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视野下的广西隆盛镇民间信仰
2017-03-11何杰峰黄上真
何杰峰,黄上真
(1.西北政法大学 民族宗教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00;2.广西师范大学 环境与资源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0)
微观视野下的广西隆盛镇民间信仰
何杰峰1,黄上真2
(1.西北政法大学 民族宗教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00;2.广西师范大学 环境与资源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0)
民间信仰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广西古镇隆盛的民间信仰祖先崇拜、神灵崇拜、杂信信仰蕴含了对我国传统儒、释、道信仰文化的继承,并在当代时代文化影响下,呈现出仪式简约化、信仰淡化,民间信仰与经济生活接轨,禁忌变少,宽容性增强,信仰群体呈两极分化等鲜明的时代特征。
广西隆盛;民间信仰;文化
民间信仰是根植于民众当中的宗教信仰及宗教的行为表现。从文化形态上讲,它是利用方言、仪式、祭祀等形式传承的民俗;从意识形态上讲,它是非官方的文化流;从社会力量上讲,它是受社会上普通民众的支撑,并与民众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一种社会形态。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信仰根源深远,影响广泛,与普通民众的生活紧密相连。近些年来,众多学者对广西民间信仰作了多视角的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①。但基于现状的整体审视,至今仍不多见。2010年至2012年,笔者先后到广西北流市隆盛镇的隆盛村、安平村、龙溪村、三和外村、三和里村、乡平等村对当地民间信仰现状进行实地调研。本文以此为基础,对当前广西隆盛镇的民间信仰状况进行阐述,并对其时代特征加以分析,以期以点代面的展现时代背景影响下的广西民间信仰现状,推动广西民间信仰研究的深入。
一、隆盛民间信仰的内容
隆盛镇位于广西北流市(县级市,现属玉林市代管)中部,距北流市区21.5公里。圭江从南向北流经镇域,县道X441线和省道S215南北纵向贯通全境。全镇总面积171.5平方公里,辖16个村1个居民委员会,34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9 868人,主要以客家、汉族、壮族为主。史书记载,早在唐代总章元年(668),隆盛镇的平坡村就被定为鹅石县县治所在地。明清年间,由于经济繁荣,生意兴隆,故名隆盛,一直沿袭至今。由于隆盛镇地处在岭南文化、壮族文化、客家文化、中原文化的融合地区,使隆盛的民间信仰受儒、释、道文化影响明显,同时也有自已的地域特色。调查显示,当前隆盛地区的民间信仰大体可分为祖先崇拜、神灵崇拜和杂信信仰三种类型,下面分述之。
(一)祖先崇拜
隆盛镇民间最盛行的是祖先崇拜。隆盛镇每个村的村民小组都设有祠堂,通常祠堂有三个大厅,直线纵向分布,各大厅之间有三米左右的露天空地。三个大厅分别称为“头厅”“二厅”和“三厅”。“头厅”安放八仙桌以摆放供品,“二厅”和“三厅”一般用于摆设酒席,当村民小组中有人家要办红白事而自家门前无空地或空地小时,便会在祠堂的二厅和三厅摆酒席宴请亲友。与其它地方的宗族祠堂不同之处在于,隆盛镇的祠堂并不摆放祖先的牌位和照片,而只在祠堂中间贴简简单单的一幅对联。每逢清明节、端午节、小年夜、除夕、春节、年初二,各家各户都会杀鸡宰鸭,整只清炖后与米饭、果蔬、茶酒一起端到祠堂敬奉天神和祖先。供品规格一般是一只鸡(鸭)、三杯茶、五杯酒、五份菜、五碗饭,水果若干。整个仪式过程为:先在“头厅”与“二厅”之间的摆好的桌椅上放上供品,并点上香,祭拜天神。待祭拜天神后,把供品移到“头厅”的桌椅上,开始祭拜祖先。祭拜天神是三炷香,而祭拜祖先则是九炷香,规定不能乱置,否则被视为对神灵和祖先的大不敬。隆盛人认为,要把心愿说出来神灵和祖先才能知道,所以摆放好供品后,他们会双手合十,大声而虔诚地说:“畅饮吧,天神地神(列位老祖),今天是…节日,请保佑我们……”彼时,祠堂里人声鼎沸,十分热闹。
清明节、重阳节登山扫墓也是祖先崇拜的一种形式,每年但凡此节日来临,家人纷纷从各地赶回家中,买好猪肉一方(有钱人家会买上一头猪),鸡或鸭一只,果品若干,以及金银纸钱香烛,登山祭拜祖先。
(二)神灵崇拜
1. 观音。隆盛镇建有许多观音庙宇。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一当地会举行庙会,以此庆祝观音生日。当天早晨,全村人纷纷到当地的庙宇燃香祭拜观音,并向观音祈求风调雨顺、身体健康等美好愿望。祭拜完毕,由村民选出的数名精壮男子将庙中观音神像抬出庙宇,其后跟着村上请来的唢呐队、醒狮队以及村民们,一行人从庙宇出发,先走到村头,再由村头走到村尾,然后进入庙宇把观音神像摆放好,众人再次跪拜观音神像,烧香烛纸钱,仪式结束。
2. 土地神。隆盛人习惯将土地神称为“社公”,当地人对“社公”极其崇奉,认为“社公”掌管一方土地安宁,是本地的守护神,几乎每村每组都设有神坛。并且,每年农历的二月初二和八月初二定为“社日”。“社日”当天,各户到神坛前祭拜、燃香以及烧纸钱,并请来地方戏剧表演班或木偶戏表演班进行表演,表演时间少为一天,多为一个月,由本村人筹集的钱款多少而定。在农历二月初二,全组人筹集钱和米,集中于“社公”神坛前的空地上,煮一大锅粥,谓之“社公粥”,全部人一起分食。当地人认为,粥里沾染了神气,喝了社公粥,一年都会平平安安。平时逢节日,在祭拜神灵和祖先后,就到社公神坛祭祀,有些妇女还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都前来烧香纸。
3. 灶君。在隆盛镇的传说里,灶君不仅掌管一家人的饮食,而且关系到全家人的福禄安康,因为每年灶君都会上一次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该户人家一年中的种种行为,玉帝根据灶君的汇报而决定该户人家来年的福祸状况。比较特殊的是,隆盛人并不会有“煮灶糖黏住灶君的嘴让他多说好话”这样的举动,而只是在第一次装修好厨房、做好炉灶之后,用红纸写上“司命定福灶君”等字样,贴在灶头,全家人向灶头行拜礼,祈求全家安康。在此之后,并无其他活动。
(三)杂信信仰
1. “契爷”。“契爷”与干爹的性质相似,却又有其不同之处。隆盛当地认为,孩子认了“契爷”之后,病痛会相对较少,孩子较好养活。所以孩子出生后,一些父母会找一个与自己年龄相当的男性,双方进行商议,如果该男子同意,则举行一套仪式,然后该男子为孩子取名,此名被称为“契名”,一般用作小名,学名由父母另取。 认“契爷”的多为体弱多病的小孩,“契爷”可以为男性,也可以是树木、石头、大山、各路神灵。认了契爷的小孩在成婚前都不能吃狗肉,传说吃了狗肉会毁容,并且得不到神灵的保佑。
2. 风水。当地人在盖房子、择阴宅时都会考虑“风水”因素,他们认为,一块地的风水好坏,关系到全家人的健康、运气以及子孙后代的命运,所以在盖房子以及阴宅前,他们都会请当地的风水先生前来看地。风水有很多讲究,比如阳宅要坐北朝南,门前不宜有河流,正门只能在路旁而不能正对道路,衙前庙后不宜等等。阴宅的选择有两次,第一次是在办白事前,选好地用木质棺材把逝世之人下葬,隔三年后,再选一次地,把三年前逝世的亲人的骨头从木棺材里拿出来,装进一只瓷质的瓮里,再次下葬。隆盛人认为,将祖先安葬在风水宝地,后代子孙可鸿运当头、升官发财,如果风水不好,后人则诸事不顺、厄运连连,所以阴宅选地讲究土质细腻,如男坟左土高于右,女坟则右坟高于左等等。
3. 算命。算命分两种,一是预见未来吉凶,二是测算各人的命理是否契合。隆盛当地的算命有赁屋而居的相命馆,也有各种流动小摊,还有专门的只为当地有钱人服务的相士,隆盛镇大部分人都是到流动小摊上去算命。每月农历逢尾数为一、四、七的日子为赶集日,当地称为“圩日”,每到圩日,算命先生会在集市的路边摆起小摊,挂上写有算命、测吉凶等字样的红布,端坐摊后,俨然一副大师模样。来人只需将生辰八字报上,并说明自己想要知道哪方面的信息,如姻缘、疾病、凶吉等,算命先生便会根据生辰八字,闭目掐手,片刻后告诉来人,未来的某个时候会遇到什么事情,需要注意些什么。
4. 巫术。对于巫师、巫婆,隆盛当地人将他们称为“大仙”,这些大仙的共同特征是:平常都是正常的普通人,在某一天突发癫狂,手脚乱舞,胡言乱语不知所云,连续数日,于是便有传言出来,他(或她)的种种迹象是因为被天神附身,从此拥有了神奇的力量,不但能与鬼神对话,并且可以消灾解难。于是,很多人遇到病痛、厄运、挫折等问题时,便会去找他们解决。此类巫师家中都会独辟一室,室内挂有各种神像、红布,并置有香炉,常年香火不断。当有人求助时,巫师就在头上扎上红布,端坐在神像前,喃喃其语,来人便将自己所遇之事告诉他们,听后,再经一番唱吟和手舞足蹈,以较快的语速告诉来人,之所以发生这样的事情,是因为命里冲撞了某个神灵或是鬼魂、最近会有哪些事情发生、需要向哪位神灵祈福、如何才能消灾解难等等,然后为来人做法。来人需准备鸡鸭、大米、果品,待巫师做法结束后,在大米里埋钱,几十到上百不等,并把鸡鸭和大部分果品留下,自己只带走一小把米及几个水果。从巫师那里带回去的物品被认为具有神奇力量,全家分食之,可保健康平安。通常巫师还会给来人一些自己画的符,用以驱邪驱鬼,符分三种,一种是贴在门口、床头以及墙上的,一种是折叠成三角形,佩戴在身上,还有一种是烧成灰,与水一起吞服。
5. 掌相。隆盛当地人称之为“睇相”,掌相是根据掌纹、骨骼、手掌血管分布、手指形状、手掌肉质状况等信息做出的种种寿夭荣枯判断及吉凶福祸预测。一般根据“男左女右”的原则来观掌相,有女子断掌克夫、掌纹显示命运、手指决定财富等说法。而善良的隆盛人相信,人的掌相不是固定的,而是无时不刻都在发生变化,从善或是作恶都会改变掌相从而改变命运,所以要多做善事。还有说法是,如果被鬼附身,可以在掌相上看到,所以当小儿啼哭、生病或是大人身体不适时,也常会请懂掌相的术士前来“睇相”,先是准备好一只碗,在碗底放些钱,再盛米为小山形状,在米上插上三支燃香,将碗摆放在术士面前的桌子上,然后术士将干燥的艾叶搓成条状,点燃艾条,拿起需做法之人的手,用艾条在其手上方画圈,闭上眼睛,口中念着一些咒语,如此画几圈,才睁开眼睛,详端该人之手,告知是被那些鬼附身或是被何处的污秽之物所影响,接着用大拇指的指甲用力掐几下该人手心拇指正下方的位置,喃喃念着“xx鬼速速离去”之类的咒语,最后吐一口唾沫在其手上或额头,做法仪式结束。
二、隆盛民间信仰的时代特征分析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一体化,这些变化对隆盛当地人的思想认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加上农民流动性增强、农民文化程度提高、城镇化进程加速等一系列因素,民间信仰在隆盛当地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以及新的趋势。
(一)呈现出仪式简约化、信仰淡化的特点
各种民间信仰活动都有其完整的仪式,在传统观念里,仪式的各个环节不能错乱更不能缺少,比如,在隆盛镇庙会祭神的传统仪式过程是:信众祭拜庙中神像,上香并且烧纸钱,接着将神像抬出庙,神像后面同样用轿子抬着一个装扮成观音的小女孩,队伍游村一圈,再将神像安放回庙中,众人再次跪拜神像,最后放烟花爆竹、搭戏台唱戏。后来,取消了将小女孩拟观音装扮游村这一环节。现在,唱戏环节也取消了,甚至连庙会都不是每年举行了。关于庙会仪式的典故,中老年们还能略说一二,30岁以下的年轻人几乎不懂,他们参加庙会大多是为了看热闹。
以往,隆盛镇的农历每月初一、十五都是敬奉鬼神的日子,每家每户会到祠堂、“社公”神坛前祭拜,燃上香烛纸钱,祈求祖先和土地公公的保佑。后来,初一、十五前去祭拜的人越来越少,如今已经全无了,他们只是在重大节日才去。在调研期间与隆盛当地人谈及鬼神,他们的言语中少了敬畏与迷信,多了调侃和冷静,隆盛镇一位居民在接受访谈时甚至说:“我信什么?现在我什么都不信,只信钱!”②
(二)民间信仰与经济生活的进一步接轨
传统的隆盛人对待男女婚嫁是十分严谨且迷信的,嫁娶前选定婚配日子时,往往会让两个以上的算命先生看过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几个算命先生都认为他们的生辰八字不相克,他们方可成婚,如果相克,两人是万万不能结婚的,双方父母都会极力反对并采取种种措施阻止两人在一起。选择结婚的日子同样也要请两个以上的算命先生选定,如果选定的吉日相同,则采纳他们的建议,反之,则需再另请算命先生。如今,经济发展导致文化开放性增大,传统贞洁观念发生改变,未婚先孕的情况越来越多。在女方已经怀孕并且急着结婚的情况下,两方父母不再顾及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克,只会告知算命先生,就近寻一个吉日,通常而言这一日不是凶日即可,算命先生也会顺水推舟说些万事大吉之类的话。从这点可以看出,经济收入的增加,在充实农民钱包的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同时,由于家庭收入来源方式的改变,祭祖时向祖宗祈求的内容也由“六畜兴旺、农田作物丰收”变成了“出门发大财、买中六合彩”。
(三)禁忌变少,宽容性增强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前,隆盛当地人还是遵循旧俗,家中女子不得到祠堂祭拜祖先,也不得参与扫墓。发展到当代,此禁忌已基本消失,无论男女均可祭祖、扫墓,原因在于社会上男女平等思想的宣扬及渗入,也因为邻省广东的发展,大量家庭妇女外出打工,成为家中的经济支柱之一,地位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以往,在外死亡之人死后不得进入祠堂办丧,更是不能进祖坟,所以很多人在年老后便很少走出村外,甚至是病重也不愿在医院久住而要求搬回村里等待死亡降临,害怕死在村外不得入祠堂。如今,这一习俗在慢慢改变,部分死在村外的人,其家属执意要在祠堂办理丧事,并将其葬进祖坟,村中人并不像以前那般极力阻止,而是持宽容的态度,默许了这一行为。
在祭拜祖先的过程中,传统上是不允许嘻哈打闹、仪表不整洁的。隆盛当地人认为祖先虽然已经逝去,但他们的灵魂依然存在,能看到活人的行为举止,如果在祭拜时表现不敬,将得不到祖先的保佑和帮助。如今祭拜祖先之时,奇装异服的有之、大声喧哗的有之、嬉笑打闹的有之,这部分人大多是年轻人,他们对祖先已经没有如长辈般的虔诚信仰,对祭拜祖先持无所谓的态度。而他们的长辈也不对这类行为严厉制止,大多是听之任之。
(四)信仰群体呈现两极分化
在隆盛有一个很特别的现象:信仰群体呈两极分化状,一端是贫穷且文化程度低者,另一端是在当地相对富裕且文化程度较高者,他们的信仰程度最深。相反,经济状况一般、受教育程度一般的群体信仰也最为淡薄。当地穷人的信仰强烈多源于经济上的无力,因为贫困,所以没钱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对科学缺乏认识,也是因为贫穷,所以当遇到困难或是疾病时,人情薄弱,能从亲友、社会得到的帮助极少,甚至病重都无钱医治,只能将希望寄托于鬼神。而富者的信仰则来自于对“失”的恐惧,他们害怕失去既有财富以及社会地位,患得患失的强烈恐惧之下,便有了类似于“病急乱投医”的心理,认为只要能使他们不至于失去现在所有,一切潜在的有可能存在的力量他们都会去信奉,所以,他们会“养”一个甚至多个算命先生,每月或每年给他们一定的钱,每每在遇到困难时以及要做出某些选择前,都会请算命先生为自己测吉凶、转运势。而各个方面都较为一般的人,心态平和且易于满足,反而对此类活动更为冷静、理性、科学。
三、结语
从上可以看出, 当前,广西地区民间信仰仍是我国儒、释、道三教传统文化影响的延伸,在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大环境影响下,广西地区民间信仰的各个方面也都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变化。对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评价其是否对错,也不能任其自然发展,而是在保证社会和谐的大前提下,政府加以适当引导,让民间信仰的发展变化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变化相适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其作用于中华民族的复兴、促进我国文化的繁荣。
注释:
① 具体可参看许晓明《近十年广西民间信仰研究状况与展望(2000-2012)》,载于《广西民族研究》2013年2期。
② 笔者2012年1月28在隆盛镇隆盛村采访村民黄××所得。
(责任编辑 娄自昌)
Folk Beliefs in Longsheng Town of Guangxi from Micro-view
HE Jiefeng1, HUANG Shangzhen2
(1.School of Ethnic and Religions Studies, Nor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s & Law, XiAn 710000, China; 2. 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0 China)
Folk beliefs in China has the history of thousands of years, and chang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Folk beliefs in Guangxi Longsheng town contain the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Taoism beliefs and show the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under the in fl uence of modern culture, which are simpli fi ed rites, weakened religion, combination of beliefs and economy, less taboos, high compatibility and polarization of believers.
Guangxi Longsheng; folk beliefs; culture
D633
A
1674 - 9200(2017)02 - 0067 - 04
2016 - 05 - 04
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地方高校宗教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2013JGB221)阶段性成果之一。
何杰峰,男,河南伊川人,西北政法大学民族宗教研究院研究人员,藏学博士,世界史博士后,主要从事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研究;黄上真,女,广西玉林人,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乡村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