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经济: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以珠江—西江经济带为例

2017-03-11裴英竹魏乾梅

梧州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西江珠江引擎

裴英竹,魏乾梅

(1.2.梧州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

绿色经济: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以珠江—西江经济带为例

裴英竹1,魏乾梅2

(1.2.梧州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

以节能环保、循环低碳为特点的绿色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已上升为很多国家施行绿色新政、追求绿色财富的核心内容。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推进经济的绿色转型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头戏。该文基于绿色经济发展的背景和内涵,围绕珠江—西江经济带为什么要发展绿色经济、什么才是珠江—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怎么促进珠江—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发展三个基本问题,分析了绿色经济作为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新“引擎”的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对珠江—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发展的路径及其制度保障进行了探讨。

绿色经济;珠江—西江经济带;对策建议;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一、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绿色经济的背景

(一)国际国内大背景

1989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Pearce在其著作《绿色经济蓝皮书》中最早提出绿色经济(Green Economy)的概念,2007年联合国巴厘岛气候会议首倡绿色经济,2012年“里约+20”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探索“在可持续发展和扶贫框架下”把绿色经济作为恢复经济增长和消除贫困的重要出路[1]。在全球经济危机期间,绿色经济成为各国政府帮助经济复苏、刺激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和方案[2]。近年来,以节能环保、循环低碳为特点的绿色经济作为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已上升为很多国家施行绿色新政和追求绿色财富的核心内容。

我国“十二五”规划就已提出绿色发展战略,十八大提出以绿色、循环、低碳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把“绿色”写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绿色发展被提到一个新高度。发展绿色经济,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必然选择,也是人民对幸福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广西绿色资源丰厚,生态环境优美,山清水秀天蓝,尤其是千里西江,流域两岸锦绣河山,绿色景象随处可见。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广西生态环境与资源能耗面临着挑战与压力,尤其是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在珠江—西江经济带的开发利用中,环境容量逐渐逼近负荷,资源能耗逐渐攀摸上限。因此,发展绿色经济,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协同推进,既是促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贯彻落实《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大逻辑。

(二)珠江—西江经济带区域战略定位

人类环境人为破坏和突发性自然灾害日趋严重以及自然资源日益枯竭,导致社会、经济、生态等资源与生产要素为主的区域一体化战略合作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推进经济的绿色转型已成为区域合作的重头戏。2014年7月国家批准实施《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把珠江—西江经济带战略定位为打造“流域生态文明试验区”,提出了“共建珠江—西江生态廊道”,要求坚持“生态优化,绿色发展”,提出了“打造生态屏障”“建设珠江防护林”“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沿岸生态保护”的生态安全系列措施,以实现珠江—西江经济带经济圈、生活圈和生态圈协同发展的预期目标。与此同时,珠江—西江经济带还作为广西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以及广西“三大定位”“四大战略”“三大攻坚战”的重要内容。

(三)珠江—西江经济带区域形势

《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把基于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珠江—西江经济带共同发展作为战略目标。珠江—西江经济带具有跨省流域和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极度不均衡的显著特征。以两广为例,2015年,珠江—西江经济带流域下游的广东省GDP 为72812.55亿元(人均GDP为67896.82元)[3],盘踞全国31省区的榜首;广西GDP 为16803.12亿元(人均GDP为35345.23元)[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珠江—西江经济带流域上中游的云贵桂三省区是发展中区域,发展经济的空间和压力较大。作为珠江主干道的西江流域经济区域,既面临着发展经济的重任,又承担着保护流域生态环境的义务——云贵桂三省区关系着本区域及粤港澳数千万人的生态环境和生活用水质量。欠发达地区加速经济发展所引发的生态环境恶化在所难免,如广西龙江河镉污染、贺江镉铊超标污染事件等桂粤跨省流域重大生态事件[5]。毋庸置疑,传统的以消耗自然资本为经济发展资本的褐色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珠江—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刚刚起步,避免走“先发展后治理” “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也要防止走“守着青山绿水,看着蓝天白云,饿着肚子孙子”的穷路,以绿色发展为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新“引擎”,走绿色经济发展之路是唯一的明智选择。

因此,在国际国内绿色新政和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探索珠江—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发展的路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绿色经济内涵

探索珠江—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发展路径,需要寻找“究竟什么才是珠江—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这个问题的答案。

绿色经济理念源于人们对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思考与实践。绿色经济以发展经济、全面提高人民生活福利水平为核心;以科技进步为手段实现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分配的一种经济形式[6]。绿色经济可视为是一种低碳、资源高效型和社会包容型经济[7]。胡鞍钢认为:转向绿色发展战略要从过去的“加快发展”理念转向“科学发展”理念[8]。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认为:绿色经济就是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三者的结合,最终的目的是要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9]。绿色经济的本质是通过减少对资源过度消耗,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治理,追求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0],与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而低附加值、低生产率的黑色发展相反[11]。事实上,国际国内对绿色经济概念有不同解释,至今尚未形成统一而权威的定义。随着生态环境变化、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科学技术进步,绿色经济内涵也随之包容性地发生变化。就珠江—西江经济带自然资源禀赋、生态环境、人文历史、社会经济等因素而言,珠江—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理想概念应该是一种在兼顾当代与后代利益的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经济科学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良好、资源能源适度消耗、整体发展成本下降、社会公平和谐、人民居业共惠,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生活效益最大化的新经济发展模式。

三、绿色经济: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新“引擎”的机遇与挑战——以广西为例

(一)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绿色经济的机遇

1.中央预算支持。在国际国内绿色经济发展方兴未艾的背景下,近年来,中央和广西区政府注重广西绿色经济发展。根据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据,2013年以来,中央财政安排广西公益林补偿基金、增加水资源生态补偿等项目资金支持超过10亿元。“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和自治区财政累计安排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49.56亿元[12]。这些扶持资金,为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绿色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2.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的引领。广西西江经济带流域城市梧州市和柳州市分别于2013年和2016年成为第一、第二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通过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的实践与辐射,并充分利用百色国家生态铝产业基地,带动广西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生态发展和低碳发展,逐步形成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模式,为广西西江经济带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发展绿色经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广西政府的顶层制度安排。《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把绿色发展列入广西四大发展战略之一,明确提出了“坚持绿色强区…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转型绿色崛起之路”。并试图通过实施生态经济十大重点工程、发展生态产业、实施园区生态化建设、加强治污防污、严格保护生态资源和环境等措施,推动广西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发展。此外,在全区生态经济工作会议上,自治区党委、政府多次提及“绿色制造”“绿色转型” “绿色增长”“绿色福利”“绿色财富”“绿色责任”“绿色贡献”“绿色崛起”[13-14]等新名词,彰显了广西走绿色经济之路的信心与决心。

中央预算的财政扶持,广西区政府的顶层制度设计,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的实践与辐射,为广西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和制度保障。

(二)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绿色经济的压力和挑战

2014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大会指出,现阶段绿色经济发展面临着公共政策导向有误、财政投入不足、金融支持乏力等难题,广西西江经济带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1.西江流域生态系统出现管涌。广西政府注重并不断加大治污和环保力度,西江干流水质以及空气质量总体良好。然而,近年来,经济发展中“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急功近利的发展模式导致西江支流及上游的诸如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贺江镉铊超标污染事件等流域污染事件时有发生。据有关部门统计,2015年广西西江经济带七市PM2.5均超标,来宾市、柳州市、百色市全年酸雨频率达到20%—30%[15],节能减排和空气提质压力较大。

2.西江流域绿色发展推进缓慢。广西西江经济带因地形、产业、财力以及传统观念与生活习惯等影响,经济增长、传统产业转型、科技创新、生态消耗、治污减排、节能降耗、绿色消费,以及共享公共服务、发展公共交通、福利增长等任务仍然繁重,绿色发展进度未能如期。以2016年一季度数据为例,中央及自治区本级安排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93390万元,但仍存在部分项目前期工作进展过慢的情况,其中包括了南宁市原安吉冶炼厂历史遗留废渣安全处置等西江经济带区域的项目[16]。

3.绿色经济发展规划与科技支撑欠缺。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选择路径是整合区域内可循环利用的各种资源,实现资源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把废料、垃圾、排放降低到最低水平,提高自然资本的生产效率和服务效率。目前,广西西江经济带各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基本上以市县为划圈,甚至各市县的工业农业园区也各自为政,缺乏发展绿色经济的整合观和全局观,使一些园区仅以地域规划为主,对资源的循环合理利用考虑和规划不够[17]。与此同时,环保技术、创新能力、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仍未能适应未来发展绿色经济的要求[18]。发展规划与科技支撑欠缺,必定会制约广西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发展。

四、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绿色经济的路径选择

为了发挥绿色经济作为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新“引擎”的作用,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绿色经济应根据流域区域自身资源、地形、人文、科技等特点,发挥传统绿色优势,发展新兴绿色产业,促进经济绿色转型,推进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协同创新,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整合优势资源,调整发展方略,探索发展绿色经济新路子,实现绿色崛起,为全国绿色经济发展提供借鉴模式。

(一)发展低碳经济

2003年英国政府倡导“低碳经济”以来,低碳经济已成为通过技术创新、新能源开发等途径,尽可能地减少高碳能源消耗的经济体系。其中,以水电、风电、太阳能代替煤电、以电代油、加快技术改造、实现产业升级转型、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成为当前的热点方向。这些经验对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低碳经济有很大启示。

1.构建水电工程体系。根据珠江—西江经济带水电资源丰富的特点,立足丰富的水资源和水电资源,优化能源结构,通过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加快电力网路、节能和煤改电技术升级改造,提高水电利用效能,构建水电工程体系,打造以水电为主要能源的低碳产业集群。

2.加大节能降耗力度。推进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和低碳工业;加大太阳能、风能的开发和利用力度,拉动西江经济带节能减排;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升级并重点监控煤炭、化工、冶金、建材等高耗能行业的传统产业,引导和监督此类企业节能降耗或转型升级;推动船舶液化天然气(LNG)的应用,实现降污、降耗、降成本,推动节能减排新进展。

3.发展低碳运输。充分发挥西江黄金水道的水运优势,大力发展水运产业,切实降低物流成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发挥珠江—西江经济带沿线高铁优势,推进铁路电气化改造项目。把珠江—西江经济带交通运输打造成全国低碳运输示范带。

4.加强绿色规划。优化流域沿江城市规划,以能源、建筑、交通等作为绿色空间规划参照要素,以节能、高效、减排为目标,调整能源、交通、建筑、城市休闲空间等整体布局,在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中建设若干低碳道路、低碳小区、低碳楼宇,推进低碳城市群建设;加强城市交通衔接规划和改造,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培养市民的低碳生活意识和绿色出行习惯,鼓励市民选择便利、减排的公共交通方式。

(二)发展循环经济

2008年我国发布《循环经济促进法》以来,围绕着资源能源减少、再利用、再循环的3R(Reducing、Reusing、Recycling)资源良性循环原则,低开采、低消耗、低排放和高利用的“三低一高”资源循环模式日渐成为人们共识。循环经济要求产业发展能够按原料最少投入、产品最优产出、废料最大利用的方式集聚。这就要求区域间产业发展的最优协作和互利。目前,因行政壁垒等原因,珠江—西江经济带部分园区仍按行政属地划分,使很多产业的废料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为此,需要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经济带经济、社会、环境的良性循环和资源能源的合理高效利用。以广西为例,发展循环经济可以选择如下路径:

1.建立特色产业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根据循环经济发展的特征,整合广西西江经济带产业和资源,加强广西特色产业制糖、林产、蚕桑、制药等重点产业废料的开发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整合西江沿岸的贵港、南宁、崇左、来宾等城市的制糖和梧州市的林产化工、蚕桑,以及梧州市、贵港市的制药等产业,使制糖的副产品酒精、造纸、饮料、饲料等产业集聚,建成广西西江经济带特色产业的循环经济协作型产业园区,形成园区内的原材料(资源能源)-生产-成品废料-再利用-再循环的一条龙循环流水线,既提高生产率,也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2.创建再生资源生态产业园区。依托诸如梧州市国家级可再生资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和国家再生资源回收系统试点城市及国家城市矿业示范基地等优势,创建珠江—西江经济带再生资源生态产业园区,回收加工和综合利用珠江—西江经济带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旧塑料、废旧纸张等各类再生资源,高效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在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形成完整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体系,构筑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促进珠江—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发展。

3.加强农产品循环利用的研究和开发。加大禾草、秸秆等农作物饲料化技术研究,实现禾草、秸秆养牛、养猪,牛、猪粪和尿液制作高效有机肥反哺农作物,实现秸秆-沼气-有机肥-农作物资源良性循环利用和养殖业循环发展。

(三)发展生态经济

珠江—西江经济带是云贵桂以及粤港澳贯彻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衔接区域,也是华南地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生态安全带,目前,西江经济带新型生态产业和新型业态还未能与资源和任务相适应,一些传统产业如水泥、建材、矿产、化工等仍属于粗放发展阶段,沿江沿线自然生态资源保护任务仍然繁重,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尚有待进一步改善。发展生态经济是形势倒逼。

1.发展生态工业和绿色制造业等生态产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创新能力和创新体系建设,构建绿色技术系统,加快高消耗高排放的传统工业和制造业升级转型,重点发展符合生态经济要求的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新能源利用等生态工业和绿色制造业;利用生态理念和生态技术,把建材、水泥、矿产、化工等传统产业对生态消耗和损害降减至最低水平;发展绿色林业,打造具有珠江—西江经济带优势的诸如贵重木材、中草药、茶、花卉等特色产业,实现资源低消耗、经济高收入,促进珠江—西江经济带生态经济发展。

2.发展生态旅游。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等第三产业,依托珠江—西江经济带的生态、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的特色和优势,尤其是充分利用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契机,以及名扬海外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景观,规划和整合流域旅游线路,加强旅游景区景点生态与景观协调美化建设,打造珠江—西江经济带生态历史文化旅游精品。

3.发展绿色健康产业。宣传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构建以休闲度假、文化娱乐、餐饮购物、旅游观光、康体养生以及商务会展、学习培训、艺术创作为重点的西江流域风景旅游城市和绿色健康休闲城市框架,打造富有流域特色的生态休闲度假区和生态养生基地。

4.发展绿色农业。树立发展绿色农业就是保护生态的观念,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农机效率,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促进农产品成为高品位、高质量、优品种和无毒无害无污染的绿色农产品;积极开发农村沼气等生态能源。加快形成资源利用高效、产地环境良好、生态系统稳定、产品质量安全的珠江—西江经济带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5.共建生态廊道。依据珠江—西江经济带自然生态特征,规划并致力于建设珠江—西江经济带山水生态城市,使各具特色的流域生态和秀美城市风貌有机统一,成为珠江—西江经济带的生态城市名片;营造人文、绿色的家居环境和创业环境;建设生态城市和生态乡村,城乡共建珠江—西江生态廊道,打造“流域生态文明试验区”,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四)提高生态福利

中国未来30年(2010-2040)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应该是民生版,开展中国绿色经济研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需求[19]。研究表明:在自然资本投入超过可接受的生态足迹的条件下,就需要控制自然资本的消耗,更多地转向依靠自然资本的生产效率和服务效率来提高生活质量[19]。发展珠江—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目标之一就是提高珠江—西江经济带生态福利,或者说,珠江—西江经济带生态福利提高了,流域绿色经济发展程度也提升了。突破珠江—西江经济带“行政壁垒”和“绿色壁垒”,加大绿色投资,减少自然资本的消耗,提高自然资本的生产效率和服务效率,促进经济增长,保障经济发展与人类生存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珠江—西江经济带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人人共享绿色成果,实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12年倡导的“经济转型有效性”“资源利用绿色度”“进步和福祉实现度”的绿色经济指标体系[20],不断提高珠江—西江流域人民的生态福利。

五、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绿色经济的政策制度保障

绿色经济是利于人类千秋万代经济发展的方式。与传统产业相比,绿色经济具有投入和隐绩大、生产(建设)周期长、显绩慢的特点。因此,在中央或地方政府和其他投资者尤其是社会资金组织面临着利己的短期效益行为与利众的长期效益行为之间的经济伦理选择情况下,政府有针对性的公共支出、政策改革和法规变革等财税政策及制度杠杆支持绿色经济发展尤为重要。政策红利必定激发绿色活力。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绿色经济,需要绿色政策制度的支撑。

(一)建立健全绿色投资激励政策

1.制定绿色投资财税政策。细化和明确珠江—西江经济带绿色产业目录,对现有或潜存的绿色产业进行分类分级管理,相应出台刺激绿色产业发展投资激励的财税政策,明确各级政府投入标准和绿色产业税收优惠政策,构建绿色产业投入产出指标体系,使绿色产业投资者既能获得阶段性的经济效益,又能享有投资绿色产业长期的稳健成就感。

2.设立绿色经济发展财政专项资金。克服只计算短期帐面经济收益的传统思维,从长远的绿色发展战略考量,合理安排绿色经济财政专项预算。通过绿色经济发展财政专项资金,优先安排和逐步增加对绿色产业的资金投入,促进政府和投资者共担绿色产业发展责任,保障全民共享绿色经济发展成果。

3.设立绿色经济发展社会投资专项基金。设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参与、社会各类资本参股的绿色经济发展投资专项基金,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和力量发展珠江—西江经济带绿色产业,提高政府对绿色经济引导力、企业投资绿色经济积极性、社会各界对绿色经济关注度。

4.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即PPP)模式。珠江—西江经济带地方政府应大胆创新生态融资模式,采取竞争性方式选择具有投资能力与潜质的社会资本,充分发挥市场调配资源机制作用,提升跨流域区域的公共环境卫生、公共生态保护、公共环境治理、公共治安联防等绿色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质量与效率,促进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转型发展。

5.建立健全扶持绿色经济发展配套制度。精准扶绿,对重点绿色产业,实行省、市、县领导分工负责精准帮扶制度;提高行政效能,简化各项审批程序;开设绿色通道,对绿色产业的出口、运输等实行优先安排;适当保护绿色产品价格,提高绿色产业投资者可持续发展保障度。

(二)建立健全珠江—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机制

珠江—西江经济带环境资源保护和治污减排力度有增无减,但“公共地悲”困境仍然存在,近年流域污染事件仍时有发生。因此,有必要研究和实行珠江—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机制。

1.建立健全环境资源损耗补偿机制。对资源消耗大、排放高的产业和企业实行分类细化,确定并分担其所应该承担的环境资源损耗责任,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分级征收资源破坏、资源污染、排放物等税费。

2.建立健全环境资源利用补偿机制。对珠江—西江经济带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植物资源、森林资源、湿地资源和空气资源充分调查摸底,按照政府主导、责权利相统一、公平合理的原则,组织公正评估;根据资源类别,征收环境资源利用税费;从源头上减少环境资源利用与损耗,促进高排放的产业和企业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对其征收污染防治费和环境资源消耗费,作为鼓励绿色产业发展资金,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3.全面贯彻落实资源税改革文件。2016年7月1日《关于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的通知》(财税〔2016〕53号),我国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这既是我国全面资源税时代的到来,同时向世界彰显我国发展绿色经济的决心。全面实行资源税从价计征、资源税征收范围扩大、全面清理涉及矿产资源的收费基金、部分税权下放的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这四大信号,凸显税收撬动绿色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制度安排。珠江—西江经济带要抓住我国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之机,严格执行资源税收政策,理顺资源税费关系,加大征管力度,坚决防范和打击偷逃资源税行为,减轻企业负担,加快企业发展绿色经济。用足用活绿色税收优惠政策,缓解当前营改增带来地方税种缺失,促进珠江—西江经济带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

(三)建立健全府际合作机制

珠江—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到方方面面,需要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基础设施、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生态保护、环境治理、人文交流、旅游开发、打击犯罪、提供绿色公共服务等方面开展府际合作,并形成府际合作新常态。省级层面,建立省领导牵头的珠江—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协商绿色经济发展规划和目标;统筹协调和研究解决跨省区的重大问题;加强与国内外交流与合作,与国外绿色产业、生态保护及环境治理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吸引珠江—西江经济带内外资金和先进技术聚集绿色经济领域;市县层面,利用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论坛、珠江—西江经济带市长圆桌会议等合作平台,探索实践珠江—西江经济带市县间生态补偿机制,启动珠江—西江经济带污染联防和预警合作机制,推动珠江—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资源协作执法,强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因势利导,大力发展珠江—西江经济带地方特色的生物医药、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生态农业、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加强珠江—西江经济带产学研政联合和绿色产业优秀人才的引进工作,为珠江—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1] United Nation Conference on Sustainble Development.The Future We Want[R].2012.

[2] Ocampo J A.The Transition to a Green Economy:Benefits,Challengs and Risks from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Summary of Background Papers[R].United Nations Depan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2011.

[3] 2015年广东省各市GDP及人均GDP排名[EB/OL].中商情报网,http://www.askci.com/,2016-02-03.

[4] 2015年广西各市GDP及人均GDP排名[EB/OL].中商情报网,http://www.askci.com/,2016-02-16.

[5] 魏乾梅.基于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的珠江—西江经济带府际合作机制研究报告[J].梧州学院学报,2015(2):14-21.

[6] 李霞.中国绿色经济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物价,2016(4):13-15.

[7] 朱婧,孙新章,刘学敏,等.中国绿色经济战略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4):7-12.

[8] 胡鞍钢.中国绿色发展与“十二五”规划[J].农场经济管理,2011(4):10-21.

[9] 成思危.绿色经济是低碳与循环、生态经济的结合[EB/OL].网易网,http://money.163.com,2010-09-17.

[10] 胡鞍钢.中国:创新绿色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2.

[11] 邱俊杰,邱光祥.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及其突破[J].理论探索,2013(4):82-86.

[12] 广西财政厅.广西财政大力支持生态保护和生态补偿机制建设[EB/OL].广西财政网,http://www.gxcz.gov.cn/gxzzzzqczt/gzdt/jgdt/.2016-03-24.

[13] 彭清华.加快走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绿色转型绿色崛起之路—在全区生态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广西新闻网,http://news.gxnews.com.cn/staticpages.2015-07-28.

[14] 陈武.坚持生态立区 促进绿色发展—在全区生态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广西新闻网,http://news.gxnews.com.cn/staticpages.2015-07-30.

[15] 广西环境保护厅.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状况公报[EB/OL].广西新闻网,http://news.gxnews.com.cn/staticpages.2016-06-03.

[16] 广西环境保护厅.广西壮族自治区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项目进展情况(截至2016年第一季度末)[EB/OL].广西环保网,http://www.gxepb.gov.cn,2016-04-26.

[17] 魏乾梅.珠江—西江经济带工业园区生态经济模式研究——以梧州工业园区为例[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5(1):38-41.

[18] 自治区政协产业布局专题调研组.进一步优化西江经济带产业布局的对策[N].广西日报,2015-01-15.

[19] 诸大建.绿色经济新理念及中国开展绿色经济研究的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5):40-47.

[20] 曾贤刚,毕瑞亨.绿色经济发展总体评价与区域差异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14(12):1564-1570.

Green Economy: New Engine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aking Pearl River—Xijiang River Economic Belt as an Example

Pei Yingzhu1, Wei Qianmei2

(1.2.Wuzhoou University, Wuzhou 543002, China)

Green economy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energy conserv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ircular utilization and low carbon, is a new economic developing mode and it has become the key content for many countries to implement new policy of green economy and pursue green wealth. During the course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pushing the economy to transform into green economy has become a priority of developing regional economy.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and connotation of developing green economy, 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during taking green economy as a new engin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arl River—Xijiang River Economic Belt, focusing on the three basic questions: why is it necessary to develop green econom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earl River—Xijiang River Economic Belt, what is the connotation of green economy in the Pearl River—Xijiang River Economic Belt and how to push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economy in the Pearl River—Xijiang River Economic Belt? On the basis of this, this paper makes a research into the developing paths and systematic guarantee of green economy in the Pearl River—Xijiang River Economic Belt.

Green economy; Pearl River—Xijiang River Economic Belt; Countermeasure and proposal; Industrial ecologicalization; Ecological industrialization

高坚)

2017-06-11

2017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17KY0610);梧州学院2016年度重点科研项目(2016B016)阶段性成果

F129

A

1673-8535(2017)05-0001-08

裴英竹( 1987-),女,江西樟树市人,梧州学院教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财税金融研究、教育经济与管理。

魏乾梅(1963-),女,广西藤县人,梧州学院财务处副处长,正高级会计师、研究员,研究生学历,主要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西江珠江引擎
密闭取心技术在西江24-3油田的应用
新海珠,新引擎,新活力!
梦牵珠江
珠江新城夜璀璨
“漫”游珠江
西江华彩路
西江苗寨
三生 三大引擎齐发力
蓝谷: “涉蓝”新引擎
珠江·紫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