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混合式教学设计理论探析

2017-03-11石千惠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学习者互联网+理论

□石千惠(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混合式教学设计理论探析

□石千惠(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本文通过梳理高校体育教学、混合式教学相关的理论研究基础,立足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运用文献法、实地考察法等分析传统课堂教学与单纯的网络课程的优缺点,结合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现状进行理论探析。提出将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构建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全新教学法,为体育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丰富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为高校一线教师在“互联网+”新背景下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合理恰当的使用信息技术提供了参考。

“互联网+”高校体育混合式教学理论探析

1、“互联网+”背景下体育混合式教学概述

1.1、对于混合式教学的理解

混合式教学,英文中通常表达为“blending learning”、“hybrid learning”、“blended learning”、“blended e-learning”、“mixed-mode instruction”。台湾地区习惯性的译为“混成教学”,国内较为流行的译法有混合式教学,融合型教学和混合型教学三种,为了叙述的方便,笔者在本研究中采用“混合式教学”这一表达。梳理以往的研究不难发现,由于实践背景和研究取向的不同,教学在现今教育界依旧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专家学者们对混合式教学给出了不同的定义。但从前人的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学者们普遍认为过度单一的依赖某种教学方式往往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只有把多种教学方式有机整合成为一个整体,实现互补融合,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基于此,笔者将混合式教学界定为:从教与学的实践具体问题出发在融合各种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传统教学与在线教学的优势,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1.2、“互联网+”背景下混合教学的兴起

2015年10月以“互联网+教育”为主题的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中提出“探索互联网与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以期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走向新阶段”。“互联网+”教育”让教育在互联网大背景下迸发出了新的火花。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使网络学习资源的日益丰富,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成为了一种新的发展潮流,各种新兴信息技术不断地融入课堂,如慕课、微课、百度传课、翻转课堂、学习空间等等。学习方式的变化促使教学方式的变化,教师们不断探索、尝试多样化的课堂组织形式。遗憾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未明显加强,教学质量也没有显著提升,课堂仍缺乏灵动的气息。如何解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与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之间的碰撞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将传统课堂的优势与新时代下的互联网技术相糅合成为了变革教学模式的必经之路,也是社会和家长新的期盼和要求。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整合了传统课堂教学与互联网教学的混合式教学为教育界学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2、体育混合式教学实践的理论基础

2.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学生主动做为信息意义的构建者,而非被动的接受信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依据以学生的初始能力和学习习惯,挖掘适宜的网络教学资源,设计教学,学生根据主观认知和经验,进行合理安排完成自主有效的学习。教学方式的改革无一不在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倡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的学生创新能力的构建主义教学理念,是对学习者的激励,更是对教学者的鞭策。

2.2、教育传播理论

教育传播理论包括教育传播信息、符号、媒体和效果理论。它认为教育传播的核心手段是教学,教师在教学中扮演传播者的角色。传播者将教学中的各要素重组,实现最优配置,然后以教学媒体为途径传播给学习者,接收到反馈信息后,传播者再次对教学要素进行修整、完善,教育信息在这个动态过程中实现流动传播。在这个过程中想要实现最佳的教育信息传播效果,关键点在于教育传播媒体的选择,它是教育信息和符号的载体。在本研究中混合式教学的传播媒体的配置与重组对教学效果发挥者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教学设计中的重中之重。

2.3、奥苏贝尔学习理论

混合式学习即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奥苏贝尔的教学理论是所有教师主导型教育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奥苏贝尔认为教学的关键在于学习者是否实现了“有意义学习”,只有将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可取代。另外,和建构主义相同,奥苏贝尔认为在教学的准备阶段,首先应该探明的是学习者已经具备的知识和学习状态。因此,笔者在进行混合式学习设计时,重视学习者的初始能力和学习习惯分析。

3、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高校体育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

3.1、准备阶段

第一,前端分析。前端分析是混合式教学的起点,通过学习者特征、学习目标等要素的分析使我们明确混合式教学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约束因素。体育的动作技术较为复杂,只有对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结构、学习风格、兴趣习惯有了一定了解后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混合式教学的设计。

第二,导学案设计。课前学习为线上自主学习,练习新动作。为了避免学习者把握不住学习重点和步骤,教师在准备阶段提前设计好本次课程的导学案。导学案根据学习者的舞蹈基础、学习状态制定设计,它相当于一个涵盖了课程大纲、ppt教案、相关资源链接、理论测试的自主学习攻略,起到引导作用,让学生对本节课即将学习的新动作有初步的认知。

第三,选择课程资源。经过前端分析,在初步把握了教学对象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约束因素基础上对知识点进行分解,确定教学视频。选中的教学视频必须对体育动作进行准确、细致的分解,分解时要包括动作的镜面师范、侧面师范以及背面师范;带领练习时要由口令下的慢节奏练习逐渐过渡到音乐伴奏下的匀速练习,确保学生对新动作有一个全面的、立体的初步认识。

第四,网络教学平台的选择。网络教学平台是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的一种学习系统,它可以为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提供在线交流、知识传授、提交作业等功能,提供一种学习环境。

3.2、课前学习阶段(线上教学)

课前学习时间为课堂面授的前一天。为了避免独自学习的无助感,建议学生4-6人自由组合,分别使用各自账号登陆Edmodo,再输入课程组代码进入“体育教室”。打开导学案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内容、重难点做到了然于胸,然后在资源库中找到教学视频,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自主学习、练习动作,小组伙伴之间互相纠错。实现师生、生生的双边互动。也可以通过平台单独向教师发送即时消息反映自己所无法独立完成的问题,获取解题提示。随后完成理论测试题,并拍摄自己的技术反馈视频上传至的公共讨论区。教师通过讨论区的互动和学生反馈视频中的体育动作技术质量判断出学生们所遇到瓶颈。课前学习阶段的具体时长一般为30分钟左右,学生可根据个人接受能力自由控制和把握学习节奏。这样通过将互联网+时代的先进科技引入教学,学习者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帮助学习者深入掌握本章知识的重难点。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追踪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就为课堂面授阶段的教学设计提供了素材与思路。学生通过初步学习发现自己的知识盲点,带着尚未解决的困惑投入到第二天的课堂面授中。

3.3、课中学习阶段(线下课堂面授)

第一,课堂导入。导入的内容一定要短而精,与教学内容不相关的材料与资源会在一定程度上占据学习者工作记忆中的认知资源,使学习者的专注力下降。进而影响对材料的组织加工。

第二,合作探究。教师首先提出问题,这些问题一般由自主学习阶段学生遗留下来的问题总结升华而来。问题提出后先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由由讨论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在一旁进行引导和点拨。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学习,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和提炼知识精华的能力。

第三,创设情景、释疑解惑。经过前一阶段的合作探究,教师对学生关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继而“对症下药”,对动作的关键点进行详细讲解。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舞蹈的内涵,通过给学生设置各种与现实相联系的教学情景,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自主练习,吸收巩固。教师对技术动作精炼细致的分析后,给学生自由练习的空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教师巡视指导、答疑解惑,针对不同问题的学生因材施教。在这时的个性化的指导阶段中学生可以向教师请教知识盲点,也可以和组员讨论解决。教师指导时要基于不同的学习者特征区别对待。对于学习起点高、吸收快的学生提出深层次的要求,对初始能力薄弱、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多给予关注和必要的鼓励。教师可将学生的易错点进行记录整理,课后传至网络平台供同学们课后复习回顾。

3.4、课后评价阶段

体育混合式教学的评价设计选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其中过程评价占50%,评价指标主要来源于课堂记录,包括Edmodo平台登陆情况、社区讨论中的活跃度、出勤情况、回答问题表现、创编展示得分等。结果评价占50%,其中在线学习测试结果(包括在线理论测试结果和反馈视频分数)占20%。结课测试得分占30%。与传统教学评价方式截然不同,混合式教学评价并非由教师一锤定音,而是糅合教师、组员、学习者本人的评判,取平均值。力求测评出学习者的真实水准。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一,教师评价。为了追求最大限度的客观公正,教师应做到尽可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多通过学习在线测试的得分情况、探究讨论、自主练习表现等多个维度,准确公正的客观评价;第二,组员评价。学习者从对小组做出的贡献、小组活动参与情况及和小组其他成员讨论问题情况等方面出发,对自己的小组成员做出评价,这有利于学习者更好地参与到小组学习活动中,提高帮助他人及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第三,自我评价。学习者的自我价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时的心理状态、动作技术吸收情况、任务完成情况、课堂表现情况等全面自主的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判。

[1]刘从梅,陶运三.“互联网+”视角分析高校体育教与学改革[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01).

[2]周冲.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分析[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17,(02).

[3]孙玉波.“互联网+”时代体育教学实践现状与革新建构的新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9).

[4]孟欣欣.“互联网+”时代基于O2O的云南省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研究[J].亚太教育,2016,(07).

[5]林岳.互联网媒体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02).

G807

A

1006-8902-(2017)-05-SY

猜你喜欢

学习者互联网+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