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道德责任的实现
——来自大学生自身的视角

2017-03-11黄继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8期
关键词:网络安全道德大学生

黄继辉 李 爽

(1中国矿业大学党委宣传部,江苏徐州 221116;2中国矿业大学能源、材料与物理学部,江苏徐州 221116)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统计,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半年增长率为2.7%。互联网普及率为54.3%。“网络社会”生活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活,影响力之大,涉及范围之广是人们不可估量的。也正是它的特殊性决定了“网络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具有不同于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道德的新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网络道德作为现实社会道德在网络的延伸,一般认为,是人们在网络上开展社会行为所遵循的行为规范、伦理准则。网络道德的目的是按照善的法则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关系和自身,其社会需要除了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之外,还有提升和发展自己内在精神的需要[1]。网络正悄悄地改变了我们生活,但我们也清楚的看到,互联网负面影响不时显现,体现在对学生的影响尤甚。大学生作为我国教育体系金字塔的顶端,必须提升自身素养,引领网络道德向上向善。

1 大学生要加强网络自律,自觉规范网络行为

在大学生活里,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早已成为每位学子的必需品。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社会,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歪曲历史、颠倒黑白,一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侵蚀大学生的心灵,大学生看清真相,明辨是非十分重要。文明上网,严格律己是大学生应该把守的底线。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从过去单一的通话、通讯功能,发展集通话、短信、拍照、上网、娱乐、游戏等为一体,尤其是层出不穷的网络APP,极大地便利了生活,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可无视的问题。

有调查报告显示,手机在大学生生活里的一面:手机全天开着,一没电就心慌;揣在怀里,即使没有新信息也时不时拿出来看看屏幕。甚至已经出现一种“手机依赖症”的表现,这不仅对学习生活产生较大影响,同时也危害自身的身体健康。大学生需要转变用网观念,把手机、互联网从“玩具”变成“工具”。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教育资源、网络慕课、视频公开课等,突出网络的学习性功能,把网络当做提升自己的渠道。

当前,大学生群体大多数都为“90后”,甚至“00后”,他们思想开放,敢爱敢恨,有着自己的追求和理想。而正因为如此“追星”潮一浪高过一浪,追求偶像、打赏网络主播等大有人在。一些学生开启“疯狂”模式,面对别人对自己偶像的不良评价,便以成千上百倍还以颜色。我们需要倡议的是,大学生要弘扬网络自律精神,合理文明理智地上网发声,注意网络语言的使用,不攻击诽谤他人。

近年来,国家也加强了网络治理和监督的力度,2014年2月27日,中央成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致力于统筹协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军事等各个领域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重大问题,推动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法治建设,增强安全保障能力[2]。在这种大背景下,个体的道德自律成为维护网络道德规范的首要因子。大学生应该保持网上网下行为的一致性,培养自觉自律精神。

2 大学生要增强担当意识,在网络上发挥生力军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3]。的确,青年人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大学生更是担负着建设祖国、民族复兴的重任,在不断求知求进的过程中,合理利用互联网,既可以精准掌握知识,还可以充实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要时刻牢记网络虽然是个虚拟的世界,同样要以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规范约束自己。大学生要坚守诚信,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同时,要保护好自己的劳动成果不受侵犯,增强对网络知识产权的认知能力。

高等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网络素养的教育,综合采取开设网络安全课程、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举办网络教育活动等多种途径,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促成用网行为合理化、合法化、合情化、合德化,不能逾越道德的底线。

严于律己是一种品质,作为大学生更要监督他人或社会是否有不道德的使用网络行为,及时举报或揭发网络恶意行为。当下,尤其在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大学生要具有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由于网络的隐匿性、即时性、网络上传播着一些无聊信息,他们和法律法规打着“擦边球”,为了“眼球效应”,无谓地将信息夸大化,这是对个人道德素养的检验。例如,不经核实,随意散布网络言论,刻意夸大事实,引起社会恐慌;出于一时的愤怒、嫉妒,打击报复别人,曝光别人的隐私,恶意中伤他人;个人根据一定事实依据,擅自臆断,妄加揣测,损害国家机关信誉;发布虚构信息等。及时发现,及时举报揭发,保证我们有一个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是每位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3 大学生要增强防护意识,共同维护网络安全

近年来,利用手机短信、电话、不明来源网络链接等科技手段实施诈骗的案件呈高发态势,而往往受害者却集中在大学生群里。犯罪分子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的隐秘性,演化成多种分工,思维缜密,手法多变的团伙作案,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这些犯罪分子缺失网络道德,针对社会防范意识较差的大学生群体下手,成功率极高,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的案件,已是司空见惯,犯罪分子一直挖空心思对学生的生活环境、意识习惯、心理盲点进行探究,犯罪方式已从交友、购物、兼职、交通、助学金、考试、实习、社会实践等方面入手,造成了大量学生跌入陷阱!令人恨之入骨,但又无可奈何。

因此,大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注意妥善保管自己的个人信息,谨防信息泄露,在这场网络道德和犯罪行为较量中,保持清醒头脑,理智对待现实问题,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同时大学生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接受安全教育,学习安全相关知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大学校园拥有社会上所无法比拟的知识资源和学习途径,要充分利用其优势,通过在大学内的资料阅览、网络学习、专业讲座等途径,多方面了解网络安全及防护知识,确保自身自身网络安全。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大学生网络化生存提供了巨大空间。一些大学生不能合理利用网络而沉溺于网络游戏或是虚拟的网络生活不能自拔,在加强网络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心理疏导,让他们尽早走出网络世界,回归现实生活。

[1]王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中的作用研究[D].东北大学,2008.

[2]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新华网,2014-02-27.

[3]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2017.10.

[4]顾秀艳.以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为引领加强新疆高校思政工作的思考[J].昌吉学院学 报,2017(10).

猜你喜欢

网络安全道德大学生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应“实战化”
上网时如何注意网络安全?
大学生之歌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我国拟制定网络安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