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的诚信体系构建
2017-03-11
(龙岩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龙岩 3640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的诚信体系构建
陈永光
(龙岩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龙岩 364012)
本文从诚信缺失现状出发,认为我国诚信问题受到了传统文化、政治体制、法律制度、暴利诱导以及理论与实际教育脱节的影响。本文从个体层面进行审视,思考诚信缺失的问题,指出个体诚信行为的养成需要文化引导、政府形象的塑造等,使个体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做到诚信,进而建构诚信体系,促使个体之间更加信任,相互合作,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氛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而诚信是和谐社会的基石,是友爱的基础。离开诚信或诚信缺失,和谐社会只会是空中楼阁。当前我国社会各领域中存在着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失信问题为什么如此严重?我国的诚信体系又该如何构建?对于这两个问题学术界主要是从道德规范角度进行阐述,认为道德滑坡是中国社会转型期导致诚信问题突出的基本原因,因而需要重塑我国道德体系或者加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是一项庞大、艰巨、长久的系统工程,需要联合动员多方力量和多项机制才能取得成效。但无论是何种环节、何种层面、何种机制,个体自身始终是创建诚信、推动和谐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 诚信问题现状
诚信本身是一种道德、一种品质,也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诚实是立身处世的法则,是人格魅力的表现,也是衡量个人道德品质的标准之一。目前我国诚信缺失或危机问题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假冒产品在市场上随处可见,已经遍布全国各地。很多地方的制假售假具有庞大的组织体系,整个系统运作畅通,有些甚至成为企业的一种新兴增长点。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一年制假售假的年产值达3000亿元,涉及的行业十分广泛。虽然这些行业或多或少都受到了主管部门的查处和整治,但仍有部分行业无视法律法规,造假行为猖獗。
第二,经济领域诈骗不断加剧,企业弄虚作假屡禁不止。“互联网+”飞速发展,伴随而来的网络诈骗如非法集资、金融传销等欺诈违法活动大有滋生蔓延之势,给人民群众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根据相关信息公布,我国被抽的157家企业会计审查,虚报利润增长的有155家(98.7%)。例如,四川成都红光公司原本是将近破产的公司,但该公司虚报利润,通过宣传包装,最终欺骗上市,这促使了其他企业也催生出了弄虚作假的念想。
第三,政治层面弄虚作假失信于民。有报道称,一名司机,通过自己的几次活动后,被党委直接任命为某地区的党委副书记;一位当地的地痞流氓,通过自身的条件与当地官员的勾搭,最终当上了人民法院的院长一职,并且还一度评为优秀法官;某三陪女,通过与当地官员的色情交易,最终使得她自己成为了某区宣传部副部长一职;某省一些官员子女,明知道还在上小学、幼儿园的学生却是成了公务员名册内的体制内成员,每个月还领取工资。
第四,在社会生活层面上,人们把说真话当作一种反常心理,把说假话、弄虚作假作为比较正常的判断标准。民间还流传着这样的民谣:“一级哄一级,一直哄到总书记”;“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2]虽然这些民谣有些夸大其词的意味,但是也折射出了我国诚信缺失的严重性,已经到了不整治不行的地步了。
第五,虚拟空间层面上,有些人为弥补现实世界中的不足,他们在网络世界中制造假信息、假身份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等,从而获取自身利益。例如,在联众游戏中网民们通过联合作弊的手段获取分值,从而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网络上的诈骗邮件、病毒的制造等都是诚信缺失的一种表现。
以上五点都是我国目前诚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这种不诚信问题表现得愈来愈明显,要改变这种现状,只有各方的人或者组织都遵守诚信规则。
2 诚信体系缺失原因
诚信道德的缺失不是一蹴而成,是经过了长时间的变化而成。市场经济秩序混乱,个人信任危机的出现都是诚信体系缺失的表现,他的形成具有错综复杂的原因。
第一,诚信体系的缺失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即使我国具有悠久的诚信道德传统,但是在传统文化中也存在异质文化,如为官不仁等文化糟粕。在传统社会中,各级官员是各级民众学习的典范,官员的行为直接影响到了当地的民众行为,因此,官员的诚信道德水准高低是影响当地民众的诚信道德水准。
第二,诚信体系缺失受到了政治制度影响。我国部分领导干部的陋习,严重影响了党和国家的公信力。部分言行不一、弄虚作假的干部得到了提拔和任用,反而那些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诚信守信的人被排挤或者打击。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不诚信的伪君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官员更加弄虚作假制造泡沫政绩。
第三,诚信缺失受到了法律制度不健全、不合理的影响。法律制度不健全是指出现了法律的漏洞或者法律范围太窄了等等。不合理是指没有根据人性化的道德基准来构建法律或者制度。这些法律的漏洞或者不合理的规定,造就了一些人铤而走险,践踏法律,钻法律的空子等。这其实就是对法律的抵制,法律对这些人无法有效的执行,惩罚力度不够等,纵容了某些人的不诚信。
第四,诚信缺失受到了暴利的诱导。诚信本身就是一笔财富,但是这笔财务不是瞬间形成的,是需要自己的长期经营,逐渐积累的过程。任何组织或者个人,要守住诚信必须摒弃暴利的诱导。目前一些人就是受不了暴利的诱导,促使他们弄虚作假、制造假冒伪劣产品。因此诚信体系的构建需要组织或者个人抵制暴利的诱导,才能构建一个诚实守信的社会。
第五,诚信缺失受到了理论与实际教育的脱节影响。在日常的主流意识中我们可以听到各种关于诚实守信,合法经营致富的教育引导。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不诚实守信反而获得暴利,这些事例势必引发人们从众心理,在思想潜意识里培育他们弄虚作假。
3 构建诚信体系途径
第一,加强诚信宣传教育。通过教育的方式改变人的不诚信行为是最为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提高个体的道德修养和诚信道德的认识,强化个体的自律行为,最终使个体从“要我诚信”到“我要诚信”的过程,把为获利诚信转变为追求诚信是道德高尚的表现。注重社会个体之间的诚信体系构建,从微观个体的教育角度入手,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栏、新媒体等传播形式加大诚信的社会宣传力度,使诚实守信认知意识浸化普通大众深入人心。积极发挥学校在德育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加强干部队伍诚信教育,坚持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对党和人民群众忠诚老实,做到人前人后、圈里圈外、台上台下一个样,树立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加强专题培训教育,学习先进典型,激励个体自觉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和诚信风尚的引领者,积极推动社会诚信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促使大家诚实守信,形成规则诚信、组织诚信、陌生人之间诚信、政府公信力诚信的局面,树立人人诚信,人人自律的良好态势。
第二,加强道德法制约束。道德法制是在精神和制度上构建诚信体系的重要保障,而和谐社会的构建则需要强有力的诚信体系做后盾。诚信作为个人道德品质重要的内在素养,所以对个体优良诚信品质的培育和塑造尤为重要。无论是学校学生、公职人员、企业家、生意人、普通员工、普通百姓,都要自觉树立法治观念,加强诚信意识,真正从思想和行动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
在经济领域提倡契约精神,强调契约的本质就是诚信,使个体在追求自身利益时能意识到法律强制力是个体遵守诚信原则的强力保障,清楚不诚信行为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敦促人们无论在经济领域还是社会生活中都要坚定诚信道德意识,遵守契约精神。对于政府公职人员要加强改进任免制度和考评体系,政府领导干部是诚信体系构建的示范者或者引路人,他们的诚信行为直接影响了群众的诚信行为,对诚信好的干部或职员予以优先提拔重用,对诚信差的干部职员进行警示谈话、降职、免职甚至追求法律刑事责任等,力求通过干部讲诚信带动群众以及全社会讲诚信,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浓厚的诚信氛围。
第三,要建立个人、单位诚信档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要建立个人和单位的诚信档案,这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可以避免诚信缺失的弊端,也可以有效抑制那个不诚信的个人或者单位,从源头上避免了不诚信的行为发生。同时还要对不诚信个人或者单位加大惩罚力度或者公开批评的机制。如果建立了个人或者单位的诚信档案,这个个人或者单位的诚信记录就随处可见了,这部分个人或者单位失去了市场,进而迫使他们走上诚信的道路,就不敢轻易地不诚信了。总之现阶段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和通讯设备,建立和完善可覆盖全国的个人或单位诚信档案记录和评估查询网络,缩小各方信息不对成性,提高不守信行为被发现或可预防的概率。
第四,发挥新媒体和监督机构的监管职能。完善的监督体系可有效地威慑不诚实者,我国组织或者单位不诚信问题突出,政府部门的官僚主义、弄虚作假和徇私枉法行为更为明显,这给政府形象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因此要发挥新媒体和监督机构的监管职能,让组织、单位、个人的不诚信行为曝光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眼里,同时也是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组织、单位和个人的不诚信行为。
4 结 语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内容,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我国还处于经济快速转型发展阶段,诚信是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现阶段社会诚信缺失问题还将长期存在,构建完善的社会诚信体系还任重道远。但只要联合动员多方力量和采取多项机制,包括文化引导、政府形象的塑造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养成个体的诚信行为,使个体真正地从思想上、行动上做到诚信,建构诚信体系,创建和谐社会是可期的。
1 兰英,罗永禄.诚信道德及失落与重构[J].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3(4):28-31.
2 王宏宇,陈友芳.建设诚信社会的微观思考[J].珠江经济,2006(6):69-76.
3 雷丹,邵秀娟.当前中国社会诚信现状、原因及对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4):18-20.
Abstract: The essay discusses the lack of credibility in the society, and points out the causes from aspects of cultural tradition, political system, legal system, extravagant profits abduction and disjoint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t is suggested that individual credibility should be directed and influenced by the country, the culture and the government so that the social credit system can be established and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can be realized.
Keywords:socialist core values; credibility; establishment
(责任编辑:谭银元)
EstablishingtheCreditSystemintheProcessofCultivatingSocialistCoreValues
CHENYong-guang
(Longyan College, Longyan 364012, China)
D02
A
1671-8100(2017)03-0125-04
2017-05-04
陈永光,男,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