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众创空间的特色育人模式在新建地方高校中的创新实践

2017-03-11李德华陈献宁

梧州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梧州众创新建

杨 奔,李德华,陈献宁

(1.2.3.梧州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

基于众创空间的特色育人模式在新建地方高校中的创新实践

杨 奔1,李德华2,陈献宁3

(1.2.3.梧州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

众创空间是在“互联网+”下的一个专业化、多要素、开放式的创业公共服务平台,该文分析了众创空间在目前高校中的发展现状和新建高校特色育人模式的发展现状,以梧州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为例,探讨新建地方高校在众创空间基础上的特色育人模式的创新实践,对新建地方高校与众创空间协同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

众创空间;创新实践;地方高校;特色育人

一、众创空间的内涵

“众创空间”顺应了当前时代发展的潮流,将互联网的发展与当前市场环境中的创新创业特点结合起来,利用市场化机制构建了一个创业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专业化、资本化、低成本、多要素的创业服务,在高校中成为了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的基地,高校内众创空间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育具有较高创业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应用型人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梧州学院紧密联系当地经济的发展状况,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到实处,将创新创业教育与特色育人模式相结合,建构起了一个“双创平台”。

2016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了发布会,介绍了众创空间的内涵和作用,指出了众创空间对于科技创新服务和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许多高校开始认识到众创空间的重要价值,但是在建设众创空间的同时不能忘记高校的教育属性,确保在推行素质教育的同时积极创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将企业、协会等组织引入高校众创空间中,学习和借鉴其运营建设的宝贵经验,例如梧州学院以众创空间为依托,搭建全方位综合性教学和政校企合作平台,通过项目带动,促进人才培养从“综合素质”向“素质综合”转变,形成了特色育人模式,并取得了理想的育人效果[1]。

二、众创空间在高校中的运行现状

众创空间自出现以来在各高校中运营状况良好,入驻创业园的学生团队运用自身较高的专业素质,推动创业项目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不断与科学研究的成果相结合来研发新产品,不断整合社会资源来进行文化创新,在举办的各种创业大赛中,高校学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众创空间在高校运营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创业项目无法长时间运营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政府和学校呼吁创新创业精神已经对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部分高校学生已经具备了初级的创新创业思维理念,但是受到传统历史文化的影响和应试教育体制的限制,很多学生的创新思维仍然受到拘束,也不具备实际创业经验,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下开始实施的创业项目容易夭折,比如项目的具体可操作性不强,面临法律漏洞和财务管理的风险,难以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或者实际操作偏离了发展规划,这些都会导致创业项目难以长时间维持和孵化成功,有些项目的成功运营依赖于学校和政府企业的资源支持,一旦真正自主运营之后,学生的创业项目无法长时间维系,容易“半路夭折”。

(二)创业项目具有较大的财务风险

高校学生在众创空间平台中接触到创新创业活动,虽然有强烈的创新创业的意愿,但受到实际资金的制约,最终实际操作的项目较少,政府和学校虽然有资金贷款等优惠政策,但是高校学生不能很好地认知自身创业项目的财务风险,无法对风险进行管控[2],所以在创业初期会面临资金困难的问题,高校学生的项目在向银行贷款时很难通过风险评估,而学校提供的项目经费和资金支持数额较小,不足以支撑项目的开展,即使拿到了初期的小额贷款,在后续发展过程中资金链断裂也使得创业项目容易夭折,高校学生仍然缺乏财务管理的风险把控和风险规避意识。

(三)创业项目缺乏创新

在众创空间入驻高校创新创业平台以后,很多项目并没有如预期那样将产学研进行结合,大部分的创业项目科技含量不高,只包含营销型和服务型的活动,高校学生凭借自身一些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来提供一些低价服务,营销型活动也仅是利用互联网对产品进行包装后营销,这些项目相对简单,在创业初期确实能带来一些经济效益,但是缺乏创新,无法长期有效地运营下去。

(四)扶持政策不完善

为了推动更多高校学生参与到创业项目中来,政府颁布了许多优惠政策,给予优惠待遇,例如贷款、补贴、减税等,但是在实际操作环节中这些对高校创业学生带来的帮助并不大,他们缺乏的是企业家和创业导师的指导和分析,还有创业培训和资源整合,这些都需要政府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来推动大学生创业活动的积极开展。

(五)在管理机制上有所欠缺

众创空间从内涵到实施的方式都多种多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环节,包括项目规划设计、政策咨询、财务管理风险把控等方面[3]。社会上的组织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的团队进行运营,它们不仅具有商业背景、相关资源、丰富经验,还具有创新精神以及科学成熟的工作机制。反观高校的“众创空间”,运营过程较为简易,由具有商科背景和专业能力的教师进行管理,不具备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运营。

三、新建地方高校的特色育人模式

(一)特色育人模式取得的成效

迈入新世纪以后,中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许多专业开始了扩招,一些高职高专院校纷纷升格变成了本科院校,并且多分布在地级城市中,成为了新建地方高校,共同构成了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正面临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新建地方高校能够有效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输送了一大批高质量和高素质的人才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梧州学院坚持“重能力和能创新”的特色育人要求,结合两广发展的实际环境形成了自身特有的办学特色,即“紧贴业界,校地协同,东融西联,通江达海”,创建了众创空间,这种特色育人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以基地为载体建立的一种创新创业模式;二是在创新创业活动政策的制定中将学生作为主体;三是着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培养、鼓励和带动创新创业中都关注教师的作用;四是为了推动产教研结合发展着重把握“政校企合作”的发展机遇;五是在进行创新创业品牌化建设过程中关注文化的作用。

1.特色育人模式理念的确立

在新建地方高校中,要用特色育人模式来培养人才首先就要建立正确的指导理念。确立特色育人模式理念就要遵循科学的教育教学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将“特色育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眼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就业的现实环境,不断挖掘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新建地方高校的教学工作都要从培养人才的角度出发,不仅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素质,成为优秀的教学人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的特色,这是新建高校实现教学突破和育人成功的关键因素,结合新建高校的优势专业来进行特色培养。

2.注重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素养

新建地方高校在选择特色育人模式时,需要着眼于其他高校同类专业的发展情况,比较与其他高校同类专业人才的差异特征,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实践应用能力,在培养中不断创新自身的课程培养目标和学生培养方案,注重将学生的道德素质、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要素进行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形成一种高素养的创新特色育人模式[4]。梧州学院作为一所应用型的地方高校,在自身建设发展中紧紧围绕服务地方经济,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例如该校研发的成果对当地的人工宝石产业升级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为当地的珠宝企业提供了形象设计上的帮助,为市政府提供了许多具有创意的建设方案等等。除此以外,梧州学院也建设了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获得了多个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及教学成果奖项。

(二)新建地方高校存在的问题

1.办学质量较差

新建地方高校在招收生源时 ,由于不具备较强的知名度和地理优势位置,往往在与品牌院校竞争生源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在生源问题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果长时间招收较差的生源,很多新建的地方高校将会慢慢衰落。另一方面,新建地方高校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师资团队结构也呈现不合理的状态,教师自身的素质有待提高,缺乏文化与学术的交融发展,年轻教师占有较大的比例,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缺乏一定的科研意识和产学研合作意识。

我突然觉得和舒曼之间隔着千山万水:一个是能人,一个是穷困潦倒的人,彼此太悬殊了。我们现在相见一定是尴尬的。生死是一瞬间的事,我们还是天涯兄弟好,一切都得存在记忆里,让我们在少年时代里频频相逢吧。

2.缺乏财政资金

新建地方高校的经费来自于国家的统一标准投入,新建地方学校为了使自己的办学达到标准要求,在硬件设施和仪器设备方面投入较多,导致了后续贷款负担压力过大,经常会陷入经费短缺的窘境之中,国家给予的财政支持较少,地方政府自身的财政情况如果较差也无法给予资金投入,直接影响到了新建地方高校的长期发展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将特色育人模式与众创空间相结合的创新实践

1. 推动众创空间和高校创业教育联动

基于众创空间的特色育人模式在新建地方高校中的创新实践首先表现在众创空间与高校创业教育联动模式的形成,新建地方高校要结合自身的优势和教育资源开展特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学生开展创业分类指导教育,推动新建地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更加全面、丰富,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开设符合各专业需求的创新创业课程、座谈会和讲座等,设置不同的阶段和层次来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从指导认知、准备、孵化和企业成长四个层次来给予不同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新建地方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要鼓励新建地方高校的学生通过开展创新创业第二课堂来增加与众创空间的联动,新建地方高校除了要满足学生在专业学科建设上的学习需求,还要鼓励支持建立创新创业社团活动,吸引有强烈创新创业的人才参与到第二课堂活动中来,自主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对创业想法进行不断交流和研讨,促进其成为一个初步规模的创业项目团队。梧州学院众创空间投资总额达到1900多万元,通过不断推动自身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与社会实际需求相接轨,为学生提供一个包含训练、实践和实战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这个平台由4个基地组成,已经顺利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高达900多个,从而在众创空间的基础上推动了院校在特色育人模式中的创新实践。

高校不断推动自身众创空间的发展,结合现代互联网技术来搭建新型创业教育机制,将多种学科有机结合,使得众创空间具备新建地方高校的特色,并具备地方辐射的功能,将地方文化嵌入其中进行创新,利用众创空间中的科学技术打造一个“技术+产业”的科研转化模式和“高校+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众创空间与新建地方高校的特色育人模式不断联动,协同创新。

2.明确培养目标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的培养需经过以下流程:在课堂教学中吸收相关理论知识,开展文体活动来消化吸收相关知识,进行技能训练来巩固理论知识,进行素养实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见习实习来培养人才将理论应用到实际中的能力,最终成为了高素养的应用型人才[5]。高校在建设众创空间后,可以利用其优势来帮助培养优秀人才,除了知识的教学和能力训练,特色育人模式注重素质教育,将学生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以培养创新综合型人才为根本目标,与传统育人模式相比强化了实践育人的环节,众创空间恰好具备实践训练这一要素,有效地满足了学校特色育人模式的需求。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时不忘追求育人的特色和质量,构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推动对教学的改革和对教育的研究,通过培训进修等方式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可以让教师通过众创空间在相关企业中进行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打造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优秀教师队伍。

4.众创空间为新建地方高校提供创新平台

众创空间的发展需要将新建地方高校中的平台资源进行充分整合,例如实践基地、孵化基地、大学生活动中心、实验室等,通过政校企三方合作培养人才,为社会输送高质量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优质人才,众创空间在新建地方高校特色育人模式的创新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成为了新建地方高校创新发展的引擎。

众创空间具有新建地方高校所不具备的资本拓宽渠道和人才培养渠道,利用创业投资融资服务来为新建地方高校提供资金支持,搭建起一个多元化的资金支持平台和服务体系。同时,众创空间汇集了一批来自企业的骨干人才和具备高素质的科研人才,为新建地方高校进行特色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要素资源。梧州学院与当地的工业园协同创建了多个实验实训室,当地的88家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与该校签署了产教研协同发展协议,共建的创新创业基地面积达到4000平方米。这种创新实践使得新建地方高校摆脱了原来孤立的发展模式,逐步向着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发展,对自身的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调配。新建地方高校在进行科研时主要目标是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众创空间的协同创新作用就使得平台中进行科技研发的多方主体进行合作,高校将自身的科研设施和仪器设备进行共享,众创空间中的高素质人才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协同创新,共同研发取得创新科技成果,解决新建地方高校在发展中面临的难题。

四、结语

在新建地方高校中开展特色育人模式可以融合众创空间进行创新实践,这不仅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帮助新建地方高校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机制,弥补以往新建地方高校中办学质量不高、缺乏财政资金支持的问题,增强了新建地方高校与众创空间的协同创新能力。

[1] 高文兵.众创背景下的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16(1):49-50.

[2] 金信江,王庆庆,孙艳华.众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科技风,2016(7):54.

[3] 李芳.创建科技创新基地,实现高校育人功能——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J].时代教育,2015(5):104.

[4] 王丹霞,白斐.一种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构想——以河西学院为例[J].经济师,2016(10):220-221.

[5] 张梦龙.高职院校众创空间实施路径探索——基于本科院校众创空间发展模式的分析[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6,18(1):93-96.

Innovative Practice in the Newly-built Local Universities Based on Characteristic Education Mode in the Mass Entrepreneurship Space

Yang Ben1, Li Dehua2, Chen Xianning3

(1.2.3.Wuzhou University, Wuzhou 543002, China)

Mass entrepreneurship space is an open business-starting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which is of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multi-factor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et+”. 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developing situation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space in today’s universities and characteristic education mode in the newly-built universities. Also, taking the achievemen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Wuz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novative practice of characteristic education of the newly-built local universities on the basis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space, which would be of some significance for competence development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between the newly-built local universities and mass entrepreneurship space.

Mass entrepreneurship space; Innovative practice; Local universities; Characteristic education

覃华巧)

2017-07-20

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6JGA340);梧州学院教改项目(wyjg2014A008)研究成果

G640

A

1673-8535(2017)05-0092-05

杨奔(1964-),男,广西北流人,梧州学院校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 创新创业教育、汉语言文字学、教育管理。

李德华(1981-),男,广西宾阳人,梧州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

陈献宁(1983-)女,广西宾阳人,梧州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职业生涯规划。

猜你喜欢

梧州众创新建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中共梧州城工委
曹新建水彩画作品欣赏
重庆科技学院“众创之家”简介
联合办公:众创时代的共享与协同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众创空间向“专业化”升级
梧州工人运动的急先锋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八十多载后寻访梧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