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图书馆电子期刊的发展
2017-03-11孙连军
孙连军
(长春理工大学图书馆,吉林长春 130000)
1 高校图书馆纸质期刊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管理方式
高校图书馆期刊阅览部一般分为现刊阅览室、过刊阅览室、论文室、基础书库等。所有部室的期刊管理一般都采用阅览室管理,管理方式单一,馆员只为来馆入室的读者服务。而且各阅览室内的纸质期刊均不外借,读者只能凭借有效证件阅览,如果需要相关的期刊资料,只能采取复印或者拍照的方式。此时的期刊(现刊、过刊、论文、报纸等)均主要以“藏”为主。
1.2 购置经费
电子阅读的兴起,导致纸质图书馆藏呈现递减趋势,高校各专业教师对专业性的期刊需求量逐年增加,而部分读者以娱乐休闲为主,在期刊价格逐年上涨的情况下,各高校图书馆因为经费有限,只能采取重点采购阅览量集中的期刊,减少或者停止对利用率不高的期刊的采购,因此期刊品种有限,无法满足读者的学术需求。
1.3 期刊留存
传统的纸质期刊需要足够的空间进行留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纸质馆藏资源每年呈递增趋势,高校图书馆如何能在有限的空间里既保证莘莘学子的自习席位足够多,又做好日益壮大的纸质资源的留存工作呢?每一年,下架的期刊需要足够的经费支持才能送运至装订厂,经加工为过刊后再返回馆内,进行数据采编加工并上架。这些工作已严重消耗了图书馆的经费与精力。
1.4 检索范围与检索方式
传统的纸质期刊检索范围只能局限于高校图书馆馆内的各个期刊阅览室,检索方式单一,并且需要工作人员引导服务,上架、巡架、串架,消耗馆员大部份的时间与精力。而传统的纸质期刊几乎没有复本,如果丢失则无法及时补缺,不能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览需求。读者的阅览时间也受到图书馆的开馆闭馆时间的限制,有着一定的局限性。
2 高校图书馆电子期刊的产生与发展
随着网络的发展、电子阅读的兴起、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高校图书馆已经迎来了新的信息主流方式,那就是电子期刊的产生。
2.1 电子期刊的简介
电子期刊,即电子出版物,俗称网上出版物。是指以数字代码为方式,将具有知识性、思想性内容的信息加工编辑,存储到固定物理形态的磁、光、电等介质上,它可以通过电子阅览、显示、播放设备读取使用的大众传播媒体,以及新闻出版总署认定的其他媒体形态。
2.2 电子期刊的特点
不同于传统的纸质出版物,它具有信息量大、可靠性高、内容丰富、强交互性、制作和阅读需要借助相应软件支持的特点。
(1)储存方便、占用空间小:方便馆员对其进行管理和保存。例如一张光盘就能够保存上百种期刊文献、上亿字符。(2)整合电子资源:电子期刊不用经过装订、印刷、出版等过程,形式灵活多样,成本低、效益大,大部份电子期刊可以免费或者低成本获取,很多高校都购买了电子期刊数据库,如: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ALIS外文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部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还可以免费试用各种期刊数据库,比如 Wiley电子期刊等等,高校图书馆可以在不增加费用的情况下,与一些国际学术团体的数据库实现上网连接,通过收集、选择、连接、整理网络上的文献信息资源,提供给广大读者使用。同时,网络上还可以收集到免费的电子期刊和数据库信息,但是免费的资源经常要更新链接,这就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信息甄别 ,得以利用好这些免费的文献资源,帮助读者获得所需的期刊信息。(3)覆盖面广,互动性佳:电子期刊供读者学习研究、查找资料使用。高校专业性强,为了更好的教育学生,教师的知识储备量必须及时更新,而知识的专业性需要大量学术期刊辅助,电子期刊更好的满足了读者的需求,为高校的学术建设贡献力量。(4)增值服务:更新、发布速度快,电子期刊易于检索、响应速度快,并且结果准确。(5)出版便捷:没有刊号、印刷、运输等的限制,遵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相关管理规定,只需要通过支持软件将电子刊物出版,通过无限网络传播。
2.3 电子期刊的发展
我们知道期刊具有出版信息时间短、传递速度快、知识更新快的特点,它占有文献情报信息的五分之四左右。而电子期刊是期刊文献的一种表现方式,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互联网的推广以及智能手持设备的应用,电子期刊在品种以及数量上都逐年井喷上升状态,已经成为高校科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图书文献形式。
电子期刊改变了纸质期刊在高校图书馆独当霸主的局面,对传统的纸质期刊带来了巨大挑战,纸质期刊与电子期刊并存是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一种趋势,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图书馆必须转变过去的工作模式,迎接全新的电子服务模式。
2.3.1 完善电子期刊以及相应的数据库
信息网络化时代下,电子期刊的种类还不是特别多,纸质期刊并没有完成全部录入成为电子期刊,有的期刊虽然已经以电子的形式在网络上传播,但是内容不够全面,只有目录、摘要,全文阅览未能实现,这就需要借助纸质期刊。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期刊文献,高校图书馆要有计划、有目的、分步骤的调整纸质期刊与电子期刊的结构比例。在以收集第一次期刊信息为主的基础上,对馆藏进行第二次的深度开发,这样积极开展电子文献搜集工作,不仅可以缓解过去图书馆传统纸质资源占用空间大的局面,还可以丰富完善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即便是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有限,师生也可以通过馆际之间的互借获取自己想要的原始资源。
2.3.2 建立完善的检索系统
由于电子期刊具有期刊的周期短、时效强的特点,及时开发利用电子期刊能够增加实现文献的应有价值的机率。
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对新生进行入学培训,增加读者对电子期刊的宣传,实现读者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查询、检索等基本技能。完善的检索系统,可以使文献检索变得简便灵活,读者可以准确、快速查找所需资源。极大的提高了文献的利用率。
2.3.3 完善软硬件设施
电子期刊的管理和使用都需要借助第三方存在:计算机、客户端,以及网络这一重要平台。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硬件建设已经齐全,但是软件建设却未能健全,这些硬件设备、软件环境在前期需要投入相当多的经费,保证了完美实现电子期刊的情报价值以及优越功能。全面的开展电子期刊建设,除了以上的基础设施以外,还需要增加更多的阅览设备,比如可以在高校图书馆的大厅、各楼层、各阅览室增加阅报机、期刊阅览机等设备,让高校图书馆处处都是电子期刊室,实现随时观看动态文字、音效和动画于一体的电子期刊,显著丰富馆藏文献的内容和表达形式。
2.3.4 开展多样化的电子期刊服务方式
不同读者对信息资源有不同层次的需求,高校图书馆应该有针对性地展开工作,使电子期刊由传统纸质期刊的坐等读者服务方式变为主动服务。
高校图书馆可以提供“镜像数据库”服务。所谓“镜像”,是指根据预设定好的网址,自动跟踪获取,并自动将搜索到的信息保存下来,将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做合法备份,以提供给本校读者利用,通过下载,建立专题数据库。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访问速度,还可以扩大馆藏。
3 小结
文献资源的建设与收藏,在保留文化遗产的同时,提高了文献的利用率。在全新的历史时期,传统的纸质期刊和电子期刊并存的局面将持续下去,它们都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馆藏资源,如何协调发展是我们每一位馆员所要思考的难题,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更好的建设我们的高校图书馆,为广大读者提供满意的服务,为高校的学术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1]卢瑞.网络环境下电子期刊与纸质期刊共生共存策略[J]兰台世界.2011(24).
[2]吕蕴红,刘建平,张志广.基于区域图书馆联盟的高校图书馆纸质期刊与电子期刊并存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4(10) .
[3]路金芳,项玉 高校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资源整合探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6(5):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