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与空间:明清时期庆阳“八景”的文化解读
2017-03-12雷兴鹤
雷兴鹤
(陇东学院历史与地理学院,甘肃庆阳745000)
意象与空间:明清时期庆阳“八景”的文化解读
雷兴鹤
(陇东学院历史与地理学院,甘肃庆阳745000)
明清时期庆阳府的“八景”是区域社会城市景观的典型代表;庆阳府的“八景”和庆阳各县 “八景”都向我们呈现了美好的山河画卷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展示了寓意深刻的术数文化,构建了具有艺术色彩的城市空间结构。 “八景”体现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结合之美、术数意象的象征与寓意之美、空间结构的呈现之美、同时具有神话传说的神秘与实景交相辉映的画卷之美。
庆阳;八景;意象
“八景”的概括蕴含着众多的文化内涵,我国许多名胜古迹和景观被古人用四字格式的语言概括,每地选出八个代表景观会被称为“八景”。元明清时期 “八景”未必是八个景色或者“八个景点”,有十个景点、十二个景点等等,这不仅仅是景点的概括,更是术数文化的体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数字与《周易》联系密切,往往代表有神秘意义。“九”代表尊贵,于是有“九五之尊”之说。“八”与“发”相联,是一个吉祥数,代表吉祥与美好,它被人们有意地用在了许多方面。宋代以后尤为突出,宋代概括出“唐宋八大家”“八仙”“扬州八怪”“八阵图”等等。阿拉伯数字“8”只要旋转90度,与无穷大的符号极为相似。“八景”不仅仅是指景色,既有术数文化,还有美好意象蕴含其中。
在古代的地理方位中,先有东、南、西、北“四正”的方位,后又产生了东北、西南、东南、西北“四隅”的方位[1]。有学者认为“这八个方位代表着地理空间的一切,又演变出幻化无穷的文化理念——八卦,八卦象征着自然宇宙最原初的状态,乾象征天,坤象征地,震象征雷,巽象征风,坎象征水,离象征火,艮象征山,兑象征泽,天地雷风水火山泽这八种自然事物构成宇宙万物的基础”[2]。
由此可见,在中国传统“地理志”和“地方志”的记述中,“四至八到”的表述源远流长。这种“四至”“八到”的空间表述,就是目的非常明确地告诉了读者的“区域”和“空间”以及“空间格局”。所以“八景”之所以要取数字“8”,一是文化意象,二是空间定位。
一、庆阳府的“地理形胜”
庆阳府建城历史悠久,目前在史籍资料中最早最完整的关于庆阳府城建设记录的是嘉靖年间傅学礼在《庆阳府志》卷二记载:“庆阳府因原阜之势而成,其形似凤,故曰凤凰城……(成化初1466年前后)参政朱英建,寻坏于水。副使曹宏复筑之。嘉靖二十七年,参政汪尚宁增筑,合关城约有六七里许。明年七月初三日为大水淹没。三十五年春二月,知府梁明翰复筑之。据阻山带河之险,负金城汤池之固,复成一方险要云。北关城,周七里许,城开三门,北曰安远,东曰宣化,西曰便门,上建垛楼三座,巡铺无几。”[3]此后庆阳府城历经战乱和天灾影响,多次遭到破坏,也多次整修。明末兵燹,城墙、城门楼大部被毁。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分守河西道张元璘、庆阳知府杨藻凤重修府城,建门楼4座、敌楼8座、窝铺24座、女儿墙79堵。清乾隆初年又进行修复。光绪十五年(1889年)知府胡砺铎再行修复。宣统三年修补女儿墙,建警房34座。民国十年略事修复。民国十六年增建石箍窝警房64座,砖砌女儿墙[4]。庆阳府城虽多次遭到破坏和修葺,但基本上都保持着嘉靖时期的格局。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很有讲究,一般都要靠水依山。建城选最佳之地,向阳的平地。如果在所建的城池之外部有山。要倚山建城,这就是山离全城比较远,要把城池建设在山的东面及南面,就是说依山向阳,在城的北部或西北部有山为好,东南方向开拓,把城池建在这样地势,这样位置极佳。”[5]庆阳府城建于高阜之上,东西北三面环山,二水环绕。又削山为城,土台边部旁侧,为自然形成陡壁,其上设土城墙,从而显得城墙极高,根据目前存留测量庆阳府城城墙最高处有40米,最低处有20米。东西二水夹流,下皆石基。中实外坚,险而易守[6]。史料记载:“庆阳府(安化县附)城高如山,池深如泉。地接胡羌,原隰险阻。二水合流,群峰环峙,龙盘凤翥,金城汤池。襟带绥延,屏藩官幅。削阜为城。引河为池。”[3]晚晴时期英国的考察者C.D.布鲁斯也称赞庆阳府城作为一个天然防御据点,能与至今仍能在欧洲各地见到的任何一个古城堡相媲美[7]。可见庆阳府城雄状伟岸。
庆阳府城内建筑众多,主要沿着五街六十字的布局建设。根据前人《庆阳府志》和《庆阳县志》中载明清时期庆阳府城内除庆阳府署和安化县署外,明宪宗成化十一年(1475年)扩修南门坡上北宋时期为纪念范仲淹戍守边关的范公祠,并且增祀韩琦,合称“范韩祠”。明正德年间又重修和疏通了鹅池洞。鹅池洞,曾为庆阳八景之一,即“鹅池春水”。据傅学礼《庆阳府志》中载:鹅池事,不知始于何代。考碑记则唐末乾符中,郡从事李克新浚并记。迄宋庆历间,经略安抚使施昌言重浚[3]可知鹅池洞应该早于唐末时修建,鹅池洞的悠久历史也从侧面印证了庆阳府古城的筑城历史悠久。
此外,庆阳府古城亦拥有众多的庙宇、楼阁和宫观。庙宇除现在普照寺和慈云寺外,还有马王庙、吕祖庙、风神庙、隍庙、西关庙、玉泉庙、关帝庙、八腊庙、菩萨庙、玄帝庙、太白庙、庆阳府文庙。善庆寺、慈云寺、觉照寺。楼阁有镇观楼、魁星楼、升官楼、钟楼、小关楼和嘉会阁。砖塔有普照寺砖塔、文笔峰砖塔、兴教寺砖塔。宫、观即王母宫、古德观[8]。
二、庆阳“八景”中的“地理形胜”
中国古代城市的选址对“山川形胜”十分考究,不仅要符合对自然功能的需求,同时还追求山川与城市相融合的“风水”。自西周“周公作雒”后,建城“占卜”选址的“风水”思想就已萌芽。后来普遍应用,经过逐步发展之后形成了理想的风水模式,即:“龙脉、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案山、朝山、上水口、下水口”[9]等,最后形成理想的“穴位”。风水格局在文化的演变中虽然存在迷信思想,但无疑在山川环境的选择和景观的营造上,构成了山水城市的独特景观意象和艺术审美。
《庆阳府志》在“景致”篇中有这样的记载:“秀溪奇峰,昭华育生成之妙,故园遗墟,卜世代隆替之由。均以景名,非徒资游赏,备观览已也。庆土地临北鄙,虽无锦城花县,东墅西湖之状,然而天造地设,圣寓贤栖之所,间亦有之。赏心乐事之君子,时或对景吟哦,感古浩发与有资焉,兹志之所宜录也。编次于左,裨后之眺览而有得者,以扩并育咸亨之量,以漱感时兴事之怀,不无有所助云。”[3]
庆阳府城“八景”实为“十个景点”,即:“周祖遗陵”“孔圣新宫”“狄公古庙”“范公旧宅”“鹅池春水”“龙湫夜月”“庆台晴雪”“彭原晚照”“城南晓市”和“普照昏钟”[3]。庆阳府城“八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数量相当,“地理形胜”与城市融为一体,构成了依山傍水城市的完美意象。
宁州“八景”有学正王忠八景诗为证:“梁公碑古字无瑕,秦储丘陵噪乱鸦,顺利瑚川生紫砚,高山晚照散红霞。九龙春晓真堪羡,三水合流甚可嘉,最爱金泉崖畔涌,关亭夜月挂天涯。”[3]宁州“八景”体现了人文与自然的完美融合,“梁公古碑”“秦储荒冢”两处为人文景观,“关亭夜月”为人文与自然的结合。“瑚川紫砚”“高山晚霞”“九龙春晓”“三水合流”“金沙泉涌”[3]五处景观体现了自然山川的秀美。
环县县城坐落在环江边上,河水由北而南穿城而过。环县“八景”除了自然环境独特之外,与历史遗存密切相关,其“八景”如下:“灵武古台”“萧关故道”“马岚拱翠”“鸳溪流碧”“珠江春浦”“合川朝雨”“方山霁雪”“螺岩晴瀑”[3]。“萧关古道”被列为环县“八景”之一,是突出了历史上“萧关”的军事地理位置。《庆阳府志》对萧关故道有这样的记载,“在县北三十里,即古萧关也。界限华夷,禁诘奸佞,古人设备边圈,此其要地乎。国朝拓地塞外,直抵贺兰,隶属萧关为内地,一统之盛自古所未有也。经略此土之君子,可以激感慨之怀矣。”[3]可见萧关的古代军事地理位置之重要。
庆阳“八景”中列入“庆台晴雪”,环县“八景”中列入“方山霁雪”,其主要原因是庆阳地处西北,冬天寒冷,下雪之后积雪长存,又因为天气晴朗时阳光明媚,所以这一地区在冬天大雪之后地貌美景如画。《庆阳府志》对庆阳“庆台晴雪”有这样的描述:“在府治中,四山险阻,惟城堵平衍,中歭四广阔,向望有若台然,故名。值冬雪雾后,瑶琼若积,芬芳如画,盖有夺朱欺锦,傲素轻贞之风味[3]”。昔人所谓“拂鹤伊川,飘花桂苑”殆不足以形容其妙也。斯亦天下之奇观哉。况呈祥兆瑞,有出于景之外者乎。吴士英诗云:“腾六施功赖剪栽,朝阳飞出白云堆,橘阶玉砌千层垒,珠树琪花一夜开。却羡仙翁披憋去,何妨狂客泛舟回,腊前三白谁呈瑞,应听笙箫下风台。”[3]对环县“方山霁雪”也记载到:“在县西南,形方如台,故名方山。雪霁之余,日光焯应,有若琼台银案,远近眺览,足豁心目。至于乔木茂林,垂玉淄珠,景甲一方。人有咏哦,以记其盛者。”[3]这样的景观在特殊的地理环境与特殊时期不仅是十分难得的自然奇观,同时也衬托出城市的景致。
合水县的“八景”都在城市外围,且全为自然景色,城市依托在自然“地理形胜”中,形成了城市外围的远景图像:[3]
南山叠锦:即县南面山,障列若屏,上植花木,丛鲜茂盛。时值阳春盛夏,红碧争奇。芳扉艳丽,宛若披锦擒绣之美矣,古曰“叠锦”。
笔锋凌云:在县城南一里许,其山屹立直耸,崔巍崒嵂,有若笔架,时人因名为笔峰。势若凌云者,状其高也。
西山晚照:在县城西二里,山形嵯峨壮丽,林木盛茂,亦一方伟观也。值日落昏暮,鸟栖猿啼,而山巅犹带余晖,好奇乐事者指此为胜览云。
风川云拥:在县东七十里,《方舆胜览》云: 清彻絮旋,鸥鹭游泳,亦一方胜概之地。观此,则此地之有取于古人也旧矣,若夫旷垌远眺,则见烟云层拥,变化飞扬,千状万态,令人洒然有邀游清虚,摆脱尘嚣之趣,非此地之灵秀,安能感人至是哉?
梅岸冬香:在县东三十里,即玉梅川,源出子午山,东流入华池,水名曰梅川。窃或当时是川多梅而因此以命之也。今梅虽不存,而更多他木,值冬雪飞坠,远树幽丛,堆枝垂干,莹然若海之吐秀也。使真有挺玉献琼,垂冰溜素之态,则其景奇概胜,又尝何如载?
圣泉春水,在县南十步,即圣公泉也。《方舆胜览》云:其岩旧有修行功成者卓锡,出泉,能愈百病,早祷亦应,因名曰“圣泉”。每春融合,泉流澄清,好事者取以浴身醒目,且载酒携肴,泛卮上流,歌咏迭赛,若真有趣。游赏者咸为胜地云。
宝珠霞舒:在县南二十里宝泉寺中。泉出如贯珠然,故名之约宝。积水成池,训壑湍流,晨夕掩映,浮光跃金,若披霞然,布锦喷珠,绝为胜览。山僧结茅构亭于其旁,以待游赏者,而今废矣。
石润天雨:在县西一十里,有崖石,每降天雨,予先润湿,若隅濯者,虽亢阳酷暑,润亦如之,邑人乃预知名旦之决雨也。既而果然,其亦气类之相感者欤。
合水县“八景”完全集中在山川之上,这些景色依山蜿蜒,则城市在山川环抱之中伫立,城市内部无“八景”是合水县“八景”的典型特征。
真宁县“八景”旧载八景,“地理形胜”与城市融为一体,相互交融。本县教谕王正增为十五景。俱有题咏。具体为:[3]琴山古洞、罗川兔穴、彭祖遗丘、浮屠遗址、桥山陵寝、灵湫古祠、阳周故城、果老幻墓、万寿晓钟、岳山夜翠、石门排翠、龙门天险、古刹荷池,双河柳色。真宁“八景”和庆阳其它“八景”相比,“琴山古洞、彭祖遗丘、桥山陵寝”和“果老幻墓”这四个景点都是传说,这种由传说而定名的景点是真宁“八景”的突出特点。
三、庆阳“八景”中的城市结构
庆阳府在行政地位和地理形胜的人文与自然背景下,庆阳府城因地制宜,符合管仲城市建设的思想,即“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沿着环江与柔远河两河汇合处,依次布局城门和城廓,体现出与山水的完美结合。在庆阳“八景”中能够明显凸显出庆阳府城“山川轴线”特征的是“鹅池春水”和“彭原晚照”,一北一南,凸显了“八景”的方位结构和空间特征。
鹅池春水,在府治北。史载其“惟池下通源泉,徬接东流,上建临川阁,足以远览胜概;中临城堵,足以敷济群黎。至时值春和景明,涟漪澄彻,擒锦布绣,往来引灌者,殆足以为澡心浴德之具矣,还等上阁,则两川呈碧,四山拱翠,群木争奇,万卉竞芳,不啬临玄沚而登鹏馆也,此景之所以为最也。但池以鹅名,不知何谓意,或当时浴鹅之所而以名之也。池兼四时之奇,而独取于春,盖取致之最上者欤,吴士英诗云:两过南城杨柳荫,芳池流水碧沉沈,古人已去鹅群远,泉脉相通龙窟深,苔护铁窗青窕窈,凉生石涧气萧森,灌缨还许来危坐,独对春风试一吟。”[3]
“彭原晚照,在府治南,即彭原废县,古刹浮图寺。寺今已毁,唯塔存焉。塔凡十二级,高耸凌霄。每玄乌西坠,四野黄昏,塔巅犹恍若日色,明光夺目,远近无不见之,久之乃息。览此景者,罔弗触“霍叶随光转,葵心逐照倾”之怀也。兹君子不以地之废而弃之也。吴士英诗云:平原雨霁暮烟销,秋日西风禾黎饶,地阔草深两兔伏,天晴木末一禽遥。 笛声漠漠闻归牧,斧韵丁丁听晚嶕,自喜升平无战伐,寸心何以答明朝。”[3]
庆阳府城的“山川轴线”特征是南北特征,宁州则是东西特征,“八景”中两东两西,城市轴线走向明显。“关亭夜月,在州城东一里许,三川合流之处。若傍有岗峙立,上建汉武安王祠一区,故曰关亭。每值夜霁,月光水色,上下掩映,荡漾澄澈,令人有豁然尘世外之意。达人高士,乘月游赏,追感武安忠义,且是以激壮怀而奋忠勇也。”[3]
“九龙春晓,在州东一百二十里,即九龙川也。地沃土肥,可以播种。州人多筑圃于斯,明园珍畦,奇花异卉,巨果贝蔬,争雄关陇。每值春融花发,登高望远,则见红紫逞秀,桃李争艳,千山万壑,被锦衣文,诚一方盛景也。人谓州之文人硕士辈出,代显钟异于此川者,非欤?”[3]
“瑚川紫砚,在州西三十里,即珊瑚川也。源出安化县,流入马莲河,脉清流长,循巨川名壑,注之东下。旁有秋池,祷旱辄应,非含英钟秀,何以至是?其川产紫呵石,温润光泽,可以做砚,以供文具,亦胜地也。”[3]
“秦储荒冢,在州西十五里,即秦太子扶苏墓。碑碣倾仆,棘秦荒芜,陇头幽树,爱集黄鹄。罔背草葬,漫牧牛羊。过者莫不慨秦季之衰,伤骨肉之惨,以自速其亡也。”[3]
古城在形成过程中,根据功能需求和文化内涵,将宫庙、市场等建筑布局成一定的格局;将城市最典型的景观表达出来,形成城市格局的点睛之笔。例如:庆阳府的“周祖遗陵”“普照昏钟”和“城南晓市”。
“周祖遗陵,即府城东山,周祖不窋旧冢也,高阜平衍,远眺俯览,山川城市,豁然在目。遣怀寄兴者,可以发幽思而宣湮郁矣。故以此为景之首云。通判四明吴士英诗云:帝业开基八百秋,遗陵荒草晚烟稠,莫言征伐成王室,自是耕耘起禹畴。泽被幽宁春雨熟,神归环庆暮云收,行人过此应相问,黄壤千年尚属周。”[3]
“普照昏钟,在府治北,即普照寺左置钟楼,每晨昏叩之,以启朝夕之分。兹独有取于昏钟者何? 盖词林艺宛多重禅林,特以幽雅清净,足以陶冶情性而已。斯时则松轩鹤梦,梵殿风清,乃了悟真空妙登上觉之候也。兹景之有取也夫。吴士英诗云:鼓刹多年事已非,独留钟韵送斜晖,风生碧汉鲸除吼,人静苍松鹤已归。竹院春游情淡淡,枫桥夜阻思依依。宦情老我边城客,几度思家咏式微。”[3]
“城南晓市,在府治南关,乃货财积聚,商贾贸易之场。此市稠密,有无相通。士民晨起趋市,行止声哗,喧杂四闻,退城有各得其所义矣。此景之所以著也。奈何一遭遇丙午之寇,再惨于己西之水,三苦于乙卯之变,市场寥廓,室屋荒落。昔日烟火纷华之地,尽为石碛寂寞之场。生齿渐微,纵有商贾之来,视此止为逆旅过客之所耳,岂有望于昔日之景也哉? 吴士英诗云:山廓晴辉照市,市声嘈杂带朝烟,山人若被徽名缚,野客世为薄利牵。堪叹贱商从垄断,几回春梦到春田,西来岚气浑如画,谁赋坡翁海市篇。”[3]
总之,在城市“八景”中,由于城市依托于一定的地理形胜当中,“八景”可以清晰地体现为因地制宜的空间结构。
四、庆阳“八景”中的精神需求
中国古代建城从城市选址到城市的总体布局、建筑的修建,都是把城市的基本功能融为一体的。一个城市的形成,首先要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和经济基础,之后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要逐渐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李小波教授把城市和山川结合的人文景观分为三个层次,“人人之系——人神之间——天人之际,并从生殖崇拜的生命追求、安全心里的本能需求、宗族社会的血缘纽带、美学欣赏的愉悦感受、天人合一的宇宙理念五个方面进行了详实的论述。”[10]
在庆阳府城“八景”中,对先祖、先圣、英雄的崇拜与敬仰是其主题之一。例如庆阳府有“孔圣新宫”“狄公古庙”“范公旧宅”三处:“孔圣新宫,即府治南先师庙庭,兵燹之余颓圮弗任瞻仰。先辈莅政于兹者,相继构而新之。由是宫墙焕然,文教覃敷,衣冠文物,奔走于游息于其间。不惟可以佐佑昭代崇儒重道之化,而泮水春融,降帐风生者,殆可以起弦歌咏之趣矣,岂直一景而已哉。吴氏英诗云:礼乐陵夷二十年,杏坛湮没草芊芊,五星奎聚开文运,百堵落成仰圣贤昼静冕族帘里见,夜深弦诵月中传,盛时欣见兴文教,尽使闾阎性乐天。”[3]
“狄公古庙,即宁州北狄公祠,背据苍崖,西环清溪,古桧森蔚,长松蒙阴,公凛然犹有生气。故骚人翰客,慕公之勋业而展遏者,多所题咏,君子以是为景之最佳者。吴士英诗云:遗祠千载倚山头,曾谓当时社稷忧,碧草黄花空寂寂,白云流水自悠悠。诚回女祸忠犹在,惠及宁民泽尚流,贱子幸来追旧迹,不胜思泪洒清秋。”[3]
“范公旧宅,今改为庆储库……。后之代公而司政者,或匾其堂曰‘景范’或名其治曰‘二范旧治’,又曰‘遗爱堂’曰‘一范堂’,皆所以仰鸿猷而思范者也。引登兹堂求所以无愧兹名,则兹宅于前有光矣,岂徒以便游赏已哉。君子取此以名景,得无意乎。吴士英诗云:宋室南迁将业殚,独留空宅后人看,义尊中国精灵在,气逼西戎心胆寒,世变故山烟漠漠,夜深旧垒月团团,人生故仅能如此,景慕如何发浩叹。”[3]
宁州有两处,“梁公古碑”和“秦储荒冢”,“梁公古碑……古碑乃范公仲淹撰文,于今见存。其文备载公虞渊抉日,改周为唐勋业始末,读之令人钦仰不已。公刺宁州,后迁豫州时,越王支党被诬,二千人坐死。公能钦恤拯援,谪戍道出宁州,相与哭碑下,斋三日乃去。於戏!公德感人之深,顾不止此,观此可以类知公矣。”[3]
“秦储荒冢,在州西十五里,即秦太子扶苏墓。碑碣倾仆,棘秦荒芜,陇头幽树,爱集黄鹄。罔背草葬,漫牧牛羊。过者莫不慨秦季之衰,伤骨肉之惨,以自速其亡也。”[3]
在庆阳“八景”中,很多景观都体现了精神追求,庆阳不仅自然和人文景观丰富,且历史古迹遗址众多,历代人文荟萃,古代时,狄仁杰、范仲淹、李梦阳等诗人文士曾在庆阳或为官造福一方,或咏诗做赋,给庆阳留下了不少诗词歌赋和文人遗迹,对庆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庆阳“八景”中,除了对先祖先圣的崇拜与敬仰之外,还有一个主题为宗教活动场所。例如:“普照昏钟”“宝珠霞舒”“浮屠遗址”“古刹荷池”等,都与宗教活动密切相关。
庆阳府的“普照昏钟,在府治北,即普照寺左置钟楼,每晨昏叩之,以启朝夕之分。兹独有取于昏钟者何? 盖词林艺苑多重禅林,特以幽雅清净,足以陶冶情性而已。斯时则松轩鹤梦,梵殿风清,乃了悟真空妙登上觉之候也。兹景之有取也夫。吴士英诗云:鼓刹多年事已非,独留钟韵送斜晖,风生碧汉鲸除吼,人静苍松鹤已归。竹院春游情淡淡,枫桥夜阻思依依。宦情老我边城客,几度思家咏式徽。”[3]
合水县的“宝珠霞舒,在县南二十里宝泉寺中。泉出如贯珠然,故名之曰宝。积水成池,训壑湍流,晨夕掩映,浮光跃金,若披霞然,布锦喷珠,绝为胜览。山僧结茅构亭于其旁,以待游赏者,而今废矣。”[3]
真宁县的“浮屠遗址,在县东六十里要册镇,即目连寺。载《方国杂志》。寺废而镇南遗址存焉。旧《志》以此为景,今仍之。强晟诗:内典荒唐竟有无,人传遗址在荒芜,亡亲犹陷明王法,救母还超佛氏徒。旷野春晖伤寸草,空林夜静感慈乌,吟鞭过此频回首,指点东风问仆夫。王正诗:系本童龙一老禅,授亲一念却通天,艰关冥府寻踪迹,传播人间化俗缘。九载大恩伤白首,双眸有泪彻黄泉,荒唐往事无凭据,却有遗基在野川。”[3]“古刹荷池”也为宗教活动的场所,“王正诗:梵王古殿历星霜,传说金莲曾此芳,素质借居尘不染,娇枝出水节尤良。晓来露湿擎珠玉,午过风轻散麝香,外直中通君子性,从来达士爱徜徉。”[3]
宗教寺观体现的是“人”与“神”的关系,将这些景观列如“八景”,我想这也与体现了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密不可分。
在庆阳“八景”中,有众多的历史文化传说,譬如真宁的“琴山古洞”“彭祖遗丘”“桥山陵寝”和“果老幻墓”。
“琴山古洞,在县南一里,即抚琴山也。唐玄宗梦群仙处即此。山畔有洞,风来仿佛若琴音,人以为景云。教谕(河南汝宁)强嶷诗云:罗山城子对崔嵬,曾见仙翁石洞开,药灶犹余神物守,若扉常有白云埋。樵柯烂后人初觉,沧海干时鹤未来,瘦马行行吟眺处,凭今镇日不能回。教谕王正诗云:一冈跌座古琴形,何代群仙曽比秤,浪说烂柯人已去,空闻落子鹤无声。水云想隔尘凡路,夜月谁调太古音,胜迹尚须有兴废,如何人事不升沉。”[3]
“彭祖遗丘,在县东六十里,世传老彭卒葬于此。眉州彭山县亦有彭祖墓,县东有彭亡山,在武阳之后,今平盖观是也。一日尧臣封于徐,晚年携妻子入蜀,卒于彭山,县名以此。其实吴杭人见庄子如此,则此非彭祖遗丘也明矣。强晟诗:沧海桑田几更变,一丘千古属籤铿,传闻自古名难泯,樵采于今势欲平。雨洗枯松蜗有篆,苔封老树鹤无声,吁嗟八百终归幻,对酒何妨学步兵。王正诗:籤铿姓字古今传,生长吴杭志简编,比地衣冠藏永夜,西川丘垅诀终天。三千世界如萍梗,八百年华总业缘,两处遣踪知孰是,从来幻事最难研”。[3]
“桥山陵寝,在县东子午傍,黄帝葬衣冠于此。延安中部县亦有黄帝陵,教谕王正,志真宁以为误载,乃削去之。然旧志纂修皆出,该博君子考据为不的。而正以己见去之,或尚未安也。今姑仍之,以俟知者。参议滇南李文中诗云:万代衣冠始涣颁,轩辕功德亘尘寰,神皋御气留弓剑,云路仙踪寄佩环。凤历有年时未改,龙髯无分泪空潸,独怜汉武劳祈筑,辜负荒台枕碧山。强晟诗:轩辕何事厌尘寰,自昔乘龙去未还,万国有臣空恋慕,九重无路许追攀。争知仙驾游何处,犹说衣冠葬此山,终古风云劳拥护,神光尝射斗牛间。”[3]
“果老幻墓,在县东六十里,其隐炼处在徽州,有洞。强晟诗:物外神仙竟有无,争传此地是遗墟,春回野晓寒芜绿,人静空山片月孤。浪说飞腾人化鹤,宁传虚幻纸为驴,三山弱水知何处,尘海茫茫不可呼。王正诗:罗川仙子迹堪疑,燕赵遣踪天下知,阆苑饮酬玄鹤舞,古徽洞掩白云低。想从跨蹇三山去,不见回头一老儿,共说幻形原上瘗,年来惟听子规啼。”[3]
众所周知,精神文化的追求是人类区别与动物的主要特征,也是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艺术创造的特质,庆阳“八景”的构建与确定无不体现了人类的精神追求。
五、小 结
庆阳府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城,这座古城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其特点与自然形胜、经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明清庆阳府的“八景”具有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结合之美,具有术数意象的象征与寓意之美,具有空间结构的呈现之美,具有神话传说的神秘与实景交相辉映的画卷之美。具体表现有三:
第一,庆阳的“八景”分布呈现出从内城向外城的递增与拓展的特征,显得具有层次感。不论是庆阳府的“八景”还是其它县的“八景”,无不如此。例如宁州在州城一里左右有“高山晚霞”和“关亭夜月”两景,在州城三十里外则有“九龙春晓”和“瑚川紫砚”两景。
第二,庆阳“八景”的分布与确定结合当地的山水特征。庆阳府的“龙湫夜月”和宁州的“关亭夜月”二景以及庆阳府的“庆台晴雪”、环县的“方山霁雪”即为如此。宁州的“高山晚霞”“三水合流”“金沙泉涌”也同样体现了当地的山水特征。“高山晚霞,在州南一里,即周之面山也。对列若屏,下环清流,上建浮图,丛林茂树,可供游尝。每日,斜晖返照,若披霞然。”[3]“三水合流,即州九龙川、城西川、马莲川,三川水至州城东合而为一,环抱萦回,顺壑而下。昔人名为宁江,即此水也。但川岩陡峻,水性湍流,不足以纵船停舟,以供游泳,使复得此,且加以山岩之秀焉。宁之风景,岂但如此而已哉?”[3]“金沙泉涌,在州城南李思齐城山靡,泉流若涌,清澄淀彻。其汀有沙,光明映日,人疑其为金,好奇者亦趋时寻赏,以为地之盛云。”[3]
第三,庆阳“八景”的分布结合了当地的人文特色。关于真宁当地神话传说的“桥山陵寝”“果老幻墓”“彭祖遗丘”等,环县历史遗迹的“灵武古台”“萧关故道”等,真宁县宗教信仰的“古刹荷池”“浮屠遗址”,合水县的“宝珠霞舒”等,庆阳府圣贤崇拜的“孔圣新宫”“狄公古庙”“范公旧宅”等等。
总之,庆阳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众多,庆阳“八景”向我们呈现了美好的山河画卷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展示了寓意深刻的术数文化,构建了具有艺术色彩的城市空间结构。
[1]张轲风.历史语境下“四隅”概念的空间表达[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3(1).
[2]叶舒宪,田大宪.中国古代神秘数字[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169-170.
[3]傅学礼.庆阳府志[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26,27,396,405,405-409,411,412,410,410,407,411,409-410,413,406-407,408,412-413,412,412,411-412,405,408-409,408,405-406,406,406,411,411-412,408-409,410,414-415,418,413,414,415,416-417,412,412,412.
[4]甘肃省庆阳地区志编纂委员会.庆阳地区志[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25.
[5]张驭寰.中国城池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354.
[6]恵登甲.庆防纪略[M].马啸,校释.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11.
[7]C.D.布鲁斯.走出西域——沿着马可·波罗足迹旅行[M].周力,译.北京:海潮出版社,2002:237.
[8]张文先主编.庆阳通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690.
[9]李小波.中国古代风水模式的文化地理视野[J].人文地理,2011:(6).
[10]李小波.城市景观的本土化解读与旅游意义[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16-27.
【责任编辑 朱世广】
Image and Space: the Qing Yang “Eight Sights”Culture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LEI Xing-he
(School of History and Geography, Longdong University, Qingyang 745000, GanSu)
The Qingyang “Eight sights”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urban landscape area society. The “Eight Sights” both in the capital city and its county areas presented us a good picture and ri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lics and the profound meaning of art of culture as well. They constructed the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of artistic color. The “Eight Sights” embodies the beauty of cultural and natural landscape, the beauty of image and implication, the beauty of space structure, and the beauty of myths and legends mirrored in physical landscapes.
Qingyang; Eight Sights; image
K290
A
1674-1730(2017)02-0001-06
2016-01-19
陇东学院青年科技创新项目《庆阳地区“地理形胜”及历史遗迹考察研究(1119—1912)》(XYSK1401)
雷兴鹤(1985—),男,甘肃环县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中国社会史和西北史的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