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别山鄂豫皖民间音乐文化形态的比较研究

2017-03-11汪法萍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8期
关键词:号子大别山唱法

汪法萍

(信阳农林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

大别山坐落于中国安徽省(皖)、湖北省(鄂)、河南省(豫)交界处,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都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阵地。大别山的民间音乐主要是以山歌、茶歌、秧歌、灯歌为主,同时还不乏一些轻松愉快、曲调优美的民间小调。在战争时代,大别山的人民创作出了许多有名歌曲,例如《八月桂花遍地开》、《歌唱二郎山》等。大别山的民间音乐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音乐文化形态,本文主要就大别山鄂、豫、皖三个地方的民间音乐文化形态进行比较研究[1]。

1 皖(安徽省)民间音乐文化形态

皖民间音乐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同时也极具地方特色,皖民间音乐主要来自于人民,表达的是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着非常浓郁的乡土气息,从民间音乐里可以感受到当地人民的质朴。

安徽的民间音乐主要分为声乐和器乐两类,安徽的民间音乐特点主要与安徽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因为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语言风格和风俗习惯都会有明显的差异,安徽省不同地区的民间音乐也有所不同,例如皖西地区的民间音乐风格大多数是高亢嘹亮的,如《慢赶牛》、《挣颈红》等;皖东的民间音乐风格以幽默风趣为主,如《小猫调》、《杂不龙冬耍》等[2]。

安徽地区的音乐载体主要是号子、山歌和小调,号子主要是用于演唱借物抒情的歌曲,具有结构短小,上下句子对仗的特点,用于抒发情感;在皖西和皖东、皖南地区用山歌来演唱的方式比较普遍,常在山岭和田野中演唱,高亢嘹亮;小调中常常包含着喜怒哀乐各种丰富的情感,极具可塑性。安徽宗教音乐主要有九华山佛教音乐和齐云山道教音乐两大种类。安徽佛教音乐和道教音乐都是源于民间音乐,均“以文载乐”,传习方式为“师徒相承,口传心授”,无文字记载。

2 鄂(湖北省)民间音乐文化形态

湖北省文化汇集东西南北各地,以楚文化为中心,极具文化历史。湖北省是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民间音乐极具地方音乐特色,湖北省的民间音乐种类十分丰富,其中湖北的说唱艺术极为丰富,例如鼓词类、弹词类、牌子曲类、琴书类等极具地方特色说唱音乐,发音吐字都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语言通俗易懂、旋律生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在湖北民间音乐的歌词中,最讲究的是押韵,地方方言与旋律相互结合,唱起来会有一种朗朗上口的感觉,充分体现了湖北民间音乐的风格。湖北民间音乐不似安徽民间音乐那般高亢嘹亮,它的润腔比较圆润一些,听起来比较柔和,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在歌词末尾处常常出现有很多语气词,更好的演绎了湖北民间音乐特点。湖北民间音乐还有一大特点,即混声唱法。湖北民间音乐真声唱法比较舒服、自然;假声唱法比较悠长,不需要很强的气息,在湖北民间音乐中不需要使用过多的假音进行修饰,假音的出现只是为了达到押韵的目的。混声唱法简单来说就是将真声和假声交替出现进行演唱的方式,在湖北混声唱法中,真声和假声是比较难分辨出来的,因为是通过很多种音调唱出来的,很难分辨真假声,演唱者采用混声唱法时常常喜欢将尾音拖得很长[3-5]。

3 豫(河南省)民间音乐文化形态

河南省也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省份,该地的民间音乐也是我国民间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民歌与其他地方一样,都是由当地的人民群众在生活和劳动中创作出来的,极具地方特色。

虽说河南地处于中州音韵的大平原领域之内,但是由于人们的生活习惯、生产劳动、语言音调以及各项活动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上差别,因此也形成了各个区域性民歌风格上的不同。例如大别山桐柏山区,调子高亢嘹亮、曲调轻盈活泼;豫西山区主要的民间歌曲是劳动号子,曲调粗犷朴质,声腔浑厚有力,大多数是农民在在田间劳动时吆喝劳动号子,可见当地的农民生活纯朴。在河南的众多民间音乐表现形式中,革命歌曲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民间音乐表现形式,这些歌曲大部分都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战的红军一直传唱下来的革命歌曲,其中也有一部分是抗日战争时期流传下来的。豫南民间道教音乐也是河南民间音乐中的一种,它除了具有道教音乐的基本特点以外,还具有丰富的河南地方特色,音乐旋律婉转、节奏鲜明,与当地的民间音乐完美融成一体[6]。

4 大别山鄂豫皖民间音乐文化形态的比较

大别山鄂、豫、皖三地的民间音乐文化都具有一个很明显的共同特点,即民间音乐的创作来源都是源于当地的劳动人民的生活,具有很浓厚的地方特色,歌曲的内容都是健康朴素的,歌曲中所描绘的场景实际上就是对当地劳动人民艰苦朴素生活的真实写照。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实际上也是我国历史的传承。鄂皖民间音乐中都讲究道教音乐,不仅展现的地方特色文化,同时也展现的道教文化。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战争时期的一个重要根据地,涌现出了许多革命歌曲,以歌颂党的伟大,以表现出了人们对和平安康的幸福生活的向往。

大别山鄂豫皖民间音乐在演唱的过程中也是一种情感的表述,但是民间音乐文化形态的表现方式略有不同,大别山鄂地表现音乐的形式大多数是高亢嘹亮的,展现出了当地人民的豁达、开放;大别山豫地音乐表现形式比较高亢嘹亮、曲调粗犷质朴,表现出了当地人民的纯朴;大别山皖地民间音乐着重表现人物特点,充分展现了当地居民的淳朴。大别山鄂豫皖民间音乐在表现的过程中所用的载体和表现方式也不同,鄂地喜欢用号子,便于抒发情感,豫地喜欢用劳动号子的方式,将情感直白的表现出来,皖地喜欢用鼓、琴、锣,旋律优美动听,委婉的表达情感。

5 结束语

总的来说,大别山鄂豫皖的民间音乐文化各具形态,但是都展现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要发扬大别山鄂豫皖民间文化,在保持它现在有民间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大胆的打破各种框架,使大别山鄂豫皖民间音乐文化能上一个新的层次,一直流传下去。

[1]陈玲.大别山红色歌谣的革命功能与价值探讨[J].黄山学院学报, 2016, 18(6):52-55.

[2]彭琦.黔鄂民间歌曲对比研究[J].音乐时空,2016(8):32-33.

[3]金平.豫南民间道教音乐形态述略[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2):108-111.

[4]金平.中原民间道教音乐文化的保护、发展—以豫南民间道教音乐为例[J].大众文艺, 2014(11):164-165.

[5]郭德华.“非遗”保护语境下的民间音乐文化价值体现——以豫南皮影戏为例[J].四川戏剧,2015(10):83-87.

[6]李嘉维,张玉春.皖西传统民间艺术形态音乐价值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7, 16(9):128-129.

猜你喜欢

号子大别山唱法
呐喊中的精神力量——东台弶港渔民号子
大别山的早晨(油 画)
又见大别山
我家的“号子”
茶山号子的艺术特征与传承
唱起号子走汉江
再见了,大别山
唱法、口法、声口与“叶堂唱口”
谈声乐教学中的轻声唱法
跨界唱法的春天——对谭晶参加《蒙面唱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