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电力专业电力仿真综合实训示范中心内涵建设研究
2017-03-11刘明武
刘明武
(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乌海 016000)
近几年,随着国家、省市、地方财政对于高职院校建设经费的不断投入,高职院校实训中心硬件建设发展迅速,设备数量、先进性都得到长足的进步。但实训中心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制约,文化与内涵建设却相对滞后,管理思想、模式和手段也有待提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中指出,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实践教学、项目教学和团队学习;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研究借鉴优秀企业文化,培育具有职业学校特点的校园文化;强化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促进职业学校学生人人成才。因而加强实训中心文化与内涵建设不仅是政策层面的迫切要求,也是中心建设未来趋势与走向。
1 电力仿真综合实训示范中心的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训中心进行有效管理、高效运行的根本要求,是提高专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众所周知,大中型发电企业和电力公司均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具体包括优秀的企业理念、完善、健全的制度文化、以及优良的精神文化。引进企业先进的文化理念,对学生做人的原则和做事的作风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电力专业学生作为电力相关企业的“准员工”,在校期间感受到的是浓厚的电力企业文化熏陶,接受的是具有企业化的校园文化教育,领悟到的是企业的严格管理,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习惯。
因此,加强电力仿真综合实训示范中心企业文化建设,要营造如同真实工作现场般浓厚的工作环境和职业氛围,比如,把学生包装成电力“工人”,按相关电力规程要求,学生必须统一穿工作服、戴安全帽,所有的实训操作要严格按照电力相关操作规程和制度进行;同时,将实训中心包装成电力生产车间或现场,张贴电力安全标语(警句)、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等,营造浓厚的职业氛围。其次,将企业文化充分融入电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实训教学过程以及师资队伍建设中,着力提高实训示范中心文化建设水平。
2 电力仿真综合实训示范中心内涵建设
实训中心内涵指人们对中心设备、管理、环境、人的精神状态等的一种认知感觉,其内在属性包括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等,内涵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软实力,塑造品牌效应,提高质量与效益。
2.1 建立与企业生产相对接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和现场管理体系
2.1.1 建立实训中心管理机制与管理制度
在电力仿真综合实训中心建设过程中,参照大型发电和电力企业的管理制度,建立实训中心管理机制与管理制度,完善实训设备操作安全规程,制定与企业职业标准相近的实训技术标准,特别是制定齐全的安全操作规范,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养成安全生产的良好意识。
2.1.2 实训中心管理中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为了提高电力仿真综合实训中心的建设与管理水平,解决实训教学中,存在着学生人数多、人均资源少、训练项目多、训练时间少,程序不合理、职责不明确等问题,人才培养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可以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从经验性管理转变到科学管理,从而建立科学可行的实训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2.1.3 推行“目视化”和“6S”管理
“目视化”管理又叫“可视化”管理,是一种利用各种形象直观而又色彩适宜的视觉感知信息,以视觉信号为基本手段,将各种管理状态、方法、标准、异常等明示化,使目视者自主、便捷、完全地理解、接受、执行各项工作,提高质量和效率的科学管理手段和方法。目视管理作为现场管理的手段之一,现已被很多企业采用,特别是很多生产型企业。推进实训中心“目视化”管理,从企业管理六要素(人、机、料、法、环、测)入手,将会极大的提高实训中心管理水平。
“6S”作为日本企业独特的一种管理办法,是指对生产现场中的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完善实训中心的“6S”(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安全)管理机制,有利于对学生的实训过程实行持续、规范、有效的管理,培养学生勤劳、务实、节俭、守纪律的职业素养。
2.2 进行实训教学模式改革,实施递进式教学过程
应用岗位胜任力理论进行岗位胜任力要素分析,对照电力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分析每个岗位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素养,进行实训教学改革,特别是实训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加入与企业生产相对接的训练项目,全面提升学生的技能能力。教学中可设立岗位角色,例如按照电厂运行岗位巡检、副值、主值、单元长,值长(变电站值班工作岗位可按副值班员、正值班员、值班长)等进行角色分工,逐次递增,不同岗位对应不同的实训内容和实训学时,设置岗位晋升制度和标准,学生在完成每一级岗位对应的教学内容外经指导老师考核合格可申请上一级别的岗位学习,直至最高岗位。每一位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按照自己的岗位佩戴相应的标志,成为“在岗员工”,在指导教师指挥下,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团队协作完成工作任务。这种教学模式模拟电力行业实际岗位晋升模式,将岗位职业规范、现场规程及作业指导书引入教学、使学生熟悉现场管理的组织结构及生产岗位职责,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学生“安全高于一切”的责任意识,训练了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增进了岗位责任意识。
2.3 加强实训中心师资队伍以及实训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建设
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电力仿真实训教学专业性强、涉及内容较多,覆盖电力生产的全过程,教师不但要熟悉电力生产工艺流程等知识,还要熟悉相关电力操作规程、生产制度、运行模式、企业文化等,所以加大实训中心教师赴电力企业顶岗实习,参与各类专业培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同时,聘请现场实践经验丰富的岗位人员作为指导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参与教学改革研究。
同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客观的教学质量监控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对提高仿真实训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构建高职电力类专业仿真实训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指标体系应坚持动静态结合、科学性和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从教学准备、教学实施与教学效果三个方面入手进行监控与评价。
3 结语
加强实训中心建设是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而实训中心内涵建设则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促进专业实践教学发展的有力保障。所以,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大胆创新、改变工作思路,真正实现实训中心建设“质”的提升。
[1]徐兆林.浅议“目视化”在实训基地管理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4(10):52-54.
[2]刘景峰.高职电力类专业仿真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机械职业教育,2013(3):29-30,36.
[3]洪延艺.基于电力企业文化的特色办学实践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2):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