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视觉设计元素的保护与传承

2017-03-11张会锋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图形符号文化遗产物质

张会锋

许昌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河南许昌 461000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视觉设计元素的保护与传承

张会锋

许昌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河南许昌 461000

本文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视觉设计元素的保护与传承的意义,浅要剖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视觉设计元素内涵,提出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视觉设计元素保护与传承的思考: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拓展传播渠道,扩大效应,引入市场机制,构建市场运作模式,转变思想理念,积极推动传统与现代的多元融合。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觉设计元素;保护;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是中国文化事业发展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家,不仅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而且辽阔的地域滋养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觉设计元素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保护与传承不仅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助推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路径。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视觉设计元素保护与传承意义

1.1 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平台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性,它不仅包含民情民俗,也包括音乐、手工、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往往借助“活体”,不是以抽象的概念存在的。视觉设计元素就是重要的载体之一,例如广绣,广绣的广泛传播就是借助建立视觉体系。因此,视角设计元素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平台,提升传播平台的开放性,从而有效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传播。

1.2 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效应

世界一体化进程加剧,视觉设计元素凭借自身的优势,能够有效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效应。通过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发现视觉设计元素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展示与传播的重要途径,尤其是现代视觉设计元素的加入更进一步扩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效应,使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地进入大众视野,走出国门,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球化传播,极大地扩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效应。

1.3 重新审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文化的丰富性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性特征,极大地丰富了视觉形象,使视觉文化形象更具特色。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视觉设计元素的保护与传承将重新审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性优化数据库,凸显其可视化特征,从而推动保护者、视觉平台与研究者等主体之间的有效交流与互动,有效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视觉设计元素的保护与传承。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视觉设计元素内涵

2.1 文字符号

文字符号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视觉设计元素之一,文字符号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随着人类生活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因此文字符号的保护与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视觉设计元素的重要内涵。文字符号保护与传承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具有极大的丰富性,不是孤立的,需要我们了解文字符号构造、书写、发展历史与传播,此外还需要我们将文字符号置于大背景下,考量文字符号与艺术、生活、文化等之间的关系,从而全面地解读文字发展的历史,洞悉文字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的价值,更好地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视觉设计元素的保护与传承。

2.2 色彩符号

色彩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视觉设计元素的重要语言形式之一,它与其他语言、符号等共同构成了视觉设计元素体系。色彩语言的构成要素较为丰富,但是在运用色彩语言时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以艺术性为最高追求,导致色彩符号运用耗时巨大,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耗费的材料也相对较多,导致色彩符号高成本现状。这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带来较大难度,迫切需要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色彩符号的纯粹化现象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免出现艺人后继无人现象。

2.3 图形符号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大多图形具有精致、细腻、雅致等特征,例如无锡精微绣,不仅能够有效地绘形,也能够绘声绘色,具有神奇的传神魅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图形符号保护与传承面临着一个亟待破解的困境:图形符号如何融入现代语境。这就需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者与传承者能够根据现代图形符号,运用现代设计艺术手法与技术,对传统图形符号语言进行再创造,使图形符号更好地融合现代语境,凸显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图形符号的典型特征,实现传统图形符号与现代图形符号的有机融合,在融合中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3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视觉设计元素保护与传承

3.1 出台鼓励政策,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视觉设计元素的保护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整合多方力量,才能有效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视觉设计元素的保护与传承。政府作为行政机构,占据着主导地位。政府必须要进一步提升责任意识,充分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视觉设计元素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意义,出台相关政策,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3.1.1 强化制度设计

政府要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视觉设计元素的保护与传承强化制度设计,从国家与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高度,重新审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视觉设计元素保护与传承意义,制定相关政策,加强政府宏观引领,使地方各级政府在国家宏观政策引领下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视觉设计元素的保护与传承,促使地方政府与各级行政部门形成合力。

3.1.2 出台鼓励政策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视觉设计元素的保护与传承不能在短时期产生经济效益,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视觉设计元素保护与传承的传承者较少。这就需要政府基于人类文化遗产与民族文化遗产传承的高度,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民间资本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视觉设计元素保护与传承中来,全面吸纳社会资金与力量,培育民间组织与社团、作坊等,提升视觉设计元素保护与传承效应。

3.1.3 加强人才建设

政府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人才建设,这是关键工作之一。政府要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人才需求,出台相关政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专业人才建设。同时,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进基础教育课程、进高职院校、高校等,从小并广泛地培育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3.2 拓展传播渠道,放大保护传承效应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首先要解决一个认识问题,鉴于此,必须要积极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渠道,拓展阵地,搭建平台,善于借助现代传媒。

3.2.1 教育传播阵地

教育具有一大批受众,是一个重要的传播阵地与渠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要善于借助教育阵地强大的传播力量,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在基础教育阶段,可以开发地方校本课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视觉设计元素知识普及;职业教育、高校可以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觉设计元素保护与传承专业课程,为社会输送专业技能精湛、理论深厚的专业人才,发挥人才的辐射效应。

3.2.2 网络传播平台

网络像一张大网,具有普遍的覆盖性与强大的渗透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视觉设计元素的保护与传承要借助网络平台,包括地方政府官方网页平台、企事业单位、各级行政单位以及旅游行业等,编织起一道立体的、全覆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视觉设计元素保护与传承宣传体系,进行全民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视觉设计元素保护与传承普及教育。

3.2.3 微媒体传播平台

微媒体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方式,实现便捷的、零碎化信息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视觉设计元素的保护与传承要借助微媒体平台,可以基于传播的需要开发APP,并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视觉设计元素保护与传承的市场化传播。

3.3 引入市场机制,构建市场运作模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视觉设计元素的保护与传承需要我们转变思想观念,引入市场机制,构建市场运作模式。

3.3.1 非物质文化遗产入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及视觉设计元素的保护与传承是一项长效工作,保护与传承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入市,借助市场之力注入强大动力。首先借助市场资金之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视觉设计元素的保护与传承需要大量、长效的资金投入,这就需要引入市场资金参与其中,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视觉设计元素的保护与传承资金投入。其次,借助市场技术之力。市场化运作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视觉设计元素的保护与传承将获得人才支持,在传承中不断融合、不断创新。

3.3.2 加强品牌建设意识

市场化模式下,品牌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视觉设计元素的保护与传承要强化品牌建设意识,例如惠山泥人、瓷器人等品牌,这不仅能够创造经济效益,更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视觉设计元素的保护与传承,使其进入公众视域,为人们所广泛地了解,并获得认同感。

3.4 转变思想理念,积极推动多元融合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视觉设计元素的保护与传承不是一种固化,更需要在保护与传承中不断发展、不断创新,融合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3.4.1 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的融合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视觉设计元素的保护与传承需要实现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的融合,因为时代在发展,视觉设计元素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元化,这就造成现代与传统的冲突,解决这一冲突的有效方法是融合,在保持传统视觉设计元素典型特征的基础上,适当地融入现代视觉设计元素,使之成为传统视觉设计元素的补充、点缀,从而获得更强大的生命力。

3.4.2 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融合

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视觉设计元素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的另一个冲突,传统工艺不仅工艺复杂繁琐,而且耗时多,成本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视觉设计元素的保护与传承,我们要积极探索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融合的路径,借助现代高科技技术与工艺,在保护传统工艺艺术魅力的基础上优化传统工艺,实现现代工艺与传统工艺的完美融合。

4 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视觉设计元素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它不仅可以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效应,也在顺应市场化运作的过程中创造经济效益,丰富文化内涵,彰显文化的影响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视觉设计元素的保护与传承任重道远,但只要我们始终怀着一颗责任心,不断实践,我们必将迎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视觉设计元素的保护与传承的春天。

[1] 胡亚希.视觉体系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J].江西社会科学,2015(4):89-90.

[2] 龙先琼.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特征及其保护原则的理论思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12-14.

[3] 阿莱斯·艾尔雅维茨,张云鹏.视觉文化,艺术及视觉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45-46.

[4] 蔡朝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探讨——以福州市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70-73.

J524

A

2014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视觉设计元素传承与创新研究》(2014CYS015)。

张会锋(1976—),女,河南许昌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图形符号文化遗产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GB/T《流体传动系统及元件 图形符号和回路图 第1部分:图形符号》征求意见
川鄂盐道白菜柱头图形符号意义分析
活态文化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