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团支部活力提升项目化驱动工作机制研究
2017-03-11林姣姣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外语与旅游学院江苏无锡214121
林姣姣 周 嫄(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与旅游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1)
高校团支部活力提升项目化驱动工作机制研究
林姣姣 周 嫄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与旅游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1)
高校团支部属于高校基层团组织,团支部活力不足严重影响高校团学工作的开展。借鉴项目化管理理念,制定团支部活力提升项目化驱动工作机制,建立高校共青团项目化管理委员会、校团委项目化管理办公室、二级院系项目化管理工作组、团支部项目负责人四级管理体系。完善团支部活力提升项目化驱动的基本流程,加强对项目启动、实施、控制、考核四个阶段的管理,健全团支部工作机制,提升高校团支部建设活力。
高校团支部; 项目化驱动; 工作机制
高校团支部作为团学工作的基础,对高校团学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针对高校团支部活力不足的突出问题,高校团学工作尝试通过项目策划、立项、执行追踪、考核评估以及项目执行前后深入调研分析的项目化管理的方式来激活基层团组织活力,逐步打造高校团学品牌活动[1]。将项目化管理引入团支部建设中,在优化团支部活动管理工作机制的同时,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团支部建设活力,增强其思想政治育人效果。
1 高校团支部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团干部责任意识薄弱
改革开放带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也为一些西方不良社会思潮的入侵提供了机会。受西方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了很大变化。部分大学生竞选团干部的出发点过于功利化,为了获得荣誉、权力,拓展人际圈,丰富自身阅历以增加找工作的优势等,这些成为自己竞选的目的和追求,进而忽视团干部本质意义。团干部是团支部活动的主要发起人和负责人,团干部有较强的责任意识,会全方位整合资源,带领团支部参与院校两级活动,提升团支部凝聚力、创造力和活力。团干部带着功利和利己心态开展工作,责任意识淡薄,工作效率低下,势必导致团支部活动数量少、质量低、活力弱,甚至影响团支部工作的正常开展。
1.2 团支部活动的创新性不足
目前较多的高校团支部主要以被动完成上级团组织布置的任务为主,团支部自身独立发起的活动较少。上级团组织发起的活动主题明确、内容限定清楚,活动紧跟各种节日、纪念日设定,同时延续传统活动,每年活动的重复率较高,创新的活动较少,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真正需求。团支部执行过程中能动性不足,活动形式单一、内容老套、创新不足,活动实效性弱化,学生迫切希望在各种创新活动中提升自我能力的愿望难以实现,活动参与度下降。此外上级团组织对团支部的考核少,以团支部上交的活动照片和新闻素材为主,导致团支部开展活动出现形式化的趋势。在传统“班级建团”模式下,班级和团支部边界模糊、职责不清,团支部存在感低,团干部工作重心由团支部事务转移到班级事务,团干部工作角色与重心的转移直接降低了团支部的创新能力。
1.3 团支部活动育人功能弱化
团支部承载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是广大团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阵地。现阶段高校大学生大多是“95后”,“95后”大学生的显著特点是追求个性、寻求刺激,喜爱新鲜事物。团支部在开展活动时喜欢投其所好,以娱乐性为主,活动主题定位不准,缺乏内涵,忽视了团支部的育人职能。只注重活跃现场氛围,给参与者愉悦的感受,导致活动结束后,参与者收获甚微,无法引发参与者的思考,达不到预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2]。团支部活动的形式化和娱乐化削弱了团支部的育人职能,影响了团员的成长。形式化的团支部活动使团员疲于应付,不仅不能发挥育人职能,甚至让团员对团支部活动产生倦怠感和疏离感。
2 构建团支部活力提升项目化驱动工作机制的必要性
2.1 增强团干部的责任意识
未实施项目化管理的团支部,团干部责任意识淡薄,角色定位不清,甚至缺少身份认同。实施项目化管理的团支部,活动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由单纯的活动变成了有明确目标的项目,项目的开展由团支部自由申报,经过层层审批立项方可开展。将活动作为项目进行开展,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团干部参与项目负责人的竞选。竞争机制下,项目负责人必须具备责任意识才能脱颖而出。同时,目标的明确性和团支部全体成员的期待更能激发团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干劲,使团干部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整合资源、统筹协调将项目做好。
2.2 提升团支部工作效率
传统的、程序化的团支部活动使组织者和参与者感到倦怠,千篇一律的团支部工作模式缺乏长效机制和灵活性,导致团支部工作的盲目性和低效性。将项目化管理理念运用到团支部活动中,运用项目化管理的工具、方法和技能,对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对项目运行过程进行协调和控制,及时反馈和纠偏,增加了团支部工作的计划性、灵活性和吸引力,提升了团支部工作的整体协调性。项目管理由项目负责人成立临时工作小组,灵活的组织形式便于加强对活动进程的指导。项目的完成时间在计划时有严格的限制,项目组成员必须在每一个时间结点完成该阶段的任务,并按时完结项目,这对提升团支部工作效率起着强大的助推作用。
2.3 推动团支部活动创新创优
项目化管理的开放式模式,使普通青年团员可以有效地参与到团支部活动的策划中,有利于激发团支部成员的创新意识。项目化管理的竞争模式,对项目的选拔采取优胜劣汰的方式,主题明确、内容新颖、形式多样、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项目入选概率大。竞争模式对项目发起人的创新思想和活动的育人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育人功能是团支部活动的出发点,项目化管理模式在团支部活动中的应用能更好地激发青年团员对团支部育人职能的反思,使得团支部活动在创新创优的同时不脱离育人的主旋律。
3 团支部活力提升项目化驱动的管理体系
3.1 建立高校共青团项目化管理委员会
高校共青团项目化管理委员会是高校团学项目的最高领导机构和指挥机构,也是高校团学项目的最终审批机构。其委员会成员由高校团学工作的领导小组组成,分管高校团学工作的校领导任委员会主任。该委员会的职责是制定高校团学项目管理和实施的规章制度,团学项目年度计划和资金预算,涉及团学项目的主题、方向、资金划拨、控制、激励、考核等各方面,是高校团学项目的顶层机构,直接影响到高校团学项目的水平。
3.2 建立校团委项目化管理办公室
校团委是高校团学活动的主管职能部门,布置、统筹、协调高校的团学活动。校团委项目化管理办公室由校团委工作组组成,校团委书记任办公室主任。它的主要职责一方面是承接和落实高校共青团项目化管理委员会制定的团学项目管理和实施的各项规章制度、年度计划、资金预算等,并向高校共青团项目化管理委员会汇报工作进展和要点,报送相关文件;另一方面是面向二级院系进行团学项目的管理和培训,对二级院系上报的团学项目进行评审、立项、资金发放、监督、反馈、结项等,指导二级院系团学项目高质量运转。
3.3 建立二级院系项目化管理工作组
在高校二级院系设立项目化管理工作组,方便对团学项目进行更直接的管理和指导。二级院系项目化管理工作小组由二级院系分团委书记和分团委委员组成,分团委书记任工作组组长。二级院系项目化管理工作组依据学校团学项目管理的总体部署,根据院系实际情况,指导学生会和各团支部申报团学项目,对申报的团学项目进行初步审核,通过审核的项目报校团委评审,并对申报成功的项目进行指导、监管和考核。
3.4 确定团支部项目负责人
团支部项目负责人是团支部项目的直接管理者,项目负责人由二级院系项目化管理工作组聘任,一般由学生担任。项目负责人起草项目申报书,组建项目管理团队,聘任项目指导老师,明确项目组各成员的职责,做好监督、反馈工作,制定财政预算,严控项目经费,协调各方资源,和项目指导老师一起带领团队成员完成项目申报书上的各阶段目标。制定应急预案,对项目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有一定的预期,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
4 高校建立团支部活力提升项目化驱动的基本流程
4.1 项目启动
高校团支部项目启动阶段主要涵盖项目的选择、申报和审批。项目的选择是项目申报的前提,选择项目时要紧密围绕高校团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育人理念,依据团员学生特点和需求,结合团支部特色,选择适合团支部成员发展需求的特色项目。项目可以是高校共青团项目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也可以是团支部自发申报的。项目的申报是关系项目能否立项的关键环节,团支部自行组建团队,聘任负责人和项目指导老师,按照高校共青团项目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项目申报指南撰写项目申报书。在项目申报书中阐明项目主题和特色、项目目标、项目组成员分工、合理的进度安排、经费预算和项目出现问题时的应急预案等。项目申报书经由项目负责人签字,二级院系项目化管理工作组、校团委项目化管理办公室初审,高校共青团项目化管理委员会进行最后审批,立项的项目由高校共青团项目化管理委员会拨付项目经费。
4.2 项目实施
高校团支部项目实施阶段是高校团支部项目成败的关键,是项目管理的核心。项目实施阶段包含项目前期的准备、项目组成员的培训、项目中冲突的解决、项目进程的完成四个步骤。项目前期的准备包括项目规章制度的制定,项目的宣传,项目所需的人力、资金、设备、技术等资源的协调等。项目组成员的培训主要针对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管理工作组成员,尤其是项目经验的交流、专业技能的指导对团支部项目的开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3]。项目在实施阶段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分析冲突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解决好项目组成员进度计划和工作分工的意见分歧、技术方面意见不合以及人际关系不和谐等方面的冲突,有利于发挥团支部的最大凝聚力。项目进程规定了各个时间节点项目的预期目标,严格按照项目申报书上的进程开展项目,将项目计划付诸实施,推进项目阶段性成果的产生。
4.3 项目控制
高校团支部项目控制是指对项目实施这一动态过程进行监督,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偏,适时调整。高校团支部项目控制阶段主要包括对项目进度的控制、项目资金的控制、项目质量的控制、项目风险的控制四个方面,由高校项目管理四级管理体系层层控制。项目进度控制是将项目的目标进度和实际进度在关键节点进行比较分析,找出进度偏差的原因,制定对策,由项目负责人落实。项目资金控制是借助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和科学的资金管理方法,将项目实际使用资金控制在项目审批资金范围内,对实施过程中资金使用变动设置额度权限和严格的审批程序,通过对各阶段的资金协调达到整个项目资金控制的目的。项目质量控制是项目控制阶段的核心,将项目的参与情况、影响范围、创新程度、育人职能等与预期目标进行比对,保质保量完成项目预期目标。项目风险控制是为了规避和减少项目的突发情况,对项目可能产生的风险有预判,制定项目风险应对策略,如风险识别、风险转移,当风险无法避免时要正视风险,将风险降至最低,保障项目的平稳开展。
4.4 项目考核
项目考核包括项目的中期检查、结题验收、评审和反馈。项目中期检查由项目化管理办公室委托二级院系项目化管理工作组开展。项目负责人填写《项目中期检查报告书》并做工作汇报,阐述项目的进展、阶段性成果和后续工作安排等情况[4]。项目结题验收标志着项目基本完成,项目负责人撰写并提交项目总结报告,报告中对项目团队、项目开展概况、项目成果、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突发状况和解决对策、项目的经验教训以及影响力等进行概括,同时提交相关图片、视频、报道等材料。项目的评审和反馈是项目实施的最后阶段,项目化管理办公室邀请相关专家作为评委,对项目组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项目负责人现场汇报,专家现场评分,并给出合理化建议。最后,高校共青团项目化管理委员会对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管理者、对项目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持续影响力进行考核,对有突出贡献的项目负责人和管理者进行表彰,对有持续影响力的项目进行经验推广。
高校团支部建设以项目为抓手,通过完善团支部项目管理体系,明确团支部项目管理基本流程,在推动团支部科学发展的同时,也使团支部活力和创新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此外,高校团支部项目化驱动机制的建设,也更好地发挥出基层团支部在承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完善校园文化体系的重要作用。
[1] 田冀.项目管理在高校团学工作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3.
[2] 李海英.高校团日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3] 郭雪清.浅析项目化管理在高校团学活动中的应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120-121.
[4] 高伟.项目化管理模式在高校团学工作中的应用与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
ResearchontheMechanismoftheProjecttoEnhancetheVitalityoftheCollegeYouthLeagueBranch
LINJiaojiao,ZHOUYu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Tourism,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xi 214121, China)
The college League branch belongs to the grass-roots organization of universities, the lack of vitality of the group branch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work. With the concept of project management, we may formulate the dynamic driving mechanism of the project, establish a four-tier management system: the management committee on the project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of universities, project management office of the school committee, working group on project management of secondary departments and branch project leader. Improving the group branch to enhance the vitality of the project driven process,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the four stages of project launch, implementation, control and examination, improving the work of the League branch mechanis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llege league branch.
college youth league branch; project driven; working mechanism
2017-05-22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共青团课题“团支部活力提升项目化驱动探究”(3516006921)
林姣姣(1988— ),女,安徽蚌埠人,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周 嫄(1985— ),女,江苏扬州人,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0.13750/j.cnki.issn.1671-7880.2017.05.021
D 297
A
1671-7880(2017)05-0089-04
责任编辑闵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