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和下西洋对明朝对外贸易的影响考究

2017-03-11王磊

兰台世界 2017年17期
关键词:船队郑和西洋

王磊

(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茂名525000)

郑和下西洋对明朝对外贸易的影响考究

王磊

(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茂名525000)

明朝时期封建制度逐渐呈现衰落的趋势,而处于世界中心地位的中国,其影响力也有所动摇。明成祖为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联系,宣扬本国国威,便派郑和七次下西洋,郑和下西洋的时间之长及规模之大在中国以往的航海中是空前的。郑和及其航海活动所取得的成就已经达到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对中国与亚洲、非洲一些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明朝郑和下西洋对外贸易世界影响

郑和下西洋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对外贸易的鼎盛时期,研究郑和下西洋及其“郑和精神”对当今“一带一路”建设有一定借鉴意义,而如果想对郑和下西洋这件史事有一个全面认识,就必须对郑和及其所处的社会背景有深刻的了解。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明朝与世界的联系,推动了明朝航海事业的发展,客观上加强了明朝和亚非国家的交往。那么我们下面就从郑和下西洋背景、船队概况及其对明朝对外贸易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郑和下西洋的时代背景

郑和下西洋始于十五世纪初,即明朝永乐时期,当时的大明帝国还处于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位置,不仅国力雄厚,政治上也较为清明。明成祖朱棣致力于恢复和发展与周边各国的友好关系,支持开展各项大规模的外交活动,因此就出现了郑和下西洋的盛举,在前三次的航海中其主要任务就是建立与南亚诸国的联系,维护与东南亚各国之间的和平安宁局面,并在各地建立中途转航的据点,同时也为向更远的地方航行奠定了基础[1]54。后四次航海的主要任务就是向西亚及非洲继续航行,以期与西亚及非洲诸国互通有无,增进明朝与各国间的友谊。而明朝时期采矿业、陶瓷业及造船业的高度发达也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公元1368年至1644年的中国虽然已经进入了封建社会的后期,但仍处于“永乐盛世”时期,也是明朝最辉煌的时期之一。明成祖朱棣雄才大略、思想开明,其在位时期从政治、经济、文化及对外交流等各方面加强改革,除了支持郑和下西洋等对外交流事业以外,他还下令兴修水利,著名的浚通大运河便是在当时修建的,同时还组织编撰了《永乐大典》,为巩固北方而迁都北京,根据国际形式的变化适时调整外交政策等,这一系列举措使明朝周边环境安定,为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奠定了环境基础[2]142。永乐时期的繁荣使得当局者渴望与国外进行物质文化方面的交流,也逐渐意识到我国的先进技术应该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和发展,这便构成了推动郑和下西洋的政治因素。

明朝“亲仁善邻”的外交政策是开明和友好的,明成祖朱棣依据当时明朝国情及历史经验制定出和平的外交政策,并将其列入《皇明祖训》当中,下令要求子孙恪守不移,也正因如此,郑和下西洋才会得到明朝统治者的极力支持,可以将明朝先进的航海技术和文化传播到南亚、东南亚等国家,希望以此创建一个良好的国际交往氛围。而明朝当时处于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劳动力十分充足,不存在扩大海外市场来倾销本国产品的可能,更不会掠夺资源为目的,恰恰相反的是当时许多贵族对国外奇珍异品的好奇推动了进口商品的贸易。加之当时明朝还时常受到倭寇的骚扰,使统治者们更加珍惜与周边国家的和平交往,所以明成祖的外交政策是具有正义性质的[3]86。

二、郑和及其船队概况

郑和原名马三宝,祖籍云南昆阳,回族人,小时候就以宦官身份进入燕王府当差,后来因为屡立战功被朱棣封为三保太监,并在南京御书“郑”字赐其郑姓,史称“郑和”。郑和率领的航行队伍由240多艘海船和2.7万士兵构成,于1405年江苏刘家港出发,穿过马六甲海峡又横渡印度洋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沿途访问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一些国家,为中国与南亚、东南亚的深厚友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郑和则在第七次返航途中因过度劳累而去世,为了纪念郑和的伟大壮举,民间开始出现以其故事为蓝本的《三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并将其探险活动称为三保太监下西洋。郑和及其船队曾经到达过苏门答腊、真腊和阿丹等国家,目前已知最远则到达非洲东海岸及红海沿岸,所谓“西洋”,是指明朝时期以婆罗文莱为界,以东称作东洋,西边则称作西洋。在没有通讯工具的明朝,郑和通过采用旗语的方式保持船队间的联系,即白天约定好悬挂不同颜色的旗帜作为相应的旗语,夜晚则采用灯笼照明的方式反映航行的情况,在大雾天气的时候便配有铜锣、喇叭等进行声响交流以保证船队正常联系。船队的组织形式完全根据军事作战需要编制,保证统一指挥才能使船队航行井然有序,这便构成了郑和下西洋成功的组织基础。

明朝继承并改善了宋元以来的造船技术,同时引进了可以逆风航行的阿拉伯三角帆技术,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有利的技术保障。明成祖朱棣“宣扬国威”的政治目的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郑和下西洋的发展,这也不同于元朝时期的远洋贸易而多了些许政治色彩。在国家强有力的支持下,郑和下西洋在技术、人员构成及配套设施等各方面得到有力的保障。郑和七次下西洋不仅宣扬了明朝的国威,还引进了国外的先进生产技术。由于郑和下西洋没有过多的商业贸易,开支方面都是依赖明朝国库支援,所以在明朝后期经济实力下降后便停止了这项伟大的远洋航行计划[4]36。

三、郑和下西洋对明朝对外贸易的影响

郑和下西洋成为15-16世纪航海时代的先驱,加强了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诚然,郑和下西洋带有明显的宣扬国威的目的,但是它的积极意义远远大于这种偏见。相比之前朝贡贸易中“厚往薄来”的方式,郑和下西洋不仅展示了明朝的雄厚实力,也刺激了周边各国与明朝的商贸往来,从而避免了朝贡贸易中的巨大耗费,郑和下西洋不仅为周边国家提供了瓷器、丝绸等“畅销品”,还可以在返航途中购买或交换一些药品、香料、象牙犀角等物品。这些物品不仅满足了明朝权贵的猎奇心理,也促进了海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郑和下西洋比西方探险家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比达迦马的航行早了九十二年,在某种程度了也宣扬了明朝的船舶建造技术,同时也促进了天文地理知识的传播,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郑和下西洋不仅是中国古代航海事业的顶峰,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里程碑。

郑和下西洋向海外传播了先进的中华文明,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进步。中华文明历史悠久,郑和下西洋带给周边国家的不仅是物质上的交流,更是向周边国家宣扬明朝和平交往的态度,将中华文明先进的科学技术、典章制度以及宗教礼仪等带到南亚及非洲诸国。同时,郑和下西洋还将明朝的建筑、绘画和医学等精湛的技艺传授给这些国家,例如在郑和船队中就有一群“稳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接生婆,她们每到一处便指导当地妇女如何接生,推动了中医妇产医学在东南亚及非洲沿海各国的传播与应用,而郑和船队在返航途中也带回了东南亚等国质量上乘的珍贵药材,如犀牛角、燕窝、沉香、硫磺等,同时郑和还命人在南京狮子山等地种植和培育异国草药,对丰富我国中药材种类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农业技术方面还将凿井、捕鱼、农作物栽培等传授给当地人民,促进了周边国家农业的发展,为南亚、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郑和下西洋也加深了明朝与周边国家的友谊,“亲仁善邻”的外交政策为后世的和平交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明朝与亚非国家的商贸往来,标志着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极盛时期。当时的亚非等国特别是南洋各国不仅物产丰富,而且与我国贸易基础较好。自汉唐以来,我国和亚非等多个国家往来密切,南洋国家更是被称为是我国商旅的荟萃之地。明朝郑和下西洋标志着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鼎盛时期,此时中国和亚非各国的贸易规模空前,为海上丝绸之路各国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学者们根据郑和使团中相关人物的记述,研究发现郑和在下西洋过程中命人对亚非各国的生产经济、人民生活情况以及物质资源等相关信息进行了详细的调查记录,这不仅为后世学者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科学数据,也丰富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记录。郑和使团在通商贸易过程中,不以大国之威欺压弱小国家,而是能够做到公平交易,在民间取得良好的信誉,受到各个国家的热烈欢迎,郑和下西洋船队一到,当地居民便纷纷前来交易,这种热闹景象持续了二三十年,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明朝时期的经济贸易发展[5]123。郑和下西洋在外交上稳定了东南亚国际秩序,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提供了秩序保障。明成祖时就有七个国家的国王和多个使节来华,1417年,苏禄王远渡重洋访问明朝,在返程途中病逝,明成祖便按照藩王之礼厚葬于山东德州,并亲撰碑文,为两国友谊留下了一段佳话。

在郑和的带动下,民间海上贸易也得到长足发展,客观上促进了早期南洋移民活动的发展。在宣扬国威的同时,对周边倭寇及蒙元反明势力也有一定牵制作用。有明以来,海上倭寇成为影响东南沿海安定的主要外因,倭寇横行海上,在沿海地区进行抢夺商船、欺压渔民等罪恶行径,严重影响明朝海外贸易发展。郑和下西洋船队以军事编制组建而成,通过海上包抄的战略震慑打击了倭寇势力,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明朝海防压力。郑和下西洋途中消灭了长期肆虐海上的海盗,维护了海上的安全秩序,为民间商船往来提供了安全保障,促进了海上民间商贸往来。同时,民间商队逐渐以郑和下西洋线路为主要商贸线路,发展与周边各国的商贸交流活动,为当时向往中华文明的周边各国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也吸引了大批的中国移民到南洋定居生活,为中华文明的传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们构成了中国最早的华侨群体,为当地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我国人民与当地人民的交流搭建了一座友谊的桥梁。

郑和下西洋不仅对世界航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明朝与其他国家的交流提供了平台,向海外诸国传播了先进的中华文明,加强了东西方文明间的交流。同时也促进了各国之间经济的交流,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对外贸易的鼎盛时期,可以说郑和下西洋开创了中国对外贸易新路径,弘扬郑和精神,有助于“一带一路”建设以及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1]陈尚胜.郑和下西洋与东南亚华夷秩序的构建——兼论明朝是否向东南亚扩张问题[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2]田渝.16至19世纪中叶亚洲贸易网络下的中暹双轨贸易[D].暨南大学,2007.

[3]宋正海.孟席斯的郑和环球航行新论初评[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4]冯立军.古代中国与东南亚中医药交流[J].南洋问题研究,2002(3).

[5]蒋俊.从人类学视野看明代封贡体系:关于礼物的分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9).

10.16565/j.cnki.1006-7744.2017.17.32

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古代对外贸易研究(2017GMYSKT03)

王磊,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世界古代史。

K124

A

2017-02-19

猜你喜欢

船队郑和西洋
美国乙烷进口对发展我国大型乙烷船舶的影响
清宫里的西洋钟表师
紫禁城内的西洋科学家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
对郑和下西洋的再认识
淡水河谷40万吨级大型船舶船队对铁矿石供应链的影响
二手散货船可能“轻松”贬值20%:美国鹰散航运(Eagle Bulk Shipping)主席Zoull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