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秋吴国王位继承问题探析
——以季札为中心

2017-03-11翟兴

兰台世界 2017年9期
关键词:季子季札王位

翟兴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天津 300387)

史料研究

春秋吴国王位继承问题探析
——以季札为中心

翟兴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天津 300387)

司马迁在《史记·吴太伯世家》一卷中,花费了很多笔墨来记述一个被称为季札的吴国公子。通过对诸多史料研究,可知季札在吴国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吴王诸樊在位时真正确立了兄终弟及的继承方式,以图用这种方式让季札继承王位,实则是造成专诸刺吴王僚的祸根。季札为了避免宗室祸端,推让王位,坚持宗法秩序,实际是王位继承秩序真正的守护者。

季札 吴国 王位继承 王权

季札在吴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司马迁对他所用的笔墨,远超过很多吴王。司马迁在《史记·吴太伯世家》中,将其作为主要人物来记述,尤其是对季札观乐的内容更是不惜笔墨。季札虽只是吴国公子,但是所占据篇幅远远超过许多吴王。学界对于季札的研究有:《太伯、季札“让王”论》[1]、《关于季札研究的若干问题再探》[2]、《季札及其在吴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3]、《季札考》[4]、《让国的争议以——(春秋)季札叙事为研究案例》[5]等。这些文章大多是针对季札本人的研究,没有将季札让国同吴国后世的兴衰相联系,也没有对王位继承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讨论,以及没有考虑到季札本人在王位继承中扮演的角色,本文试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一、太伯禅让与寿梦传贤

吴国是姬姓诸侯国,据《史记·吴太伯世家》:“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勾吴。”[6]1445吴太伯退让王位,跑到荆蛮之地,得以成就周朝的天下,但直到季札的父亲寿梦时,才与中原的各诸侯国交往。“王寿梦二年,楚之亡大夫申公巫臣怨楚将子反而奔晋,自晋使吴,教吴用兵乘车,令其子为吴行人,吴于是始通于中国。吴伐楚。”[6]1448寿梦之前有十八代吴王,虽然吴国建立者既对周朝有功,又是同姓诸侯国,但是吴国在寿梦担任吴王之后,才同中原国家有来往。吴国之前一直同中原文明相隔绝,同时也处在较低的发展水平,从“教吴用兵乘车”就可以看得出来。

通过《史记》的记载可以发现在吴王寿梦时期,吴国开始真正发展。当他去世的时候,吴国的王位继承问题开始出现,“二十五年,王寿梦卒。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余祭,次曰余昧,次曰季札。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于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6]1448。值得注意的是,寿梦之前的吴王,除了吴太伯无子,弟仲雍立,是兄终弟及外,其余皆是父死子立。而司马迁对这段内容一笔带过,基本可以肯定是按嫡长继承制来继承的。据《吴越春秋》载:“二十五年,寿梦病将卒。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余祭,次曰余昧,次曰季札。季札贤,寿梦欲立之,季札让,曰:‘礼有旧制,奈何废前王之礼,而行父子之私乎?’寿梦乃命诸樊曰:‘我欲传国及札,尔无忘寡人之言。’诸樊曰:‘周之太王知西伯之圣,废长立少,王之道兴。今欲授国于札,臣诚耕于野。’王曰:‘昔周行之德,加于四海,今汝于区区之国,荆蛮之乡,奚能成天子之业乎?且今子不忘前人之言,必授国以次及于季札。’诸樊曰:‘敢不如命?’”[7]18-19

《吴越春秋》的记载更为详细。比较两部史料可以看出,王寿梦在行将就木之时想要“废长立少”,是导致吴国王位继承问题的直接原因,最终造成吴国靠流血政变才得以解决这个问题。

寿梦即便在国内威望很高,也只能在行将就木之时才能提出,而且季札推辞的理由也无可辩驳“礼有旧制,奈何废前王之礼,而行父子之私乎?”[7]18-19短短不到20个字,却是季札能够多次推让王位的理由。季札是除了吴王阖庐之外,在《史记·吴太伯世家》中所占笔墨最多的人物,可以看出司马迁对于他的钟爱,而这种钟爱最大的原因是他在礼崩乐坏的时代,依然能克己复礼。故而诸樊、余祭、余昧、王僚,甚至公子光(吴王阖庐)都要让位于他。

吴国地处荆蛮之乡,到第19世吴王寿梦时才“始通于中国”,造成一方面周礼和嫡长子继承制对吴国的影响有限,同时吴太伯退让王位的这种美谈对于吴国世代的影响非常大。但仅仅有禅让的美谈及这种历史传统是远远不够的,毕竟吴太伯禅让的是王季历,有王季而有周王文,才有周代商得天下。

二、季札的推让与潜在的王位继承危机

“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于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6]1449在《史记》中,司马迁定义为寿梦要立季札是因为季札贤,《春秋谷梁传》也给出同样的理由,据《春秋谷梁传·襄公》载“吴子使札来聘。吴其称子,何也?善使延陵季子,故进之也。身贤。贤也。使贤,亦贤也。延陵季子之贤,尊君也。其名,成尊于上也”[8]292。这里提到的季札的贤,主要是尊君,推让君主之位,而没有讨论季札本身是不是具有治国理政的君主之才。季札的贤是可以同周文王相提并论的么?在《史记》中,可以找到些许蛛丝马迹。《史记》中详细记述了季札观乐的细节。可以看到季札对于礼乐的精通,这对于地处荆蛮之地的吴国来说是非常难得的,毕竟吴国在寿梦时期才真正同中原各国密切交往。季札可以说是当时吴国最精通中原文化的人。诸樊、余祭、余昧、僚在位时,季札并没有隐去,而是参与吴国的事务,多次出使诸侯国。他曾出使鲁、齐、郑、卫、晋等国。他不仅有很强的外交能力,很高的个人声望,而且有超常的政治眼光。如“去鲁,遂使齐。说晏平仲曰:‘子速纳邑与政。无邑无政,乃免于难。齐国之政将有所归,未得所归,难未息也。’故晏子因陈桓子以纳政与邑,是以免于栾、高之难。”[6]1457可见季札的意见为晏子免去了政治祸端。又如“适晋,说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曰:‘晋国其萃于三家乎!’将去,谓叔向曰:‘吾子勉之!君侈而多良,大夫皆富,政将在三家。吾子直,必思自免于难。’”[6]1459季札又预见到三家分晋的大趋势,可以说对晋国政局了如指掌。由此可见,季札不仅精通中原文化,而且具有很强的外交能力和政治头脑。即便不将个人品格和人格魅力考虑在内,季札也有相当的政治才能,足以胜任君王。但在各家史料中,都没有记载季札曾经带兵作战的事迹,故季札应该没有领兵作战,没有军事才能。这同后来的吴王阖庐刚好相反,阖庐擅长带兵。季札不肯继承吴国王位的原因,应当是遵从周礼所定的嫡长继承制,季札受到的这种影响是必然超过其父兄的。他不愿去破坏这种继承的规则,同时他恪守秩序,以图吴国王室的安定。虽然吴国有“立贤”的传统,而季札本人又合乎这种“贤”的资质,但他是可以继承王位而不继承。后代的学者推崇他,大多是基于此。

三、王位继承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之争———季札的独木难支

季札在国内拥有极高的威望,据《春秋公羊传》:“阖庐曰:‘先君之所以不与子国,而与弟者,凡为季子故也。将从先君之命与,则国宜之季子者也。如不从先君之命与?则我宜立者也。僚恶得为君乎?’于是使专诸刺僚。而致国乎季子。季子不受。曰:‘尔弑吾君,吾受尔国,是吾与尔为篡也。尔杀吾兄,吾又杀尔。是父子兄弟相杀,终身无已也。’”[9]464-465

可以看出,首先季札是十分愤慨王僚被刺,憎恨这种僭越行为的。阖庐虽然握有军权,同时季札并没有军队,但从季札的话语间可以认定他完全有制裁阖庐的能力。从这种政治能量可以看出季札在国内威望之高。倘若当初季札继承王位,那么季札之子继续继承王位是合情合理的。这条兄终弟及的规则是阖庐的父亲诸樊亲自制定的,见“十三年王诸樊卒。有命授弟余祭,欲传以次,必致国于季札而止,以称先王寿梦之意,且嘉季札之义,兄弟皆欲致国,令以渐至焉。”[6]1451又见“寿梦乃命诸樊曰:‘我欲传国及札,尔无忘寡人之言。’诸樊曰:‘周之太王知西伯之圣,废长立少,王之道兴。今欲授国于札,臣诚耕于野。’王曰:‘昔周行之德,加于四海,今汝于区区之国,荆蛮之乡,奚能成天子之业乎?且今子不忘前人之言,必授国以次及于季札。’诸樊曰:‘敢不如命?’”[7]19说法不一,一说是寿梦卒时,一说是诸樊卒时,但可以肯定兄终弟及的即位方式是由诸樊实质推动的。当时寿梦卒时,诸樊为王。正是他放弃让阖庐继承王位,选择这一继承的方法。推动季札即位真正的推手就是诸樊。从诸樊去世到王僚被杀,中间有34年。也就是说,因为自己父亲的想法,阖庐整整晚继承王位34年。他刺杀王僚的逻辑非常清楚,余昧死后,季札仍旧不肯继承王位,诸樊所推行的兄终弟及的继位方式已经失败了,而应当将王位还与自己,而不是由余昧之子僚来继承。因为阖庐相对于僚来说是嫡长孙,明显具有血缘政治上的优势,这是基于《史记》的说法。但在《春秋公羊传》中认为僚为季札庶兄,前文引用史料已经提到。《说苑》也采用了《春秋公羊传》的说法,据《说苑》:余祭立,余祭死,余昧立,余昧死,次及季子,季子时使行不在,庶兄僚曰:‘我亦兄也’,乃自立为吴王,季在使还,复事如故。谒子光曰:‘以吾父之意,则国当归季子,以继嗣之法,则我嫡也,当代之君,僚何为也?于是乃使专诸刺僚。’”[10]285《说苑》的说法有两个特别之处,一是强调僚是趁着季札不在国内之时擅自为王,是自立为王,二是公子光(吴王阖庐)以嫡庶为理由杀王僚。“四年,王余昧卒,欲授弟季札。季札让,逃去。于是吴人曰:先王有命,兄卒弟代立,必致季子。季子今逃位,则王余昧后立。今卒,其子当代。乃立王余昧之子僚为王。”[6]1461《史记》也没有解释谁让僚即位的,那么僚继位的合法性从何而来?如果僚的王位合法,只能有两种情况。其一是季札退让逃走之后,余昧指定僚为王(无论是作为其子还是庶弟)。其二是季札指定其为吴王。但两种情况都缺乏足够的史料支撑,司马迁也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笔者更倾向于僚为庶兄的说法。第一,余昧仅仅在位四年,僚如果为其子,那么仅仅四年的时间,僚很难积蓄足够的力量夺取王位。第二,如果僚为余昧子,那么公子光(吴王阖庐)作为王族嫡长的身份,不应该让其轻松在位达19年。第三,公子光(吴王阖庐)的军功是在僚在位时期取得的,他对楚国作战军功显赫。如果僚为余昧子,为何对嫡长身份的公子光毫无戒心?第四,诸多史料中提到诸樊“仰天求死”,以图缩短季札即位需要等待的时间,但是现实却是诸樊在位13年,余祭在位17年,余昧在位虽只有四年,多是因年老所故。而且余祭、余昧也没有推让王位,而是按照这个既定的程序走,实际上他们也是这个规则最大的受益者(如果不是“兄终弟及”的继承方式,他们不可能成为吴王)。即便季札因此能够即位,也是多等了三十多年。庶兄为了自己做吴王夺权是有可能的,这点刚好印证了《说苑》的说法。第五,余昧死时,季札仍旧推让王位,但诸樊、余祭已死,倘若让自己之子即位,则无法绕过公子光即位的合理性,所以余昧选择庶弟也是有可能的,这样恰好说明了为何僚能顺利即位。

四、结语

唐朝的独孤及写了一篇《吴季子札论》来批评季札。“废先君之命非孝,附子臧之义非公,执礼全节使国篡君弑非仁,出能观变入不讨乱非智”[11]214。将季札定为“非孝”、“非公”、“非仁”、“非智”之人,对季札极尽贬低。甚至将吴国灭亡的祸根加之于季札,“至德且使争端兴于上,替祸机作于内室,遂错命于子光,覆师于夫差,陵夷不返,二代而吴灭”[11]215。吴国王位继承的祸端是由寿梦“废长立少”的想法加之诸樊的行动造成的。季札一味地推脱甚至逃走,皆因他明白嫡长继承的重要性,恰恰说明了他的“孝”。他并不拥有军权,况且专诸刺杀吴王僚是非季札所能料及的突发事件。他承认阖庐为吴王,恰好说明了他的“仁”。至于夫差昏庸,致吴国被越王勾践所灭,与季札更无甚关系了。季札才是吴国王室继承秩序真正的守护者,他看到了王室互相残害的弊端,才坚持不肯接受王位。所以他默认了阖庐武力夺权的结果,承认其王位合法性,使得阖庐以嫡长的身份继承吴王王位,标志着王室秩序的回归。

[1]吕锡生.太伯、季札“让王”论[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3).

[2]王青.关于季札研究的若干问题再探[J].齐鲁学刊,2014(5).

[3]张曾明.季札及其在吴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24).

[4]陆建方.季札考[J].东南文化,1993(6).

[5]黎汉基.让国的争议以——(春秋)季札叙事为研究案例[J].现代哲学,2016(3).

[6]司马迁.史记:吴太伯世家[M].北京:中华书局,1959.

[7]周春生.吴越春秋辑较汇考:吴王寿梦传第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8]李学勤.春秋谷梁传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9]李学勤.春秋公羊传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0]刘向.说苑[M]//四部丛刊.景平湖葛氏传朴堂藏明钞本.

[11]独孤及.毘陵集:吴季子札论[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7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Issue of Throne Inheritance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With Ji Zha as the Central Figure

Zhai Xing
(History School of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Tianjin 300387,China)

In the chapter called“Wutaibo Family”in Historical Records by Sima Qian,the famous historiographer in the ancient China,Sima Qian spent a large amount of pen and ink recording a feudal gentleman called Ji Zha in the Wu Kingdom.From the research of many historical materials,it could be known that Ji Zha occupied a very important status in the history of the Wu Kingdom.During the reign of Zhu Fan,king of the Wu Kingdom,the succession pattern of“agnatic seniority”,that is,a younger brother’s succession to the throne after the death of his elder brother,had been officially established,with the expectation of Ji Zha’s inheriting the throne.However,this was actually the cause of Zhuan Zhu’s assassination of Liao,King of the Wu Kingdom later on.In order to avoid disasters in the royal clan,Ji Zha declined to accept the throne,but adhered to the patriarchal order,which shows that he is actually a true guardian of the order of succession to the throne.

Ji Zha;Wu Kingdom;throne inheritance;throne

10.16565/j.cnki.1006-7744.2017.09.32

翟兴,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

K225.04

A

2016-12-31

猜你喜欢

季子季札王位
解析几何试题精选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季子挂剑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论季子的贡献和文化学影响
季札挂剑
季札挂剑
2017届一轮复习解几与立几(不等式线性规划)综合测试题
季札赠剑
坚守自己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