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非文学作品的教学策略

2017-03-12彭玉飞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说明文议论文中学语文

彭玉飞

摘 要 本文首先结合文章学、文体学、阅读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界定本研究中非文学作品的概念,并针对实践中非文学作品的教学现状提出相关教学策略。

关键词 非文学作品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从中学语文教材的角度来看,关于阅读及阅读教学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文学作品。很多理论的应用,也以解读文学作品为主,非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文章学、阅读学、文体学等相关研究成果表明,中学语文教材中存在的非文学作品中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性,而不仅仅只有实用性、工具性。并且,非文学作品中的一些类型与文学作品既有彼此交叉和渗透的一面,又有各自相对独立的价值和意义。

诚如段国梁在其硕士论文中所言,非文学作品不同于文学作品,但要界定其概念,却并非易事。在众多文体分类研究中,非文学作品的概念仍然是个说不清楚的问题。完全科学准确的分类方法,至今也没有出现过。但是,本着灵活科学的原则,结合文章学、文体学、阅读学等学科的相关分类,以及中学语文教学,分析两者异同,便可以得出一个相对科学的分类。本文所研究的非文学作品主要是指与文学作品不同的功能和目的的一类文体,包括说明文、实用文和一般议论文。

教师在讲解非文学作品阅读的时候,通常会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提取信息、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上。但对于语文课程及其教学,学科整合的同时必须保留并突出语文学科的特性。在非文学作品的教学中,这一要求尤其突出。这一点无疑是对语文教师的文体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来看,非文学作品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观立意

明代王夫之曾提出,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统帅,没有统帅,那些由字、词、句组成的“军队”则是一帮乌合之众。选进中学语文课本的作品大多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于非文学作品的立意并没有特别关注,将教学内容多放在具体的文体知识,甚至在教学过程中偏离语文学科特性。学习叶圣陶先生《苏州园林》时,作为说明文学习,教师设计教案是多从说明文的文体特征出发,概括说明对象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从整体到局部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教学的重点落在文章所运用的分类别、作比较、引用等说明方法的学习;最后回归到说明文语言特色的整体把握。这样的教学把握是抓住说明文的文体特色,是可以体现语文学科特色。但从立意角度来看,叶圣陶先生在创作《苏州园林》一文时,绝不仅仅是作为一篇规范的说明文教学,更深角度上是慨叹中国建筑的魅力,想传达给读者的也是一种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非文学文本教學中,教师当然不会再教学目标的设定中忽略这一点,但立意的深刻与实践的落实以及落实的程度都是值得语文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的。

2品语言

语言是文学作品的外衣,品味语言魅力是文学作品赏析并不可少的教学环节。相较而言,非文学作品是以客观性地再现事物特点、功能、用途或阐明事理为主,语言教学主要体现在准确、简练、朴实几个方面。例如:《中国石拱桥》中“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的比较早”、“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中“比较”、“几乎”、“约”这些词都可以体现文章用词的准确性。作为驳论文的典型代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语言技巧和讽刺手法的运用也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简单一个“中国人”在文章中就被赋予不同的意义,如“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指的是“所有中国人”;“假使这也算是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指的是“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指的是“大部分爱国的人民”。不同含义范围的用词更能体现鲁迅用词的精准。同样,讽刺的语言效果也是不容忽视的。文章第九段作者用了一连串的比喻,如“脂粉”比喻统治阶级的欺骗性宣传;“状元宰相”比喻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地底下”比喻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语言极富有力道,直击人心。由此可见,非文学作品的语言也是值得细细品味,抓住不同文体的特点,或赏其严密性,或品其深刻内涵。

3看结构

结构是文章的外部表现形式,是构建中心思想的骨架。文学作品同样也追求结构的严谨、完整、统一。叶圣陶说:“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而议论文却以‘说服他人为成功。”议论文展开议论是以说服读者为目的的。一个完整的证明,必须由论题、论点、论证几个部分组成。这几个部分也既是构成议论文特点的要素,也是议论文严密行文结构的体现。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敬业与乐业》为例,文章总体结构为“总一分一总”,开头总领全篇;然后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分论敬业和乐业;最后总结全篇。全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如果说《敬业与乐业》是典型的议论文结构,那么《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则是从另一个方面构建议论结构,即驳论文结构:首先摆出对方的论点和论据。然后通过两个方面驳斥论敌的论点,即针对对方的三个论据,运用层层剥茧的方法,指出其虚伪性和欺骗性,抨击其卖国行径;以及正面歌颂我国有史以来前仆后继战斗着的中国人民,揭露反动派凶残毒辣的行径,驳斥论敌的论点。最后立下自己的论点:从古至今都有不失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行文严密,论据一步一步展开,直击论敌心脏。

4鉴手法

文学作品之所以吸引千千万万的读者,源于它多样化的艺术魅力。选入初中语文教科书的优秀文章,更是集大家之典范、承时代之气息,融贯古今、博采中外。其魅力之源很大一部分在于它的表现手法,写作上称之为写作特点。常用的表现手法有:以小见大,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结合,象征,悬念,伏笔,铺垫,渲染等20多种。非文学作品中文学作品中的叙述,娓娓动听,平中见奇;议论则入情入理,指点开合;说明综合多种说明方法,多角度表现说明对象。表现手法的学习主要是体现在各种说明方法、论证方法上,但其中不乏有运用更为生动的手法。以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为例,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在精读1、2两段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品味文章语言,思考生动形象的根源在哪里?引导学生对修辞格的运用的关注,原来说明文也可以这样来写。学生在阅读思考后发现文章1、2两段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自然写活了。如“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大自然似乎有人的思想感情,似乎都在为农民操心,惟恐他们误了农事,这种手法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和文章的可读性。学生从初有体会其语言不同于以前学过的说明文到思考原因,到体会到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在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更加深刻体会到,说明文写作手法并不仅仅局限于各种说明方法,更是有其生动形象的表达,带来全新的体验。

5理思维

思维包括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较于文学作品的写作思维非文学作品既有形象思维,更多的是逻辑思维,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去挖掘、体会思维之美。从议论文文体来看,要表达鲜明的立场和观点,要以理服人,在论证过程中,就要体现出思辨美。思维清晰、条理清楚,雄辩的事实让人折服,对问题深入浅出,一分为二的分析都是具有教学价值。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为例,“初步了解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是本文学习的一大教学目标。以论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人?”来看,作者就按照“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确立创造性思维方式——拥有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坚信人人都有创造力——创造性人才必备的条件”的行文思路进行有条不紊的论述。而对于说明文而言,说明顺序的安排正是作者思维方式的体现,从《故宫博物院》一文来看采用的

说明顺序是先总后分再总。分说以方位为序,由南到北、从外入内写去。这样,有利于说明建筑物的特征,使文章有条有理,结构严谨,给人的感受十分明晰。学生在这一类文章的学习中除了各种写作的方法的学习之外,更是一种写作思路的反复训练。

总体来说,非文学作品选入中学语文课本,除了其典型的文体特征的学习之外,其他立意、思维、独特的写作手法,精妙的语言与结构也是值得鉴赏的。有明确的文体意识,同时也需要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不用固定模式去教一种文体,更重要的是发现手头这一篇的魅力。辅之以更加多样的教学手段,结合读、写训练,体会非文学作品独有的语文学科特性之美。

猜你喜欢

说明文议论文中学语文
议论文阅读专练
说明文阅读专练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简谈“议论文”写作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
议论文应以“理”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