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985工程”教育政策研究的探索与争鸣

2017-03-12刘洋戈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政策工程评价

刘洋戈

摘 要 我国开展“985工程”的建设时间已经将近20年了。在过去将近20年的建设历程中,“985政策”一方面让部分高校的综合实力获得明显提升,但另一方面也引出了一系列的新问题。目前学界对“985工程”教育政策已经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但还没有对它们形成系统性和结构性的整理与反思。因此,笔者回顾了近10年来发表在我国cssci核心期刊上从不同角度研究“985工程”的重要文献,并尝试对其政策目标、政策执行与政策评价等维度进行结构化的清晰整理与评述,指出已有“985工程”研究的成果和不足,形成促进我国教育政策研究发展的理论贡献。

关键词 “985工程” 文献综述 政策目标 政策执行 政策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历来重视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1999年,国务院批准了教育部提交的《面向21实际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这标志着我国“985工程”的建设正式拉开序幕。随即,我国率先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等国内顶级高校中开展了“985工程”的一期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985政策”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我国政府对大学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我国部分高等院校利用政策优势建立起强大的科研队伍和高校平台,培育了大批推动国家发展建设的高素质人才,强有力地提升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水平。但与此同时,“985工程”院校对政府资源的依赖程度非常严重,由此还引发一系列相关问题,因此“985工程”的实施也面临了很多质疑。举例来说,基于已有的文献成果,笔者将这些部分主要问题归纳到下表1:

表1:“985工程”面临的部分主要问题

以上提到的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关于“985工程”教育政策的“存废之争”已经成为了社会的热点问题(刘强,2015;刘佳、方兴,2016)。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后发现,目前学界对“985工程”教育政策已经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但这些成果往往是零碎分散的,没有对它们形成系统性和结构性的整理与反思。在笔者看来,时值“985工程”和“双一流”高校建设工程的交接之际,对我国“985工程”政策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和反思是有巨大的时效性和必要性的学术工作。因此,笔者回顾了近10年来发表在我国cssci核心期刊上从不同角度研究“985工程”的重要文献,并尝试对其政策目标、政策执行与政策评价等维度进行结构化的清晰整理与评述,指出已有“985工程”研究的成果和不足,形成促进我国教育政策研究发展的理论贡献。

但笔者必须强调,学界讨论“985工程”的文献众多,本文难免挂一漏万。因此,本文只能作为一条已有文献的参考线索,还请读者明鉴。

1“985工程”的政策目标

要想系统地整理并分析我国“985工程”的政策目标和发展导向,首先需要了解高水平大学的一般特点。针对这一点,已有的文献已经形成了一些方面的概括,包括一所高校是否能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是否能产出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是否能具备高效的社会服务水平以及是否能形成国际的文化交流等方面(张亚群,2015)。如果一所“985工程”高校连这些基本的判定标准都没办法达到,它将在很大程度上难以满足国家对人才与科技的需求。

沿着这样的分析思路,已经有学者提出了“985工程”建设的宏观目标,即通过国家的政策支持,建设一批具有高功能性与高竞争性的强综合能力大学(刘春荣、李红宇,2012)。然而,类似“高功能性和高竞争性”的政策目标相对宏大,本身不具备高操作性,所以有学者提出了相对中观的“985工程”政策目标,比如要为高校提供一流的软硬件教学设施与政府资金支持等物质资源,改革国家的教育体制,形成高校自治环境,以此培育高校的长远责任与世界视野等价值导向(孟凡,2010)。显然,这些政策目标的实现不可能立竿见影,它们还需要一些更加微观的基础条件作为铺垫。

为了阅读的方便,笔者同样将以上关于“985工程的政策目标”進行列表整理,并形成如表2:

至此,笔者已经对国内关于“‘985工程的政策目标与发展导向”的研究成果做了宏观、中观与微观层面上相对系统的整理。我们必须肯定学者们对此做出的探讨具备丰富的学术价值,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也非常明显。在笔者看来,这些文献都在很大程度上将“985工程”教育政策的政策目标和发展导向做孤立的探讨,这就很难避免教育政策分析过程中的片面性问题。一项国家政策要能实现高效的运转执行,它需要和其他不同的国家政策之间形成良性配合。类似的,“985工程”也不是一项孤立的教育政策(陈学飞,2006),我们分析“985工程”的政策目标与发展导向时还要结合国家宏观发展的政策方向,用整体性的眼光看待教育政策,以此校准“985工程”的政策目标定位。笔者认为,这是对学界提出“关于‘985工程乃至其他教育政策的政策目标与发展导向”研究的更高要求。

2“985工程”的政策执行

回顾“985工程”的建设历程,国家为了让最初制定的政策目标落到实处,广泛动员社会资源,给予了相关高校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在过去20多年“985工程”政策执行的时间内,全国30所顶级高等院校的基础设施、管理机构与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有了全面的发展和进步,国家巨大的教育投入初见成效。因此,“985工程”的政策执行也势必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维度,笔者也将对此做重点的文献回顾与评述。

首先,在“985工程”的政策执行过程中,高校在完善自身基础设施建设的方面上取得了突出成果。这一点尤其体现在“985工程”高校的科研平台的建设上面。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从校内的基础设施发展情况来看,“985工程”院校获得了大量国家科学基金的支持,这些资金为高校科研平台的搭建和整体科研实力的上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唐晖、童桦、李娟娟、吕群,2009)。依托这样的高校科研平台,学校内部的不同院系之间形成了联动发展的新模式,“985工程”高校科研队伍的工作水平不断上升,形成了以老带新、团队合作等良性发展体系(詹逸思、耿睿、刘响,2014)。然而,以上的讨论主要都是针对高校内部的科研平台建设现状。更进一步的是,部分学者的研究视野已经超出了学校内部,通过定量模型分析了我国“985工程”高校校际科研合作现状。研究表明,我国的“985工程”高校之间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科研合作模式,部分高校甚至能积极“走出去”,和国外高校形成学术对话(郭崇慧、王佳嘉,2013)。以上都是我国“985工程”政策执行中“基础设施建设”维度的主要研究成果,笔者将其整理成表格,如表3:

另外,在“985工程”的政策执行过程中,高校的管理体系建设也是重要方面。对应以上的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分析,高校需要配备相应的高质量管理人才,引入全新的管理理念(王允修、宗刚,2006),否则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高校学术科研水平的发展阻力(周霞、何小文、张骁,2016),导致资源浪费现象的出现。目前,我国高校的管理系统有“两套班子”,分别是党委机构和行政机构,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合作。其中党委机构主要负责把握高校的思想方向和人员任用等方面,而行政机构则主要负责行政高校行政事务的管理(高桂娟、刘地,2013)。“党政双轨制”是中国特色的高校管理模式,固然存在一定的优势,但同时也有很多潜在的管理问题。举例来看,一方面就党委机构的管理人员来说,部分“985工程”高校党委书记的素质有限,尤其体现在学术素质方面(罗云、孙志强,2011)。因此,这些学术素质低下的985高校党委书记参与的教育研究工作比较少,管理工作随意性比较大(罗云、孙志强,2013)。另一方面,就行政机构的管理人员来说,尽管我国“985工程”高校的校长普遍来自国内发达城市,具有良好的教育经历和卓越的学术成就(李中伟,2016),但也存在高等教育理论知识和国际交流水平等方面的不足(莫玉婉,2013)。还有学者处理更加细化的研究问题,考察“985高校”的行政管理系统内部专门负责教学管理的教务处处长,发现部分处长同样存在管理专业素质低下等问题(罗云、李琳琳、孙志强,2013)。当然,以上的文献整理主要都是针对高校管理体系内部,部分学者们的研究成果看到了其外部效应。研究发现,部分“985工程”高校的管理系统内部存在党委的政治领导权和校长的行政管理权冲突的问题,这影响教师学术权和师生民主管理监督权的有效运作(李景平、程燕子,2015)。因此,有学者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呼吁,要求进一步完善高校管理体系的信息公开工作(许晓东、饶彬,2013)。

笔者认为,目前对“985工程”政策执行中的高校管理体系研究主要还是停留在不同管理主体之间互动关系现状的描述,还远没达到学理性分析的层面。在笔者看来,这是以后相关领域研究的发展方向之一,为此笔者将“985工程政策执行过程中高校的管理体系建设”的研究成果整理成下表4:

表4:“985工程政策执行中的高校管理体系建设”维度的研究成果整理表

显然,以上提到的“985工程”基础设施、管理体系与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是国家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重点关注的维度。可以肯定的是,国家政策的巨大投入和高校水平的快速发展是社会有目共睹的。然而,将近倾“举国之力”发展建设的“985工程”高校在政策实践过程中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吗?未来“985工程”高校的发展前景是什么?近10年来,这些问题引起了学者不断对此做深入反思。

3 “985工程”的政策评价

从已有的文献来看,学界对“985工程”的评价内容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其中主要包括对“985工程”高校的教学情况、高校的科研学术能力与管理绩效等方面做出评价。同时,学界使用的政策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工具也具有多样性。这对我们科学认识“985工程”的政策效果起到关键的作用。

关于“985工程”高校教学情况的评价方面,学者们对全国范围内的“985工程”高校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教育进行了系统的考察。有学者从师资队伍、学生情况、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等方面对全国的“985工程”高校的本科专业建设水平做出了系统的评价(邱均平、董克,2013)。令人可喜的是,我国“985工程”高校的本科生教育呈现出培养体系的综合化和多元化趋势,本科生教育发展取得了突出进展(黄敏、陈炎辉,2012;李硕豪、何敏,2012)。但是,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985工程”高校的本科教育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比方说“985工程”大学面临着本科教育目标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吴凡,2014);大学本科教育的定位模糊(李红慧,2012);本科教育质量报告的质量非常有限(罗云、韩阿伟,2013)等方面的问题。

与此同时,不少学者也关注了“985工程”高校的研究生专业建设水平,运用了不同的评价指标对其建设现状给出了科学的评价(翟亚军、王战军、彭方雁,2012)。研究表明,我国“985工程”的硕士研究生普遍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有学者特别提到了体育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不足问题),导致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师资力量的薄弱,也涉及到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的低下等问题(汤启萍、段吉安、张昊,2013;田祖国,孙麒麟,2015;张小波,2013)。

相较于以上提到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建设水平分析,目前学界对于 “985工程”的博士研究生专业建设水平的探讨则相对较少(罗尧成、朱永东、杨扬,2009),研究的参考价值相对较少。

同样地,笔者将“985工程高校教学情况的评价”维度的研究成果转化为表格,如表5:

关于“985工程”高校科研学术能力与管理绩效的评价方面,学者们已经对此做出了非常深刻而细致的探讨,使用的评价指标也是丰富多样的。从宏观的面上看,部分中国“985工程”高校的总体科研水平相较于政策实施前有了明显的提升,这一点突出反映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表和中国大学学术排名表上面(程莹、杨颉,2016;邱均平,欧玉芳,2016)。关于这一点,学者们已经在教育政策的实证分析中尝试用不同的指标对此进行评价和分析说明。这些衡量“985工程”高校科研学术能力的多样化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如下表6:

表6:“985工程高校科研学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维度的研究成果整理表

以上的研究成果表明,尽管部分评价高校科研学术能力的指标存在缺陷,但中国学者们在对“985工程”高校科研学术能力进行评价的时候,在很大程度上既参考了国内外先进的评价体系,也根据不同高校的发展现状做出了針对性的调整,从而保证评价的科学性与客观性,这是良好的发展势头。基于以上多样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很多学者已经对我国“985工程”的政策执行效果做出了系统的评价。

研究表明,“985工程”实施以来,中国“985工程”大学的学术影响力、技术长兴能力和学科发展能力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国内乃至国外都有较强的核心竞争能力(赵俊芳、齐芳,2015;鲍威、陈杰、万蜓婷,2016),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是,笔者发现,我国“985工程”高校科研能力的快速发展是政府和学校强力投资的结果,甚至在一些时候是不计成本的投资。“985工程”高校科研能力快速发展的背后,我们付出了沉重的资源代价。实际上,“推动‘985工程高校科研水平发展的资源投入产出之间存在巨大缺口”这一点已经得到了不少学者研究成果的证明(张慧妍,2014;王健,2015)。更进一步来说,影响“985工程”高校科研效率的因素非常多,既包括高校科研资金投入、高校教师水平、高校地域分布等因素(姜春林、王友强,2009;丁岚,2012;王树乔、王慧、李锋、于永芳,2016)。由此可见,我国“985工程”的科研学术能力之绩效水平依旧存在很多的不足,未来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学界对“985工程”高校的教学情况、高校的科研学术能力与管理绩效等方面已经做出了非常系统的评价。笔者认为,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清晰认识“985工程”的发展现状,还能为我们系统地评价其他教育政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4一个简短的总结

在本文中,笔者回顾了近10年来发表在我国cssci核心期刊上从不同角度研究“985工程”的重要文献,并尝试对其政策目标、政策执行与政策评价等维度进行结构化的清晰整理与评述,指出已有“985工程”研究的成果和不足。

实际上,我们看到不仅仅是“985工程”本身,整个中国的教育政策发展都呈现了一种新趋势。显然,任何的教育政策都有自身的时代局限性,“985工程”也不例外。因此,它便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和政府教育部门对此做不同角度的调整和优化。同样的,学界对于“985工程”乃至其他教育政策的研究也都应该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研究分析框架和研究的思路方法等方面,这是教育学界应有的时代责任。

参考文献

[1] 王莉华.我国高等教育的绩效专项经费改革及完善思路——以211工程和985工程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08(09):35-38.

[2] 周建民,丛军,高云.985工程政策执行中的委托代理关系探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342-346.

[3] 任增元,刘元芳,大学潜在制度伦理问题与匡正思考——以211和985标准的滥用为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05):43-54.

[4] 莫甲凤.中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概念模型与基本特征——基于全国15所985工程高校学生的调查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09):69-76.

[5] 谢梅,毛一玲.西部985工程建设和学校科技创新的特点,难点及其存在的问题[J].天府新论,2009(06):280-283.

[6] 姜彤彤.985高校科研效率测算及区域差异对比[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4):35-40.

[7] 别敦荣,叶本刚.2005-2010年985工程大学本科生源质量统计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04):1-10.

[8] 别敦荣,叶本刚.985工程大学本科生源质量——基于2011-2012年数据的统计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03):27-38.

[9] 王光荣,张雪.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问题探析——基于985院校为例[J].教育科学,2014(05):62-66.

[10] 张小萍,张良.中国高校“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实施成效分析——以985工程高校为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03):48-56.

[11] 刘强.关于211工程和985工程存废之争的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15(03):90-93.

[12] 刘佳,方兴.211工程和985工程存废争论到底争论什么——对高校重点建设以及高校身份符号的透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6(06):20-25.

[13] 张亚群.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政策分析——以985,211工程与2011计划为视点[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122-126.

[14] 刘春荣,李红宇.“质量”抑或“一流”——从985工程透视中国式“世界一流大学”的功能性与竞争性[J].中国高教研究,2012(01):23-26.

[15] 孟凡.从985工程,211工程看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几对矛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01).

[16] 陈学飞.理想导向型的政策制定——985工程政策过程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6(03):83-84.

[17] 唐晖,童桦,李娟娟,吕群.论科学基金与985工程平台建设的良性互动[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72-74.

[18] 詹逸思,耿睿,刘响.中国985工程院校学习指导发展现状研究——基于全国39所985工程院校的调查研究[J].教学研究,2014(01):83-86.

[19] 郭崇慧,王佳嘉.985工程高校校际科研合作网络研究[J].科研管理,2013(s1):211-220.

[20] 王允修,宗刚.用现代管理理念审视高等教育项目管理——以211工程,985工程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01):57-60.

[21] 周霞,何小文,張骁.社会资本对科研产出的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08):87-90.

[22] 高桂娟,刘地.大学内部管理机构设置的实证分析与问题探索——以985工程大学为例[J].高校教育管理,2013(05):62-68.

[23] 罗云,孙志强.我国985工程大学党委书记素质现状调查——基于34位大学党委书记的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1(05):32-34.

[24] 罗云,孙志强.大学党委书记角色行为分析——基于34所985工程大学党委书记的新闻挖掘[J].高教探索,2013(06):34-39.

[25] 李中伟.985工程学校现任校长个人特征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6(04):32-43.

[26] 莫玉婉.985工程大学校长的身份特征,素质能力及遴选方式[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12):82-87.

[27] 罗云,李琳琳,孙志强.我国985高校教务处长教学管理专业素质调查[J].江苏高教,2013(03):68-71.

[28] 李景平,程燕子.大学内部治理的困境与出炉——基于七所985工程高校章程文本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5(08):1-7.

[29] 许晓东,饶彬.985工程高校信息公开的效果分析——基于高校门户网站数据[J].现代情报,2013(06):68-73.

[30] 向东春,唐玉光.985平台中学科互涉的阻力与对策——基于学科文化的分析视角[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06).

[31] 张晓报.我国985工程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實践与反思——基于课程的考察[J].高校教育管理,2013(06):24-30.

[32] 文雯,初静,史静寰.985高校高影响力教育活动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2014(08):92-98.

[33] 邱均平,董克.985高校专业建设质量分析——以2012-2013年本科专业评价结果为例[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92-97.

[34] 黄敏,陈炎辉.我国研究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985工程大学《201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文本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10):51-56.

[35] 李硕豪,何敏.985工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绩效分析[J].教育经济与管理,2012(06):14-21.

[36] 吴凡.我国985工程高校本科生学习成果评估[J].中国高教研究,2014(02):9-16.

[37] 李红慧.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研究——基于985高校201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文本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05):72-77.

[38] 罗云,韩阿伟.985高校201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3(04):89-94.

[39] 翟亚军,王战军,彭方雁.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指数测度方法——对985工程一期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实证分析[J].教育研究,2012(02):79-83.

[40] 汤启萍,段吉安,张昊.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22所985工程高校的问卷调查与访谈[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15):41-46.

[41] 田祖国,孙麒麟.中国985高校体育研究生科研能力计量分析与过程培养[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06):739-744.

[42] 张小波.基于综合评价的研究生教育质量指数研究——对985工程一期34所高校的实证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3(09):68-75.

[43] 罗尧成,朱永东,杨扬.我国高校博士生参与课题的现状分析及研究建设——基于三所985工程高校调查问卷的统计[J].复旦教育论坛,2009(06):19-25.

[44] 程莹,杨颉.从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看我国985工程大学学术竞争力的变化[J].中国高教研究,2016(04):64-67.

[45] 邱均平,欧玉芳.面向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985工程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04):57-63.

[46] 樊霞,任畅翔.985工程高校产学研专利质量影响因素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06):4-10.

[47] 姚乐野,王阿陶.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的国际影响力分析——基于985高校在web of science 期刊发文引文的研究[J].公共管理研究,2015(01):111-120.

[48] 李国良,梅士伟.985大学专利活动的质量考察及对策研究[J].研究与发展整理,2016(02):129-138.

[49] 钱玲飞.985高校文科学报h指数分析——基于cssci2004-2007年度的数据[J].西南民族大学(人文社科版),2009(10):90-94.

[50] 李峰,缪亚军,戚巍.基于nci的985工程高校学科的学术影响力评价[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10):87-91.

[51] 樊文强,刘庆慧.大学教学学术网络影响力评价研究——以985高校为评价对象[J].情报资料工作,2014(06):98-102.

[52] 樊文强,刘庆慧,雷庆,郑晓齐.社会开放取向的大学学术网络影响力评价研究——以985工程高校为评价对象[J].中国高教研究,2015(06):49-54.

[53] 蒋华林,张玮玮.985院校课程认知目标达成度及国际比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2):75-79.

[54] 李红宇,曾孟夏,吕艳.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与高校985工程实施绩效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4(05):38-43.

[55] 罗杭,郭珍.2012年中国985大学效率评价——基于dea-tobit模型的教学科研效率评价与结构的环境影响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4(12):35-45.

[56] 乔联宝.基于联合dea模型的985高校科研与教学综合效率评价[J].科研管理,2015(01):210-215.

[57] 赵俊芳,齐芳.21世纪以来中国985大学核心竞争力量化研究[J].中国教育管理,2015(01):30-39.

[58] 鲍威,陈杰,万蜓婷.我国985工程的运行机制与投入成效分析——基于国际比较与实证研究的视角[J].复旦教育论坛,2016(03):11-18.

[59] 张慧妍.985高校科技投入与专利产出实证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4(06):12-16.

[60] 王健.我国高校专利转化能力的比较研究——以985工程大学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5(09):55-57.

[61] 姜春林,王友强.985高校管理学科投入产出效率评价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2):193-196.

[62] 丁岚.985工程实施中教育部直属高校生产效率的计量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2(07):20-29.

[63] 王树乔,王慧,李锋,于永芳.985工程高校科研效率动态演进及区域比较[J].科技管理研究,2016(17):87-92.

猜你喜欢

政策工程评价
政策
政策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助企政策
政策
子午工程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