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2017-03-11殷德旺
殷德旺
(江苏省射阳中等专业学校,江苏盐城 224300)
语文课在全世界的基础教育阶段都是重头戏,语文课首先是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健全的社会人,完善他们的交流、沟通技能;其次,还是一门有关于本国文化和思想的普及课程。到了现在,家长们逐渐意识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性也随之提升。我们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还可以让学生感悟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其潜移默化得自觉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形成优秀的意志和品格。
1 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1.1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丰富的内涵和底蕴。所以,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融合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还能让学生更充分的认识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另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使高中语文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语文课程本身可以是十分丰富多彩的,这就保证了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具备足够的兴趣,而我们知道兴趣是保证学习质量的首要前提,同时传统文化内容体现了我国古代文明的精髓,这是一个中国人不能抛弃同时还要传承发扬的宝贵遗产。
1.2 帮助学生了解本民族的文化
通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其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还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学生通过学习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感悟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让其感受到古代人民的伟大智慧和顽强意志,更加热爱传统文化,有更强烈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2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现状
2.1 教师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熏陶
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是说让学生简单的翻译文言文和古诗词就可以解决,而是要学生通过学习基础知识,了解到文章的内涵,找到思想上的共通点,进而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自觉的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中,使传统文化得以更好的发扬和传承。通过对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方式的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只是让学生了解古代文言文和诗词的翻译以及其他基础知识,并没有让学生挖掘更深层次的内涵,也没有让学生了解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种方式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承没有任何意义。俗话说,作品大多会带入作者本身的思想,也就是常说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等。我们要想充分的了解传统文化作品中蕴藏的内涵,首先要对作者的经历有一定的把握,然后通过作品字里行间所要表达的意思去更好的理解作品,在此基础上才能让学生感知到传统文化知识的内涵。但是,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没有注重去挖掘作品本身的精神内涵,反而为了应试和教学任务,只是让学生对一些基础知识和结构框架进行了解和把握,这样不仅不能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也不能让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的把握传统知识的本质内涵,长此以往,学生无法自觉形成传统文化的素养,学生因无法真正的了解传统文化知识,自然而然也不能热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2.2 学生过度依赖工具书学习古文
建国之后广泛推广白话文使现在的学生并不能像古人一样,比较直观的去阅读古文,他们一般是通过老师的讲解、辅导书的注释去理解古文,学习的其实是别人理解并写出来的内容,没有通过自己的揣摩和品读去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这不能从根本上实现学习古文的目的,也无法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鉴别和理解能力。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一般是通过学习文言文和诗词获取传统文化知识。学生没有通过自己的能力去理解文章的内涵,在翻译的过程中无法掌握精髓,这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没有任何帮助。事实上,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虽然有很大的不同,但是通过细心品读,虽不能每个字的意思都翻译出来,但依然能够把握文章的大概意思。即使是古人在阅读文章时也不能一读就懂,他们也是通过一遍遍的细细品读才能了解文章的意思的。
3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可行策略
3.1 深入挖掘语文教材
我国的高中教材是由教育部和教育厅统一修订编写的,聘请的都是大学和研究所里的知名专业学者,他们的语文素养基本都是整个国家最前列的代表,他们选出来的认为值得学习的文章都堪称我国的文化瑰宝,所以这些文章是值得深入挖掘的,我们目前高中语文教师普遍忽视了这一点。如何深入挖掘课文的意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只要把握住了从思想情感、历史背景和作者背景这三个点出来,基本就不会偏离大致方向。比如说在学习《鸿门宴》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授一下这个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去品读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让学生更加充
分的了解古代的历史故事。
3.2 充分了解作者情况
《孟子·万章下》中说:“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所以,我们在学习文章时首先要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作品来自于生活,每一篇作品都或多或少的掺杂着作者的情感,甚至有时候就是对作者的真实写照。李清照的词一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作品主要是反映她的闺中生活和思念之情,作品也大多描述了当时的自然风光和离愁别绪,而后期的作品大多体现她的思想之情,从更高的层面去把握作者的情感经历对学生了解文章内容有很大的作用。
3.3 突出汉语思维方式
汉语作为一种流传至今的语言,也是中华民族思维的主要方式。学习古典文学作品时,要突出汉语思维方式,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内涵。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必须要强调汉语的整体思维方式。比如说,古典文学作品中为了追求句型的完美,一般会采用对偶的方式来追求句式的对仗工整,如苏轼的《前赤壁赋》、王勃的《滕王阁序》等。高中语文教师在讲授古典文学作品时,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到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
3.4 开展经典作品的拓展教学
由于高中的学习压力过大,学生很少有时间去细细的品读其他的古典文学作品。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引入一些相关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觉的去了解文章的完整内容,花费一些时间细细品读。同时,高中语文教师还可以举办一些讨论会,让学生对学习的作品进行讨论,让学生加深对古典文学作品的理解,进而多角度,多方位的了解传统文化知识。
4 结语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还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对传统文化知识进行发扬和传承。所以,教师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让学生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品读能力,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1]高原.探析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7(2):130,30.
[2]王敏.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4):104.
[3]王珊珊.论如何推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