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微信公众平台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应用文化

2017-03-11朱伟松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8期
关键词:公众知识点微信

朱伟松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长春 130117)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设备的日益普及,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沟通方式等方面都随之发生的重大的变化。学生对各类知识的了解、学习过程,已经由传统的、来自授课教师的单项、被动传输,转变成了碎片化、多渠道、按需获取的模式。《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的发展方向,明确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和基本任务。《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更是明确提出了“积极发展‘互联网 +教育’”的改革创新,驱动教育发展的改革方向。微信及微信公众平台的广泛应用,极大地顺应了高校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授课教师之间的交流方式等方面的需求。它既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打造符合信息时代需求的现代化教学科研型大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1 微信公众平台能够搭载丰富的学习资源,满足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需求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由于受到教学时间、教学地点等因素的限制,使授课教师无法在短暂的教学时间内,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进度以及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即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掌握的不好,其也只能在课后,通过自己复习等方式加以掌握。而在此过程中,学生几乎无法获得来自老师的帮助。因为,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是无法复制的。

然而,微信公众平台的强大信息存储、传输功能,较好的突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性。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后台上传与课程相关的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料,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构建丰富的信息资料库。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大学生通过登录微信公众平台,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所需知识的目的。

2 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碎片”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具有随机性、短小性和离散性的特点,学习者的注意力较为分散。[1]因此,微信公众平台上所展示的内容虽然丰富,但都应当突出“短小精悍”的特征。授课教师应当结合各上传资料、各个知识点的具体内容,采用大学生更容易的媒体形式,提供给学习者们。如时长为3分钟左右的讲述某一具体知识点的视频、对某一具体问题的精简陈述、对热点问题的简要介绍、设计一个二分钟之内就可以完成的线上测试等。这种带有相对独立性与挑战性、趣味性相结合的资源共享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弥补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只有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前提下构建的微信公众平台,才能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才能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并提高微信公众平台的利用效率,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3 强大的后台数据统计分析功能,能够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准确的记录和分析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授课教师按照自己对学科知识点的理解,安排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等内容,在教师安排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没有体现出任何作用,甚至给学生形成了“老师只教老师感兴趣的东西”的印象。

而微信公众平台的各项数据统计分析功能,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信息严重不对称的局限性。微信公众平台的数据统计功能主要包括:用户分析功能、图文统计分析功能、消息分析功能等。以消息分析功能为例:授课教师可以通过该功能了解学生向微信教学平台发送消息的人数、次数等信息,从而,掌握学生与微信教学平台的信息交互情况。通过该数据统计出来的基本信息,授课教师可以及时统计出学生重点关注了哪些知识点,对哪些知识点掌握的不太理想,需要从哪些方面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程度,需要学生从哪些方面补充学习与该知识点相关的材料。这既能够帮助授课教师及时调整平台建设及推送的信息的内容,更能够为授课教师完善并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特色、开展多维度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

4 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展示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引领学生掌握学科前沿知识,使授课教师真正成为学生专业学习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

传统的课堂教学,从内容上来看,主要体现“大而全”的特征。即教师课堂讲授知识要全面介绍专业课程的内容。这种方式使得专业课程的教学周期比较长,一般为16--18个教学周。也就是说,一门课程,授课教师要在一个学期内,从开始讲到最后。其间,不乏一些空洞的内容,极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乐趣,把大学的课堂教学等同于初高中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即使得大学课堂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同时也没有真正体现以及发挥大学教师引领学生学习的作用。无论是“学”还是“教”,都处于低效运行的状态。

交往教学论是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的 K沙勒与KH费舍尔首先提出的侧重探讨师生关系的教学思想。该理论把教学具体分为四种不同的水平,其中,“为了教学的交往”,即交往已经渗透教学过程中,交往被视为教学手段和方法。微信辅助教学平台正是基于交往教学论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2]。同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于“什么是学习”以及“如何学习”有着独特的见解。结合建构主义学者的观点以及现代教学理念的变革,在现代高等教育中,学生们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校园文化等背景下,通过由教师、学生等共同组建的,以学科为向导的“学习朋友圈”的帮助下,充分利用各自的学习资源,建构一个对各方有益的共同的学术圈,通过充分的自主学习、相互学习而获取更新的知识。

微信公众平台的构建框架极其丰富信息资源的建构、学生利用平台学习的方式种类等要素,都完全取决于授课教师,带有很强的个性化特征。授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安排平台的全部内容。在微信公众平台的资源框架里,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对专业课程前沿知识的介绍,以及对此的分析。这项内容的引入,能够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掌握课堂讲述的基础知识。因为,如果学科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理想,学生是无法进一步去了解学科前沿知识的。同时,授课教师通过对学科前沿知识的介绍、分析,包括通过在微信平台中,开设师生对话通道,开展对相关问题的平台讨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真正含义;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方向;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利用发散性思维,拓展知识面,从总体上把握所学习知识的发展趋势;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关注学科前沿知识的学习习惯,增强其对新事物的敏感度,从而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使授课教师不仅是能够站在讲台上讲述知识的老师,更是学生学习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忠实陪伴者。

5 微信公众平台为学生间进行知识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

当代大学生间的交流除课上沟通外,更多的倾向于通过移动网络设备进行语音、图片、视频等方式进行。通过一段时间的课程讲授,授课教师就可以基本掌握授课对象的情况,如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感兴趣的知识领域等。授课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对象的这些基本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一般以8-10人为一组。通过向微信平台学生编组定向发送学科热点问题、存在争议的问题等方式,组织学生在课后开展讨论(一般限定合理时间,要求学生完成意见交换并发表)。学生之间可以针对授课教师发送的话题展开讨论,交换意见。通过查阅资料,学生可以进行进一步深入的沟通,形成个人观点。从而弥补了课堂提问过程中,学生相关知识了解的比较少,讨论不深入,甚至拒绝参与讨论的情况发生。学生讨论的方式、时间、进程,讨论的方向等,授课教师可以全程参与并指导。小组讨论结论的提交方式,也比较多样化,可以是文字性的,也可以通过制作微视频、制作多媒体课件、编写思维导图等学生熟悉的方式提交。微信公众平台提供的小组讨论功能,不仅能够给学生提供信息交流平台,还能通过同组同学的相互带动作用,督促学生更合理地利用课后时间,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从而在小组讨论中更好的、更充分的展现自己的能力。

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于培养能够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本科教育是培养上述人才最重要的基础,也是最能体现高等教育院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网络化高度普及的今天,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学相长”的过程,更多的体现出了直接、互动、随时等特征。微信公众平台对课堂教学形成双向互动、相互促进的作用,更好的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巩固课堂内容、增强实践能力。微信公众平台的引入,为我国高校开展教学改革提供了更好的、学生更易接受的选择,为向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环境提供了重要保障。

[1]朱学伟.微信支持下的移动学习平台研究与设计.中国远程教育.2014年4月

[2]丁业银.大学微信互动课堂的教学创新——以广告学专业为例[J].科技经济市场,2013,(11)参考文献

猜你喜欢

公众知识点微信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微信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