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初探

2017-03-11李琳琳

辽宁教育 2017年24期
关键词:专业化心理健康心理

◎李琳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初探

◎李琳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有五种表现形式:即角色定位与转换、教学、心理辅导、活动组织和科研,相应地,要实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可以促进教师高质量地且有创造力地完成本职工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其专业化程度直接影响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对于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

1999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要掌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通过培训取得证书的教师,还要有从事专职心理咨询(辅导)教师资格认证。但在实际情况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教师少之又少,大多是非专业的兼职教师。在这些教师中,有课任教师、德育干事、班主任甚至是校医,他们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能力,习惯采用德育化、说教式的方法,取得的是学生表面上的认同,而非心理上的认同。而即便是专职教师,他们以心理学专业从院校毕业或是取得过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仅仅凭借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也很难应对心理健康教育复杂的教育对象,常常是看到了问题所在,却苦于没有方法。可以说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自身素养已经成为制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专业化发展势在必行。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表现

(一)角色定位与转换能力

教师角色指社会对教师职能和地位的期望和要求,它规定了教师在教育情境中所应该表现的心理和行为方式。因为诸多原因,在实际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往往担任着教学教师、心理辅导者、德育工作者、班级管理者等诸多角色,而角色的冲突、职责不清、分工不明以及家长和同事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知,会让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产生角色定位模糊的困惑。角色定位与转换能力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前提。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既要充分发挥各个角色的重要作用,又要灵活地在各个角色之间进行转换,化解角色冲突,力求成为心理和谐的专业老师。

(二)心理辅导能力

心理辅导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遵循心理发展和教育规律,为学生提供发展性心理辅导和帮助。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排解心理困扰。心理辅导的最大意义在于将学生打造成“英雄”,让学生发现从未发现的自己的潜力,达到“助人自助”,从而应对生活中的困难。而这一过程,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具备较强的心理辅导能力,从而给予学生专业的心理支持。

(三)教学能力

课堂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包括钻研和组织教材的能力、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能力、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等。同时,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也必须具备心理学特色的专业素质。如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的“抱持”环境,强调师生的积极互动,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人文关怀,创设更多的情境体验,引发学生深刻的自我反思。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有更多的可能面临学生突发的状况,教师对学生的反应是专业的适合的应对策略。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充分预设到不同学生的各种反应,最大限度地对学生进行心理保护。

(四)活动策划和组织能力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开展形式丰富、引人入胜的活动。通过校园心理剧、心理健康活动周(月)、心理小报、宣传板、讲座等,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心理需要,维护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活动的效果取决于活动的策划和组织,这也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培养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科研能力

心理学是一门尚未成熟的学科,心理健康教育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许多地方都需要进一步深入地、系统地研究和探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在共性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地区学生的一些个性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分析并制定出适合本校、本地区学生的有操作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做到有的放矢。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一)专业化培训

心理健康教育是专业性极强的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扶植力度,重视教师的系统的专业的培训。对专兼职教师采取分层培训:一线的专职教师的培训重点是专业知识和咨询技术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心理咨询的实战练习和专家督导,使之能够熟练开展学生的心理筛查、心理档案建设、心理测量、心理诊断和简单的心理治疗,能够有效地处理校园心理危机事件,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对于兼职人员,要使之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学会心理咨询的初级技术,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处理学生在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的困惑,提供发展性的咨询服务。培训的方式可以采取网络与面授相结合、讲座与体验式工作坊相结合、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等多种形式。

(二)学科教研

课堂是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知识的主渠道,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一定要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围绕教学计划、教材、教法、学法等内容进行仔细研究。以辽宁省为例,2016年,辽宁省教育厅印发了《辽宁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实施意见》,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整合到新的地方教材《人与自我》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在新的知识结构体系中深入思考,勇于创新,积累沉淀,培养自己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表达、教学反思等方面的能力。同时,要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心理课观摩和评比,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使专业知识和能力得到具体化的提升。

(三)课题引领

科学研究是学科发展的永恒动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主动地发现工作遇到的困难,如教学难点、咨询个案等,将其转化成研究课题,在查阅文献、设计方案、操作实施过程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借助教师同伴的力量,以课题为中心,利用多种网络媒介,搭建校级、区级、市级乃至更高级别的交流平台,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交流合作,共同提升专业素养。

(四)完善社会支持系统

20世纪70年代,Raschke提出社会支持的概念。社会支持是指人们感受到的来自他人的关心和支持。科学研究发现,社会支持与个人遇到较大压力(或应激事件)从而影响身体健康有紧密联系。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帮助人们缓解不良情绪,从而提高身心健康指数。当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面对工作压力、心态失衡、工作倦怠等问题时,学校中融洽的同事、师生关系,家庭中父母的体贴关怀、和谐的夫妻关系以及良好的亲子沟通,社会各方与教师的密切交流等,都有利于缓解教师的消极情绪,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动力保障。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能否高效的关键性因素,同时也是一个漫长的、逐渐探索的过程,需要国家的政策、制度支持,需要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的积极关注,需要教师激发自身的成长需求;良好的措施进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上官崇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与对策[J].吉林教育,2008(7).

[2]尹丽娜,蔡文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综述[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12).

[3]俞海侠.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培训路径[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李琳琳,盘锦市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员,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史晓红)

猜你喜欢

专业化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