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域特色文化的高职院校爱心教育研究
——以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7-03-11任清华黄心闲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妈祖爱心特色

李 超 任清华 黄心闲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莆田 351254)

基于地域特色文化的高职院校爱心教育研究
——以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李 超 任清华 黄心闲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莆田 351254)

爱心教育对于高职学生健康人格塑造、职业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提高有着重要意义。地域特色文化能够丰富爱心教育内容和题材,为爱心教育提供切实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将莆田地域特色文化——妈祖文化融入爱心教育中,取得较好的实践成效。

地域特色文化;高职院校;爱心教育

近年来,高职院校爱心教育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许多学者纷纷展开研究,如姚潇囡的《论高校爱心教育体系的构建》[1],遇言的《关于“爱心教育”定向的思考》[2],罗亨江等人的《加强高职院校高职生爱心教育的思考》[3]等论文,对爱心教育体系及高职院校学生爱心教育现状进行了详细的陈述,然而这些研究成果都限于理论研究和教师个人感悟,在措施的操作性和针对性上未有较为理想的突破。本文就高职院校爱心教育这一课题与地域特色文化相结合进行研究,打破常规理论研究和实践思路,结合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的成功经验,探讨高职院校基于地域特色文化开展爱心教育的意义及对策。

一、高职院校开展爱心教育的意义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爱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包括付出爱和接受爱。黄希庭、徐凤妹在《大学生心理学》[4]一书中也指出,大学生基本需要包括尊重需要、社交(友情、助人)需要、奉献需要等,高职院校开展爱心教育对于学生健康人格塑造、职业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开展爱心教育有助于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人格是人的主体意识的集中表现、凝聚和升华,是个体自主选择、内化、整体构建的结果。在人格表现过程中,个人主观能动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爱心教育是通过对学生的知、情、意进行教育,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产生积极影响,促其形成健康人格。

无私的爱心是健康人格的重要表现。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竞争压力大,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急功近利、失信等现象较多;信息网络化的发展,网络信息的片面性、非真实性、诱导性等特点逐渐显露,尤其是近年出现“暴力”“讹诈”等事件,对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型的高职学生极易造成不良影响,使其对爱心产生迟疑、怀疑甚至漠视,校园暴力犯罪事件的发生更是学生缺乏爱心的极端表现。

高职院校通过系统的爱心教育活动,对高职生的知、情、意等方面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可以正确地认识自我、他人与社会,懂得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使学生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正确的自我意识,具备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情绪调控能力,促使人格得到充分、协调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健康的人格。

(二)高职院校开展爱心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不单单是指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还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思想(意识、态度、作风)等隐性职业素养,隐性职业素养是职业素养最根基的部分。爱心是隐性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为目标,在教育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重技工、轻人文”的现象,忽视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然而,企业在人才招聘、使用过程中,不仅考察学生的职业能力,还要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思想等隐性职业素养进行综合评估。

高职院校开展爱心教育,可有效提高学生隐性职业素养。一是道德品质培养。司马光有言: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在教育实践中,作为教师,应多加注意教育细节,身体力行为学生做表率。例如,学生有问题,尽快给予真诚的帮助,而不是推诿搪塞,避免学生对他人失去信任。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从我、从小做起,既立足现实,又胸怀远志,形成良好道德品质。二是奉献意识、合作精神培养。学校可为学生提供团队活动的平台,通过志愿服务等爱心教育活动,加强体验,让学生理解“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理,培养学生奉献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三是爱岗精神培养。通过爱心教育课堂教育、实践活动,增加学生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爱班意识。让学生在学校爱班级,在单位爱岗位,将爱岗精神付诸实践。

(三)高职院校开展爱心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

社会多元化发展,社会领域、价值观趋向多样性,人们更加注重个人价值与自身利益的实现,而忽略他人利益、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社会责任感淡薄,甚至有人做出有损企业、社会利益的行为。因此,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已成为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基本要求。

高职院校开展爱心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一是通过创设爱心活动载体,让每一位学生在爱心活动中得到肯定和褒奖,从而获得成功感和成就感,为社会责任感的提高打下基础;二是通过举办爱心讲座、道德讲堂、爱心主题班团会等教育形式,可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学生道德内涵,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责任感提供持久动力;三是通过评选爱心人物,树立榜样,榜样教育是一种责任教育、示范教育,向学生展示榜样典型的先进性,营造责任氛围,让学生的道德、情感与意志受到“润物细无声”般的感染,从而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可以说,高职院校开展爱心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和建立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使学生懂得爱自我、爱家庭、爱他人、爱社会,学会换位思考与付出。

二、地域特色文化对高职院校发展爱心教育的积极作用

地域文化是与特定区域相关联的文化,具有区域性、独特性、稀缺性、亲切性、延续性等特点,与“全国性”“普遍性”相对应,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身处地域文化中,受到地域文化的感染与熏陶,可以积极挖掘地域文化精髓,从优秀地域文化中汲取营养,对高职院校爱心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地域特色文化有利于营造校园爱的氛围

佐藤正夫在《教学论原理》中指出,“人的生活圈、他的人际关系……都是最亲近,对人产生着最强烈影响的”[5],“人的生活圈、他的人际关系”正是人所处的环境。“孟母三迁”的故事充分体现了环境对人的深刻影响。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宽泛性,存在着内容更新慢、与社会生活脱节的问题,无法适应当代大学生求新、求活、求奇的特点,难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由此可见,要进行爱心教育,仅进行理论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爱心氛围的营造必不可少。

地域特色文化存在范围小、“接地气”、更有感染力的特点,更有利于爱心氛围的营造。高职院校可以将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如典型人物、事迹、名言等引进校园,以读物、摄影、微电影等形式,通过微博、微信、广播、文化墙等媒介,将地域特色文化传播到校园的每个角落,加强校园爱心文化氛围营造。与此同时,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过程中,将地域特色文化引入爱心教育体系,丰富爱心教育内容,可以有效弥补现有德育内容、体系及教学方式的短板,充分发挥地域特色文化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地域特色文化魅力,更好地营造“爱”的氛围。

(二)地域特色文化有利于引发校园爱的力量

地域特色文化的形成与由“个体”形成的“群体”有着密切的关系,同质性或趋同性的群体是地域特色文化形成的基础。处于某种地域特色文化中的人受着本地文化的熏陶,更容易对某种认识达成共识,从而引发行动力量。

高职院校的师生所形成的群体具有趋同性的特点,为高职院校进行爱心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从师生属地方面看,高职院校师生一般来自本地及周边地区,他们在本能、情感、文化背景、价值观、风俗习惯等方面都有着同质性或趋同性,这种同质性或趋同性是经过长期积淀形成的,不会在短期内改变。一般情况下,群体成员同质性或趋同性大的群体具有更高凝聚力,“他们的感情与思想都在关注同一件事”[6],这“能更好地刺激和发展存在于人身上的各种力量的因素”[5]。高职院校在爱心教育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师生群体的这一特性,发挥地域特色文化对人们的影响,营造爱心氛围。《辞海》注释:“善事父母曰孝”,这是对父母的爱。湖北省孝感市因“孝”而得名,有诸多孝文化遗址,孝感市民对“孝”有着共同认知,这种浓郁的孝文化氛围有利于本地学校开展爱心教育,引导学生爱父母、爱他人,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引发校园爱的力量。

(三)地域特色文化有利于激发校园爱的行为

爱心教育的目的是引发爱心力量,将爱心落实为具体的行为。然而,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我们只是教育学生“要有爱心”,缺乏感情基础培养引导,在爱心行为方面表现的不够理想。地域特色文化对于激发爱的行为具有积极意义。

一方面,地域特色文化对人们的影响力更强,人们会“主动积极地选取对于他们的发展来说是最重要的环境要素为学习的对象,并且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创造性的活动”[6],所以当高职院校将地域特色文化中爱的要素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时候,它将成为师生学习的对象;另一方面,受到地域特色文化熏陶的人们在群体情感上面具有相似性的特点,而“群体的行为是受感情激起并主导的,这种感情的强弱程度,直接决定着群体的行为能力”[6]。可以说,情感与行动是相对统一的,情感可以促进或阻碍行动的发生,积极的情感可以激发积极行为的产生。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情感都会激发行动的产生,只有情感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可能激发行动,这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高职院校在爱心教育的过程中,挖掘地域特色文化中“爱”的基因,培养师生情感,使这种爱的情感得到长期积累,让积极、正面的情感发挥作用,引导师生端正爱心动机,引发质变,激发爱的行为。

三、基于地域特色文化的爱心教育实践——以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爱心意识教育和责任感培养,将爱心教育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突出位置。在爱心教育活动中,注重融合莆田地域特色文化——妈祖文化,“立德、行善、大爱”是妈祖文化的核心精神,学校充分挖掘妈祖文化的爱心教育因素,结合妈祖文化精髓,形成富有特色的校园爱心教育体系。

(一)妈祖文化进环境,营造爱心文化氛围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园环境规划建设过程中,主动融入妈祖文化元素,突出地域文化特色,营造出浓厚的爱心文化氛围。首先,依托妈祖文化资源,建设妈祖文化馆,并围绕“大爱妈祖”主题,发动师生通过国画、书法、油画、雕刻、剪纸、漫画、平面设计等艺术形式,创作妈祖文化作品,丰富文化馆内容。其次,建设博爱公园,制作妈祖精神石刻,将妈祖文化元素融入校园环境。再次,在新校区建设中,依托旧有的妈祖宫,规划妈祖公园,作为妈祖文化的校内实践基地。学院通过各种形式将妈祖文化元素融入到校园环境中,营造爱心文化氛围,让师生浸润其中,接受爱心文化熏陶。

(二)妈祖文化进课堂,倡导爱心精神理念

课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常规渠道,也是必需渠道。课程教育过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构建爱心课堂教育体系,立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主阵地,同时挖掘莆田地方特色文化的爱心元素,弘扬妈祖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编写《妈祖文化导论》校本教材,作为必(选)修课程。《妈祖文化导论》以莆田地方特色文化为背景,融入妈祖民俗故事、文化传播、文学艺术等内容,呈现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了解妈祖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及其深刻的时代意义,提高学生对莆田地域特色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对莆田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责任和担当意识。同时也激发学生崇德、向善、知礼、守义的向上正能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

与此同时,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爱心主题讲座、演讲、主题班团会等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聆听他人故事,发现、讲述身边好人好事的过程中,感受爱心的力量,用鲜活的爱心事例来影响、感染、带动学生爱心意识的养成,拓展了爱心教育渠道。

(三)妈祖文化进实践,强化爱心行为养成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贵在导之以行。学院在开展爱心教育过程中,依托丰富的妈祖文化资源,搭设爱心实践平台,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将爱心文化更好地融入实践育人,让学生将爱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实践中强化爱心养成。在活动设计中,注意区分层次性,既有普适性,又有专业性,更带创新性。

1.体验式爱心实践活动。通过体验式实践活动营造爱心,强调师生内心的感悟,情感的升华。农历三月二十三是妈祖的诞辰日,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把这一天作为学院的“爱心日”,启动爱心节活动,用妈祖的大爱精神培养学生的品德,打造爱心校园。举办爱心节系列活动,如“学会感恩”爱心讲座、“为爱奔跑”环校跑、“爱心墙”签名仪式、“爱心游园”等活动。这些活动强调的是体验二字,让师生感受到学院爱心文化氛围的同时,促使他们自觉践行爱心。

2.创新式爱心实践活动。在活动设计中,结合专业特点及互联网生活方式,创新活动形式,创造性地开展大学生爱心实践活动,较好地激发了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一是设计爱心形象大使“湄宝”。“湄宝”以妈祖形象为原型,突出萌娃形象。组织学生拍摄湄宝主题微电影《湄宝诞生记》,并编排舞蹈《HELLO湄宝》,将湄宝形象与舞台表演相结合,并成为校园爱心节等各项大型活动的开场舞。二是开展爱心行为艺术活动。学生以身体作为道具,设计以“爱”为主题的形体动作组合,诠释青春“爱”能量。三是微博上的“湄宝体”。由学生在微博上发起,讲述自己或身边的某件好人好事,并以“感谢的话就别说了,因为我叫湄宝!”为结尾,在网络上弘扬了校园正能量。

3.奉献式爱心实践活动。奉献式爱心实践主要通过志愿服务活动来实现,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每年组织各类志愿者活动不少于60场次,参与人数不少于4000人次。学生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奉献社会、回馈社会,在奉献中完善自己的人格,升华自己的爱心。

此外,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还注重扶持建设具有妈祖精神特质的学生社团,其中具有公益属性的社团爱心社,通过爱心公益事业凝聚全体社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如经营博爱超市,鼓励贫困生积极、广泛地参与爱心行动,以此获得爱心积分,兑换相应物品。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将妈祖文化与爱心教育有机结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熏陶和感染学生,校园里发生在身边的一个个感动使学生经历了一次次的爱心洗礼,深刻影响着他们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塑造。校园爱心文化深入人心,学生身体力行付诸爱心实践,传播社会正能量,逐渐成长为富有爱心、敢于担当的人,自觉奉献爱心,传承爱心。

[1]姚潇囡.论高校爱心教育体系的构建[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7-19.

[2]遇言.关于“爱心教育”定向的思考[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1):154-158.

[3]罗亨江, 许倩晔.加强高职院校高职生爱心教育的思考[J]. 江西教育:2011(7):23-24.

[4]黄希庭, 徐凤妹.大学生心理学[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124.

[5]佐藤正夫. 教学论原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128,162.

[6]古斯塔夫·勒庞. 乌合之众[M].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0:3,18.

2017-01-06

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地方文化的高职爱心教育研究”(编号:JAS161104)。

李 超(1987-),男,山东郯城人,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副书记,主要从事美术学、教育管理研究。任清华(1978-),男,福建莆田人,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书记,主要从事校园文化、学生管理研究。黄心闲(1988-),男,福建莆田人,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干事,主要从事学生管理研究。

10.3969/j.issn.1672-9846.2017.01.010

G711

A

1672-9846(2017)01-0042-04

猜你喜欢

妈祖爱心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妈祖祭典
中医的特色
爱心树(下)
完美的特色党建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爱心
“万国茶帮”拜妈祖
蟳埔妈祖安座巡香
妈祖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