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诚信”意识教育浅谈
——以“徐玉玉”事件为例
2017-03-11王露
王 露
(宝鸡文理学院,陕西宝鸡 721013)
材料引用:徐玉玉,一名即将踏入大学的18岁女孩,2016年8月21,因被诈骗电话骗走入学学费9900元,伤心欲绝,郁结于心,最总导致心脏骤停,不幸离世。一个正处于花样年华的青春少女,她的人生刚刚准备起航,却已这样一种令人错愕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这样一个鲜活生命的突然消失,一时间人们对于这件事的始作俑者——电信诈骗团伙的痛恨推至一个最高点,严厉打击惩治犯罪团伙,成为社会舆论的最高的呼声。8月28日,山东临沂徐玉玉电信诈骗案的头号犯罪嫌疑人陈某落网,全部涉案人员悉数到案。至此,案件可以说迅速成功告破,只是并没有让人有任何欢喜之感,只觉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徐玉玉彻底的离开了家人和这个世界,已然形成的悲剧无法扭转。在这件事情上,我们在悲愤的同时又在惋惜,她不该因为区区万元学费离开这个世界,可是她真的是死于钱财吗?不,不是,她是因为“无望”,对自己的无望,对未来的无望,对这个社会的无望。据报道,在今年8月19日召开的打击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通报会上,2015年我国电信诈骗发案59.9起,造成经济损失约200亿元;仅2016年上半年,电信诈骗发案就达28.7万起,造成损失80余亿元。只是在之前的案件中,造成的损失仅限于经济方面,还未能引起强烈的社会广泛和深入的关注,而在发生了以“徐玉玉事件”为代表的悲剧之后,一旦涉及生命,人们才会真正的去仔细思考这个问题。
这件事报道以后,引起了社会的广大关注和热议,所有人都在为这个女孩所经历的一切感到惋惜和悲愤,在惋惜和悲愤的情绪之外,更加值得反思的是这个女孩的太过脆弱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过于浅薄的防骗意识,在绝大部分人看来,无论在任何时候保持“防骗意识”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更好的生存的基本技能之一。事件发生第一时间,正值学生入学时期,全国各地的中小学大学都将这件事作为学生入学安全教育第一课,可是我不禁想追问,和进行安全教育相比,公民的道德和价值观建设难道不应作为最重要的第一课?
她是一个很单纯的女孩,在她的心里这个社会是美好干净而且充满了希望,她用全部的热情和信任刚与这个社会接触,就被狠狠地给了一记要命的耳光,几乎大部分人都觉得除了可恶的诈骗分子,她与这个社会不相融合的单纯和对这个社会不该有的信任也是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该事件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广东新华网很快发表了一篇题为“防骗教育必须成为中小学生的常态教育”的文章,认为从主观原因来看个人薄弱的防骗意识是悲剧酿成的主要因素,防骗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长期忽视是致使很多学生防骗意识薄弱,是对骗术缺乏基本信任和应对能力的重要原因,并且犀利指出防骗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提出了详尽的改进措施。除了各大媒体和网站的相关报道之外,全国各大高校也是对大学生进行了更为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安全教育热潮极为高涨,可是细细反思,我国的安全教育真的是一种缺失状态吗?
现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多数家庭的子女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往往是一个家庭的中心和全部的希望,一个家庭绕着一个孩子转,如果孩子出了任何问题,这个家庭便要承受难以想象的痛苦。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环境变得愈发复杂,诈骗案件频发以及社会上各种缺信行为的频繁出现,导致人人患上“信任困难症”,所以从一个孩子出生以来,无论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在无时无刻的教育我们:“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以至于从大人到小孩,只要是陌生人,第一反应就是“危险”和“远离”, 人人相防,社会冷漠,所以在我个人看来,中国对于孩子的安全教育不应有缺失一说,而是顾此失彼。中国的所谓防骗意识教育,并不是处于一个安全教育的范畴,它脱离了安全,而是将重点放在如何建立对陌生人和周围一切人与事的警惕以及不信任的范畴。100多年前社会学家齐美尔认为信任是促进社会整合的力量,我们的社会联结无法建立在对他人完全了解的基础上,但人与人之间缺乏最起码的信任,社会就会解体。进入 21世纪后,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具体包括个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各系统各阶层之间的和谐、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整个国家与外部世界的和谐。从古至今的历史都不难看出,大到整个国家和社会,小到夫妻之间、朋友之间、陌生人之间的相处,都足以证明“信任”无疑是建立社会和谐秩序的最重要的微观机制之一。这就像盖房子,最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如今都出现了问题,又怎能做好最高层的国与国之间的和谐,地基出现了问题,国家这所房子怎能建好?在徐玉玉事件上,的确不可否认是她对陌生人的信任成为促进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同时她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这份无畏的单纯却也成为我们当下社会最为缺失的一种精神以及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和当下的社会环境中不断追求的一种社会主义文明精神。
我们一边追求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一边构建诚信社会,一边又鞭挞中国在防骗教育的缺失以期更重视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从而达到更高的教育效果,这难道不是背道而驰?在这个信任已经如此缺失的环境里, 比起重视防范防骗意识教育,我们真正应该重视的是如何更有效的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诚与信”以及对国人的道德教育。从根本上说,减少违法犯罪,是法律问题,也是道德问题,作为法律问题它并不严重,作为道德问题才是值得我们深思和警醒的,社会不可能建立无漏洞的技术和制度,人心若为这个社会上的每件事每个人搭起一道无缝的墙对这个社会来说就是一种灾难,强大的内外道德约束,才会让人心有所戒行有所止,道德的功能不可小觑,遗弃道德功能,人人相防,社会运行成本会达到一个让人无法想象的地步。我们用各式各样的方式教育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却与我们所提倡构建诚信的和谐社会背道而驰。所以安全教育固然重要,但是道德教育的功能不可小觑。
人生在天地之间,不仅仅是人,所有的一切物种都在追逐和奔跑,以人为小单位组成的我们这个社会也是一样,在不停的向前奔走,社会在向前奔走的过程中不自觉的形成了一种惯性动作,一种惯性思维,我们只记得要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但是却忘记了为何发展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不仅仅只是本文所提到的安全教育与道德教育之间的矛盾,在发展的道路上,目的与过程产生矛盾的时候,难免在某些方面多走一些弯路,但是走弯路并不可怕,因为这个世界本就是矛盾的,事物都是在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重要的是要在行走的过程中要不断思考我们出发的目的,以便在离初始方向渐行渐远的弯路上及时的走回来。
[1]杨礼.论制度视阈下公民诚信意识的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