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公共课改革探析

2017-03-11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公共课考核院校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湖北武汉 430050)

高职院校公共课改革探析

陈光明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湖北武汉 430050)

公共课程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是学生专业学习的必要文化基础,更是学生未来成长和发展的思想与素质基础。目前,高职院校公共课教育教学改革相对滞后,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需要我们努力去解决。

高等职业教育;公共课

高职院校公共课是学生综合文化素质提高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必要基础,在学生成人成材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但公共课教学改革相较于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教学的改革,仍然显得滞后,影响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并进行改革。

1 高职公共课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观念的偏差:重专业轻文化,重技能轻知识

一般认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普遍对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非常重视,在人力、物力、时间等方面加大投入,这无可厚非。但由此而带来的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就是或多或少、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公共课的教育教学。在一些领导和专业教师甚至公共课教师中,重专业轻文化,重技能轻知识的观念普遍存在。在人力、物力等投入上有了倾斜,对公共课的课程,能不开设的就不开设,能压缩课时的就压缩,即使开设的公共课,也在相当程度上被片面要求突出为专业服务的职能,公共课在相当部分的高职院校中被边缘化。而且,这样的观念在相当一部分学生中也普遍存在。

1.2 基础的差异:生源结构多样化和文化基础的薄弱

普通高中毕业生通过高考进入高职院校仍然是高职院校生源的主体。这些学生经过系统的高中教育,文化知识基础较好,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都比较好,但独立性和实践动手能力由于其求学经历而显得较弱。

随着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多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升学模式不断出现,通过单独招生或技能高考等形式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越来越多。这些学生经过中等职业学校或职业高中的训练,实践动手能力和独立性稍强,但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理论学习的兴趣不大。这些文化基础不同、起点不同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却要通过同样的途径和方法达到同样的“终点”,其带来的问题可谓多多。

1.3 方法的单调:单一的教学模式与测试手段

目前在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大大领先于公共课程。而公共课程的改革则步履维艰。比如在内容上,有本科课程“简化版”的,也有另起炉灶、自搞一套的。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一本书一支粉笔”式的教学在相当程度上存在,成绩测试则更多是传统的试卷考试。与专业教学“工学交替”、实习实践、模拟仿真、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等相比,公共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显得单一与落后。

2 高职公共课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

2.1 转变观念,注重学生未来成长和长远发展

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学校(当然也包括高职院校)最重要的目标和任务之一是“育人”。这既包括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也包括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为学生未来成长与发展提供必要的文化知识保障。公共课程在这两方面都承担着重要的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诸如大学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等课程则更多地为学生提供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

我们一定要在高职院校的领导者、教师和广大的学生中树立起这样的观念,那就是公共课程在高职院校中绝不是配角,而是要在“育人”的过程中成为主角;不是被“边缘化”,而是应该居于中心。我们要为学生未来成长和长远发展打下综合素质基础和扎实的文化素质基础。

2.2 明确定位,为专业知识学习服务

在相当部分的公共课教师中,存在着一种观念,他们认为公共课也是独立的学科,有自己独立的知识体系,也应该有独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因此,他们不太关心其他专业的情况,也不甚了解其他专业对公共课的需求,只是关注于自己的学科体系而“关门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除了“育人”的任务外,更加重视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的训练。高职公共课还必须承担为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服务的重任。我们必须明确,各类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建立在文化基础之上的,没有文化知识基础,想要真正掌握专业和技能是不可能的。文化知识基础和专业与技能密不可分。因此,作为高职院校公共课教师,我们必须树立“为专业服务”的观念,深入研究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与自己所教的公共文化课程的关系,了解专业所需,为专业服务。

2.3 因材施教,实行差异化的教育教学

如前所述,现在高职院校生源结构日益多样化,学生知识结构、知识和能力水平越来越呈现差异化。“整齐划一”式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

“因材施教”是中国古代一条重要的教育原则,历来为教育界所重视。其核心内涵就是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情况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特性、专业属性更强,而且不同生源的学生知识与能力差异更大,在公共文化课上,类似外语、高等数学等课程上体现得特别明显。因此,实施差异化的教育教学势在必行。

3 高职公共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途径

3.1 确立目标,调整公共课的教学目的和内容

公共课教学目的是什么?许多人认为这是一个不该问的问题。然而,这却是我们进行课程改革的基础。如前所述,公共课除了“育人”,为现在和未来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还要助推其“成才”,亦即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服务,这就是高职院校公共课的教学目的,它与普通教育有着显著的差异。基于此,我们必须对高职公共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有全新的认识。

在教学目的上,我们要确立“育人”与“成才”并重的原则。既不能关门教学,为学习而学习,两耳不闻“课外事”,把公共课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王国”,也不能唯专业“马首”是瞻,成为专业的附庸而甘愿被边缘化。

“育人”为首,就是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是要为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让他们成为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的社会公民。这就要求我们,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包括其他公共课,都应该在教育教学中,承担起“育人”的责任。

“成才”并重,就是要深刻认识高职教育的特性,在公共课教学实施过程中,深入研究专业教学内容,了解专业教学与训练对公共课所需,将公共课与专业对接,更好地为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服务。因此,高职院校公共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等方面都必须作出大的调整,以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的根本需要!

3.2 突出特点,实施差异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差异化的教学模式是“因材施教”原则的必然结果。差异化的教学模式包括有区别的人才培养目标、有差异的培养路径、不同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有针对性的教学组织形式。

3.2.1有区别的人才培养目标

针对不同文化基础的学生,公共课也应该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针对普通高中毕业生,可以提出更高的文化知识要求,比如要求达到更高的外语、数学水平,要求具有自主学习能力。而对于中职或职业高中毕业生,则可以满足于仅就专业学习必需的文化知识进行教学,在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进行相应调整。

3.2.2有差异的培养路径

有差异的培养路径主要体现为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针对不同文化水平的学生,公共课的课程设置也应有所区别,改变过去不管什么学生,课程一律相同的现象。比如旅游、英语等专业可以不开设高等数学课或减少课时数,不同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时比例有所区别,调整教学内容和考核要求等。

3.2.3不同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方法

目前,公共课的考核基本上是传统的学期末或课程结束时的书面(试卷)考试,这既符合传统的教学方式,又适应了高中学生的学习考试习惯,似乎是合理的。但高等职业教育更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一特点却没有显现出来,且单纯以一次考试决定学生成绩也存在问题。

高职公共课的考核应该走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并重的道路。注重过程考核,是指应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知识掌握情况,学生的点滴进步都可以在过程考核中得以体现,这对于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将会是鼓舞和激励,会刺激他们更加努力学习,形成良好的激励效应。必要的情况下,过程考核在整个成绩评定中的权重可以大于结业考试。

公共课考核评价还可以尝试以实践技能作为考核形式。比如在外语考试中运用日常交际以考核口语和听力,以某个工程或技术应用考核数学建模或计算,完成现实生活中适用的应用文以考核语文能力等,以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

3.2.4有针对性的组织形式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组织形式通常以传统的统一编班为主,将不同生源、不同文化基础的学生集合在一起,这给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对此,我们提出的对策就是“分层教学”和“走班制”。

“分层教学”,是指通过必要的测试,打破专业和自然班级的限制,在公共课教学中,将文化基础相当的学生固定编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文化基础开展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都会比较好。

如果因为资源(师资、场地等)所限,则可以实行“走班制”。“走班制”类似于选修课的组织形式,仍然是打破专业和自然班级限制,根据不同学生的时间安排,形成临时班级,达到将文化水平相当的学生集中进行教学的目的。

3.3 与时俱进,引入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高科技手段被引入教育领域,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层出不穷。传统公共课教学中“一支粉笔一本书”式的教学模式已经远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课堂,必须加以改革。

相较于专业教学,公共课在课堂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不仅起步晚,而且显得步履维艰。当专业教学大量采用高新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时,公共课教学仍然以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为主。因此,必须大力引进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新要求。

公共课教学也可以采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云课程等教学形式,这不仅可以拓展教学内容和空间,也能充分激发学生兴趣,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其针对性、趣味性、有效性都将大幅提高。

4 结 语

高职院校公共课的教育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影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必须潜心研究,转变观念,努力探索适应社会发展和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高职公共课教改之路,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出贡献。

1 曲敏.试谈高职院校公共课教学的改革[J].教育探索,2008(7).

2 陈光明.高职院校新的生源结构下因材施教的探讨[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

Abstract: Public cours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urriculum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It is not only the cultural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profession study but also the ideological and overall-quality foundation for their future development. Currently, the public course reform is in stagnation relatively and has influenced the promot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 which urges us to find solution.

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public course

(责任编辑:谭银元)

AnalysisofPublicCourseReforminHigher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

ChenGuang-ming
(Public course department, Wuhan Institute of Shipbuilding Technology, Wuhan 430050,China)

G71

A

1671-8100(2017)03-0064-03

2017-04-11

陈光明,男,副教授,主要从事高职“两课”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猜你喜欢

公共课考核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内部考核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Factors Affecting Memory Efficiency in EFL
On Memory Theory in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配器课在师范高校公共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