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养生理念对武夷山地方特色餐饮旅游的启示
2017-03-11黄丽娟朱平安
黄丽娟,朱平安
(武夷学院 旅游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道教养生理念对武夷山地方特色餐饮旅游的启示
黄丽娟,朱平安
(武夷学院 旅游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饮食不仅是很好的旅游吸引物,更是旅游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是游客体验地域文化的重要途径。武夷山乃道教名山,“明哲保身”可谓道教文化一大特色,其饮食养生思想和方法对武夷山地方饮食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通过探讨道教的养生理念,分析其对武夷山饮食文化的影响和对当今饮食旅游文化开发的启示。
道教养生理念;武夷山;特色餐饮;饮食旅游
从古到今,不同的食物原料、烹饪技术、饮食习惯使得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饮食文化。旅游业中六个基本要素,“食”是放第一位的,它是旅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旅游活动展开的基础和前提。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地方特色饮食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吸引物,正在被广大的旅游者所接受。
武夷山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清新的空气,让饱受雾霾折磨的“都市一族”有了一个暂时的栖身之地,同时又因其独特的饮食资源和养生文化,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一、武夷山神仙和道士的食养主张
“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武夷山以“世外桃源”般的面貌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向往心灵自由的羽流名士、失意文人、佛国僧侣。他们独特的养生方式、修炼方法,也为武夷山的饮食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儒释道三教之中,道家的养生理念最为丰富和相对生活化。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主张天人合一,强调阴阳平衡。道教文化博大精深,不仅对中国人的思想理念、行为方式有很大影响,也对中国饮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些影响在道教的食养主张和僧侣的食材的选择上都有一定的体现,也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现在很多人也开始亲身进行实践。
武夷山是道教名山,道教经典《云笈七笺》中把武夷山列为“三十六洞天”之“升真元化洞天”[1]。道教追求的长生不老是人们长期以来的夙愿,上至神话传说、帝王将相,下至道家名流、平民百姓,时代在变迁,永生固不可得,但通过恰当的方式延年益寿,却也未必不可。
(一)神仙传说中的食养主张
彭祖,又名彭铿。传以长寿见称,据说活了880岁。原为道家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后来被道教奉为仙真。三皇五帝时期,因他亲自制作的雉羹得到了帝、的赞赏,、便把彭城封给他,后世称他为彭祖,在向尹寿子学得真道之后隐居武夷山。彭祖的养生之道,受到了历代名人的推崇,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也很仰慕彭祖,他在《论语·述而》中写道:“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老彭。”[2]在武夷山,彭祖几乎成了养生的代名词。朱浩熙编著的《彭祖》一书中把彭祖的养生术分为:引导术、服气术、食养术、摄养术。[3]彭祖的食养术对武夷山的饮食文化有极为深刻的影响,也为中国饮食营养学奠定了基础。食养术就是通过合理搭配、均衡饮食来调养身体的一种方法。道教之前的方仙之士就有极为丰富的饮食养生思想,并对地域饮食素材的药用和食用价值有独到之见解。兹略举数例,见其一斑。
1.雉羹与养生
在《楚辞·天问》王逸注云:“彭铿,彭祖也,好和滋味,善斟雉羹,能事帝、,、美而飨食之。”[4]彭祖调制的“雉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在在武夷山度假区的彭祖山房里还能吃到“彭祖雉羹”。在江苏徐州一带,有一种名叫“啥汤”的美味,就传承了彭祖的雉羹,乾隆皇帝把它封称为“天下第一羹”,它是用整鸡与大麦长时间煨煮出来的,这种汤不仅有鸡的鲜美,还有麦仁的浓香,有很强的滋补功效。至今,无论是日常饮食或是女人坐月子也一定要喝鸡汤,其滋补作用不言而喻。
2.食桂与养生
在《神仙传》中这样记述彭祖:“善于补导之术,服木桂、云母粉常有少容。”[5]据考证这二种物质具有滋补、开胃、美容的功能。在《本草纲目》中说桂的药用价值是“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久服能轻身不老,面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6]在药用上桂花还具有“生津、辟臭、化痰、治风虫牙痛、润发”等功能。把桂枝和其根一起生煎,将煎好的汁涂抹于身体患处,能够活络筋骨、止痒止痛、祛风解湿,对肢体麻木、关节疼痛有极好的疗效。所以彭祖吃桂枝能够长寿是完全有可能的。
3.云母与养生
彭祖的另一道养生菜“云母羹”,《神农本草经》中提到:“云母,主身皮死肌,中风寒热,去邪气,安五脏,益子精,明目”。[7]云母,又称作“云华”,山中深谷处的云母品质最佳。药王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将云母、人参、菖蒲、决明子、蛇床子、茯苓等53种中草药共同捣碎,再用炼制的白蜜和为丸子服下,能祛除身体中的邪气,滋补五脏六腑,使身体轻便、脸色温润,有青春永驻、延年益寿的神奇效果。把云母粉和糯米一起熬成稀粥,对治疗小儿慢性腹泻、脾胃虚弱十分有效。现如今武夷山也做出了一部分结合了彭祖养生之法的宴席,八百岁的彭祖,现如今已经成为一种长寿、健康文化的象征。
(二)道教养生中的食养主张
道教起源于中国的道家学说,道家思想是道教思想的主要来源。道教既是最为哲学化的宗教,又是最为养生化的宗教,某种意义上说,“明哲保身”可谓道教一大特色。讲究今生今世、追求现世幸福和长生不老,是最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宗教。道教主张通过身体(养生)和精神(哲学)的双重修炼,提升人格境界,最终羽化成仙。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道教讲究修炼各种养生之功,如外丹、内丹、服气、胎息、吐纳、服饵、辟谷、导引等。
道教养生哲学中讲究阴阳平衡,适可而止。道教经图案——太极双鱼图就将这个道理一目了然的给我们呈现出来了。武夷山有一座著名的道观——止止庵。止止庵背依雄伟的大王峰,面对着灵动的九曲溪,依山傍水,因南宗五祖之一的白玉蟾坐化于此而被奉为道教南宗之祖庭。在武夷山修炼的道士可以就地取材采药、炼丹、生活。历史上就有宋代道士知徽子在九曲溪一曲的毛竹洞结庐,以松子为药饵,以山泉水为引,最终登仙。道教的食养理念概括为三个方面:素食养生、少食养生和自然养生。
1.素食养生
道家认为人是禀天地之气而生,因此要“先除欲以养精,后禁食以续命”,在我们日常饮食中要少吃鱼、羊、腥、荤及辛辣刺激之物,以素食为主,且尽可能的少吃粮食。[8]
2.少食养生
道教中有一种独特的养生方法:辟谷。辟谷是指不吃五谷杂粮,靠呼吸吐纳“采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的一种炼养方法。辟谷,是指不吃谷物,并不是说不吃食物,是通过身体排汗、大小便等方式,将积压于身体中污秽之物清理出去。道教认为人体有“三尸”[9],三尸指道教的三尸神,三尸神是兼管监视、告密、教唆、破坏等种种恶行的驻身神。是以谷物为生,危害人体。少吃谷物,就能够祛除人身体中的三种尸虫,从而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东晋葛洪认为:“欲得长生,肠中长清。”
3.自然养生
武夷山风景优美,空气清新,走进武夷山至今为止保存比较好的自然保护区或是外围的一些地区,我们一下子释然了道教羽流为什么选择深山丛林建造宫观。在这种坏境下,一方面符合道家所提倡的静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亲近自然,从大自然中获取食材,汲天地之灵气。武夷山地处低山丘陵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气温较均匀,温和湿润,降水量丰沛。这种气候有利于菌类植物、蕨类植物以及茯苓、银翘、金银花、麦冬等中草药的生长。武夷山水质清冽,清澈见底、奔流不止,产自于溪中的鱼类、螺类、虾类等食材味道鲜美,既无藻类植物所带来的腥味,又无其分解所产生的羟胺、硫化氢等有毒物质,这种纯天然的食材,和道家所提倡的“道法自然”观念不谋而合。
道教主张“顺应自然”“道法自然、返璞归真”,讲究自然、原汁原味。道教斋饭食材的主要来源也主要是生长在山上的植物、野果。树枝上掉落的树叶作为植被的自然养料,带有矿物质的雨水从岩石上一路滴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天然的养料,不打农药、不施化肥,自然天成。
二、武夷山地方特色饮食开发现状
目前武夷山的特色餐饮开发状况是上到星级酒店、小到农家宴和小摊贩,都以不同的方式向游客展示着武夷山特有的饮食文化并开发出了一批具有道教文化底蕴和地方物产特点的特色宴席,如:茶宴、幔亭招宴、八卦宴、蛇宴、九曲竹筏宴等。
(一)宴席
宴席,是一个地区饮食文化的高度浓缩,它涵盖了一个地方的历史、物产、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理念、行为方式、处世之道等。下面是武夷山宴席的一些开发状况。
1.茶宴
武夷山是世界红茶和乌龙茶的发源地,元朝时在九曲溪四曲溪畔正式设置皇家茶苑——御茶园。优越的自然环境、独特的制作工艺,造就了武夷山茶叶独有的“岩韵(即岩骨花香的品质)”。武夷山人民就地取材,在名厨好手经过不断的专研和探索下,终于开创了独具武夷山特色的精品茶宴。在烹调技术上,煎、炒、炸、焖、炖、蒸等一应俱全。每道菜都将茶叶融入其中。“红茶汤圆”就是其中最简单的一道,用糯米团包上各种不同的茶叶,放在红茶中煮熟,一碗汤圆,不同馅料、滋味千秋。北方有蔬菜面,武夷山就必定有茶面,茶面是茶汁和面一起和擀制,煮熟即可,茶面色泽清绿,闻之有一股茶的清香,有韧性却不失温软,极得游客赞赏。“肉桂飘香”这道菜,型味俱佳,是将肉桂(武夷岩茶的品种茶)的鲜叶包裹上面粉煎炸,之后放在仿武夷山竹排形制摆放的竹笋上面,再用挑起的香菇做一艄公,形神兼备,惟妙惟肖。
2.幔亭招宴
幔亭招宴是结合武夷山古老的神话传说开发出的一道极富传奇色彩的宴席,也是接待国家领导人以及其他重要客人时必备的宴席。相传秦始皇二年中秋,武夷君、皇太佬、魏王子骞宴请武夷山十三仙人,在武夷山幔亭峰顶设彩屋数百间,热闹的场景引来了武夷山及乡民,仙凡混合,共享欢乐。[10]
现今,武夷山高尔夫酒店、红袍山庄、悦华酒店、武夷山庄等酒店每年也都会举办多场此宴席。宴席从一开始就充满着喜庆色彩,每位宾客都要穿过精心布置的“仙桥”,在“仙女”的指引下缓缓进入会场入座。就连桌子的布置也是极为讲究的,一般呈“U”型布置,最初的宴会会在舞台上方悬挂着体现邻里风情的牛头和辣椒、蓑衣等物,整个宴会厅被一种迷离的红晕感染着。宴会一开始奏乐响起,先由服务人员给宾客敬上一杯“敬亲茶”,接着请每一位宾客在专供的红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再用点着的香在纸下着个小洞,表示“签到”,之后再由宾客中身份较高者将演员抬上的装有武夷佳酿的酒缸中打上一壶美酒分给诸位嘉宾,最后由“武夷君”致辞之后,随着一声清脆的锣鼓声,宴会正式开始。演员们用自己的演技,造就出一种仙民共乐、仙凡混合的氛围。
幔亭招宴的菜肴可分四道。第一道是名为“玉女迎宾”的十个小碟,有用冬笋片拼成玉女峰图案的武夷晨曦冷盘,还有南山寿饼、五香咸笋、青梅珍珠等,都是当地百姓家制小菜;第二道为主菜,有“翡翠流霞”“干鱼宴仙”“龙游凤舞”“忆恋嫦娥”等充满民间乡土气息的12道热菜;第三道是点心,有清明草、葛粉包等用野菜加工而成的民间小点;第四道是水果。幔亭招宴菜式变动性比较强,宴会重在表演。
3.八卦宴
武夷山堪称一绝的美食—文公菜,这道菜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的经典之作,也是武夷山人重大节日、宴请宾客的必备菜肴。文公菜的原料有:精肉、青粉、鸡蛋、白扁肉。
朱熹首创的八卦宴,传承已超过800年了,宴席体现了一种接待的礼仪,也将阴阳五行融入菜肴之中。宴席遵循道家的“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哲理,按照八卦排列的顺序摆放菜肴。太极为翡翠羹;两仪分别是上玄天混丸和太乙阴阳蛋;四象则是百发圆子、莲塘君子、桂花虾仁、油焖双冬,象征一年四季;八卦按方位排有素炒鳝鱼丝、香油凤腿、酒酿冬菇、宫保鸡丁、竹笋肉丝、溜鸡肝卷、白炒木耳、八宝吉祥,菜名各有寓意,可谓独具匠心。[11]
八卦宴按照方位排列为乾、坤、坎、离、兑、震、巽、艮,分别对应五行中的金、土、水、火、金、木、木、土,对应到人体中分别为大肠、脾、肾、心脏、肺、肝、胆、胃。八卦宴中菜的功效都有改善或增强人体中相应部位的功效,并且在排列上也严格遵循八卦方位。如体现“两仪”的翡翠羹,是用鸡脯肉和菠菜熬制的,其营养全面,有利于提高人体抵抗力。兑卦对应人体的肺部,在八卦宴中与之相对应的是竹笋肉丝,竹笋有止咳利肺的功效。巽卦所对应的人体胆的位置为白炒木耳,而木耳对人体中胆部位最好,能够润滑胆壁,利于身体中的结石缩小和排出。
4.九曲竹筏宴
九曲竹筏,素有武夷精华美称;雅香酒家新创的鸡茸金丝笋、兰花蛇丝、菊花石磷腿等,深受中外游客称赞;玉女迎宾、茉莉石碖、菊花草鱼、泥鳅粉丝、家乡豆腐是当地名菜;另有腌雪里蕻、岚谷薰鹅、吴屯鲤鱼乾、五夫田螺、上梅薰田鼠、油炸豆腐、锅贴豆腐、煎豆腐、盐煮豆腐、青炒麦豆、鲤鱼煮豆荚等民间菜,令人食后难忘。
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营养成分,但既不能食之过多,也不能随意烹制。万物都有相生相克之理,一个完美的宴席,不仅是做工精细、口味鲜美,更需要合理搭配营养。合理食材的相遇,也是营养的完美邂逅,能够充分激发出食物潜在的能量。如当水嫩豆腐遇上新鲜的鱼,可使人体对钙的吸收率比单吃豆腐提高20倍。
5.蛇宴
武夷山有“蛇的王国”之称,蛇宴也是武夷山诸多宴席中的一支奇葩。蛇肉质地细腻、口感鲜醇且营养丰富、滋补作用强。
武夷山一道“龙凤汤”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名菜。“龙”即武夷山的蛇肉,龙凤汤是用童子鸡跟蛇一起,加上多味中药材一起用慢火煨炖而成,“汤清见底、面无油珠、肉烂无腥”,放在精致的餐具里,色香味俱全。主要菜肴有炒龙排、炒龙蛋、煮龙珠、蛟龙戏水、龙虎斗等等。
(二)特色小吃
随着《舌尖上的中国》开播以来,吊起了很多吃货的胃口,通过荧屏,各地的美食及其制作工艺、风俗人情、地理环境跨过千山万水,跨过时空隧道,带着斑斓的色彩,诱人的香味走进我们的视野。武夷山小吃历史悠久,种类齐全,选取当地材料,结合当地气候特点、用精细的制作工艺,创造出极富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
1.笋饼
武夷山有“竹的海洋”的美誉。在武夷山随处可以见到成片的竹林,因此在武夷山的美食当中自然少不了笋。笋饼的制作是把去皮后的春笋,放在锅里煮五六个小时,待煮熟后捣碎,之后和粉状糯米、蒜、红酒糟、辣椒粉等材料按照相应的比例搅拌,之后蒸熟,等冷却后做成饼状,接着干燥。其味鲜美,独具地方特色。
2.清明粿
清明粿,又叫“夹仔”,是将鲜嫩的鼠曲草捣碎蒸熟,之后和蒸熟的米浆和在一起,包上笋、肉丝、腌菜、香菇、芋头等做成的馅,蒸熟。清明粿外表色泽鲜绿、吃起来韧劲十足、糯绵清香,一口咬下去,满嘴都是鲜美的青草味。鼠曲草有解表祛湿、止咳化痰的功效。
3.千层糕
千层糕,又称“九层糕”,是用九中米浆中加入九种不同的东西而得名,千层糕每层既可以一起咬着吃,也可以一层一层撕下来吃,每一层都有不同的味道。每到重阳节,虽然武夷山人不会家家登高跳远,但大多数家里都会亲自蒸上一锅千层糕,送给邻里、朋友品尝,预祝大家家庭和睦、事业高升。
4.苦槠糕
苦槠糕采用的是野生苦槠、甜槠和其他果仁磨成浆状,加热之后调成块状糕体,之后加其他的佐料用来清煮,入口滑爽有略有苦感。
5.饴仔
饴仔又称饴解,是武夷山人七月半鬼节制作的节祭。饴仔是用稠米浆为皮,馅有甜和咸两种口味,可以包上豆沙或者干梅菜(梅菜是由雪里蕻或芥菜腌制而成,具有开胃、补虚、健脾的功效),外边芭蕉芋叶包成长方形蒸20分钟即可,吃起来清香可口。每年中元节武夷山人都要做一些送给亲戚朋友吃。
6.鬼解
“鬼解”是武夷山特有的风味小吃,是将上等的早米(成熟较早的籼稻)磨浆之后,再做成拇指状的条块,调以作料,加上精肥具备的肥肉,火蒸而成,形态美观,色香味俱全。
7.印糕子
印糕子是武夷山百姓出门劳作时必备的点心,印糕子配上武夷山的山泉水感觉非常奇妙。印糕子的制作是将粉状的大米和上花生、芝麻拌上猪油后和均匀,再揉成团状即可使用;若不揉成团,直接入木刻磨具里再放入竹笼蒸烤则成木刻糕子,烤干后可置常温中保持一年。
8.稻花鱼
在夏末秋初时可以吃到武夷山吴屯乡的稻花鱼。稻花鱼喂养极为特别,在春天插秧的时候,农民会将鲤鱼的鱼仔放进稻田里,让鱼仔和稻米一起生长,鱼仔的养料完全来自于稻田,没有任何人工饲养。稻子开花的时候,花穗就成了鱼仔的鱼食。
9.熏鹅
武夷山的熏鹅以岚谷的熏鹅最为出名。岚谷位于武夷山北部,岚谷乡每家每户几乎都有养殖鹅,熏鹅的具体做法是把鹅清理干净之后放在锅里煮到七八熟,再将糯米、香叶等放在用油刷过的锅里,架上新鲜的竹条,再把鹅放在竹条之上,盖锅熏制十几分钟即可。
10.薜荔冻
是将野生薜荔果的核取出,暴晒,之后做成果冻状,加入蜂蜜、果酱等,即可成一杯清爽可口的消暑饮品。
三、道教养生理念对武夷山特色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的启示
养生,是近几年来关注率一路飙升的话题。现在的快餐式的生活方式让人们疲惫不堪,在这里我们不妨学学武夷山的道家羽流,在嘈杂的闹市中取一瓢清闲。道教食养理念对武夷山饮食文化有诸多启示。
(一)心存善念,积善于物
道教在食材的选择上有很多禁忌。天一师世家有“四不吃”的规矩,即不吃牛肉、不吃狗肉、不吃乌鱼、不吃鸿雁。[12]对比与道教食材的选择,现在人吃的东西毫无顾忌。人应该是有所敬畏的。万物生而平等,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中所说的“欲”就是指人的私欲。世界双遗产地的武夷山被誉为“蛇的王国”,其天时地利适合养殖蛇类,在制作“蛇宴”这类地方特色宴席时,尽量使用人工饲养的,不可对武夷山的野生动物进行捕杀,以违背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理念。
(二)顺其自然,择令而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在的人离大自然愈来愈远了,很多转基因食品和大棚蔬菜都上了我们的餐桌。道家提倡“顺其自然”,把这个道理引入饮食当中就是根据节令来获得食材。武夷山地方特色小吃中的“笋饼”“清明粿”,制作材料为鲜笋、野生鼠曲草,春笋清新爽口、肉质细腻、味道鲜美,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有清肝明目、祛痰止咳的功效;夏天食“苦槠糕”“饴仔”“薜荔冻”可生津降暑、开胃健脾;秋天产自吴屯稻田的“稻花鱼”,鲤鱼食稻花生长,鱼肉鲜美。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要医生开药方”,这些菜肴都与季节密切相关,口味纯正,有益于人体健康。
(三)素食为主,少食为佳
道教“辟谷”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提倡素食和少食,科学证明,水果和蔬菜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保持自律神经的平衡。道教经典《太平经》中说:“少食为根,真神好洁。”《神仙传》一书中也说道:“食戒过多”。武夷山素食资源丰厚,尤以菌类为主,有红菇、香菇、猫爪菇、猴头菇、鸡脚菇、木耳、竹荪等,除了菇类之外武夷山的野菜种类也很非常丰富。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形成了各个地区不同的饮食习惯,使其餐饮产品在原料的选择、口味、烹饪方法或制作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各自的特色。例如“茶宴”菜肴中使用茶叶、木耳、莲子、竹笋;在烹调技术上,煎、炒、炸、焖、炖、蒸等一应俱全。“八卦宴”“九曲竹筏宴”,宴席的菜肴以菠菜、豆腐等为原料,豆腐是我国最传统的一种食物,豆腐中的无机盐含量丰富且低脂肪、低热量,能降低血液粘稠度。“吃”得健康、“医食同源”的特点要求创新菜点对营养调配的要求,开发系列的素食席、美容餐,真正的在品尝美味佳肴的同时吃出健康,是现代人所追求的饮食理念,也是人文素质新的升华。
(四)心情舒畅,内外兼修
现代医学证明,心情不畅也是导致生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至少有50%的人生病是由于情绪引起的。最基本的养生是养身体,中等的养生是调养气息,最上等的养生就是养心了。养心最重要的就是遇事要淡然、豁达,除了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之外,还要定时休息,有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武夷山的“幔亭招宴”制造这样一种氛围是为了引导人们静下心来,用心去体察生活、亲近自然、走进自己,从而收获一份淡然的心境。将美食与美境结合,优美的情景设计,不仅能为旅游者提供一种感官和情感上的体验,而且也使自身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营造出自然生态的意境的同时可推出饮食导游,专门协助游客点菜,介绍餐馆特色、菜的典故、吃法、营养,引导游客审美,将餐饮变成旅游,让游客得到文化的享受。在饮食过程中加入参与性项目,设计一些旅游者可以参与的小活动,这样不但可以引起旅游者的兴趣和食欲,更是营造出了轻松欢乐、富有文化气息的就餐氛围,将民族音乐、地方歌舞表演、传统服饰等引入餐厅,使旅游与地方特色饮食文化融为一体。
四、总结与展望
武夷山饮食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饮食即可以作为独立的旅游吸引物,又可以作为武夷山整体旅游开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丰富旅游活动,使游客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中了解武夷山文化,增加美食的附加价值,从而为武夷山的旅游注入一股新的活力。
武夷山目前开发出的宴席参差不齐,小吃也各有千秋,但是武夷山的美食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并没有完全展示出它的魅力。由于宴席文化底蕴深厚、制作成本大,目前武夷山的宴席的消费群体主要以接待为主,并没有真正走向大众化,有很多游客来到武夷山也并不知道武夷山还有诸如此类的宴席。就小吃而言,武夷山小吃的开发状况更是让人担忧,很多小吃根本在市面上买不到,且小吃买卖主要以流动商贩为主,时间、地点极不稳定,在武夷山的旅游宣传上,也没有体现出武夷特色小吃。在传承与断代之间,我们应该反思武夷山特色美食的未来。
[1]余泽岚.闲话武夷山[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2:37.
[2]孔子.论语·述而[M]//刘宝楠.诸子集成:论语正义.上海:上海书店,1986:111.
[3]朱浩熙.彭祖[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5:56.
[4]朱平安.武夷山摩崖石刻与武夷文化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266-267.
[5]葛洪.神仙传[M].从书集成初编本.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1937:221.
[6]李时珍.本草纲目[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1:70.
[7]森立辑.神农本草经[M].上海:群联出版社,1955:61.
[8]徐成文.漫谈我国道教的饮食习俗[J].食疗论坛,2006(7):11.
[9]张崇富.道教的整体营养观[J].中国宗教杂志,2013(12):44-45. [10]董天工.武夷山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7:59.
[11]兰宗荣.趣闻福建[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8:173.
[12]廖宇.道教饮食禁忌成因分析[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6-9,71.
(责任编辑:冯起国)
The Enlightenment of Taoism Regimen to the Local Features Dining Tourism in Wuyishan
HUANG Lijuan,ZHU Pingan
(School of Tourism,Wuyi University,Wuyishan,Fujian 354300)
s:Diet is not only a great tourist attraction,but also an important cultural tourism carriermaterials,is an important way for visitors to experience the local culture.Wuyishan is the Taoistmountain,"Play it safe"can be described as amajor feature of the Taoist culture,its ideas and methods of diet regimen are extremely important for Wuyishan local food culture.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Taoist conceptof health and its impacton food culture and enlightenmenton today diet tourism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ofWuyishan.
taoism concept of health;Wuyishan;features dining;diet tourism
G02
A
1674-2109(2017)01-0005-06
2016-06-29
福建省教育厅社科A类科研项目(JA13316S),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510397052)。
黄丽娟(1977-),女,汉族,讲师,主要从事旅游文化、酒店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