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红色纪念馆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2017-03-11张俊英卢爱华严凯汪云霞苏小雪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红色旅游思想道德纪念馆

张俊英卢爱华严凯汪云霞苏小雪

发挥红色纪念馆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张俊英卢爱华严凯汪云霞苏小雪

(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六盘水553001)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状况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兴衰,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也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和发展,红色纪念馆除了所具有的经济文化功能之外,在培养广大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在促进广大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以及培养青少年优良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情操方面还具有较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红色纪念馆;青少年;思想道德;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青少年是未来的国之栋梁,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修养、能力等直接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和民族的发展命运。青少年是否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整个民族的兴衰(张耀灿,2006)。随着今天经济全球化、市场化,数字网络普及化,信息资源快速化的不断发展,广大青少年生活与成长的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于是在广大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素质教育方面出现了很多的新问题和新情况。

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青少年约有3.67亿,占我国总人口的28%。根据中国心理学会对全国22个省的调查,全国有近3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有13%的青少年存在明显包括情绪因素及人际关系因素的心理行为问题,16%的青少年表现为焦虑、强迫、抑郁等。大学生心理和行为障碍率占16%至25.4%。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趋向低龄化、智能化、逐年上升等数据和事实都在表明,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状况前景确实比较令人堪忧。重视和培养未成年人,使他们能够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全面发展,立于不败之地,是党和国家的首要任务(郭瑾,2011)。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的高度重视,关心和保护(邓亚玲,2012)。也是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保证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必须本着从国家兴亡、民族兴衰的角度,认真抓好广大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进一步促进和保障青少年的良好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

(一)学校教育存在误区

1.课程安排欠妥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由于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定位偏高,而学校在实际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课程安排并未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反而弱化了“道德教育”成分,由于大部分中小学生对思想道德的认知还处于不同的水平,中小学的思想政治课程往往没有具体的、可行的道德教育内容。加之大多数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和知名度,重视智育,轻视德育,重视文化水平的提高,忽视思想道德的建设。很多学校以求增强实力和提高影响力,把重点放在如何提高青少年的成绩上,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以成绩去评定学生,把青少年当成学习的机器,除了学习文化课还是文化课,很少举办娱乐、实践和思想道德教育等其它活动,忽视青少年的特长和社会实践活动。也许,在这样的管理机制下,学生们的文化水平确实能得以提高,但也会导致部分学生丧失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出现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辱骂他人,公然与老师和父母对抗等。

2.专业人才的缺乏

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师资队伍看,文化课方面的专业教师队伍远远大于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专业教师队伍,青少年心理教育专业人才也远远不能满足要求,有的学校虽然设了心理咨询室,但是平常的心理咨询活动开展得很少。

3.教育机制不全

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的状况,与学校、家庭、社会及未成年人自身息息相关,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者脱节,没有形成健全有效的德育教育和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发展评价机制。学校讲一套,家长讲一套,在社会上看到的又是另一套。家庭教育未能参与到学校与社会的教育中来,社会各方面的教育管制和指导不力,因此经常会出现学校用45分钟建立起来的价值观在社会上3分钟就能被瓦解,或者使之发生扭曲。

4.教育方法简单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成果一向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并且是教育界一直备受关注的重要问题。在中小学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灌输”式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模式势必与我们所预想的结果南辕北辙,这有其多方面的原因,一是广大青少年处于不同的年龄段,所面临着不同的,诸如青春期的道德问题、网络道德问题等急需解决的思想道德方面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关注和讨论解决,在理论传授上和现实生活中形成了一种错位;二是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没有从实际出发,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甚至想当然的将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认为“重要”和“符合学生实际”,从而在教育中强加于青少年,造成了教育的偏差与错位。

5.个别教师行为不端

有的教师素质低下、道德败坏,没有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个别老师,容易将个人情绪带到课堂,甚至发泄在学生们身上,辱骂学生,殴打学生的情况时有发生。例如,幼儿园虐童事件,老师用针扎学生,以及发生在偏远地区的部分中小学老师性侵女学生等等。这些都是因为学校在聘任教师时,未进行严格考核,未定期考察所聘任教师(李娜和陈妍,2010)。正是由于部分教师在职业道德方面的不足和监管松散,才造成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极端行为,影响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发展。

(二)家庭思想道德教育的不足

家庭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在广大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起着关键性的重要作用,对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对青少年的为人处事,对青少年的人生选择至关重要,但是很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说到家庭教育,就一味地认为就是要抓好孩子的智力开发和学习成绩,并不断地给孩子施加课程学习压力,同时也给学校施加压力,使得孩子只会学习,德智体美不均衡发展,导致孩子心理扭曲。对孩子的教育,为人处世等则不闻不问,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文化生活(龚金平,2014)。忽视了最基本的道德教育,使得一些未成年人养成各种不良习惯,产生各种抵抗心理,学会了抽烟、喝酒、赌博、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及长辈过分溺爱孩子,凡事都依着孩子,使得青少年的生活空间变得狭小,使得孩子越来越骄纵,越来越目中无人。诸如在课堂上和老师顶嘴,在家里和父母吵架的类似事件屡出不穷。家庭过度溺爱子女的教育缺陷,使得子女长大以后,给社会和学校带来了负面影响,容易造成部分未成年人行为偏激,出现各种道德和犯罪问题。

(三)青少年自我认知不强

青少年的年龄普遍小于18周岁,认知能力和辨别能力较差,面对是非对错,容易产生偏激行为。很多青少年对社会还处于懵懂的认知阶段,看问题时更多地依赖于感性认识。加之他们心理稚嫩,容易上当受骗,甚至有时也都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已经违反道德、触犯了法律。目前,社会上还存在一些现象,有些孩子已经有认知能力,但是当自己受到伤害时,不懂得自我保护,不懂得及时和父母沟通,从而导致长久地深受其害。孩子们常常不按规矩办事,不遵守校园制度,可能会因为好奇心而去触碰那些危险的人、事物或事件,从而伤害到自己。

(四)社会不良环境影响和冲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西方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也传到了我国,如有些人价值观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有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欺骗欺诈、假冒伪劣活动的蔓延;有些地方封建迷信、传播邪教、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成为社会公害,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如:部分青少年经不起诱惑,加入到传销组织中,耽误了前途也伤害了家人。随着当今国际电子信息技术以及网络的进一步发展,给广大青少年的生活、学习和娱乐开辟新渠道的同时也传播了一些腐朽落后和消极的思想文化。诸如此类不良习气、丑恶现象对广大青少年纯洁而幼小的心灵造成了感染、腐蚀和侵害,对他们的成长成才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在这些消极思想和不良因素的影响下,少数青少年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广大青少年所处的校园及周边环境的好坏程度和家庭、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会不自觉地影响青少年的日常行为习惯,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有着不可阻挡的影响和渗透,所谓“孟母三迁”正是如此,可见周边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五)思想道德教育面临新的挑战

1.网络的迅速普及与负面影响

网络资源的发展,拓宽了青少年的视野,丰富了青少年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加强了青少年的沟通交流的同时,一些不良的负面网络信息,如网络中各种低俗游戏、暴力游戏、色情内容和腐朽落后的思想处处可见,一些不雅视频和低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影响到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良好发展,甚至致使其道德意识、法律意识不断淡化。有的青少年染上“网瘾”不能自拔,出现心理扭曲,行为失范,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于艳花,2011)。

2.外来流动人员的大量增加

外来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直接导致外来青少年的数量大增。这些青少年有些进入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就读,有些过早进入社会,由于没有相应的文凭和一技之长,容易误入歧途,成为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隐患。

3.离异家庭与“留守家庭”的增加

青少年处于特殊的心理和生理发育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而离异家庭与“留守家庭”常常对孩子疏于管教,这些孩子在没有爱的环境中成长,使得他们缺乏爱心,在生活中出现各种不道德行为。离异家庭的孩子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和教育,往往会把对父母的不满发泄到其他人或物上,例如虐待小动物,忤逆师长等。“留守家庭”的孩子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隔代教育往往出现隔代矛盾,也极易发生心理问题。这些孩子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得到父母的关爱和帮助,情感上受创,容易形成偏离的个性、心理异常、行为孤僻、缺乏爱心、甚至脾气暴躁、冲动易怒等,因此这两类家庭的青少年思想教育问题需要高度关注。

4.经济发展与物质财富积累的影响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的价值取向也随之发生变化。现在的大部分青少年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娇生惯养,自控能力比较差,加之当今社会有些人过分追求物质利益而忽视精神追求的消极思想也极大地影响着青少年,因而在新的形势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当前存在的问题

1.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广大青少年在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丰富阅历的同时,也带来了观念和环境的冲击。青少年在新旧体制矛盾、新旧观念的激烈碰撞中,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等标准难以确立(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经济状况、劳动就业方式、创业形式、利益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社会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大众生活的功利化和情绪化,导致人的思想多极化。学校、家庭传统的德育教育,与现实间存在的强烈反差,使之产生疑虑和困惑,存在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问题,如价值观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现象的存在,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2.青少年思想活跃、单纯,个性鲜明,求知欲旺盛,努力追求新知,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时代特征,但社会适应能力较差,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加之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他们的信息来源复杂化和多样化。而信息来源不仅局限于家庭、学校,更多的来自于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有一些不良文化和有害信息借助新兴媒体传播,给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带来的危害不可低估。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给人们获取和接受信息的方式方法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传播了一些不良信息和不健康的文化,腐蚀着青少年的心灵,给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带来新的挑战。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存在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如有的青少年缺乏理想信念、缺乏目标追求、不辨善恶是非,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时有发生,呈现在14岁到16岁之间。应当说,青少年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刘大用,2005)。

3.缺乏追求理想、实现抱负的品质,思想颓废、精神迷惘,贪图安逸、好吃懒做,集体主义观念不强,缺乏奉献精神、缺乏艰苦奋斗精神、缺少感恩意识,养成了惟我独尊的习气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现在的青少年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娇生惯养,长期被祖辈、父母所宠爱,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在实际生活、吃穿用等方面,许多青少年整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能够吃苦耐劳,只讲求自己的享受,相互攀比,只知道花钱大手大脚,劳动观念淡薄,缺乏奉献精神。反映在学习方面不够刻苦努力,缺乏恒心。

4.缺乏安分守己、严于律己的品质,目无法纪、知法犯法。不良文化、网络诱惑使得青少年陷入“文化毒品”的包围。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青少年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由于法律的不完善,一些不健康的影视节目进入未成年人的视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未成年人的一言一行。加之网络的发展和管理的不完善,缺乏必要的疏导,使他们沉溺于网络聊天、网络游戏中难以自拔,也更容易接触或传播一些不良习气,甚至个别离家出走,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不安定的因素。近年来,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如偷盗、杀人、强奸等暴力犯罪突出,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资料显示,青少年犯罪总数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在世界范围内青少年犯罪已被列为继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

5.缺乏理想信念,缺少精神毅力,生活迷茫、行动盲目;缺乏相互尊重、诚实守信的道德原则,爱慕虚荣、言而无信;缺乏对父母、长辈应有的礼貌和尊重,颐指气使、唯我独尊。有的青少年经受不住生活的磨练,经受不了困难的考验,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遇到一点小困难和小挫折就心灰意懒。有的青少年学生在学校拉帮结派、打架斗殴、顶撞老师等不良行为时有发生。表现在思想意识上,比较盲目,据调查90%以上未成年人在平时的言语中谈到最尊重的人时说的是明星、主持人等,很少记得养育自己的父母和培养自己的老师,这是一种令人担忧的人生观失衡现象,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

三、红色纪念馆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优势

红色纪念馆传承着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先烈们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随着红色文化、红色旅游的兴起和发展,逐渐成为兼具推动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红色文化的交流与传播、革命道德教育等功能的特殊载体。对广大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由以往形式单一的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向多元化教育模式转变,通过组织广大青少年对红色旅游、革命类纪念馆的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组织实践活动等,提高青少年对红色旅游教育功能的认识,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修养(钱兴成,2005)。

(一)革命类纪念馆具有教育功能

1.发展红色旅游,推进爱国教育

红色旅游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我们展现了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上下求索,经受百般磨难,甚至付出生命的可歌可泣、不屈不挠的高尚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革命斗争精神。红色旅游资源正是这种精神的载体,是传承发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形式。以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们的革命精神、英雄事迹、革命实物、影视资料等来激励、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少年继承革命传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自觉抵制不良现象,自觉远离腐朽思想和不健康文化的侵蚀。

2.发展红色旅游,促进道德建设

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詹万生,2006)。无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际关系的协调处理,保持社会安定团结,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都要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广大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胡斌武,2005)。因此,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文化,培育和培养广大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抓好社会主义道德文明风尚建设,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特征。红色旅游无形中传承和弘扬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数革命先烈们艰苦创业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使全国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使我国公民的思想道德教育水平更进一个高度(傅爱平,2006)。

3.发展红色旅游,提升荣辱观教育

红色旅游资源,不仅具有厚重而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又有与时俱进、价值永恒的普遍意义。利用红色旅游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爱国情感,不断激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热情,以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禹登科和易滢滢,2006)。红色旅游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对广大青少年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红色旅游资源遍布全国各地,是青少年道德建设的一部教科书。内容丰富全面,形式多样,适合各阶段、各层次不同的广大青少年,充分体现了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和高尚品质,蕴涵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于帮助广大青少年树立崇高的理想、远大的人生奋斗目标,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促进广大青少年全面发展、成长成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外出旅游参观,参加革命旅游活动,开展实践教育活动等也是青少年比较喜爱的课外活动,以此对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他们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比较容易接受,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对我国的革命历史、革命精神都有了亲身经历和实地体会,并且能够使广大青少年通过真实的历史实物资料深切地认识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弱到强、从小到大的全过程,使他们在主动参与中接受熏陶,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耳濡目染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达到最佳效果(张建宏,2005)。

发展红色旅游,开展红色教育,坚持与时俱进,在新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不断赋予红色旅游文化以新的内涵、新的思想,不断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观念,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就深切关注中国国情,时时感受中国的荣辱与兴衰,将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联系起来,树立远大理想,养成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良好行为习惯。

4.发展红色旅游,推动青少年实践理论教育

红色文化旅游对广大青少年的教育来说,具有深入浅出、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特点,借助这种寓教于乐、寓教于游的方式,把加强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教育和加强广大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结合起来,融入到青少年喜闻乐见,主动参与的外出旅游参观,参加革命旅游,开展实践教育等活动之中,使我们党的革命史、奋斗史、光荣史,使革命先辈们的崇高精神和英雄事迹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成为活生生的教材,达到“游中学,学中游”的效果(殷盈,2005)。这样可以使广大青少年思想情感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长期以来的书本纯理论学习的枯燥乏味和单一的“说教”教学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排斥心理,从而使枯燥乏味的历史资料演变得生动有趣,使书本记录中理论化单一化的英雄人物、英雄事迹更加贴近学生,产生亲和力。使广大青少年在无形中得到感染和熏陶,得以更全面深刻地理解历史,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耳濡目染的教育,对于广大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红色旅游文化的教育实践活动和对红色旅游产品的切身体验,让青少年真切地感受那份厚重的历史感、特有的亲切感和独具魅力的美感,并借助这种内部诱因的支撑,使他们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加真切地感悟革命前辈的崇高理想和价值追求,体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红色革命纪念馆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实现途径

加强纪念馆工程完善,精心打造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红色经典景区,扩大对全社会实行开放,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创造条件,精心设计活动载体,调动广大青少年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忘历史,才能更好地珍惜今天;学习先烈,是为了更好地创造未来。根据革命纪念馆的实际,扎实开展贴近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教育实践活动。

1.加强革命纪念馆与中小学校的联系,积极开展道德共育活动。纪念馆应与学校德育教育内容有机结合,精心组织适合开展道德教育的馆藏文物、图片资料等,为学校开展的党团活动和组织学生参观提供方便条件。纪念馆可与省内外的一些中、小学校签订“共建精神文明单位协议”,在“清明节”、“五·一”、“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大节日期间,与学校共同举办夏令营、主题班会、少先队队会、入团宣誓等纪念活动,把纪念馆建成加强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

2.革命类纪念馆应合理安排参观活动,努力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针对中小学生的特点,把党史和革命史深深植入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讲解语言要简洁、生动,以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们悉心体会老一辈革命伟人的高尚情操。讲解参观结束后,在游客中心接待处开展互动活动,在互动教育中达到自我教育的升华,提高教育效果。

3.精心设计活动载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各学校定期到纪念馆开展教育活动,并作为传播革命先辈光荣传统和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在每年红色纪念节日,都组织广大青少年到革命纪念馆参观,重温革命历程,亲身了解和感受英雄真实的生活经历,兴起“学英雄事迹,知英雄精神,走英雄道路,争做新时期的合格新人”主题教育活动的热潮。不断探索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径,用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引导和激励未成年人崇尚英模、学习英模,从榜样的力量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

四、红色革命纪念馆教育实践的特点和作用

(一)搞好红色纪念馆文化建设,营造高雅道德教育环境

革命类纪念馆要将净化、绿化、美化周边环境作为对青少年进行德育的有效途径;基本陈列是一个纪念馆的灵魂,是宣传的主体;高素质、专业化的宣教队伍是革命纪念馆发挥其教育功能和作用的前提条件。在对青少年进行宣传教育的同时,革命纪念馆要转变观念,主动出击,登门宣教。

(二)馆校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

德育的“育”是指培养的过程,因此,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德育的重要载体。江泽民曾指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江泽民,2000)。实践教育不仅提高了青少年的人文素质,而且使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因此,要把德育的实践性放在德育工作的突出位置。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宽广的、覆盖课堂以外的方方面面的实践空间,引导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道德体验,培养高尚情操,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只有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才能逐步构建起“全方位育人、全过程管理、全社会支持”的大德育工作新模式。

(三)广泛合作,构建大德育工作新模式

革命纪念馆遍布全国各地,但各馆之间都存在着资源和地域的局限性。如井冈山革命纪念馆、遵义会址、三线建设、西安革命公园、长征纪念馆、革命圣地延安等,可以说,中国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革命先烈的足迹,都渲染着革命先烈的鲜血。革命先辈们不仅培育了伟大的爱国主义革命精神,还为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而又弥足珍贵的革命文化遗产。革命纪念馆有着丰富的文物资源优势,就是一部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和思想道德教育的教科书。

为了加强馆际横向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各展览馆文物资源实现了跨地区、跨行业的互连互动,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丰富了展览内容,保持纪念馆的常办常新。可以利用周末、寒暑假联合学校组织学生到基地参加生产劳动,从而教育青少年敢于吃苦,敢于面对困难、设法解决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教育青少年逐渐养成吃苦耐劳、顾全大局、遵纪守法、积极向上的高尚品德和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志存高远、开拓进取的精神。组织系列主题鲜明、青少年参与面较广的主题活动,采取生动活泼、实在有效的形式,增强教育实效,做使青少年在各种活动中都到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的感染熏陶。

(四)发挥红色资源地域优势,深入思想道德教育实际

诸如革命老区、革命圣地井冈山革命纪念馆、遵义会址、三线建设、西安革命公园、长征纪念馆、革命圣地延安等都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红色纪念节日,组织广大青少年到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进行革命斗争史、英雄人物史的教育,组织参观、祭扫、寻访、学习等活动,重温革命历程,亲身了解和感受英雄真实的生活经历,进行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使青少年学生真切感受到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创造幸福生活更需要年轻人继续奋斗努力。从而坚定了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五)营造校园红色文化环境,潜移默化进行道德教育

为了实现红色教育的全面渗透,积极营造校园红色文化环境,让青少年学生在体验中受到教育。通过开展红色校园文化建设,滋养了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美化了师生内在的精神气质,促进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六)开展红色社会实践活动,所见所闻进行道德教育

社会实践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开展红色之旅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广大青少年组织丰富多彩的红色革命经典活动。

综上所述,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整个民族的兴衰。把推进和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当前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充分发挥红色旅游、发挥革命类纪念馆在广大青少年中的教育功能,不仅可以发展红色文化、红色旅游,而且对广大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塑造与影响,对开拓广大青少年的思想视野、传承优良精神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邓亚玲.2012.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J].职业时刻,08(04):182.

傅爱平.2006.发展红色旅游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8):248-250.

郭瑾.2011.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和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46.

龚金平.2014.关于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感悟[J].学周刊,(10):110.

胡斌武.2005.德育与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交叉与分野[J].上海教育科研,(7):12-15.

江泽民.2000.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J].北京高等教育,(2-3):3-4.

刘大用.2005.青少年思想品德修养[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李娜,陈妍.2010.浅析强化理论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5):73-74.

钱兴成.2005.红色旅游: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6):37-38.

殷盈.2006.试论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5):14-18.

禹登科,易滢滢.2006.利用红色旅游树立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J].科教论坛,(4):11-12.

张建宏.2005.试析红色旅游的功能[J].商场现代化,(12):137-139.

张耀灿.2006.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358.

詹万生.2006.和谐道德教育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03-23(A1).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N].光明日报.

The Function of the Red Memorial Hall in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of Teenagers

ZHANG Jun-ying;LU Ai-hua;YAN Kai;LIU Yan-li WANG yun-xia;SU xiao-xue
(Liupanshui Normal Univesity,Liupanshui 553001,China)

ractTeenagers are the future of the country and the hope of the nation.Their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y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and the fate of the nation.Strengthening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y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ds:Red memorial;teenagers;ideological and moral;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function

G412

A

1671-055X(2017)01-0065-07

10.16595/j.1671-055X.2017.01.015

2016-01-02

张俊英(1983-),男,陕西商州人,主要从事中国史、思想文化史、哲学伦理学等研究。E-mail:358277970@qq. com.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思想道德纪念馆
萧军纪念馆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沈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
打造红色旅游小镇 老区遂昌 风景正好
红色旅游助力宗店乡村振兴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秋收起义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