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编校合一”的利弊及应对措施

2017-03-11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36期
关键词:外校编校书稿

孙 峰

(江西高校出版社,江苏常州 330046)

在出版活动中,编校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从不同角度承担着保证出版物质量的任务。编辑工作和校对工作,相互衔接又相互独立,共同构筑图书质量保证体系。它们的关系可概括为八个字:同源、分流、合作、同归。同源,即加工的是同一本书稿;分流,即职责不同,看稿的方式不同;合作,即编校工作相辅相成,校对质疑,编辑释疑,共同完成书稿的文字加工;同归,即目标一致,最大限度地消灭稿件中的一切差错,保证图书优质出版。

1 编辑与校对的区别

现代编辑和校对有着明显的区别:一是工作对象不同。编辑以作者提供的书稿为对象,校对则以编辑加工过的定稿和排录的校样为对象。二是工作手段不同。编辑通过策划、择优、加工等手段来提高书稿和清样的质量,校对则是通过校异同和校是非来完善书稿质量。三是工序的前后不同。编辑属于出版的前期工序,校对属于出版的后期工序,是编辑的延续。四是工作的侧重点不同。编辑侧重从宏观上对图书选题的策划和书稿内容质量的鉴别以及必要的文字加工,校对侧重从微观上校正排录的差错和发现原稿的是非。 五是思维方式不同。编辑加工中运用的思维方式主要对文章整体把握、用逻辑关系判断推理发现原稿错误、调整或删减部分来完善整体,校对中运用的思维方式主要有把握细节、善于质疑、尊重原稿。

2 编校合一的成因与优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校对软件,能查出原稿中存在的字词符号错误,而出版市场竞争激烈,在来稿急、出书周期短的情况下,校对被这些软件取代了一部分。另外有些出版社精简行政编制,撤销校对部门,使得有些图书只能由编辑自编自校。 因此,“编校合一”成了目前出版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编校合一的存在有自身优势,一是减少人员支出,降低生产成本;二是编辑对自己所编稿件熟悉,心中有数,不必时时对照原稿,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编辑在校对原稿过程中,可进行进一步审查,对疏漏部分和新发现的问题可以再编辑和定夺;四是做校对有利于编辑形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3 编校合一的形式与弊端

编校合一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编辑兼做校对工作,另一种是编辑自己到社外找校对。无论实行哪一种都有一定的弊端,这是近年来图书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图书校对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编辑校对是有不同分工和责任的。编辑工作的对象是作者处理后的稿件,负责稿件的审读和加工。编辑从头到尾整句、整段地审读稿件,思维随着内容走,关注稿件的思想内容和整体结构,然后对稿件进行调整、提升并进行文字润色。编辑的工作是优化作品,是作品更加完善。而校对的工作对象是编辑处理后的稿件,以字、词、标点符号为阅读单位,对编辑加工后的稿件细查微调,弥补编辑工作的缺漏并提出质疑。与编辑对稿件的宏观把握相比,校对关注的是微观上的是非对错,其思维方式就是质疑,纠错。因此,将编辑和校对的工作融于编辑一身,容易造成编辑对校对工作的失察,不利于保证图书的质量。另外,编辑找社外校对也会对图书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一是社外校对人员的专业水平高低不一,校对质量得不到保证。二是弱化出版社对编校工作的管理,难以保证编辑和校对明确的责任分工及三个校次的完整性,对编辑缺乏约束力;三是容易造成出版社财务管理上的漏洞。

4 解决编校合一弊端的应对措施

针对以上弊端,我们可以结合编辑与校对的区别与分工,采取不同的措施,以实现编校合一形式下提高编校质量的目的。

4.1 编辑加工与校对分别对待

由上面分析可知,编辑加工与校对在对象、手段、侧重点和思维方式上存在差别,所以编辑在校对稿件时着重点要有所转移,要更加细心认真地阅读每一个字词和标点符号,怀着质疑的眼光去发现问题,字斟句酌,仔细推敲,争取每一句话确保准确无误。

4.2 增加校稿次数

编辑校对自己的书稿时,属于半自校,因编辑对自己的书稿带有自我欣赏的心态,在内容、格式、前后逻辑关系等整体把握上比较尽心尽力,往往难以感知个体字符的差异,因熟悉内容而导致“熟能生错”,对字里行间的差错往往视而不见,造成图书出版质量不高。编辑在知道书稿中可能还存在哪些问题的时候,可以将下一校次的校样再校核一遍,这样可以找到前一遍校稿过程中遗留的、没有顾及到的问题,这种方法虽然耗时、辛苦,但能消灭前一校样上遗留的差错,对提高图书质量很有帮助。

4.3 编辑之间交叉校稿

每个编辑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工作风格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会不一样,所以不同编辑之间交叉校稿有利于发现前一编辑由于自身局限而发现不了的问题,这更有利于图书质量的提高。

4.4 建立合理的社外校对管理制度,积累优质的校对资源

在本社校对人员缺少的情况下,编辑找社外校对也是解决问题的举措。但是社外校对质量要严格把关,一是找经验丰富的老编辑,二是建立质量抽查制度,根据校对质量制定相应的稿费标准。

4.5 寄给作者校对清样

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把经过几个校次的清样寄给作者再通读校对一遍,有许多好处:一是作者对自己的稿件熟悉,能发现稿件中编辑改动不对的地方,对知识性错误有较好的把控能力;二是作者自校清样,可能发现稿件有不完善的地方,可对稿件进行适当调整,提高图书质量;三是把清样寄给作者核对,是对作者的尊重,让他对自己的稿件负责,可以加强编辑与作者的联系。

4.6 审读人员进行质量把关

有些出版社撤销了校对部门,但是保留了审读部门,审读人员由于长期审稿,掌握了图书的出错规律,能很快地找到每本书可能在哪些方面容易出错,哪些方面在审稿的时候需要重视。审读人员主要侧重于严把政治关,其次才是语句的通顺,文字、符号、标点的规范使用,审读人员的工作,也是图书质量保证的最后一道防线,对提高图书的质量非常重要。

综上可知,在当今新的经济形势下,实行编校合一已成为普遍现象,编辑要兼顾校对的工作,对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辑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才能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避免短板效应,从而降低图书成本,提高图书质量,也是每个出版单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有效措施。

[1]周奇.图书质量与校对灭错率[J].编辑之友,2008(3).

[2]张旭.试论编校合一的弊端[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4).

[3]刘春萍.浅谈编辑加工和校对中的思差异及转换[J].业务研究,2016(4).

[4]黄崇亚.编辑加工和校对中的思维差异与转换分析[J].科技传播,2014.5(上).

[5]魏雪萍.编辑校对殊途又同归[J].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11(第7页).

猜你喜欢

外校编校书稿
顾炎武谢鼠
数学说理,怎么说
科技书稿的逻辑性审查方法归纳
把编校质量的弦绷得更紧
Finite-time Synchronization of Memristor-based Neural Networks with Discontinuous Activations
谈社外校对的管理
外校队伍建设与管理问题研究
外校队伍建设与管理问题研究
编校手册
发现同学跟外校同学做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