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党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

2017-03-12金雪莹

兰台世界 2017年10期
关键词:馆员党校学科

李 岩 金雪莹

(沈阳市委党校 沈阳 110036 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沈阳 110122)

试论党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

李 岩 金雪莹

(沈阳市委党校 沈阳 110036 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沈阳 110122)

学科馆员制度建设,是提高党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需要。文章分析了党校图书馆读者群的特点,探讨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党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建设方法。

党校特色 学科馆员 读者服务

党校是培训党政领导干部,宣传党的重大方针、政策的主阵地。习近平同志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党校姓党,决定了党校的重心必须是抓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领导干部到党校学习,主要任务是学习党的理论,接受党性教育”。在当前形势下,党校图书馆作为党校教学、科研的组成部分;作为文献信息资源的存储中心,应不辱使命,勇挑重担,充分发挥自身服务功能,积极探索、创新,改变传统的借阅和简单的咨询服务,拓宽图书馆与读者的沟通渠道。

学科馆员制度正是一种新的服务方式,它的优势就是增加与读者的沟通,有针对性、目的性地为读者服务。什么是学科馆员制度?简单地说,就是具有一定专业特长的馆员,走出图书馆,深入读者当中,与相同研究方向的读者进行交流,为读者提供加工、提炼所需的专业性文献资源。学科馆员制度这种服务模式,是清华大学图书馆于1998年从国外引入的。鉴于学科馆员制度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优势,笔者认为各级党校图书馆应加快发展学科馆员制度建设,更好地为本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一、党校图书馆开展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意义

1.党校图书馆开展学科馆员制度建设是党校特色读者群的需求。党校图书馆的读者群主要是党校的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提高学员的理论水平是党校教师的主要任务;党校图书馆的另一个读者群是党校的学员。党校的学员大多是在职的党政领导干部,他们到党校培训、学习的目的,是利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多地、系统地了解、掌握当前的重大理论热点问题,并要求教师利用自身系统、全面的理论知识为他们进行答疑解惑。党校的讲台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阵地。正是这种特殊性,党校的教师没有一成不变的讲稿,要随时根据当前国内外的热点问题来及时更新讲课内容,要用自己扎实的理论基础、敏锐的洞察力来帮助学员认清问题的本质,使学员到党校培训,真正学到新知识,真正提高理论修养。鉴于党校教师授课的专业性、权威性、前瞻性这些特点,党校的图书馆必须改变传统“看摊”“守摊”的基础服务模式,积极引进学科馆员制度,为广大党校教师提供专业性、有针对性的及时、准确的文献信息。

2.党校图书馆开展学科馆员制度建设,可以促进党校图书馆的发展。图书馆服务的理念是,一切为了读者,读者第一。可见,读者的多少对图书馆意义重大。在许多党校图书馆读者到馆率的调查结果表明,图书馆读者利用率不尽如人意。党校图书馆读者数量相对有限,学员大都是短期培训,特别是现在信息通信技术全面普及,网络阅读随时随地,智能手机人手一部。对这种现象,作为为读者提供文献信息的图书馆必须有危机意识,否则上门读者减少,党校图书馆的地位将被边缘化,发展趋势不容乐观。可见,为了发展图书馆事业,党校图书馆要与时俱进,及时开展学科化服务方式,为读者提供网络上查不到的深层次的二次、三次文献信息,在此过程中将使读者认识到学科馆员不仅具有丰富的、专业的、扎实的图书馆专业技能,还具备交叉学科的丰富知识,是读者搞科研、做课题不可缺少的幕后人员。图书馆通过有目的的学科化服务,服务质量将得到不断提高,学科馆员将得到广泛认可,党校图书馆在学校的地位将得到提升,有了良好的服务口碑,有利于推动党校图书馆以后的发展。

二、党校图书馆开展学科馆员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鉴于党校图书馆读者群的特殊性,开展学科馆员建设是必须的,中央党校领导在2010年全国党校图书馆工作会议上强调,党校图书馆要逐步建立学科馆员制度,使学科化服务成为党校图书馆工作的常态。近几年,各级党校充分贯彻中央党校图书馆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开展学科化服务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待我们去分析解决。

1.学科馆员服务渠道不够畅通。由于学科馆员制度对于党校来说还是新生事物,一些党校的领导对这一服务方式了解不够,还没有建立起运行有序的管理机制,还没有完善配套措施来保证学科馆员制度的有效运行。学科馆员制度的服务方式是,图书馆改变传统的坐等读者上门的服务方式,而是改为馆员走出图书馆,深入到读者中去,跟踪读者的调查报告、课题立项,以及授课专题,根据读者需求,向他们提供有价值、及时、准确的文献信息。鉴于学科馆员制度这种服务方式,需要有畅通渠道的保证,在实际工作中,学科馆员到教务部门了解主体班次安排,课题立项、教师授课时间等情况,往往发生沟通不畅,甚至缺位的现象。所以,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必须是以图书馆为主体,以读者为服务对象,以行政、教务部门为保证,才能真正高效运行。

2.学科馆员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鉴于党校读者群的特点,党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不仅要具有扎实理论功底,更要有较高的图书情报专业的高超技能,还需要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这样,在实际工作中才能与教研人员有效沟通,以教研人员的需求变化来调整服务内容,所以必须是复合型的人才,才能胜任党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工作。但在大多数党校图书馆中,学科馆员的知识技能、专业能力还不尽如人意。在具体的工作中,许多党校的学科馆员只进行初级化的信息服务,做些简单的信息咨询,还不能胜任专业的学科馆员的工作,究其原因,有客观存在,也有馆员本身的原因。长期以来,在一些党校,图书馆往往被看成“二线”部门,个别领导对图书馆为教学、科研提供的支撑的作用认识不足,一些理论素质高、专业技术能力强的优秀人才没有充实到图书馆,反而把一些年龄偏大、专业不对口、身体较弱的人员放到图书馆,致使图书馆高层次人才缺乏,这一情况阻碍了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建设。

3.馆藏建设不完善,制约学科馆员制度的发展。丰富的馆藏,是保证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基础。各级党校图书馆经过长期的馆藏建设,藏书数量已达到一定的规模,在数据库建设方面也取得一定成绩。但在当前形势下,与党校的科研要求、教学要求相比有待改善、提高。一些党校的数据库收集的信息,只有宽度,缺乏深度,纸质文献采购缺乏针对行、专业性等等。总之,党校图书馆馆藏功能不完善,制约着学科馆员制度的发展。

三、党校图书馆实行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措施

1.建立科学配套的运行激励机制。学科馆员制度的建设对图书馆软件和硬件设备上都有一定的要求,根据目前各级党校图书馆的客观实际情况,应采取分步实施的方法。现在各省级党校图书馆已具备了推行的条件。为保证学科馆员制度在党校图书馆顺利推广,图书馆自身应做好宣传工作,让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到学科馆员制度在为党校教学、科研服务中的作用。图书馆应积极向教研人员宣传学科馆员建设的服务内涵及存在价值,让教研人员逐步养成搞科研、选课题去找学科馆员的习惯。通过这样的良性循环,经过科研人员对学科馆员工作的认可,各级领导将充分认识到党校图书馆不只是单纯地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部门,本身也是具有科研功能、决策咨询能力的学术部门,从而为图书馆推行学科馆员制度提供资金保障。

党校图书馆推行学科馆员制度,必须建立保证制度运行的激励机制。首先,要对学科馆员制定岗位责任制,在制定过程中力求科学、合理,有操作性,岗位职责明确,学科馆员在工作中才能根据工作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工作。党校的教学机构,一般分为几个教研部,比如党建教研部、党史教研部、经济管理教研部、哲学教研部、法学教研部等具有党校特色的教学机构。根据党校教研部学科分类的特点,图书馆在进行学科馆员选拔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学科馆员专业能力与教研部的学科要求相匹配,从专业性角度保证学科化服务有序进行。其次,党校图书馆自身要建立科学、规范的考评、激励机制,在对学科馆员考评过程中尽可能实现绩效量化考评,不仅图书馆内部对学科馆员进行考评,教研部门也要对学科馆员进行考评,考评结果力求公平准确。对工作热情高、服务成果显著、得到读者高度认可的学科馆员,学校不仅予以奖励,还要与年度考核、职称评定挂钩,对不合格的学科馆员,应及时调整,以确保学科化服务的质量。

2.加强学科馆员队伍建设。由于学科化服务的特点是学科的文献收集、整理、提炼、加工,并把开发的二次、三次文献,由学科馆员呈现给读者。所以,党校学科馆员的素质很关键。作为党校的学科馆员,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也要具备强烈的信息观察力,还要具备符合党校要求的敏锐的政治嗅觉,以保证向读者提供文献信息的专业性、时效性。为保证党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有序开展,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科馆员团队。但是,目前许多党校图书馆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还很紧张。因此,必须加强人才的培训工作。方法如下,一是对图书馆现有人员进行充分利用,根据馆内现有人员的专业背景、知识结构、爱好专长,有针对性地分工使用,使其充分扬长避短,挖掘每个馆员的潜力,选拔出能够胜任学科馆员工作的员工;二是加强专业培训,加强与外界的交流,提高馆员的综合能力,使之在工作实践中提高专业素质;三是做好宣传工作,与人事部门沟通,积极引进专业性强、高学历、高能力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保证党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制度能够向纵深发展,并长期地运行下去。

3.加强党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建设。加强党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制度建设,不仅要有配套的规章制度、充足的专业人员做保证,还要有充分的物质基础,就是党校的特色馆藏文献。没有丰富的、特色的文献信息,学科化服务就好比“无米之炊”,不能运行下去。目前,一些党校图书馆的馆藏规模不是很大,但特色很明显,纸质文献方面,马列类、哲学类、经济类、政治类、社会科学类相对比较丰富。在数字化建设方面,以中央党校为依托,各省、市党校图书馆整合资源,突出重点,联合布局,基本实现了基础数据库的资源共享。党校图书馆的馆藏文献有了一定特色和规模,但与当前党校学科建设、党校教学、科研发展的要求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党校图书馆应不断进行自我宣传,争取更大的资金投入,以保证馆藏的规模,从而更好地开展学科化服务工作。同时,采编部人员应深入到广大教员、学员当中进行读者调研,根据读者需求,有针对性地采购图书,提高馆藏文献的利用率。另外,开展资源共享,馆际互借,弥补馆藏不足,也是开展学科化服务的一个有效途径。

总之,学科馆员制度建设,不仅能推动党校教学、科研的发展,还能推动党校图书馆自身的发展。此制度的实行,不仅需要党校图书馆员工的不懈努力,更需要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以及科学、合理的配套制度予以保证。

[1]邓蓉敬.学科馆员制:信息时代党校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创新[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3).

[2]杨永红.党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实践探索[J].图书馆论坛,2007(4).

[3]罗永禄.青岛市委党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重构及实现路径[J].情报探索,2011(3).

[4]严琼芳.党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建设与学科化服务初探[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2(9).

[5]曾雪莲.党校图书馆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思考[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6(4).

[6]杨鹏星.党校图书馆推行学科馆员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图书馆工作,2009(5).

[7]周光.党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刍议[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9(4).

李岩,副研究馆员,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沈阳市委党校图书馆流通部主任;金雪莹,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商务管理部助教。

10.16565/j.cnki.1006-7744.2017.10.20

G252

A

2017-03-08

猜你喜欢

馆员党校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