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核心素养与未来公民文化关系研究
2017-03-11张红良
张红良
(北华大学信息技术与传媒学院,吉林吉林 132013)
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发展情况以及在国际中所占有的文化地位,为了可以更好的应对新时代的变化以及世界未来发展的多项需要,因此当今社会的中小学生作为我国未来公民应该具备多项核心素养。而中国对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主要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可以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这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以下六大素养,分别是: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与实践创新。
1 文化基础
文化可谓是一种社会现象,也可以说是人们经过长期创造而形成的积淀,是人类历史发展所存留下来的产物。因此,文化对于人类而言,可谓是人类的根与魂的所在。而真正意义上的传统文化教育其实是有助于中小学生们熔铸国魂、稳扎族根的关键方法与重要方式。国家将文化基础列为中小学生核心素养主要组织部分之一,基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强调了中小学生应该更多的学习人文知识、以及科学文化技能,掌握并学会应用人类历史所积淀下的智慧成果,以及其内在的涵养和精神。希望我国的中小学生长大后,都可以发展成为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并有着追求更高远精神的未来公民。
1.1 人文底蕴
在培养中小学生人文底蕴这项素养时,其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中小学生对于历史积淀的人文知识及技能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以及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取向等方面。
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包含了非富的文化知识以及经典原文和游艺、游戏。其中小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历史典故及古人们在生活中的细节和图景来夯实文化基础知识,从中来掌握一些人文地理和常识;另外中小学生还可以通过经典原文对祖国语言、文化脉络以及贤哲思想等方面进行了解;同时,中小学生还可以通过传统文化中的游艺及游戏来知悉各地的风俗民情以及古代的精湛制作工艺与巧妙的设计。因此,从培养中小学生文化素质方面进行分析,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可以称得上是最有效而且最精细的优质教育了。
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颇为丰富且呈现形式多元化,例如人文常识、历史典故等。因此,在培养及提升中小学生的文化素养方面,溶入我国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说是最正确的手段。以前曾有教育专家把教育学从哲学里分出来单独考究,其提出的建议是学生受到的教育应该是包罗万象的知识。而对于当今社会而言,在学校中如果让老师向学生传授全部体系的文化知识,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但是在我国民族包罗万象的传统文化中,该项教育却能为中小学生梳理了出更易理解和益于启蒙的重要信息,可以帮助中小学生形成具有一定逻辑体系的知识网。目前在我国很多中小学校编制的教材及读本,大多数都是以传统的文化教育为主干进行编写。其主要目的就是可以引导学生更多的学习我国传统文化,以此来开发学生们的内在潜能,提高其道德修养。因此可以说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其实是经过历史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而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与精华,中小学生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更好的掌握人文知识、了解人怀情怀,增加审判情趣,因此对于未来公民人文底蕴的积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科学精神
在培养中小学生科学精神这项素养时,其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中小学生对于科学知识及技能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以及其形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体现等方面。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学生日后遇事具有理性思维、勇于探究的能力,同时还具有敢于批判、敢于质疑的意识。由此,潜移默化的让当代中小学生在今后成长及终身发展中,可以始终保持着严谨求实的处事态度,崇尚事实与证据,具有理性的逻辑思维,可以正面分析认清问题产生的本质,能够具有独立思考、判断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产生的困难,不畏惧且敢于探索,敢于尝试、敢于突破,并拥有积极面对的心态去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由此看来,科学精神这一核心素养对于未来公民精神文化的养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自主发展
2.1 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这项核心素养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主要是要求他们可以逐渐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并且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乐学、善学的同时也具有善于反思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在很多教育学者及工作者眼里,传统文化教育其实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传统文化的相关教材也都颇有些难度,认为学生不能够自主完成学习,而是需要由老师引导,并带领才能完成整个学习过程。而本文认为,这样的看法相对不太客观。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在一些传统书籍或典故中就有很多“劝学”方面的内容。这些素材,在经过现代新教材化的处理后,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使学生激发起对学习的兴趣的。例如《论语》《三字经》等书箱,其内容上就已经阐述了劝学的思想,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告知其学习的重要性。甚至可以说,我国古代学者们对学习重要性的阐述以及学习时需要有勤奋刻苦的精神的论述,远比现代人更加丰富且深刻。因此,传统文化教育被运用时,如果使用的方法正确,那对于促进学生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更有帮助,而且可能会比常规式教育产生的影响更大、更持久。
传统文化内含很多种学习方法。这些学习方法,都是古人们经过长期验证和实践,总结出来的可行性极强的学习方法,中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有助于知识结构的形成,从而达到帮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的目的。而在今后的自身发展中,有利于终身学习这个习惯的养成,同时对于未来文化底蕴这项修养的奠定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2 健康生活
健康生活这项核心素养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意在让中小学生在生活中可以正确认识自我,以便有利于学生们在今后的成长及终身发展过程了可以正确规划人生,发展健康身心,从而成为一名优秀的未来公民。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蕴含了诸多较好的生活规范及准则,因此正确的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还可以使中小学生在现在乃至未来都可以学会很好的健康生活。其中很多经常出现在幼小学校课堂上的句子其实都在潜移默化的教导着学生们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等。这些都可以为学生今后的人生带来很大的益处,可以教学生学会如何健康的生活。在关于作息、饮食、修养身体等方面,传统文化教育也都对其有过论述之道,能过这些方面的教育可以让学生珍惜生命,珍爱自我,有利于健康愉悦这种生活方式的形成。
因此,培养中小学生学会学习,并具有可以健康生活的能力,对于未来成就出彩人生,最终成长为一名具有明确目标和方向的高素养公民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3 社会参与
3.1 责任担当
在我国古代历史及文献典故中,就有个人与他人以及与社会关系的论述。因此,在现代的传统文化教育应用过程中,对于礼仪及相关规范的制定,都是基于传统文化教育之上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以及对于社会的担当精神。使其具备君子人格,最终将这种君子人格应用于对社会、对国家的关怀上,促使学生在未来终身成长中,可以成为一名有理想信念并敢于担当的国家公民。
3.2 实践创新
实践创新这一核心素养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主要是希望学生在日常活动以及解决问题时可以形成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热爱劳动,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与动手操作能力;善于发现问题,具有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懂得科学技术对于人类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对于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具有一定的意愿和兴趣。因此,过此项核心素养的养成,对中小学生在未来发展成为一名具有创新精神的国家公民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结语:在未来知识发展大潮中,国际间的竞争其实就是各国科学文化素养的竞争,而现在的中小学生作为我国未来时代的公民,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变化以及世界未来发展的多项需要,我国中小学生应该立足于当下培养其应具备的核心素养。
[1]张奠宙;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基础与创新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06期
[2]施久铭;余慧娟;看青岛二中如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J];人民教育;2011年07期
[3]“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中国、新加坡名校长高峰论坛启事[J];人民教育;2011年Z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