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余人”周冲的存在价值
——《雷雨》人物形象分析探究

2017-03-11范潇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20期
关键词:周冲繁漪曹禺

范潇阳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陕西西安 710062)

话剧《雷雨》是我国剧作家曹禺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之作,这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以20世纪20年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背景,以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周朴园家庭内部的种种亲情纠葛和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为主要情节,深刻批判了封建资本家家庭生活的腐朽、糜烂,进而揭示了封建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

读过或看过话剧《雷雨》的人,大多会对剧中磅礴大气的场景、激荡人心的故事情节、特别是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留下深刻印象。 一部《雷雨》,八个人物,共同演绎着一场惊天动地的悲剧。追求独立自由、敢爱敢恨却又无助、自卑、甚至自虐的蘩漪;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新思想与封建门第和专制思想于一身的人伦亲情淡漠,情感扭曲的周朴园;命运坎坷却又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的鲁侍萍;聪明美丽,青春有活力的四凤;直爽质朴,有思想、有行动、敢于反抗的鲁大海……毫无疑问,剧中的这八个人物形象,各个生动鲜活,而周冲这个在剧中似乎多余的人物形象却给我留下了尤其深刻的印象。

在《雷雨》剧中,周冲出现的次数很少,台词也不多,似乎是个多余人,然而,他的每次出现却都给《雷雨》剧中所刻画的沉闷压抑的黑暗氛围带来一抹亮光,寄寓着作者对于丑恶现实的憎恶以及对新世界的向往之情,体现了这出悲剧主题话剧的深刻所在。那么,周冲是个怎样的人呢?他在剧中的存在价值又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分析探究。

1 周冲是一个追求平等自由、正直善良、有正义感、有朝气的青年形象,是个理想主义者

《雷雨》第一幕中这样描写周冲的出场:“他身体很小,却有着很大的心,也有着一切孩子似的空想。他年青,才十七岁,他已经幻想过许多许多不可能的事实,他是在美的梦里活着的。现在他的眼睛欣喜地闪动着,脸色通红,冒着汗,他在笑。左腋下挟着一只球拍,右手正用白毛巾擦汗,他穿着打球的白衣服。他低声地唤着四凤。”周冲给人的感觉是一身白,单纯得像小天使,电影里对他的出场表现更为直观,帅气阳光富有朝气,给人印象深刻。也让笔者体会到他在这一整部罪孽满目的悲剧中,独有的纯洁干净的特质。与其他人物相比,周冲的第一次出场背景描写较少,只有简单的这几句,但却透露出他无限的青春活力。

周冲是个理想主义者。这个生长在封建资本家家庭里的青年人崇尚真善美,憎恶丑与恶,尊重劳动者,同情工人阶级,反对剥削和压榨,有一颗正义的心灵。当他的父亲宣布已开除罢工工人代表鲁大海时,他的心底深处发出了一声呐喊:“这不公平!”。他善良,同情自己身边所有身处苦难的人,希望自己能帮助一切需要帮助的人,从内心渴望成为这些苦难者的朋友。尤其对于可怜的四凤,为了她的幸福,周冲宁可掩埋自己的美好爱情。当知道哥哥抢走了自己的心上人,他也没有丝毫怨恨,反倒说:“你把她带走吧,只要你好好地待她。”真诚的语言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个正义而又善良的周冲的形象。

剧中第三幕,周冲把钱送到鲁家,还礼貌地称呼鲁大海为“鲁先生”,可见他毫无阶级偏见,此也足见其内心世界的善良和良好的文化涵养。即使当他的真诚被鲁大海断然拒绝,不得不灰溜溜地离开鲁家时,他也只是说:“好,我走!(向大海)再见,我原谅你,(温和地)我还是愿意做你的朋友。(伸出手来)你愿意同我拉一拉手么?”这是这个少年由心底生出的对人与人平等相处、平等交往的渴望。

也是在第三幕中,周冲对四凤表达了这样的心声:“有时我就忘了现在,(梦幻地)忘了家,忘了你,忘了母亲,并且忘了我自己。”他想象着自己的心灵犹如无边的海上一条轻得就像海燕似的小帆船……能像一只鹰的翅膀斜贴在海面上飞,飞向无限的远方,这也正是他天真单纯、理想化性格的形象写照。

周冲就是这样一个单纯善良,憧憬着平等真诚的社会生活的一个几近完美的形象。正如曹禺所说:“周冲是这烦躁多事的夏天的一个春梦。”

2 周冲是一个具有一定反抗精神、代表着新文化新思想的进步青年的形象

在《雷雨》剧中,周冲虽然只是一个十七岁的青年,但在他身上却已具有一定的反抗精神。他一直敬畏父亲,但当其父亲开除工人代表鲁大海时,他却敢于站出来说:“代表罢工的工人并不见得就该开除。”他反对父亲一味地推卸责任,只顾自己赚钱,认为应该给矿上受伤的工人抚恤金。对于母亲所担心的他与四凤的爱情会遭其父亲反对,他勇敢地表示要进行抗争。在第三幕中他对四凤说了这样一段话:“我恨这不平等的社会,我恨只讲强权的人,我讨厌我的父亲,我们都是被压迫的人。”这不仅是他对自己的封建大家庭的反抗,也是对腐败黑暗的封建制度的反抗,甚至是对陈腐的封建思想的反抗,虽然这种“反抗”只是带着这个年轻人美好幻想,并没有具体实施,最终也没有取得成功,但在那样黑暗腐朽的社会背景之下,将其与剧中其他人物的思想行为相比,周冲所具有的反抗精神也是熠熠生辉,难能可贵的。

周冲在这个阴郁沉闷的氛围中像一股清新的风,仿佛阴霾中的微光,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给人以光明和希望,代表着受新思想新文化影响的一代人,昭示着思想的解放与社会的变革。

3 周冲是这场悲剧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陪衬性人物形象

在《雷雨》整部剧中,从表面上看,周冲这个人物无论是对于引发故事的矛盾冲突还是推动剧情发展都似乎都是无关紧要的。但仔细品读和理解,我们会发现正因为有了周冲这个人物形象的陪衬与烘托,周朴园、繁漪等人物形象才更加鲜明生动,更具典型性;也正是由于这个人物形象的存在,才使《雷雨》整部剧作的悲剧气氛得以有力的渲染。

剧中第一幕,周朴园当着周冲的面劝繁漪喝药,繁漪极力拒绝,三人的对话的场景,周朴园的封建家长形象通过周冲的言行烘托得更加威严和峻历,封建家庭的腐朽与罪恶暴露得一览无余。

在第四幕中,作为母亲的繁漪为了自己能够得到周萍,极力鼓动周冲阻止四凤与周萍逃奔,要他抢回四凤,竭尽讽刺挖苦地说出:“你不是我的儿子……”“你真没有点男子气,我要是你,我就打了她,烧了她,杀了她。你真是糊涂虫,没有一点生气的……你并不是我的儿子。”这番话不仅深深地伤害了周冲的心,也反衬出繁漪撕裂面具后的自私残忍的真面目。

“在《雷雨》郁热的氛围里,周冲是个不调和的谐音,有了他,才衬出《雷雨》的明暗。”这段话极具概括性地反映了周冲这个人物形象在这部剧中的不可或缺的陪衬效果。

周冲是《雷雨》整出戏中最让人不忍的受害者,他是剧中唯一的美好,是剧中最光明的人,是作者或那个时代的精神寄托,但他明亮的眼睛无法看到掩藏在黑幕下的波涛汹涌,一心只勾勒着未来幸福的轮廓……——这样一颗不被现实的污浊侵染的心灵,最终为了他心中的美好触电身亡,相比于那些背负种种罪孽的人物,周冲的死才更能称之为“悲剧”。然而,他的死才更加使人震撼,更加突出《雷雨》的悲剧色彩。

《雷雨》的悲剧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周冲的悲剧,这也许就是周冲在剧中的存在价值。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悲剧即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

[1]曹禺.曹禺选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

[2]曹禺.雷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

[3]郝瑶.复杂而真实的人性——《雷雨》中周氏父子形象论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20(2):68-71.

[4]陈瑶.“夏天里的一个春梦”——《雷雨》中周冲形象再探[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4(4):33-35.

猜你喜欢

周冲繁漪曹禺
话剧《雷雨》中周冲人物形象分析
大山里的升旗仪式
试析周冲“自恋型人格”的形成
——从周冲追求四凤说起
繁漪“病”寓新探
繁漪“病”寓新探
“托举哥”一举成名后的7年
我看《雷雨》
曹禺与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成立始末
曹禺与一出没有鲁大海的《雷雨》
从《日出》看曹禺怎样处理戏剧结构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