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初级阶段学校体育教育发展困境与突破发展研究

2017-03-11母其欢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6级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云南昆明6505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体质体育教师体育

□母其欢(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6级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云南昆明650500)

我国初级阶段学校体育教育发展困境与突破发展研究

□母其欢(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6级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云南昆明650500)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取得了比较明显的发展,从最开始的“散乱”状态到建国后的各种模式教学探索。从“文革”中所受的波击,到改革开放后的进一步变革,所取得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可连续30年的课程改革,学生体质却连续下降。文章围绕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困境与未来的发展展开探索。

中国学校体育教育困境突破对策

引言

我国的学校体育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缓慢而曲折的近30年的艰苦探索历程,也为后来学校体育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多年,但在初、高中阶段受升学压力的影响,仍然在不同程度的实行着应试教育。体育课常被挤占,课外活动减少。这种现象在边远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尤为普遍。另外运动场地设施严重不足、开展运动的经费稀少、师资紧缺等也是学校体育的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探索研究新时期学校体育的发展,寻求适宜学校体育良性发展的方法,推动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可持续发展,迫在眉婕。

1、当前我国初级阶段学校体育的发展发展现状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走上了正轨,学生体质健康逐渐增强。可课改30年来,国家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理论上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把“体育”地位上升到一定高度。可学生体质仍不断下降。

1.1、基础教育阶段

(1)政策文件。

在上世纪90年代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提出了“要保证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后来又要求学校体育课每周不得少于2节。在1995年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中还还专门特别要求:“每年组织学生2次远足野营活动,进行一次身体检查”;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教材改革和编写提出了具体要求;在2006年召开的“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针对对学生体能下降的情况要求实施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随后2007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提出:“以迎接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并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2008年,由教育部牵头七部委参加的“加强青少年体育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旨在研究落实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的政策措施,共同指导和推动各地统筹规划学校体育。2010年,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把“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作为战略主题,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作为评估地方教育发展水平的基本依据。督促地方政府对学校体育的关注力度。2014年成为全国学校体育制度建设年,教育部年内印发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办法》;出台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衔接,坚持培养兴趣与提高技能相促进。这一系列政策文件显示了学校体育的发展道路。

(2)教材编写。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刘佛年教授早就提出了教材编写与施行对象间的关系问题。教材的编排如果脱离了实际,将会变得毫无意义。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提出“素质教育”,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开展体育课程与教材的改革,要求一线体育老师不断地解放思想,深入探索。在这种不断改革和实践中,许多新思想得到实践验证,好多新鲜的方法得到认可。如快乐体育、体质教育等多式多样的体育课程教学,很多先进理论得到实践,极大地开拓了学校体育教学的各种教学模式,为正式构建学校体育教学的新探索作出了贡献。

(3)实施情况。

在小学和学前教育阶段,因为没有实质性的考核标准,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也仅限于用来作课间锻炼的广播体操教学,再加上一些简单的队列队形训练。由于专业的师资队伍小,也限制了该阶段学校体育的开展。受升学率的影响,以及有些政府和学校领导对体育课及课外体育活动的片面认识,中小学体育课随形势的变化而存在。特别在边远的山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这种现象更为普遍。

虽然在初中阶段,体育也纳入了升学考,可是考试结束后,体育课也就终止了。致使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每天锻炼1小时的时间难以兑现,极大地影响了《条例》和《计划》的实施。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希望进一步优化学校体育,让学校体育教学更适合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学生体能的提高。可是最新的学生体质健康抽检却是学生体质持续下降,肥胖学生比率增高。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结果的产生呢?这么多年的课改,其意义何在呢?

2、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瓶颈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即便在国家困难的情况下,学校体育的发展也未停滞过,其改革在坚苦的环境中不断探索,为寻求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尝试着各种各样的探究和实践。可是所有的改革和制度的实施是文件式的,并未有强制性的保障措施和相关的法律规范来监督执行,使所有的改革和方案都成了一纸空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缺乏规范的监管机制,政府过多的干预教育

好多的地方政府领导为了快出政绩,其中“升学率”便是最快的一个捷径——付出少、回报快。以至于让很多地方领导对学校大肆监管,给学校升学下硬性指标,而不考虑其实际。以期望成为自己上任展示形象的第一个窗口。学校方面又向学校老师和学生施压。大大压缩学生的非升考科目时间和次要科目时间。学生的体育课被占用;课外活动时间被剥夺;更有甚者连早操时间都给霸占了;学生变成了一个个学习的机器。虽有些地方体育课平时开展正常,可一旦到了期未仍被其它科目老师占用。

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学生课余锻炼时间小,甚而连体育课时间都保证不了,“阳光体育”得不到落实开展。体质健康测试标准不再施行。即便是近些年搞的体质检测也变成了“数字游戏”。这些都是导致了学生体质的下降的原因。

另外,对教育相关部门领导的任用体制也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教育是一个很专业的事业行政单位,区别于其它政府单位。它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走向,是关乎民生的大问题。国家的好多政策出发点是是好的,可到了地方就被曲解,变成了另一种做法。因领导的更换,各种教育管理方式也在变,这势必违背教育的持续发展规律。

2.2、学校经费分配不合理,没有专门的体育运动经费

学校缺乏长远期规划,导致场地器材不够。尤其是大型运动场地,在当前土地紧缺的情况下,学校运动场地的规划就成了一个难题。比如当前形势下的足球问题。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没一块足球场,怎谈足球进校园?怎么发展足球运动?如何提高我国的足球水平?而对于现有的适宜开展的运动,没有经费又怎么开展呢?

2.3、专业的师资问题及保障

师资紧缺导致专业老师不对岗的情况也普遍存在,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更为普遍。学校什么科目缺人,新上岗的老师不论专业就顶上去。以致在基层学校老师大多是“多面手”。形成了所授科目与所学专业不一致的交叉局面。很大程度的影响了教学效果。

其次,就是体育老师的基本保障问题。作为体育教师,因其施教环境的特殊性,相应的保障也应加强。比如服装补贴;就应该根据上级文件要求想办法落实到位,这对学校体育的开展起着良好的铺垫作用。

再者,体育老师的职称晋升问题也是制约体育教育良性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很多地方的体育老师的职称很难得到有效解决,据调查,很多学校的体育老师就绩效工资只是拿平均数,没有专门性的考核措施。很多体育老师工作多年职称却仍在原级。这势必会打击体育老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4、受安全问题影响,学校活动开展保守

近年来安全事故频发。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所有校外活动的开展都被限制,束缚了教育活动开展的空间和学校体育的发展,减少了多种教育方法的使用。比如,因为野外活动危险,所以户外活动被取消了。忽视了它的价值所在:如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力;锻炼学生开阔的视野;情境教育等多方面的能力。再者野外道路的不可预见性,也能激发学生很多对人生的思考,引发学生情绪的共鸣,能帮助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也是很好的一个实践锻炼。但很多领导很少顾及教育的特殊性原则,不是从失利的活动中去找原因,避免再次出现,而是出问题了就停止该项活动的开展。这种“截肢式”的做法,影响了学校体育的发展。比如禁止组织中小学生“春游”活动。有学校因为在开运动会的过程中,因有学生猝死而停办运动会。其它一些学校以此为鉴,在运动会里取消了中长跑项目。好多学校加强管理的方法就是不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照此下去,我们的教育就会成为“拄着拐杖”的教育。

3、我国学校体育的突破发展之路

3.1、建立健全学校体育管理和保障机制

学校体育的发展是国家体育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以及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建立健全各种学校体育管理制度,减少政府干预,让学校体育按教育原则良性发展,同时健全用人制度,政府在任用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和学校校长时从教育部门启用,延续教育的一贯性和持续性原则。实现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紧密结合。比如我们奥运奖牌获得者中在校大学生的比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这就是我们的学校体育跟竞技体育脱离的结果。也是学校体育发展滞后的表现。我国应该走学校体育出竞技的道路。让更多的运动员出自学校,并能代表国家出征各种国际比赛。这就要求我们的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体育必须要发展好。

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真正转变。把学校体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发展战略,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运动的开展固然有风险,这就需要健全活动的风险保障机制。比如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的方式为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提供保障。减少社会与学校的矛盾。

3.2、保证经费,让活动开展常态化

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大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同时将学校体育工作经费纳入各级教育经费预算,并规定其比例,且按时拨付到位。同时由政府牵头、通过多种形式筹集资金,保证学校体育活动经费的需要。学校也应在每学年、每学期开始之前做好活动开展计划,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保证活动的高效举行,促进特色校园文化的形成。同时,各级主管部门也应积极商讨形成各级活动的常态化开展。让体育运动从校级——乡(镇)级——县(区)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的逐级递增方式,寻求各种技战术水平的逐级提升,以及更高运动人才的选拔。

3.3、提升学校体育老师的专业素养及保障

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建设各层次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规范管理学校体育师资,确保学校体育教师数量。分层次建立各阶段体育教师的准入制度。采用多种形式的培训、教研,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升体育教师的地位。让体育教师与其它老师享受同等待遇,并因其特殊的施教环境而有所提高。保证体育教师在校也能向其他老师一样有明确的目标去积极工作,消除上不了主科的老师就去教体育的片面做法。充分调动广大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稳定体育教师队伍,增强体育教师的荣誉感。

3.4、合理对待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

每项活动的开展都有一定的安全问题,不能因为活动的开展出了问题而怪罪于开展这项活动。而应理智的分析,找出症结所在,进行全面剖析,预防安全事故的再次发生。开展活动出了问题就停止开展的做法是一种逃避责任的做法。是不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应该关注和反思,并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法。

[1]温伟.学校体育的发展困境及突围之路[J].大江周刊·论坛, 2013.

[2]江娟.浅议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2.

[3]王萍丽.社会体育可持续发展与学校体育发展之原则[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

[4]罗普云,韩鹏伟.对我国西北部分农村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的初步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

G807

A

1006-8902-(2017)-05-ZQ

猜你喜欢

体质体育教师体育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