八景为“鹭洲二水”,画中题有:“在府治西南八里,周围四十五里,即李青莲所称二水中分是也。”[13]34民国徐寿卿编,韵生绘《金陵四十八景全图》,第二十八景也是“鹭洲二水”。
历代考证严谨的方志学家、感受敏锐的文人、眼光独到的画家等人均以此诗句为“二水中分白鹭洲”。笔者查找各种古籍数据库,除了几种李白诗文集,未见有人引作“一水中分白鹭洲”或用“一水中分”来描写白鹭洲。由于刊印模糊或磨损等,“二水”容易误为“一水”。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李白原诗句当作“二水中分白鹭洲”。“二水”具体所指有三说,第一说指长江被白鹭洲分开后的两股水流,第二说指长江及秦淮河,第三说指秦淮河的两条支流。笔者综合比较,认为第一说可靠。历代由于长江水道不断西移,原位于南京市水西门外的白鹭洲今已与陆地相连。今天的白鹭洲公园则位于南京城东南。该园在明朝曾是中山王徐达家族的别业。民国十三年修葺园内鹫峰寺时,有人在墙内发现镌有“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石刻。现今公园面对小石坝街的牌坊上题有楹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1]詹锳.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
[2]元结,殷璠,等.唐人选唐诗(十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3]赵望秦.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考述[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
[4]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5]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6]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7]大江维时.千载佳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8]张敦颐.六朝事迹编类(《金陵全书》本)[M].南京:南京出版社,2011.
[9]马光祖,周应合.景定建康志(《金陵全书》本)[M].南京:南京出版社,2010.
[10]王象之.舆地纪胜[M].北京:中华书局,1992.
[11]蒋方.入蜀记校注[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12]何文焕.历代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1.
[13]徐上添.金陵四十八景[M].南京:南京出版社,2012.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4SJD205)。
周克勤,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
10.16565/j.cnki.1006-7744.2017.10.26
I207.22
A
2017-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