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全面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

2017-03-12程陈李阳

文教资料 2017年11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马克思主义思政

程陈李阳

(安徽农业大学 经济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全面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

程陈李阳

(安徽农业大学 经济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取得可喜成绩,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研究现状、面临的矛盾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围绕如何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及其与思政课教学的有机结合、促进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进行探讨与分析。

马克思主义 学科建设 高校思政课 教学质量

马克思主义学科是我国哲学与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更是关系我们党、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重要学科[1]。经过近几十年来的探索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以下简称“学科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有了很大提升,成为推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重要力量。但当前学科建设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急需加以研究解决。结合当前学科建设中存在的矛盾问题和社会发展需求,我们要全面理解贯彻学科建设主要功能,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使其更好地为高校思政课服务,全面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与水平。

一、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基本现状

马克思主义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习近平总书记要求 “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2]。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取得长足发展,总的来看,已经建设形成层次齐全、结构合理的学科体系,成为一门特色鲜明、生命力强、前景广阔的重要学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

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既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举足轻重的指导地位[3],又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为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一定的社会贡献。一方面,自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旗帜,始终坚持面向实际,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而努力;始终以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主导,创造出一系列既能纵览全局又能体现时代发展特点的丰富理论成果[1]。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学者们积极响应并参与中央部署的马克思主义学科相关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承担了更多的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丰富并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了我国哲学与社会科学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战略指导地位,在创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无可替代的作用,有力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

(二)建起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模式。

自“05方案”实施以来,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始终扎实有序推进,特别是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科硕士点、博士点的建设发展,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建立起一个科学、可行、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一大批政治立场坚定、具有深厚理论功底、较高学科素养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成为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为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障,为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和学科支持[4]。马克思主义学科培养机构的设立,既有效整合资源为学科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又为促进我国高校思政课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极大地推动了学科建设再迈新台阶、创佳绩。

(三)优化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主力军是教师队伍,尤其是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近年来,国内各高校始终坚持以学术带头人和学术团队为重要抓手,一手抓优秀专家、学术带头人和优秀博士的引进,培养出一大批有很强科研能力、深厚广博理论功底、良好师德师风的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成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中坚力量,影响和带动整个学科的发展。另一手抓教学科研骨干力量建设,注重青年教师培养,目前国内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师中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所占比例逐年增加,很多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域重点学府培养出来的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学术素养较高、有着较大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不断充实到队伍中,建立起一支年龄与职称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性别结构平衡的教学科研队伍,为学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四)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与影响力。

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全面发展,使得高校思政课有了坚实的学科支撑,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最新发展成果能更全面地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一方面,与其学科设置相配套的教学机构相应设立[3],使思政课有了学科支撑与依托。另一方面,教材体系建设不断加强与完善,思政理论课程教材内容不断更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的最新思想成果、党的大政方针、最新理念及时做到“三进”,真正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

二、当前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看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新要求,学科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学科整体性建设有待加强。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整体性研究的学科,是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5]。随着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的设立,学科建设规模迅速扩大,但学科的整体性建设还有待加强。其一,当前部分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其实是学校原公共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部门,原有的马克思主义专业队伍广泛分布在政治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等其他学科及院系,使得高校中原有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队伍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其二,由于受各高校原有教师队伍数量、专业及科研与教学水平的限制,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六个二级学科很难实现在同一所高校获得均衡发展,整体性建设水平在低层次徘徊。其三,有的学者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时,容易为当前某种需要或利益而割裂某一原理与其他原理的内在逻辑联系,忽视多个原理的综合运用,不注重整体性研究。

(二)学科自身内部建设短板较多。

面对当前世界新的形势与发展要求,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在知识供给与理论支撑方面仍存在一些需要深化研究的问题,如不认真加以解决,必将影响制约学科建设的发展。一方面,现有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当前理论政策的解释与论证,而忽视对中国发展过程中具体理论与实践问题及其产生背景的研究,问题意识不清晰,如果在理论研究过程中忽视理论概念产生的背景及其适用范围,对外来概念的适用条件不作深究与探讨,将会导致学科建设的理论研究严谨性不足,是不能直接用于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当前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者,大多数来自于哲学、教育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法学等相关专业领域,其专业背景、学科基础不同程度影响到对学科的认识和定位,容易从这些学科的视角理解与构建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导致学科定位不够明确、学科边界模糊。

(三)学术研究成果转化运用不够。

学科建设以学术研究为基础,学术研究成果应更多致力于其实际应用。当前,在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中出现只重视理论课程教学、忽视学术研究与运用的倾向,学术研究成果尚未有效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首先,由于从事马克思主义学科教学人员大部分承担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教学任务十分繁重,没有足够时间和精力投入学术研究,使得部分教师学术研究发展受到限制。其次,有的教师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仅仅局限于研究一些文献资料,不能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当前中国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忽视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理论与实践脱节、学术研究走向机械化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再次,有的高校把学术研究成果有效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的意识不强,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有限,导致教师队伍开展学术研究积极性不够,不利于学科建设的良性发展。

三、以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促进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对马克思主义的地位作用进行了深刻阐述,强调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2]。针对当前学科建设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走出一条符合新时期新形势新要求的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有效路径,对于全面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水平具有根本性、战略性意义,必须始终把为思政课服务作为学科建设的核心问题,加强统筹谋划、协调发展,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全面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与水平。

(一)以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为思政课教学内容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

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服务是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6],在教学内容上相互补充、互为依托。第一,在具体实践中要把思政课教学重难点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研究内容,以学科建设研究成果为支撑,解决回答学生在学习思政课时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第二,要持续加大学术研究力度,把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思政课程教学之中,为教学服务,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与感染力。第三,要把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密结合起来,相互融会贯通,不断开拓创新,将理论与实践成果转化为思政课教师的话语体系,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与水平。

(二)以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为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坚实的学科依据。

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与发展,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等也需不断深化拓展。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服务,提供坚实的学科支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立之后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7]。一方面,要深刻理解与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综合分析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各种问题,为思政课教学改革奠定坚实的学科基础,从理论上促进思政课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另一方面,要将学科建设中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充实到思政课教学中,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内容、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因势而变、因时而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让思政课教学真正走进教材体系、融入课程体系,使之真正成为让学生真心喜爱、毕生难忘、受益终身的一门课程。

(三)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思政课师资队伍。

受各种因素影响,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比较薄弱,专业背景相对复杂,使得思政课教学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建设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业务水平精湛、道德素质高尚的思政课师资队伍,既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主要功能与任务之一,更是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一要着力营造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不断涌现的浓厚氛围,其思想境界、学术气度、治学态度、知识经验是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创造条件多出成果精品,使之真正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家”和“学科领军人物”。二要建设一支高质量、结构合理的学科梯队,注意优化整个学科队伍的年龄、知识、学科结构等,既要提高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更要提高业务水平、综合素质,确保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科研能力。三要创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在制度建设、科研场地、教材保障、成果运用、经费投入等方面加大力度,尤其通过参加学术会议、外出进修访学、人才引进等多种途径,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发展的优良环境,以扎实有效工作促进学科建设科学发展。

只有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促进学科建设与教学的有机结合,才能全面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针对当前学科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社会发展需求,我们要全面理解贯彻学科建设主要功能,为思政课教学提高有力的学科支撑、坚实的学科依据,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要用好思政课教学这个主渠道,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8]。

[1]陈秉公.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基本经验与前瞻[J].中国高等教育,2011(12):17-20.

[2]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2).

[3]张允熠.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J].学术界,2016(2):5-18.

[4]顾海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从“起航”到领航[N].光明日报,2015-07-23(16).

[5]张雷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建构与建设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334.

[6]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意见[Z].学位〔2012〕17号,2012-06-02.

[7]梅荣政.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学科支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9):56-58.

[8]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五大发展理念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类课程教学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6jyxm0326)。

程陈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马克思主义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思政课“需求侧”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