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预习低效的成因与对策
2017-03-12观文辉
观文辉
摘 要 为了解决小学数学预习流于形式,提升预习的实效性,关注学生个体在预习中的差异和需求,进一步使学生养成了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促进教师科研能力提升,促进课堂效率大幅度提高,也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小学数学 预习低效 成因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尝试让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但总是收不到好的预习效果。课堂上还是以前的老样子,还是会等待教师讲解,严重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分析原因后,觉得学生缺乏预习方法的指导和预习习惯的培养。所以,如何开展高效预习,如何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显得十分重要。
1造成数学教学预习低效因素
1.1教师因素
1.1.1教师对新课标理解不全面
在城市小学里,有很多教师不能正确以及客观地对待新课程改革,觉得一切改革都是空谈,不切实际。如果学生不预习,那只会让更多的学生不能很好地接受新知识。尤其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待新课改也只是走走形式,并没有真真正正地要求学生去预习新课,甚至不主动要求他们学习。
1.1.2教师教学活动缺乏有效性
有部分教师专业水平不高,自我反思意识及教学能力较弱,同伴互助受到条件限制,专业引领有一定困难。老教师严格遵循教材,上课循规蹈矩,不要求学生预习,因此课堂气氛沉闷。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厌学。有的年轻教师敢于尝试,善于标新立异,但不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随意改换内容,总想迎合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与课改理念,不顾学生和教学实际鼓励学生探究、合作、交流,整堂课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际上学生学习漫无边际,课后一无所知。
1.1.3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结果
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深远影响,教师评价过于关注结果,忽视学生预习,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预习,折射到教学中势必造成教学活动重心的偏移,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尽管新课改的产生,但对教师重结果的现象并没太大影响。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活动,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呆板的机械记忆和模仿练习,学生缺乏对教学的体验、思考和探究,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成为教学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学生的智慧受到扼杀,个性发展受到摧残,创新思维的形成成为泡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1.1.4教师对教材理解不深
教材的弊端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材的培养目标容易导致教师教学关注点定位的偏差,使得教学活动以“知识为本”,而非以人为本;大纲、教材的“刚”性容易束缚教师的手脚,淡化教师参与教材建设的意识,忽视了学生预习,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劳动,使得数学教学活动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1.2学生因素
(1)学生学习积极性差,不预习,造成学习被动。许多学生依赖性很强,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上课不专心听课,对教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及布置的练习总是漫不经心,若无其事,不肯动脑筋。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根据调查,大多数学生回家缺少监督,学习更不自觉,基本不预习,本来在校接触数学的机会少,回家又不及时预习,知识就会很快遗忘,也有同学不重视基础,学习不得法。
(2)厌学情绪严重,对待预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对待未来毫无知觉。调查显示,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对学习难以形成愉悦的体验。随着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态度、自信的发展反而形成一定的反差。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获得自信和更多的成功感,是數学学习目标极为关注的方面,而这一点在数学学习中却表现得严重不足。
(3)考试缺乏竞争意识,认为反正不会做就不做,不愿认真预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学习。受社会环境的感染及影视媒体的影响,有相当部分的学生整天不认真学习,认为学不学都一样,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教师布置的作业练习马虎应付,抄袭了事,甚至不交。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
2解决数学预习低效的对策
2.1重视预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原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也认为,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当学生对某一件事感兴趣时,他才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参与,而不觉得是一种负担。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增进其学习的效率。
2.2加强预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数学学习习惯
最近的心理研究表明,有效学习不是天生的,而是主要依靠一系列必要的预习方法和技能。目前不少学生缺乏有效预习的方法,不断受到挫折和批评,导致学习成绩差,并对数学学习畏惧或焦虑不安,很可能丧失信心。
2.3利用情商激励,激发预习兴趣?,给学生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
心理学实验研究表明,一个受到激励的人,其能力可以发挥至80%-90%,故教师组织学生预习后要及时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教师要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效果等不同方面的进步,使评价成为激励和引导学生发展的手段。如作业、考试,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难度、不同的题量,只要有进步就给与表扬,对接近及格者要舍得送分,让他们尝到成功的甜头,增强自信心。
参考文献
[1] 吴根.如何引导学生有效预习的探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C],2005.
[2] 陈铁军.有效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预习的教学策略[Z].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