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冷暴力的调查分析
2017-03-12王俊丹
王俊丹
(浙江财经大学,浙江杭州 310018)
近年来,随着校园冷暴力频发,各级政府及社会不断加大对其关注度。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在政协教育界别联组讨论时,教育部长袁贵仁谈起近来备受关注的校园伤害话题时称,“如果你们问,教育部现在最大的压力是什么,我告诉你们,就是(学生的)安全问题[2]。 ”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冷暴力的传播形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冷暴力以肉眼无法匹敌的速度传播着。通过互联网这一媒介,网络舆论正成为冷暴力的新的一种发展模式,一种“互联网+”的冷暴力发展方向悄然兴起,面对如此困境,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1 调查设计和调查方法
1.1 调查方法
本调查以大学生为例,围绕大学校园冷暴力存在的现状、冷暴力产生的原因、危害和防范等方面开展调查,设计大学校园冷暴力调查问卷,共7道题,通过线上问卷调查进行调查分析、数据采集。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50份,回收问卷50份,获得了较为全面、客观、有效的反馈材料。
1.2 调查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遭受冷暴力的现状,包括对冷暴力的了解程度、冷暴力的主要发生人群等;分析冷暴力发生的原因;从多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1.3 调查内容
本调查着眼于大学生这一群体,了解其对校园冷暴力的看法,同时根据校园冷暴力带来的负面影响着重分析其表面原因、潜在原因,最后结合自身看法提出相关防预及解决措施。
2 调查分析
2.1 校园冷暴力的现状
近年来,校园“冷暴力”事件层出不穷,持续引发公众对教育公平、教育制度改革、师德师风建设等教育热点问题的关注[3]。图1为大学生对校园冷暴力现状的了解状况柱状图。
大学生对冷暴力事件的关注度较高。大多数同学认为,大学生校园冷暴力普遍存在,且形式多样,这呈现出一种社会趋势:教育水平的提高也拉动了大家对校园冷暴力的关注。但与此同时,这一观点所占的高比例说明现今校园冷暴力的形式有了变化,越趋多样化,普遍存在的冷暴力行为也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校园冷暴力时常产生于学生和学生及寝室室友间。与其他选项相比,在大学校园,接触较多的主要是这两类。由于同学或室友处在一个共同的环境中,每个人的性格、生活习惯等都存在较大差异,难免会发生摩擦冲突,从而导致冷暴力。
图1 大学生对校园冷暴力的关注状况饼状图
2.2 校园冷暴力存在的原因
2.2.1 价值观的差异
大学是个性发展的阶段,在大学期间,相同价值取向的学生往往会自成一个群体。面对这样一个异彩纷呈的小型社会,往往会有这么一部分人,因为行为举止上的差异而被异化。更何况中国社会自古以来便存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在占主要地位的思想的冲击下,我们往往会对那些“少部分”表现出语言上的不赞同、讽刺,行为上的漠视、疏远,日积月累之下,那部分学生的心理会被极大的扭曲,大多数表现为自卑、沉默寡言,这也是校园冷暴力最常见的形式。
2.2.2 管理体制的缺陷
大学校园是一个小型社会,其在为学生提供学术上的资源的同时,也应保障学生的身心安全。然而,当今大多数学校仅仅将对学生的保护停留在身体方面,加之近年来校园安全隐患不断得到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反而得到忽视。另一方面,学生对于学校并非完全信任,许多学生不愿将自己的真实情况反映给学校,这也将加大学校的管理盲点。
2.2.3 冷暴力方面的知识普及程度不够
“冷暴力”这一词出现的时间并不长,而且自它出现以来并没有马上得到重视。近些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它展开深入研究,加之媒体对这方面时事的大肆报导,冷暴力开始进入大众视野。然而,知识的传播受到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学校,许多老师并没有向学生普及这方面的知识,甚者自己本身也是冷暴力的施加者。而有些偏远地区由于经济上的落后,它们并不具备传播冷暴力知识的能力。更何况,由于先天条件的落后,贫穷地区的学生往往会被嘲笑、鄙视。总之,对于施暴者来说,他们由于缺少相关知识,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是在施加冷暴力;对于受害者来说,由于长期的伤害,他们的心理已有扭曲,已被麻痹,并且他们缺少反抗的能力。
2.3 校园冷暴力的不良影响
人们往往震惊于校园内的的暴力行动,却总是忽视了冷暴力,殊不知具有隐性属性的校园冷暴力行为,一旦暴发,将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扮演了冷暴力的受害者或实施者,但因其隐蔽性和长期性,我们并未察觉,而当其影响爆发时,我们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来弥补。
调查可知,68.29%的同学认为,校园冷暴力会使双方关系恶化。同样超过半数的65.85%同学认为,校园冷暴力不利于社交能力的健康发展。还有48.78%的同学觉得,校园冷暴力会使我们身心俱损,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或会给精神带来严重压力,但不影响日常生活。可知,校园冷暴力在积累到一定程度所爆发的影响往往是负面的。
冷暴力的影响将具体概括为:
(1)影响人际交往。校园冷暴力受害者在某种程度会在内心留下阴影、对他人失去信任、无法适应集体生活和团队合作,因而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经常会选择逃避而非积极地融入群体生活中。这部分群体通常表现为沉默寡言,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长期的冷嘲热讽使其懦弱、胆怯,生怕自己的想法会遭到其他人嘲笑。可见,长期的校园冷暴力对人的影响是一生的。
(2)影响身心健康。相较于暴力行为而言,冷暴力更多的是影响受害者的心理健康。对学生实施冷暴力完全是一种非理性的精神上的惩罚,不仅严重剥夺了学生的积极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还会给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心理创伤,造成他们的自闭。许多冷暴力受害者在将来不外乎两种情况:要么变得懦弱,不敢与他人交流;要么暴躁,内心充满攻击性。不论哪种,都将对他们自身及他人带来不好的影响。
(3)不利于社会稳定。校园冷暴力往小了讲,只是几个或一群人的问题,而放大了讲,则是一种社会现象,反映出社会存在的缺陷。冷暴力受害者在将来走到社会上时可能将会成为社会隐患。这种潜在的威胁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将会扰乱社会秩序,破环社会和谐氛围,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3 校园冷暴力的预防措施
3.1 用理性的思维看待问题
大学生作为一群即将步入社会的成年人,思想行为应该逐渐成熟、理智。当遇到校园冷暴力事件时,应沉着冷静,理性分析问题及其原因所在[1]。
在平时学习、生活中,不应该仅以个人为中心。尽管每个人的个性特征和生活习惯都不尽相同,有摩擦和矛盾是难免的,但是,发生矛盾和冷暴力的时候,不妨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对方的感受,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
3.2 加强制度管理,强化社会管控
各级政府应当意识到校园冷暴力的存在及其危害性,不断完善各项教育法律法规,使得教师、学生的各项权益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其次,政府应加大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注重培养教师的职业素质和道德素质[1]。除此之外,各级政府要注重完善人才选拔制度,加大对教职工的素质考察而并非仅关注其学术成就。同时,各级政府要严于律己,呼吁全社会加大对冷暴力现象的关注,发挥自身先锋模范作用。
3.3 避免盲从,关爱涉事同学
关爱同学,乐于助人。在身边的人存在冷暴力的时候,我们不应该仅仅做一个事不关己的旁观者,而应该热心帮助他人解决问题。面对他人冷暴力行为,我们应该勇于站出,指出他人错误,而不应该从旁协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健康向上的人格。对于身边的弱势群体,我们要尽可能的给予他们心灵上的关怀,尽己所能,向他们表达自己的善意,保护他们敏感的内心。同时也要呼吁身边的同学改变观念,改变社会风气,为改变冷暴力现象出一份薄力。
3.4 加强冷暴力知识的普及
知识产生后要通过普及才能发挥它的最大作用。社会应开展道德讲堂等活动,加强人文环境建设。社会其他公益组织也应发挥组织能力,将预防冷暴力的有关知识向偏远地区传播,在加强知识传播力度的同时扩大其传播广度,起到有效的预防和应对作用。
4 结语
校园冷暴力已然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是大学生,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许多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在无形中饱受精神上的欺凌。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对校园冷暴力问题的关注,呼吁全社会,还孩子们的精神家园一片绿水蓝天,尽我们的微薄之力,促进社会的巨大改变。
[1]田丽.关注学校冷暴力[J].当代青年研,2009(10):56-59.
[2]马方圆,王晓英.大学生“冷暴力”的成因及组织管理措施[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4(6):453-454.
[3]刘纯姣.冷暴力家庭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1(6):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